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我的家乡榆林习俗作文)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我的家乡榆林习俗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3-27 16:49:06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我的家乡榆林习俗作文)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一】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有它的特色。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族……有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有性格温顺的傣族人,有善良淳朴的苗族人。那现在,我们来看看热情好客的湖南人。

我是湖南人,我知道很多湖南的风俗。在过年时,拜年就是一个风俗。拜年一般在大年初一,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年也很有讲究,人们一般在晚上拜年,大伙儿坐在一起,说说新的一年的打算。在拜年之前,很多人都喜欢送礼物,表达自已的心意。如果给老师拜年,送水果与鲜花都是很好的选择,既表现得大方,又表达了自已美好的祝福;如果给亲朋好友拜年,送水果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水果代表平平安安,吉祥的意思;如果我们给长辈或是远方亲戚拜年,送一些家乡特产,或是一些补品,长辈也会很高兴。

每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拜年时,我都会收到长辈们给我的红包。红色代表吉祥,代表平安,还祝愿每一个人发大财。每当我收到红包时,我会乐呵呵地说:“谢谢,新年快乐!”在接到红包后,我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从这以后,我才明白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希望湖南的风俗,大家能喜欢。其实,拜年更多是希望全家平安、亲友和睦、友谊地久天长和快乐的生活。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二】

“56个民族一家兄弟,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之作,流露着一个国家,团结、繁荣、昌盛等。

云南有“彩云之南”,“金属王国”,“动物王国”……当然也是少数民族最多,乡土民风忒别纯的地方之一。比如德宏傣族,有景颇族,栗粟族,阿昌族,德昂族… 云南只可会意不可言传,需要切生去看,去听,去感悟。应为云南风景数不胜数,丰富多彩,就用德宏举例诠释云南角落美。

云南德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孔雀之乡”,“日光之城” ,小小城市,各种名族和谐,快乐,安定的生活。其中傣家人民辛勤劳做,长久以来,走了她们独特的饮食文化,崇高的信仰。 “ 金孔雀,展翅开,傣家的竹楼,傣家的小竹帽”…听这首歌,我总会有身处其景,听着娓娓动听的葫芦丝,看着温文尔雅的傣家少女竹楼河边一次次婀娜的舞姿。

傣家,万人狂欢“泼水节”,真的有非一般的感觉,这个节日有美丽传说。泼水节向她们泼水,是发表对他人的美好祝福,样样好的意思。她们她们在歌在舞,她们名族独特的舞姿,伴随圣水,一起狂欢三天。驱走夏日的炎热,迎来清凉夏日。 节日说了,下面说说吃的。首先呢想到吃的一马当先的.应该是烤乳猪,皮脆肉鲜,在家独特沾水,风味十足,回味无穷。然而,萨斯这道美味佳肴也是当仁不让的,她永远吃不腻,吃了还想吃,爬朗菜,牛犊子果……

一切的美,美在德宏,美在盈江,“三角梅之乡 ”,美在勐弄,有原生态风景,有回味无穷的“勐弄山茶”勐弄山歌大赛,也在冉冉…… 民风民味,非一般感觉,身处其景,民情暖暖。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三】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多栽树木和花草。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四】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风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日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风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风俗传承下去。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五】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六】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居住风格。生活在这里的乡民们修房建屋不像辽阔的草原所营造的毡房和蒙古包,也不像广袤的平原修建的瓦房和四合院,更不像江南水乡临水而筑的别致阁楼,而是利用自然山形地势、因陋就简挖掘窑洞了。

陕北人习惯于修窑洞、居住窑洞。这种习惯究竟起于何朝何代,迄今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以我猜测,先祖们从自然形成的山洞里走出来,从大树冠中迁下来,来到这千山万壑的深山中,便开始寻找安营扎寨、遮风避雨、繁衍生息的场所了。可以想象,那时的生产力和劳动技能极其低下,山里条件十分艰苦,营造一个居住的地方实属不易!他们苦思冥想,终于在经过雨水长期冲刷形成的山崖前豁然开朗。于是就在经过亿万年堆积起来的不软不硬的黄土残塬断壁上,仿照自然山洞的样子掘洞而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窑洞建筑。

陕北窑洞的建筑类型形式多样。由最初的黄土、焦土窑洞发展到接口石窑、接口砖窑和生墩石窑、生墩砖窑,乃至里方外拱的仿真窑洞了。当然,土窑洞虽然简陋,但挖起来容易,省工省钱,往往是光景不好的穷苦人无奈所为;光景稍好一点的庄户人家为了好看耐用,便用石头或烧制的青砖在土窑洞的窑面砌上一层,再压上遮雨的青石板窑檐,名曰接口窑洞;光景上好的人家便纯粹用石料或砖块仿照土窑洞的形式,修筑成窑洞,号称生墩石窑或生墩砖窑,这种窑洞既坚固耐用,又宽敞明亮,曾引来多少穷苦人家的羡慕和梦想!

陕北窑洞不论哪种类型,普遍都留有窗户。窗户有大有小,有半圆也有正方,以半圆窗户居多。圆窗下根据门的所在位置,在门口边配有对称的小方窗或小单窗。门窗一般采用的是当地适生的杨树、榆树、柳树等上等木料,经过木匠精心加工制作成方格子窗户,爱好的庄户人家,还让技艺高超的匠人,将窗棂子套成美观的图案,做成的窗户在靠窑里的一面糊上白麻纸,一方面起到遮挡风沙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通气透光。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七】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五日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据《辞海》载:“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甜丸: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9] ,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人的季节,凡犯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八】

窑洞内外温差是两个世界,夏天里面好像开了冷气,冬天感到暖洋洋的。窑洞又很安全,盗贼难以打洞进来,又不会起火。窑洞结实耐久,我有一次家访,学生家长告诉我,他这孔窑是明朝的老祖宗留下的,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三十年代中共陕北特委还在他窑里开过会。

窑洞基本分两类:土窑和石窑。土窑沿着土坡向里挖,地形合适,一排可以挖好几孔,父母、子女、家畜各得其窑,外面围一段短墙,就成了一个小院。我在铜川还住过一家窑洞旅馆,一孔大窑洞隔成许多小间,就成了客房。平地也能挖土窑。咸阳周陵中学是解放前创办的老学校,地处北塬,平展展一片。当年的创办人在平地上向下深挖,挖出一个凹字形大坑,再向四壁挖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一边土墙上开出踏级上下。这个四合院就成了他们的女生院,安全,实用,省料。

平地上的窑洞都是石窑。用三角形大石砌成桥洞模样,石块互相挤压,非常稳固。顶上填上厚厚的土层,四周砖砌,门面彩绘题词,很是美观。米脂中学的学生宿舍全是石窑,一排几十孔,上下五六层作梯田式排列,远远望去像是一座高楼。每一个班分到五六孔,班主任住当中,男女生分住两边。有些陕北老乡进了西安等大城市也要住窑洞,因为在陕北生活惯了,离不开火炕,所以西安市内也有一些石窑。

窑洞的结构比较简单,正面是门窗。以前都是纸糊的窗棂,现在也兴铝合金推拉窗了。火炉和炕是相连通的,两者是窑内的特有设置。煤炉烧陕北人叫做钢炭的.块煤,火力很大,整天都有热开水。炕面用薄石板或土坯铺设,下面的火道呈蚊香形盘旋通过,再经窑壁通向窑顶的烟囱。炉子烧着,炕和墙总是温温的,被窝总是暖热的。所以客人一来,就请上炕暖和暖和。但是火力过大了,石板发烫,容易烤坏被褥。南方人到陕北总要这么经过一次才有体会。有经验的人外出时,在炕皮和芦席间常插进一根木棍把芦席抬起一点。窑内还可以向一边打一孔套窑,只开窗,没有门,扩大居住面积,提高私密性。窑和窑的隔墙厚度至少一米,很坚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