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是音乐厅作文(教室是一个演艺厅作文)

教室里是音乐厅作文(教室是一个演艺厅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6-19 12:54:04
教室里是音乐厅作文(教室是一个演艺厅作文)

教室里是音乐厅作文【一】

《音乐之声》清新有致,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国的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口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做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名星,应该喜欢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很让人奇怪,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角色、情节、人物经历家喻户晓,主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面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音乐之声》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评,它都是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有趣的爱情故事、悦耳的歌曲、活泼的孩子、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发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美好的瑕思。

歌曲《音乐之声》是影片中的点题之曲,影片开始时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上校赴维也纳期间,玛利亚把这首抒发自己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的歌教给了7个孩子,让他们在男爵夫人到来时为她演唱。上校长久禁锢的心被这家中久违了的美妙、纯真、动人的歌声融化了,他从原来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和7个孩子拥抱在一起……

教室里是音乐厅作文【二】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内希望写出的音乐。”

——题记

大自然和他的旋律隐藏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它的人会将它发扬光大,而不善于发现它的人,则一辈子只是忙忙碌碌,不懂得去享受,在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音乐——他们没有用心去体验。

我从小就喜欢音乐。不过,那还只是喜欢,只是觉得很好听,大脑中还是一片空白,什么音乐背景,什么思想感情,我全然不知。不过,虽是如此,但听到音乐却常常想手舞足蹈一番。

等上了小学,正式开了音乐课,我才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是好听,不仅是喜欢,我在听音乐的同时,还会去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是很美好还是很悲伤。大脑中不再是一片空白,相反,又新添了几分色彩。我认为:音乐是最美妙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认识了不少著名的音乐家,像:贝多芬,莫扎特等。而且还幸运的欣赏到了他们的音乐作品。之后,我才恍然明白自己的音乐天地是多么狭窄,而那些大音乐家们的'艺术生涯是又多么广阔。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是儿时的音乐基础不好吗?是自己的音乐细胞不发达吗?我苦思冥想,试图寻找答案……

知道了,我眼前一亮,没错,就是它:音乐——已经扎根在他们的心里了,不然,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先生怎么会创造出如此优美的旋律?莫扎特又怎能在儿时就编织这么悦耳的音符?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音乐不是靠乐器来单纯地演奏,而是凭借着心中的灵感以及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可见,音乐是心灵的艺术!

我不禁想起了贝多芬的一句话:“音乐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要美……”

教室里是音乐厅作文【三】

一直都很喜欢这部音乐剧。曾在10多年前就买下碟片,想看时就拿出来看。而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又一次欣赏了这部曾在1960年获得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奖、1965年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作品。每看完一遍,我就对剧中的人物、风景、歌声、笑脸、画面等又增加了一份喜爱。

《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剧中的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欣赏着。我喜欢女主角玛利亚的率真、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喜欢特拉普上校不畏纳粹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喜欢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喜欢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喜欢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的艺术氛围,喜欢贯穿整部电影的妙曼歌曲……

这部经典老电影,看了很多遍我感受很深——特别是玛利亚的温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纯洁的爱。借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这个缺少爱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欢乐,她用心地去了解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爱护他们、教导他们,用心地去爱他们,孩子们从心里接受了她,从心里喜欢她,并在她与上校结婚后亲热地喊她“妈妈”。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能真正用心去了解我们的孩子,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更加喜欢我们、接受我们,从而像爱妈妈一样地爱我们。

片中很多情节我都很喜欢,如一开始的坐在松果上而不动声色的玛利亚,孩子们遇到雷电石害怕时想的favorite things,教孩子们学唱歌时的doleimi,在舞会上道晚安等等。不过最喜欢的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木偶剧《孤独的牧羊人》,在表演的时候7个孩子各有分工,不是说葛瑞塔和玛塔最小,就不用做任何事情。她俩也有自己的工作。玛利亚让每个孩子都参与了木偶表演,都经历了成功体验。

最感动的的一段是上校和家人在演出时由于想起自己的祖国沦陷自己要被迫离开时哽咽着唱不下去,善解人意的玛利亚马上接上,体现了上校爱国、玛利亚爱家人的一种淳朴的情感,每每看到这时候,我的眼里也总是潮潮的。

每看一遍《音乐之声》,我就一次被深深感动——感动于她以乐抒情,以乐动人;感动于她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感动于她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感动于她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我也希望我们能从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汲取到精神营养,学习玛利亚身上美丽可爱的闪光点,从而让自己变得开朗、豁达、宽容、智慧,赢得孩子、家长、同事的喜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