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快乐最多作文

人生中快乐最多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7-30 13:50:09
人生中快乐最多作文

人生中快乐最多作文【一】

在这个万千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然而每一个角色的背后都会有一份责任,正因为有了责任,我们才有了动力,正因有了动力才能驱使我们不断前进,我们才能享受快乐。

对自己尽责,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的,再强大的'敌人都是由自己而来。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常常在“该”与“不该”之间徘徊,而错失良机。在一些问题上我们能不能做到尽责呢?像鲁迅先生那样为了早到学堂,毅然地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如果你有鲁迅先生那份执着,恭喜你,你一定会尝到胜利的果实,毕竟“天道酬勤”啊!

对父母尽责,“百善孝为先”。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二十四孝”的故事,有人读过吧!我们有没有做到像古人那样?作为子女的我们必须做到孝敬父母,这不仅是社会美德,而且还是法律赋予的责任,每个人都能尽到责任,那么我们将会在爱的港湾中享受无限的温馨。

对父母尽责,你用你一生赚到的,减去你为这个世界付出的,便是你最后所得到的财富。有些人平淡的度过一生,正如我们这十几年的懵懵懂懂一样,没有回报社会或是接受社会给予的比回报的要多。但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有鲜活的例子,支教老师,义务志愿者等,他们的付出是无偿的,他们也许得不到物质上的财富,但他们却得到比物质上还要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这样的走进社会,才会看到生命的花朵绽放出光芒。

失败的感叹不该属于我们,心灵的伤痛不该属于我们,悔恨的眼泪不应该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是成功,属于我们的是喜悦,属于我们的是笑容。

人生中快乐最多作文【二】

如果我们没有了朋友,那我们是最孤独的,没有朋友分享心事,没有朋友谈我们伤心难过的事,没有朋友在我们遇到重重困难时把你救出来。纪伯伦说过:“和你一起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了;但是和你一起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会忘。”友谊,是要用我们的热情去灌溉,用我们的心去接纳别人,彼此分享对方的喜、怒,不管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都能化险为夷。

罗伯特.布拉亥也曾说过:“友谊,那是心灵的结合者,社会的美化者,社会的巩固者。”回想起我和朋友第一次见面时,他就和我分享他的心事,我也很仔细的聆听,虽然曾经吵架过,但是隔了不久又合好了,我们总是相视而笑,因为只有他了解我,他是我最好的同学,我们的热情待续在灌溉我们的友谊,这是谁都无法容易进来的。就像达尔文说过:“讲到名望、荣誉、享乐财富等,如果拿来和友谊的热情相比,这一切不过是尘土而已。”

我想要对他说:谢谢你,每次都听我的烦恼,每当我分数不理想,也是你来安慰我。在这几年中,有很多的障碍阻挡着,虽然你都会帮我分担一些工作,但是有一些人不管怎么说就是说不听,但是我可以帮你,是友谊,一次一次都帮我们渡过难关,真希望我们还可以把这份友谊持续经经营下去。

人生中快乐最多作文【三】

以前自己看的,老师讲的,都使我认为孔子的所谓哲学就是一套伦理规则,道德教条,毫无生气可言。整天仁啊,礼啊,都是对仁的束缚。对于礼,我尤其反感。

现在看来,《论语》一言以蔽之,“乐”,讲的就是人生的快乐,以及如何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什么样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论语里面很多地方都提到了,略举几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此种人生可谓之“逍遥”。

孔子说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种“乐”,是人生的真意,也是孔子人生哲学的中心。但孔子认为,快乐是求不来的,也不能去求,即非刻意为之,乃顺自然之性。梁先生认为,“求”就是功利的表现,而孔子心中理想的人生则从根本上是一个非功利的态度。

论语所讲的“君子”,就是快乐的人。“君子坦荡荡”、“君子泰而不骄”、“君子道者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所讲的.仁义礼智并不是要压制人性,不是平常人所理解的道德伦理的桎梏。恰恰相反,他是为了让人性在更大程度上得到舒展,激发出生命的活力,人生应该是快乐,活泼,生机勃勃的,而不是生机滞塞,气沉沉。那不是他所追求的,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怎样才能拥有人生的快乐?孔子并没有也不可能给我们一个具体的方法。上面说过,快乐是求不来的,但并不是说人在这个问题上无所作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其实有一个很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根本上说,他的学说就是教人安身立命,但和庄子不同,他并不超然世外,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统一于“乐”这个内核:不仅自己要有人生的快乐,还希望天下人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人生的快乐如果依赖于外在的物质或利益,那这种快乐必然是肤浅的,也是短暂的。孔子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告诉我们,“乐”也好,“礼”也好,“义”也好,“仁”也好,都是出于人的心灵,是发自内心,发乎生命的自然行为,而不是由于外在的规则。不是别人强制我这么做,也不是我“应该”这么做,纯粹是人的本性的自然体现。

《论语》中处处蕴涵着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对诸如贫富、贵贱、苦乐、生等问题,都很看得开。这就是“非功利”的人生态度态度。关于“非功利”的问题,冯友兰先生在讲墨子的时候有一个说。他说,墨家追求兼爱,利天下人,墨子本人可能达到了天地境界,至少也是道德境界,但实践墨子学说的人最多只是功利境界。

“非功利”只是一种人生态度,而不是指具体的行为。快乐人生的背后必然是一个“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因为“非功利”才能无所待,才能“逍遥游”。

孔子说自己七十岁时“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何等自由、何等舒泰、何等快乐的一种生活状态。有人说,这个时代太功利太浮躁。其实,是我们自己太浮躁太功利。

很喜欢这句话,以此结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