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小事的启示作文)

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小事的启示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4-25 09:45:51
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小事的启示作文)

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一】

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发生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公共汽车刚到站,人流便涌上公共汽车,两位青年人上了公共汽车立刻找座位,但是他们看到一位身体极其瘦弱的老大爷正往一个空位走去,他们看见连忙坐过去,推了老大爷一下,抢先坐在座位上,老大爷只好双手举起抓在上面的铁环上。汽车走了一站又一站,已经走了几个小时了,没有人给大爷让座。这两位青年却说了风凉话:“瞧这位大爷,站了几个小时还不嫌累。”是不嫌累吗?这是坐着说话不腰疼。这幅画讽刺了当今社会人们不尊老爱幼。呼吁社会要多给老人一些关爱。

老人是真的不累吗?不是,只是这位老人在承受累。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但人们碰到这样的事情反应是不一样的。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有的人看到老人一上来,勉强挺直了腰脚把座位让给老人。但是有的人就不一样,他们是生活中的“盲人”对社会上的弱者视而不见。

有一次,我看到品德书上的一幅画:有几个孩儿看到一个浑身破烂不堪的一个人。便捡起几块石头,跟在他后面,想趁机打他,只听见“啪”的一声,小孩儿们手中的石头向他砸去,石头“哗”地落到他身上。他伤心地流下泪来。他太可怜了。

还有一次,我看了一个电视剧。上面的小朋友和老师讨论去帮助空巢老人,于是他们就行动起来。他们每天放学后就去空巢老人家打扫卫生网 ,做饭......他们帮了空巢老人很多忙。空巢老人很高兴。

这两个事件比起来,第一个让人觉得这种行为很可耻。而第二个会让人心里暖起来。

如果每个人都能尊老爱幼,世界将充满爱,每个角落将开满文明之花。红艳艳的,一直开到人们的心田。

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二】

语文课本上有一组有趣的漫画。一个男孩小军和一个女孩小红,在放学的路上经过一个垃圾箱的时候,看见垃圾箱旁边的地上堆满了纸屑、果皮和饮料罐等垃圾。小红皱皱眉头,弯下腰来准备把这些垃圾扔进垃圾箱。她一边这么做一边回头对小军说:“我们这次可以把垃圾拾起来,但下次又会有人随处乱扔的,我们必须想个办法提醒这些随手扔垃圾的人!”小军挠挠脑袋,心里有了个好主意。他找来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大大地写着:文明--只差一步!他把这张纸贴在了垃圾箱上醒目的位置。小红对小军竖起了大拇指,心里想,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这个提醒,不再乱扔垃圾。

虽然这只是一组漫画,但生活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想起平时在马路边、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垃圾箱旁边散落一堆垃圾的情景。明明往前一步就可以把垃圾扔进去,但非要扔得满处都是。这一步,不仅仅是人与垃圾箱的距离,更是人与文明之间的距离。只一步,你就能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人,就能爱护大家共同依赖生存的环境,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人人都不在意这一步的距离,就算有再多的小红,我们的公共环境卫生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人类将自食其果。

我很赞同小红和小军的做法。我们平常看见随处乱扔的垃圾,固然可以把它们拾起来扔进垃圾箱,而且生活中确实也有许多这样的好心人。但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宣传和唤起大家的公德心,提醒大家约束自己、文明守纪、爱护环境。只有每个人都迈出通向文明的这一步,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文明社会。

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三】

我今天在漫画书上看到了一幅漫画,这幅漫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幅漫画的题目是《网络求助》,画面上是一位孩子坐在电脑面前,遇到了不会的题目就求助电脑,让电脑帮他想而自己却不动脑。

我看后心想,如果孩子一直依赖电脑的话,以后就不会再动脑了,这样会导致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就找爸爸妈妈和电脑网络,这样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养成了依赖的思想。

看到这幅漫画,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这个寒假十分的特殊,我们在家中上着网课。一次,我遇到了一道难题,我想了想,没有想出来。我马上将电脑的鼠标点向百度,搜了一下这道题目,屏幕上不一会儿就跳出了答案。我一阵欢喜,连忙将答案抄了下来。晚上,妈妈把作业上传到家校本中,老师还表扬我,说做得真好。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不仅没有高兴,心里反而十分惭愧了,心想:我真不应该抄答案的,不仅没有学到知识,还欺骗了父母和老师,甚至还欺骗了自己。

从这幅漫画中,我受到了一个启发:我们做作业时不能直接在网上抄答案,要自己动脑,要学会独立,减少对电脑的依赖,多多开动自己的脑筋,这样能获得新的知识,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避免成为科技的奴隶。

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如果我们太依赖电子产品,最终会导致我们思维退化,只会越来越笨,说不定到了哪天,人类就成为了科技的奴隶。那是多么的可悲,可怕呀!

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四】

今天,我看了一幅特有讽刺意味的漫画。画上面是一个人在找水源,挖了好几个坑,都没有挖到水,就想换个地方挖。他挖第一个坑,只挖了一点,发现没有水源就换地方再挖。第二个坑挖深了一点,可又觉得没水源,又换地方挖,第三个坑挖了一点,觉得还是挖不到水源,就又换地方挖。最后一个坑,都快要挖到水源了,可最终还是放弃了。我看到这幅漫画之后,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坚持不懈,不放弃,这样才能做好一件事,学会一种技能。

看到这幅漫画之后,我想到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他在发明电灯时,用了几万种材料,做了几千次实验。可他没有放弃,正是因为他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的做这件事,最终发明了电灯。与我相比,我可真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我那一次,遇到了一个非常难的题目,我在房间苦思冥想,可还是不会,这时我又想出去玩。我这时想到了这幅漫画,心想:我不能像漫画里的那个人,我一定要坚持下去,直到成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做出这道题了,知道了它的解题思路,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像漫画里的那个人,我们做事情都要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取得成功。遇到困难时,不要想着退缩,不要想着逃避,更不要想着放弃。

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五】

最近看了几部动漫,给我的启示很大。

在“海贼王”中罗宾为了保全伙伴的性命甘愿被世界政府抓住,明明知道这样一来自己肯定会没命,可她还是这样做。(其实罗宾是世界政府通缉了20年的海贼),但船长鲁夫知道后跟伙伴一起去救罗宾,虽然救伙伴的过程很困难可是最后成功的救出了罗宾。他们之间的伙伴情谊很让人感动,生命中就因为有这种情谊,所以才会多姿多彩!

在“名侦探柯南”里许多人往往因为看不清事真相而做了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有些虽然是有苦衷的,但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你自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其实你从头到尾都做错了。有那么多时间去计划,还不如去搜集罪证。虽然他可能是做了错事,甚至是很多,但不需要你来充当正义使者,俗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要相信自有法律去制裁他。所以任何人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考虑清楚。

在“魔侦探洛基”里邪神洛基最终没有回到神界,是因为他明白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是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包括亲情、友情等),他认为这才是幸福。所以你如果喜欢一个人就要跟他(她)说(包括爸妈、爷爷奶奶等),因为爱需要表达!

在“棋魂”中进藤光为了想超过塔矢亮,一直在努力着。因为他想超过塔矢亮,就是这个作为自己的动力,一直驱使着他前进可能人生中就需要这么一个对手来驱使自己不断前进、突破极限。加油!朝自己的理想前进!

有些人认为漫画是玩物丧志的东西,可是他们不知道漫画中还蕴含着许多人生道理。让人收益匪浅!

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六】

翻开语文书七十三页,是一组吴孝三所画的漫画。这组漫画给了我启示,使我印象很深。

这组漫画记叙了这样一件使人自省的事:一天,小明和小红放学回家,看见一个垃圾桶。垃圾桶内并没多少垃圾,而垃圾桶外却垃圾成堆,恶臭熏天。小红径直走到前面,用手把垃圾清理到垃圾桶里。小明见状,灵机一动,拿出纸和笔,趴在地上写下了:“文明?只差一步”几个大字。小红把垃圾整理完了,一起把小明写的标语贴在垃圾桶上,看到这里,小明和小红都不约而同地笑了,他们笑得那么甜蜜。

看完这组漫画,我想起在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讲究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有时候,垃圾桶近在咫尺,扔垃圾的人都不愿多走一步。有一次,我在家中的阳台上看风景。忽然,一辆轿车向我们小区的垃圾站驶去。车窗摇开了,一个西瓜皮飞了出来,落在了垃圾站旁,摔成了两半。车主熟视无睹,西瓜皮离垃圾站也只有半米!车主摇上车窗,扬长而去。那西瓜皮也许会被扫进垃圾站,被垃圾车拉走,但车主的行为却深深嵌在我的心中。半米!只有半米!为什么车主不肯走这半米,把西瓜皮扔进垃圾站中呢?留下的更多是我们对自己的反省。

是呀,在生活中,我们要爱护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也许,文明只差一步。

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七】

今天,我观察了一副漫画,使我受了启发。

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山是绵延起伏的,绿意盎然,青葱翠绿的'大树。娇艳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们,小草被这些食物吸引了,便探出了头来,色彩艳丽的蝴蝶在花朵上翩翩起舞。湖水碧蓝的,一阵微风吹来,水波荡漾。岸边一块牌子写着:“湖中勿丢垃圾。”

一对青年男女在船上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女人拿起饮料,边往河里扔垃圾,边眉飞色舞地说:“多美的景色啊!”说完,随手又扔了一堆垃圾。男人右手拿了一瓶饮料,左手拿着香烟,脸一扭,朝湖中吐了一个瓜子壳。

我觉得不能破坏环境,如果一味破坏,那么风景不复存在!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有。比如: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公园玩,公园里的风景美得让人窒息,可是,我们走着走着就看到一名女士随口吐痰,最后,还当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真是不讲文明。

其实,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我们要保护好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美好家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