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00(家乡年味儿中学作文600字)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00(家乡年味儿中学作文6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17 03:24:45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00(家乡年味儿中学作文600字)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00【一】

总算闲下来了!

一年的奔波,一年的操劳,总算迎来这清闲的几天。

这一年,不管你有多失败,也不管你兜里有没有钱,总是要把年货办得丰丰盛盛;把家装饰得风风光光。全家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装,体体面面。所有的忧伤所有的不快,用炫丽的烟花,用喜庆的鞭炮送上广漠的苍空,随风散去。收拾心情,用一幅喜气洋洋的笑脸,迎接又一年,期待一段新的旅程,一个新的开始。

除夕夜,农家人习惯用一个大大的树根生一壁旺旺的炉火。一直烧到新年的第一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奉上好菜好酒,尽情地吃尽情地喝尽情地玩!平日里,总是东奔西走,各忙各的生活。难得聚这么齐,走得那么近。每年的这一夜,总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你一杯我一盏喝的都是爹娘的爱,品的都是兄弟姐妹的情!你一句我一句,道的都知心话,说的都是浓浓的脉相连的关切!那些酒也许并不名贵,只是自家酿的谷酒。那些菜也许没有山珍海味般好,都是自家养的牛羊鸡鸭,都是自家种的农家小菜。

但总觉得那么的香,那么的有滋有味。总值得在生命里珍藏回味!

饭后,全家围在火炉旁。各种零食,各色茶水,或唱歌或聊天或打牌。炉火正旺,而锅里翻腾着牛羊狗鸡等各种汤的香味!

家家亮起所有的'灯火。偌大的村庄到处灯火辉煌!广场上一群群的小孩手里放着各种烟花。天空中,星星不再明亮不再闪烁,一朵朵耀眼的火花惊悚了夜的黑。炫丽的烟火撑开了寒冬腊月里花的春天!

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路口都是欢歌笑语。一串串七彩的灯笼,一幅幅闪着金光的对联,空气浸满着各种菜、肉和酒的浓香!寒冬腊月的夜,不再冰冻不再夜黑风高!平安、和谐、温馨、幸福......没有任何季节能刻画出这样的夜!亲人的相聚、团圆、相亲相爱。比春风更暖,比鲜花更美丽!这是四季之外的另一个季节,这是季节之外的另一种悸动。

我们用脉相连的心有心犀,在这样的夜晚,守候着零点的钟声叩响又一个崭新的开始......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00【二】

年关渐近,在外打工的女儿突然信息频繁,我知道,她又想家了。女儿今年老历七月回过一次家,毕竟大过年的,每个人都想往家赶,闻一闻年味的感觉!

中国人的年味向来很浓,不管官方还是民间,都把过年当做一回事。因此,年也就成为家的象征,不管在哪过年,都不如在家过年好;不管在哪团聚,都不如回家团聚亲!年味,一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一道晚筵。

小时候过年,感觉似乎比现在还要隆重热闹。有新衣服穿,有红包拿,有美食吃,还有走家串巷的乐趣。如今过年,总爱守在家里,几亿人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新衣服、红包、美食一样不少,感觉却比以往清净。不知是年龄的关系,还是风俗的易改,觉得如今过年,民间淡了不少,官方浓了许多。

中央电视台每年都有一道过年大餐春节联欢晚会,而地方电视台过年的节目,也是层出不穷。可以说,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繁华。但我喜欢小时候的年味,那感觉直到现在,都流淌着浓浓的陈香。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除了大哥大姐,上面还有一个大我五岁的姐姐。所以除了每年春节有一套新衣服之外,平时多半没有好的衣服穿。稍大一点,当然是穿哥哥们穿过的旧衣服。所以过年的第一喜事,就是有一套好看的新衣服。接着是好吃的年夜饭和大人们给的红包,因为贫穷而突然富有的喜悦,是一种真正看得见的幸福。

家乡过年还有一个传统的风俗,那是孩子给长辈们敬早茶的习惯。吃了年夜饭,肚子饱饱的,心里十分舒坦。当时没有电视看,拿几分零钱,去小店里买上几串鞭炮,然后把线轻轻解开,把鞭炮一个一个慢慢拆解下来,装进新衣口袋里,再到厅堂点上一支香,带着星点的火光,跑遍埕头巷尾,一个一个慢慢地放开来!

当然,这是男孩家干的事,女孩家只能提个小纸灯笼,挤在一起看我们的热闹。有时恶作剧点着一个,朝她们扔去,啪的一声响,见她们尖叫跑开,心里就乐。不到多会儿,鞭炮就放完了,把香熄灭了,拍拍手,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家睡觉。

第二天早上,也就正月初一。我和姐姐四、五点就得起床,提着母亲早已泡好的一大壶甜茶,带上小茶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们请茶。过年的时候,天气正冷,有时还特别的冷,所以长辈们一般是半躺在床上,捂着棉被,等着小辈们来请茶。

我和姐姐每年正月初一,总是小心翼翼地提着大茶壶,一前一后去叫开每家每户的门。进门后,我们得说:某婶某叔某伯某婆,给您老恭喜了!他们会说:阿妹仔(闽南孩子的爱称),恭喜恭喜!接着,我们倒上一小杯甜茶,双手捧给长辈们喝,并从盘中取出小糖果,让长辈们吃,还说:某婶某叔某伯某婆,甜一下!

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孩子出来给长辈恭喜,所以长辈们一下子喝不下那么多甜茶,就说:阿妹仔,安呢(这样)就好啦,喝太多了,告茶(谢茶)接着,长辈们会顺手从糖果盘里,抓下一把糖果,往我们小口袋里塞。家庭条件好的长辈,会给个一毛二毛的红包,并说:阿妹仔,甜一下,甜一下,这两毛钱给你们买纸笔,好好读书于是,我们假装推让一下,就接着了。

一个宗亲家百十户人口,一早起来,我和姐姐从四五点,挨家挨户去串门恭喜,到全部走完时,天已大亮。姐弟俩揣着一大口袋的糖果,人也走累了,口也说干了,不过,心里却美滋滋的。大过年的,走到哪都能听到好话,吃好料理;碰到人就对他说恭喜,恭喜,那真是一种幸福啊,从心头传来!

后来,这传统风俗慢慢改没了,人也不爱走了。相好的几家,聚在一起,泡泡茶喝喝酒,人们都把年味儿让给电视台。年在变,人在变;年味却不变,想家的味道也不变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00【三】

傍晚,晚风轻拂,大地一片安宁又清爽。突然,几朵烟花一起划破晴空,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他们争先恐后地出上天,只是为了给人们展示最美的瞬间。

声音消失了,我慌忙推开窗,烟花都不见了踪迹。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似的,只有飘荡在空中的白色烟雾。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弥漫着年的味道……我家,连烟花都不放,能有什么年味儿呢?

“下来吃饭了!”一声呼喊打断了思绪,我不满地撇撇嘴,蜗牛般的“爬”下楼。“快点!”爸爸的声音再一次刺激着耳朵,我却像没听到一样,还是慢腾腾的坐下。接过筷子,一声不吭的低下头,赌气般地扒着饭。

耳边响起嘈杂的声音,我也不去理会,做好认真吃饭的样子,好让人发现我的不快。因为平时我是说的最多的那个,今天的菜似乎比平时多了些,摆满了一大桌子。想想也是,过年了嘛,可吃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往年放烟花来得高兴些!

过了一会儿,还是没人发现我的小情绪,我轻轻跺了跺脚,可还是没人在意。

“他们到底在聊些什么呢!”我悄悄抬抬眼睛,慢慢伸直了腰,虽然不知道在聊什么,但每个人都是满脸笑意。“来!祝我们一家团圆,新年快乐!”妈妈把杯子伸向中间,杯与杯之中碰撞出了清脆的响音。“又不是一年聚一次,说的'这么隆重。”我别扭地想。

“来来,宝贝也来!”我有些不乐意地拿起杯子,正好撞上一张张笑脸。清脆的响音再次响起,只是这次响在了我的心里。像是心中某个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感觉…不一样了。桌上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不,还有别的。是什么呢?我说不出来。

“宝贝新年快乐!”妈妈对我说。我看看爸爸和奶奶大家的笑容都是一样的啊!平淡的……又很温暖。我找到答案了,只要一家人幸福的地过个年,放不放烟花有什么重要的呢?“嗯!新年快乐!”我也笑了。

原来空气中弥漫着的是我家独特的年味啊。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00【四】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它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些传统文化历代相传保留了下来。这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的旧历新年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歌谣时常在我嘴边念着,仿佛就是要告诉我们腊八节一过,就要过年了,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用的物资了,打扫尘除,买新衣,腌鱼腌肉,贴窗花。可我记忆中的新年要从姥爷家那一缸缸香甜的黄酒开始的。

姥爷家做的黄酒在当地就小有名气。这一古法做的黄酒传到我妈妈这一代已记不清有多少年了。现在我就来说说我们家的酒。

农历九月九是传统的酿酒日,早在前一个星期,姥爷就开车进到山里的认识的农户家,把头年定好的糯米拉回来。姥爷说:“山里的空气好,气温低,糯米成熟的晚,也就长得好,好米才能酿好酒。”再把酿酒用的器皿洗净晾干,如果做酒的过程沾上油,哪怕是一点点油渍都会使酒变质。头天把米洗净,在水里泡上一天一夜,这是让米发胀,蒸出来的米就不会反生,发酵就更彻底。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第二天到来。

九月初九这天一大早,姥爷把泡好地米,放进木桶里隔水蒸上半个多小时,熟透,再倒进大盆里,散开透气,晾一下,每次都会蒸上几大桶。每当这个时候,姥姥就会给我和哥哥捏几个大大地糯米饭团,沾上糖,好吃极了,这也是我和哥哥喜欢在这天主动帮忙干活地原因。米晾到半凉,就要拌酒曲了。酒曲是一个个比乒乓球小一点地白色圆球。拌之前,要把酒曲碾碎成粉末状,再把酒曲均匀地拌进一盆盆熟糯米中,这个过程是个力气活也是精细活,记忆中,每次都是妈妈在进行这项重要地工作。拌好以后,在慢慢加进一点凉水,这时糯米饭就会拉出粘稠地糖丝,把这些能拉出糖丝地糯米四周码好,按实,中间掏空,盖上盖子,包上厚实地棉被,放上十天左右,这是个漫长地过程,叫热发酵过程。姥爷说,这个过程很重要,就像好地钢铁要经过火地淬炼,人要成才也要经过各种历练,中间不能放弃,要有耐心和恒心,就像酒在热发酵期间不能随意揭盖一样,十天后就要收酒了,这里说地收酒不是说就可以喝了,酒要能喝还早呢,还要把酒用大量地凉开水收进装酒用地大缸里,进行冷发酵,这需要三个月地时间,等过了冷发酵期酒就做好了,那时满屋子都散发着酒地香味,也就到了年跟前了。用自家地酒招待远方来地亲朋好友,别有味道,这就是我家年地开始。

家家的传统文化都不同,但是家家的年味却是一样的,快乐的心情是一样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彩多样,但传承的精神是一样的。我也要将我家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我家的年味更加浓郁。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00【五】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00【六】

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妈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妈妈尝尝。看着姥爷和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00【七】

一天,我正在睡梦中,忽然“轰、轰、轰”的几声把我惊醒。我忽然想到今天是除夕!“新的一年要到了!”我情不自禁的大叫起来。爷爷闻声起来:“一大早大叫什么?快穿好衣服跟我一起下楼放炮竹!”我连连叫好,拿起衣服和炮竹一边下楼一边迅速的穿衣服。下了楼我右手拿着炮竹,左手拿着火机向炮竹的引子一点,一眨眼“噼里啪啦”的声响直冲我的耳朵。我想这就是年味吧!

放完炮竹,我欣喜若狂地冲进家里。一进门一股油香味奔向我的鼻子,原来是桌子上的几碗炸肉圆放出来的香味。我拿起筷子大口地吃炸肉圆,心里想:“这就是年味吧!”

吃完炸肉圆,爸爸对我说:“熊一豪同学,把这幅贴到门口吧!”我接过对联,往门上小心翼翼的贴上去。然后一看上联写道:“新年新景如意春”,下联是:“大吉大利平安福”。我心里连连赞叹着:“好对联!好对联!”这就是年味吧!

我贴完对联走进家里听见爸爸在给姑妈打电话拜年,我心里一震:“我还没用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年呢?”我把他们叫到一起对他们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爸爸、妈妈:工作成功、天天开心!”爷爷和奶奶们都笑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就等你这句话!”说着把红包给了我。我拿着红包开心地想:“这就是年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