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类作文素材与立意(家庭教育作文素材150以上)

家庭类作文素材与立意(家庭教育作文素材150以上)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1-08 19:57:52
家庭类作文素材与立意(家庭教育作文素材150以上)

家庭类作文素材与立意【一】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

大家平时写作时,老师常常会说某某人离题了,这离题了除了少数人写的根本不是题目的内容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没处理好,如写《假如我是老师》,写自己想做一个贪财、不负责任、毫无公平之心的老师。这样的文章肯定被打入冷宫的。也有一些文章,整体看来写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偏偏得不了高分。大家想到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下有关此方面的关键问题

-----立意。

二、教师讲解:(2)

文以意为主。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如果是命题作文,一定要先审好题意。

三、起步准备:(8)

(1)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的立意,大家看看好不好?

题目:《送别》

学生A: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

学生B:我的一人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学生C: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学生D: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学生E:我的爷爷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别的悲情。

(2)学生自由发言评价(3-4人)后,教师小结:

A:的答案不太正确,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B的答案正确但是太普通,多数人会这样写;C的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D的答案很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E的答案虽平常,但是写得好容易打动人心。

四、教师点拨:(结合多媒体投影)(5

意,首先要立得正确;不正确的意,是歪理。它既站不住脚,又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会使人反对。同时,还要立得新颖。不新颖的意,不免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人家不喜欢看,甚至使人感到厌恶。当然正确和新颖是密不可分的。不正确的意,再新颖,也还是谬误;不新颖的意,再正确,也还是写不出好文章。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文意和选材的要求是:初中阶段,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内容具体充实。这是很正确的`。

怎样才能使立意正确而新颖呢?

〔一)立意要鲜明

中心思想正确、鲜明,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当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议论文取的是直接的形式,作者直接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规点、立场和态度;有些记叙文、抒情文则可采取曲笔,运用形容、比喻、象征等手法,写得含蓄些。但任何文章,都要立主脑,减头绪,从头到尾一条线,中心思想贯全篇。

(二立意要深刻

鲁迅先生曾说:抓住一点,深深开掘。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直奔本质。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貌。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时代感。

(三立意要新颖

就是写作意图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所考虑的问题有新的角度,所写的内容有独立的见解。如像摄影一样,虽然在不同的侧面、角度都可拍摄,但只有选取一个最佳、最合适的镜头,才能摄出最佳的照片。在写法上,应采取新颖别致、富于变化的写作方法,使人读了,耳目一新,受到感染。如果是简单地套用或袭用别人的东西,或脱离当前的实际,不敢正视现实,回答新的问题,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范文欣赏:(几个学生朗读后教师点评,快班安排学生点评)(10

一堂难忘的英语课

恢复高考那年,我们正读初一。新来的班主任是位姓宋的老头,据说解放前他当过兵。

第一堂英语,宋老师将一张手写的字母表挂在黑板旁的墙上,看起来一目了然。之后,他又在黑板上板书一遍,一个一个地教我们学。这堂课纪律很糟,但他并不在意。下课时他告诉我们:学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我们想,他是指责我们在课堂上对他不够尊重。看样子,他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并不是一个严厉的老师。

几天后上英语课,他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要求我们按顺序默写出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并且说对这次测验成绩优异的学生将给予特别奖励。尔后,他就若有所思地站在教室门口。20分钟后,他立即收上试卷,并很快地批阅完了,然后轻松地宣布:很好!除一个同学写错了3个字母外,其他同学都是100分,很高兴有这么多同学能得到奖励。但在奖励之前,我不得不问问这个学生张小哲,请你站起来!

张小哲是个一向沉默的男孩子,从不惹人注意。此时,他站了起来,两眼望着老师。

宋老师对他说:我实在想不通,这么简单的几个字母,全班同学都会写,而独有你一个人出了差错,你说你惭愧不惭愧?张小哲默不作声,所有同学都地幸灾乐祸地盯着他。

你必须回答我!宋老师一反以前的慈祥态度,透露出一种威严,惭愧,还是不惭愧?

我不惭愧。张小哲轻声地说。看来,他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脸绷得紧紧的。

居然不惭愧。那么,你凭什么理由呢?难道大家都错了而只有你一个人是对的?宋老师一步步向他走近,脸上有一科奇怪的表情,令人捉摸不透。这时,我们想,说不准他会打人哪,一个当过兵的家伙,出手肯定非同寻常我们不再幸灾乐祸了,心里都紧张地为张小哲捏一把汗。

我有理由,但我绝对不说。张小哲望着逼近自己的老师,眼里噙满了泪水,老师,如果你一定要逼我,我现在就离开学校。他真的提起了书包。

沉默,短暂的沉默。我们看见宋老师走到张小哲面前,双手放在张小哲的肩头,一改刚才的严厉,温和地说道:好吧,我不再逼你,请坐下吧。然后,他退回讲台,扫视着全班学生,语重心长地说:第一天上课我就讲过,学好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今天,我并不是急于要知道你们的英语成绩,而是很想知道你们的为人。请大家抬头看看我身后的那张字母表,你们别以为我忘记把它摘下来。它上面有一个不易察觉的错误。全班同学除张小哲外,你们全部都照抄不误。张小哲虽然没有得到百分,但他是个诚实的孩子,所以他敢说自己不惭愧。这种勇气非常难得,很少有学生能在老师的逼迫下坚持真理,保持诚实。请大家终生牢记:重要的不只是成绩,更有品格。这,就是今天我要给你们的特别奖励!

那一刻,全班54个同学有53个低下了头。只有张小哲没有。

[点评]一文的立间虽然说的是一个老话题,但在今天很多人不重视道德情况写起来更有意义,而且写课的文章多数都写正常的课或考试,不易新颖、深刻,而本文这两点都做到了。

六、堂上训练:(18

根据下列题目,进行多个立意训练,比较选择出较好的来。

(学生先思考列草稿,再抽查交流)

A.《我最崇拜的一个人》B.《补课》

1.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抽样提问:(可以横向提问:最好抽差,中,优,各说一个答案,也可以纵向提问,g一个人说出自己思考的几个方案。从中比较)

3.结合学生答案进行点评。(目的让学生明确立意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尽量能新颖深刻一些。)

七、布置作业:(1)

根据上面交流情况,选取一个题目,选择你心目中的最佳立意写成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家庭类作文素材与立意【二】

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贵在不断推陈出新,在学习与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精神的新作品。晋代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学习书法时,不但刻苦认真,而且博采众长,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据说他起初向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又借鉴秦汉以来众多的书法佳作,像秦代大书法家李斯,汉代大书法家蔡邕,三国大书法家钟繇,以及被称为“草圣”的张芝等许多名家作品,他都泛览博识,然后才独创出一种俊逸妍美的新书体。前人高度评价他的书法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楷书《乐毅论》则被誉为“千世楷法之祖”。

书法艺术从晋代至唐初一直是继承“二王”的传统,追求姿媚瘦硬的书风。盛唐的颜真卿,独树一帜,开创了浑厚雄强、刚劲肥壮的新书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颜体”。自唐以后,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从他那儿吸取过营养。据说他曾经跟张旭学习笔法并且向“二王”、褚遂良以及当时民间的'书法作品多方面借鉴,才能承前启后,开创一代书风。

米芾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学习书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晋代和唐代名家真迹来临摹,当他把古人的真迹和自己临摹的作品一道归还原主时,连主人也分别不出真假来。别人对他说:“你写字太像古代的人,惟独没有自己的面貌,这样是不会有成就的,希望你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食古不化。”他听后慢慢冲破古人的束缚,发扬自己的长处,到晚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家庭类作文素材与立意【三】

??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

继承是我们学习技能的开始,对于文化的珍惜,对于先人的尊敬;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注入新的元素,使文化与时俱进,更加具备先进性,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1、闻一多——舍生取义的弘扬者

当日寇的铁蹄跨过了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各地哀鸿遍野,当无情的地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住你心中的怒火。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点的着火,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样的《一句话》,震撼了多少麻木的心,这样的《一句话》点燃了多少熄灭的灯。

你高举《红烛》照亮漆黑的夜空,你低吟《七子之歌》穿透漫漫碧海。面对日寇来袭,面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迫害,你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不惜以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檄文去抗争,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怒斥。犹记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你发表了生命中最后一场演讲,是什么最后的奏唱。

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而于我心中,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2、王国维——用生命树起民族文化的大旗

厦之将倾,方显英雄本色;国难当头,彰显赤子真魂。

他曾是指点江山,吞吐日月的国学大师,也曾是挥戈漠北、千骑逐虏的英武将才,却终于投水颐园,含恨而去。他以渊博的知识推开国学文化之门;他以文人的坚守传递文化传承之火;他以不屈的脊梁支撑文化将倾之厦。他把生命中的力量化为一缕星光,想要点亮文化的黑夜,他把古籍中的精华化为一只舟楫,想要横渡国难的海洋。

他就是王国维,国学大师,文之大者,人之至伟。

一部《人间词话》,百代诗词高峰。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对中华文化的颓势,他去无法力挽狂澜。是他对文化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却也是他对文化的炽热眷恋毁灭了他。“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他,只想徜徉历史文化,愿意用生命为文化献祭。面对破碎的`山河,他用生命向历史叩问;面对文化的覆灭,他用生命向古人探求。他在清水湖泊的纵身一跃,激起来自历史深处的声声呜咽。

3、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余秋雨

静坐寒窗苦守,动辄行者无疆。他是长江边的艄公,溯流而上行一段苦旅;他上高山下的愚叟,舞起双臂铲除文化的劣根;他是高明的外科医生,剜除传统中的千年病灶。九万六千平方公里,满满的是他探求文化根源的脚印。游历欧洲十国,不变的是他永无止境的文化反思。千万里溯源之路,十余载文化苦旅。秦汉烽烟、魏晋霜雪,在他的笔下再生;唐诗平仄,宋词韵律,在他的手里跳动。

静看历史千层浪,最是智慧余秋雨。

“不临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他一直在行走,走遍中国,又走向海外。为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他追根溯源;为全面剖析传统思想,他游历世界。他结束了中华文化盲目自信的历史,他为国人打开了真正的开放之门。

4、梅兰芳?——将京剧艺术引向世界

从生命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华丽的出演,他的一生就像一场永远听不到尽头的京剧。幼年的苦练,青年的继承,壮年的弘扬,成就了这位将我国的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

有的人被流放到贫瘠的土地,他的灵魂却愈加丰盈;有的人被禁锢在闭塞的山村,他的歌喉却可以飞跃千山万水。他没有出生在京剧世家,也无天赋可作径,他的生命中本无乐符,可他却用勤勉继承了中华戏曲文化的精髓,唱响了京剧的大美。

他倾其一生在弘扬京剧的土壤上耕耘,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曾赴日,赴美,赴苏,将京剧艺术引向了世界。创作如歌,弘扬作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5、当年明月

敢于突破,才能在平凡中创造非凡。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大胆突破,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努力,真的不容易。然而,当年明月做到了。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写史高手,以《明朝那些事儿》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清晰深刻、丰润圆满的还原在大家面前。当年明月,以其生动犀利、幽默诙谐的文字,使人性之善透过历史灰霾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他大胆突破经典史书的呆板生硬,写出了令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著作,也正因如此,他仅用一年时间便成功跻身“中国作家富豪榜”,创造了辉煌的事业。

当年明月曾说过:我其实是个特别平凡的人,我只想做个有勇气的人。人生只有在不断的突破与迎接挑站,才能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