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拖拉习惯的作文(如何改变性格的作文)

改变拖拉习惯的作文(如何改变性格的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0-26 02:59:15
改变拖拉习惯的作文(如何改变性格的作文)

改变拖拉习惯的作文【一】

她做作业很慢。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布置好作业,同学们立即拿起笔刷刷地写起来,只有我的同桌还在东张西望,连笔也没拿出来,更不要说本子了。同学们的作业做好开始让老师改了,她才刚刚做了一道题,结果少不了一顿批评。

她背书也慢。读书时,别人读得很快,而她却是用手指着书本,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还拉很长的音。我们都会背了,她一遍还没读完,唉,急人啦!

她收拾东西也慢。放学铃声一响,同学们麻利地把书本、笔等装进书包,往身上一背就冲出教室到走廊上站队。而她呢,正慢条斯理地一件一件往书包里放东西。大家早就站好队,准备出发了,她还没收拾好,在大家的一再催促下,她才慢吞吞地走了出来。有时队伍已开始走了,她突然醒悟:“糟了,我的家庭作业本忘拿了。”说毕,一溜烟跑进教室去拿,唉,一个班的同学只好在走廊上等着她拿好东西再走。

我的慢同桌,你什么时候才能快起来呀!

改变拖拉习惯的作文【二】

今天,我们把《再见了,拖拉》这本书看完了,书中要我们按计划表行动让我陷入了沉思。

计划表,不就是一个简单的计划吗?不,从计划表里还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自制力。如果一个人完不成计划报中的计划,可以看出这个人长大应该干不了大事;如果一个人完成了计划表,并且每天都能自己独立完成,不需要别人的提醒,那么,这个人有自制力,定能成大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在制定计划表的时候,肯定信心满满,想着今后如何完成计划。但是如果你自制力不强,我敢肯定,过不了几天,你的热情就会减弱。心里会想,我明天一定按计划表去做,可到了明天,你又会想我明天一定按计划表去做,最后,你干脆把计划表的事推到了脑后。这就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往事成蹉跎。”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份自己的计划表,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完成自己的计划,让我们的人生道路充满计划吧!

改变拖拉习惯的作文【三】

在《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这本书中,作者王晓春老师认真的解释了习惯这个概念。所谓真实的习惯,是指“诚于衷而形于外”的表里如一的习惯,是指非常稳定的、几乎自动化的、无须假以思索的习惯。这种习惯,不大可能完全是靠权威要求和外部训练形成的。它往往是“培养”“养成”“生成”“预设”等各种因素互动、整合,最后形成的一个结果。它是化合物,或者换个说法,它是一种人的遗传信息与早期教育、学校训练共频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学校的行为训练恰好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了共频共振,那就能够形成教师希望得到的习惯,反之就不能。你的训练不能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他就只好在表面行为上顺从,或者干脆就反抗。

读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丝释然。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可悲,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要求要每天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要求一直持续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按理说一个要求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总能形成学生的习惯了,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忘了做作业,甚至总有一部分学生拒绝做作业。而手机这么一个他们接触不久的事物却轻而易举地让他们养成了每天给手机充电的习惯。甚至这个习惯有可能会持续终身。

从前的我不明所以,现在弄清楚了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才弄清楚其中的关键。要求学生每天做作业并不一定能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共频共振。反之,只会有极少数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做这件事情,所以想要让自觉按时完成作业变成一种习惯简直是难上加难。而手机内或者说互联网上信息量极其庞大,其中总有信息能轻易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所以,使用手机就能非常轻易地变成他们的'习惯。

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但要放弃幻想。尽管去创定和执行适当的规则,但不要打着“培养习惯”的旗号,也不要幻想这些东西一定能内化为学生的真实习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好;不能,我们也不必焦虑,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掌控的。我们不要患上“习惯培养强迫症”,徒然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失败连连。我们的任务只是积极提供各种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成长。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至于他们能形成哪些具体的习惯,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