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过洋节作文(该不该过洋节800字作文)

应不应该过洋节作文(该不该过洋节800字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07 11:33:14
应不应该过洋节作文(该不该过洋节800字作文)

应不应该过洋节作文【一】

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一个个洋节来势凶猛,大有反超中国传统节日、喧宾夺主之势,无怪乎有人要惊呼“抵制外来文化侵略”,无怪乎有学校要封校禁止过洋节。

然而,洋节真的能冲击我们的传统节日吗?这么想未免太缺乏文化自信了。承载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盼,千百年来,何曾间断?

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观念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消费行为上面。其实,各种各样的洋节在中国的火爆,正是得益于很多商家把洋节包装得无比热闹,助推了洋节在中国的流行。中国年轻人过的圣诞节,是舶来品,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只有热销的平安果;没有安详和宁静,只有喧闹和沸腾,又何谈文化冲击?

过洋节并不一定代表着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冷落,这只是说明了年轻人对新事物的一种好奇。就像你觉得苹果好吃,但有一天你发现橘子更好吃,但你并不一定会因为橘子好吃而不爱吃苹果。

黄佳明在《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困境及其出路》中说:“圣诞节的温馨、愚人节的娱乐、情人节的浪漫、万圣节的疯狂,都因给不重视传统文化而变得平淡的年轻人的生活,增添轻松愉快的时刻而备受青睐。”也正是如此,年轻人过洋节的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文化信仰,而是因为轻松愉快。这些洋节在西方和在中国显然有着不同的内涵,有着不同的本质。年轻人过洋节,不过是拥有了一个可以用来狂欢的日子,甚至不过是“逗乐”而已。

所以,年轻人热热闹闹地过几个洋节,算不上“节日殖民主义入侵”,也并不代表着中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冲击。如果说中国的传统节日被人们淡忘了的话,那每年春节前夕也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春运”了。之所以传统节日并没有受到那么多的关注,首先是因为我们的传统节日讲究的是团圆,要求自家亲人欢聚一堂,而离其他朋友较远,这也就不利于制造这么火热的气氛。如果担心传统节日受冲击,那不妨改进传统节日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让传统节日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最后,我想再说明一下,洋节热是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全球化,中国的节日实际上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传播到了其他的国家,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因此,当传统节日遭遇洋节,我想没必要“一山不容二虎”,没必要一定要让东风压倒西风,也没必要“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们完全可以充满自信、大大方方、快快乐乐地过个洋节。

点评:文贵从容。作者以文化包容的心态,乐观面对洋节的盛行。文章开篇即点明洋节是舶来品,消费影响多于文化影响,并用一个幽默的吃苹果和橘子的比喻说理,以小见大,举重若轻。接着作者指出洋节的热闹也无非是“逗乐”,不必大惊小怪,诚惶诚恐。文末,作者指出,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的脉之中,要不断改进、创新,以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让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走向世界。全文层层深入,思路开阔,有较强的思辨性。

应不应该过洋节作文【二】

父亲节,母亲节,光棍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学校里掀起一波又一波“洋节”的热潮,大家都热衷于过“洋节”,对中国传统的节日却几乎没有兴趣,洋节与中节。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其一,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天天过年的感觉。而且年轻人有激情,有活力,渴望新鲜的东西,渴望刺激的东西。但现在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增大,大家特别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心中压抑太久的情绪,就想找个机会大家聚一聚,玩一玩,乐一乐。“洋节”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家的这种需求,因此越来越受人们喜爱。

其二,有些洋节,过起来很有人情味。在父亲节,母亲节时,给母亲买一束康乃馨;给父亲买一个精美的打火机,给他们送上最温馨的祝福,最真挚的感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洋节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他们也过得热闹非凡。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有什么不好呢?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了吗?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风东渐,这些传统和文化或渐被遗忘,或日渐式微,若不及时加以抢救性的继承、弘扬、那么,真等到它彻底消亡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有何面目去见我们的老祖宗?同时,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中,也将留下难以弥补的缺失和遗憾!

所以,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的炎黄子孙都必须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既不崇洋媚 外,也不固步自封。

应不应该过洋节作文【三】

排斥洋节首先是从排斥各大卖场做活动开始的,购物狂们跟中了邪一样,眼睛所能看见的,都惊叫着冲将上去,而后一把夺过看也不看只要是打折的商标是英文的一律扫回家去。人头攒动的卖场里据说经常发生走丢了情况,还发生了不少女人跟男人挽错了胳膊的故事。问题是洋节怎么就那么多,卖场的洋节一天一个新花样,今天哈韩、明天哈日、后天哈西洋,再后天没哈的了居然整出个复活节要大家都跟着复活一把。连节日是什么都没闹清楚,就把荒诞当文化来整。

因此老夫认定了中国人是不适合过洋节的,没那个文化氛围,就跟着洋鬼子瞎起哄,无异于舍本逐末,侮辱了本民族的本土文化不说,还遭洋鬼子笑话。凭什么洋鬼子没一个过中国节的'呢?老夫一直很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当然是有的,洋鬼子来中国过一次中国的传统节日,人家那是文化采风,断不会象某些厚颜无耻的国人那般,是不是个节日都拿来策划炒做一把,将满口袋的短期利益装点自己比屁股还肥厚的脑袋。当过洋节充满了铜臭的时候,老夫就想开骂,不管骂什么,反正吐几个脏字好歹是咱民族的语言。

喜欢过传统节日对于老夫来说仿佛与生俱来,特别是过春节,一家人无论走的多远都要回家团聚,无论是否有过隔阂春节总要浅酌一杯冰释前嫌。春节的主旨在于强调家庭的团结,庆祝一年的丰收,盼望来年的功绩!人与人之间的祝福充满了亲情的暖意,而关于生活的向往永远充满了热切的希望。只有中国的春节是以家族为单位来聚会的,在这个人心日益冷漠、利益当头的“低温社会”里,春节几乎是绝版的传统情谊!

洋节中可与春节媲美的大约就是圣诞节了,但老夫对圣诞节很不以为然,如果耶稣老头的生日也成为大众的节日,那么孔子、孟子、如来佛、观世音、甚至盘古女娲秦始皇的生日中国人岂不是要过上许多次?而因此衍生出来的感恩节、复活节都是围绕耶稣老头的经历而来。相对来说春节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要丰富许多,这也是龙的传人都认可春节,即使已经融进了其他文化也要保持过春节习惯的原因。

曾有前卫的家庭,在自己的三口之家里过洋节,春节的时候则回归大家庭过传统节日,但这么一来二去的过着节总觉得别扭,仿佛两个节日竟都如鸡肋一般。特别是在洋节里洋不洋、土不土的吃着根本不知道礼仪的西餐,心里却拼命想着筷子的用法,一个电话给年迈的老爹老妈想说点什么祝福的话,却将二老弄的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精心安排的、刻意浪漫的洋节索然无味。

而最深刻的排斥来自老夫内心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原本老夫并不反感洋节,年轻的时候也曾追逐时髦爱过洋节,但当洋节的基调高于传统节日让人乐不思蜀的时候,老夫不由自主的排斥心理就越来越严重!这种排斥多少带点文化缺失的悲哀,亦带着深刻的审美茫然,也许两厢并举与融合是最理想的出路,但是如果一方很霸道的侵蚀了另一方的时候,老夫宁愿选择红绿相映繁花似锦的民俗。

应不应该过洋节作文【四】

都市喧嚣,人生坎坷,在这一世中,面对无限的利益与磨难,往往不得不在“舍与得”面前踌躇彷徨。

利益如同美景,如果贪多求全,终将一无所获,不如抽身而出,舍举目之求,存美景于心怀,也会豁然开通;大步流星,也会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快乐,并不是他所拥有的,而是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不一定是失,而是另一种宽阔的拥有。”可见,得而有所舍才是人类的智慧明珠。

一个真正有所为的人,在面对抉择时,总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该舍弃的毫不犹豫的坚决舍弃,该珍惜的义无反顾永远珍惜。

所以,舍得是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

小溪之所以放弃平坦,是为了回归大海的豪迈;黄叶之所以放弃树干,是为了期待春天的葱茏;蜡烛之所以放弃完美的塑身,才能拥有一世光明;心情之所以放弃凡俗的喧嚣,才能拥有一片宁静......

要想得到野花的`清香,必须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得到永远的掌声,必须放弃眼前的虚荣。放弃了蔷薇,还有玫瑰;放弃了小溪,还有大海。放弃了一棵,还有整个森林;放弃了驰聘原野,还有策马徐行的自得。

这就是一场选择,而放弃也是其中的,是我们的必修课。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未来。与其在这两者间苦苦挣扎,拼的头破流,不如潇洒挥手,勇敢的选择放弃。

其实,放弃又何尝不是一种睿智呢?学会去放弃是种超越,是另类的思考,是跨越低谷后心灵释放的舞台,是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的境界。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弃生存。”

当一切尘埃落定,当一切归于宁静,我们才会真正懂的,放弃其实也是一种美丽收获!当我们仰望高山却没能力攀登时,不妨回头看看,也许会发现一片蔚蓝的大海;当我们苦苦追求的东西无法得到时,不妨试着放弃,也许会发现更适合自己的东西在等待着我们!

这么多,你呢,少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