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诗词的小学作文(古诗词和小学作文完美结合)

有关古诗词的小学作文(古诗词和小学作文完美结合)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18 05:31:30
有关古诗词的小学作文(古诗词和小学作文完美结合)

有关古诗词的小学作文【一】

(一)“晨读乐”。每天,我安排了“课前一诵”,利用晨读和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教读,朗读,齐诵,并安排学生依次到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读、领读或者背诵,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广泛搜集诗文故事和作者趣闻,通过班级故事会的形式,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二)“诗配画”。古诗词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我提倡学生根据诗意,为古诗配上图,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画来体会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人生感悟。这一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了使自己绘制的作品能为大家所喜爱,他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逛跑书店、请家长上网查找、收集相关资料,精心设计画面,规范工整的书写......最后,我们在班内举行展评,被选入的学生其高兴程度可想而知,从而掀起了学生学诗的热潮。

(三)“我是诵读小能手”。随着学生对古诗文兴趣的`不断提高,他们积累的古诗也日益增加,这时我就在班内举行形式不一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如两人赛读、小组竞赛、男女生对抗赛,进行限时背、轮换背、接力背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背诵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每一个月,我还在班上举行“诵读小能手”比赛,评选出班级中背诵古诗数量最多的同学,并给予表彰奖励,一张小小的喜报,一本薄薄的练习本,一颗小白兔奶糖,一阵掌声,一个拥抱,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的奖赏,却让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使得同学们背诵的积极性日益增加。一年级上学期,我们本班的孩子已经背诵完《百家姓》,本学期,我们还邀请到了古诗文讲解专家亲临班级对学生进行《弟子规》的解读,现在我们即将背诵完《弟子规》,正打算向《千字文》进发。

 

有关古诗词的小学作文【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是诗人柳宗元在《江雪》中的第一句。想想看,一千座山上没有飞鸟的踪迹,都飞走了,路上没有一个行人,都因冬天的寒冷而消失,让人感到冬天的寒冷。仿佛也让人看到了一片闪着银光的孤独的雪地,那儿好像没有任何生命迹象。还有另一层的意思,“千”“万”这如此大的数目诗人都用了,可见诗人心中的孤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叶孤舟,在偌大的江里显得如此弱小。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人,孤零零地坐在船上,在寒江大雪中钓鱼。这位钓鱼之人就是柳宗元。他因为政治之乱而被贬。读了这句诗,可以想象到,那一幅孤独凄苦的寒江独钓图,以及他心中的不屈和不满。可他能向谁诉说呢?难道向这孤独的雪地诉说吗?真是太可怜了。

仔细看看,将每一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千万孤独”,再进一步,在每一句诗的第一个字前用“千万孤独”分别填充,这样之后,上一句诗为下一句诗做铺垫,则是寒冷的冬天里,没有一个路人,一只鸟兽飞出,与他做伴,只有他一个,孤独地钓鱼。

王朝腐败,官员被贬,现实太残冷。柳宗元的诗,真令人感慨万分。

有关古诗词的小学作文【三】

翻开中国文化的历史,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格言,传遍穷乡僻壤,市井俚都。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文传情。常吟古诗文,可以增长学识,陶冶性情,还可以培养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或许,古诗文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中华民族的魂魄。“小时能背,终身难忘。”在孩子们古诗文的积淀过程中,经历着“学知―习行―养性”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志趣?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我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与大家一起分享。

 

有关古诗词的小学作文【四】

二月的一天,我们很早就放学了。由于没有作业,觉得无事可干,就约了一群小伙伴到公园里放风筝。一路上,小草像被春姑娘唤醒一样,换上了鲜绿的衣裳,偷偷从土里钻出来,一会儿点点头,一会儿弯弯腰。那鹅黄色的'小黄莺,站在枝头上引吭高歌。堤旁,杨柳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湖边,梳着长头发,看着清澈透亮的湖水里这婀娜多姿的自己。

到了公园的草地上,李沐子率先跑了起来,她边跑边放线,不一会儿,风筝就飞上了天。我们拍手叫道:“李沐子,你真厉害!”再看看旁边的王思颖,怎么也放不起来,那手忙脚乱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渐渐地,已经有七八个小伙伴的风筝飞上了天空。我也不甘示弱,把风筝往天上一抛,便跑了起来。不一会儿,我的风筝就飞了起来,飞得最高,飞得最远。我高兴极了,激动地大声喊道:“耶,我的风筝飞得最高!”

天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依依不舍地告了别。拿着风筝,在大人们的拉扯下回了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