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像棉花盛开作文600字初中

母亲像棉花盛开作文600字初中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2-19 00:16:05
母亲像棉花盛开作文600字初中

母亲像棉花盛开作文600字初中【一】

阳光明媚,奶奶知道我要给她梳头发,像孩子般欣喜,摆好凳子,拿了镜子,乖乖地坐在那儿。

阳光恰好照射到奶奶的头发上,我才发现奶奶的头发变白了,她变老了。我摆弄着奶奶的白发,我轻轻从上往下梳,奶奶说:“其实也没多少根头发了,都快成光头了。”说完我心里一酸。我给奶奶扎上了两条小辫子,我看见奶奶在镜子里像花儿一样笑了,并说:“淘气鬼,让人家看见了会骂我老妖精的。”

在这祥和的日子里,我想起小时候,奶奶也经常给我洗头,梳头。

每到周末下午,我会自觉地将家里所有的小马扎排成“小火车”,我会躺在上面,奶奶就会在“火车头”前放着一盆试了又试的温水,说着:“准备好了吗?准备开火车喽!”我乖乖的享受着,奶奶会“呜呜”叫着,模仿火车的叫声,还怕弄疼我,我却在美梦中。

当我再次看看奶奶时,她苍白的脸上,两只眼睛苍老深邃,脸上的肌肉没有从前的结实,而下垂的让人害怕。奶奶得了癌症,并且癌细胞己扩散,一丝苦涩藏在我心里。

每次来看望奶奶,奶奶都会在小时候送我上学的那个路口迎接我。奶奶也总会挑着担子往菜地里跑,我总会问:“您为什么要种这么多菜呢,为什么天天要这样劳累?”奶奶却说了句:“我要赶紧,我要是不在了,我孙女就吃不到奶奶味的韭菜了。”“奶奶……”我看着桌上奶奶专门为我包的韭菜水饺,我最最爱吃的就是奶奶包的博山水饺,我想着,念着,望着,发呆了好久。

在美丽的夕阳下,我非要拉着奶奶的手,一起去散步,奶奶只好应和着我,奶奶突然说:“孩子你都比我高了,但我老了,如果有一天……”我将我白皙的手指,竖在奶奶干裂的嘴唇上,示意我明白了。“奶奶以后我不管,我只知道现在我要拉着你的手走完这段路。”

一路上我们一句话也没说,我们在用心交流。夕阳西下,暖风吹进我的心田,奶奶手上传来满满的爱,我知道那是心花在怒放。

母亲像棉花盛开作文600字初中【二】

炎热难耐的夏夜,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清新明亮;宽广无边的大海,因为有了初升的红日,才显得清澈无瑕;蔚蔚的青山,因为有了鸟语花香,才显得富有灵气。亲爱的爸爸,在我的心灵深处,因为一朵花的盛开,显得温馨而甜蜜。

校园的门口,我在里边,你在外边。放学的铃声响起,你在焦急地等待,等待我的出现。终于,你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我,于是你满脸堆笑,上前一把接过书包,放到车里。尽管你也看出我的垂头丧气,但还是高兴地说:“儿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得不错吧?”因为刚刚被老师批评,于是我面目生硬,冷冷地回了一句:“还凑和。”

突然,一阵疾风,吹得树枝摇动的频率飞速加快,一阵刺痛在我眼中放射。也许是我这无礼的态度被上天看到了吧,一颗万恶的沙子进入我的眼中。你急忙扶住我的眼廓,轻轻地扒开眼睛,用力猛地一吹,顿时,我的眼睛像是吃仙丹似的,又重新恢复以往的洁亮。

这时,传送到我的大脑皮层的第一个视觉信号,是你那张刚毅、坚强的脸。但这张脸,却也皱纹纵横,眼球混浑。在我的记忆深处,我记得你的脸,是那么的有光彩,双目炯炯有神,那一瞬,我的内心泛起一丝酸意,伴随着内心的某处有些颤动。

记忆深处的一件往事在脑海浮出。那是我五岁时,家里没有汽车,只有一辆摩托车,这辆摩托车就是我们父子俩人的交通工具。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早上,窗外的世界就如同世界末日,狂风夹着冰块,无情地吹打着玻璃,马路像被打上一层石蜡,晶莹无瑕。你送我去幼儿园。你在车前,我在车后。我紧紧地抱着你,你的身体像一堵墙,你的体温温暖着我的身体,所以,尽管暴风肆虐,我却没有一丝的寒意。突然,车身失衡,你和我一下子从车上摔了下来。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昏了……

当我清醒时,你正抱着我。我毫发未伤,而你的一条腿却正在流。当时,我哭了,哭得是有生以来最响的一次。你抚摸着我说:“男孩子,不要动不动就哭。”脸上依旧是灿烂的微笑。后来你忍痛把我送去幼儿园,看着我被老师领到教室,才放心地去了医院。

想到这些,我羞愧难耐。此时我真想对你说一声:“爸爸,对不起。”但因为年龄的原因,我没有说出口。

父爱如山,撑起一片蓝天,父爱是海,包容了我的一切;父爱更像一朵花,它盛开在我的灵魂深处。

母亲像棉花盛开作文600字初中【三】

那是个月辉如洗的晚上,立在合肥西郊大蜀山顶,我俯视脚下的城市,它是我目前栖身的场所。夜空灯火璀璨,道路流光溢彩,如同一个硕大的舞池,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载歌载舞,缺乏乡村的悠闲,也没有大都市的局促和紧迫,我的邻居们以平和的姿势,不急不慢地把日子向前推进。

能够这样置身于城市之外,冷静地旁观属于自己的城市,这样的机会是不多的,但必须要有,否则,时间长了,会忘记置身何处,失去方位感。

日子总是一天天杂沓而去,时光总是一年年倏然消逝。不经意间,我们的身边就多了陌生的面孔,还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不见了,我们不知道他的去向。城市化的生活早已没有了炊烟,炊烟才是一个人真实的踪迹……

一个人只能做一个时代的事,这是一位先哲说的。可是,时代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意味着什么呢?在物质的年代,我们甚至感受不到身处时代的脉搏,只是,隐约的,从水底传来一般,能听到时代的心跳。如果我们还有信念,如果我们还有执着,如果我们还有动力,一定是来自这微弱的心跳。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样怦怦的节奏,还会像远古战场上的金鼓,或者无边草原上的猎猎旗风,让我们的畅想慷慨而不失温暖,悲壮而全无懈怠。

那天晚上,我在心里一遍遍念叨,“何时再有蔡元培?”

1907年,一位年在不惑的中国人踏进了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校门,他怀抱研究德国教育兴国,以便借鉴的决心。他叫蔡元培,前清的举人。在此之后,他先后三次留学德国,长达6年多,深受以德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熏陶影响,其中洪堡教育思想对他影响颇深,是其改革北京大学的重要思想来源。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从此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极力倡导和推进现代教育,其理论建树和对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深刻影响了我国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发展进程,成为当之无愧的我国现代教育之父。

深厚的国学积淀,稚子绕膝的家室之欢,40岁的年龄,没有成为蔡元培孜孜的障碍和托词,相反,成熟的心智却成了他思考和改革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座高台。

之所以会想到他,不是说我对中国当下的高等教育有什么认知,也不包藏着什么样的鸿鹄之志。而是因为,自己恰好处在先生抛妻别雏远赴异国他乡的年龄。这样的年龄段,实在很尴尬。下不能归入青年,上不被中年接纳,可是不远处,暮年之气已经依稀可见,稍不当心,就会被携裹而去。

这是我不愿面对的趋势,也不该是自己的宿命。事实上,对未来的憧憬和畅想,在每个人心里一刻都不会停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和繁花,都在春天的空气里酝酿盛开,而春天,就是每个人对将来时光的希冀。

在这样的年尾,任何梦想都一定是指向春天的。

如果我们的身边再少一些暴戾和浮躁,如果我们的心态多一些平和与向善,如果我们的生活少一些傲慢和狂妄,多一些对生命和尊严的敬畏,如果我们的眼中不再只有花花绿绿的纸币,而多一些正义和平等,那么,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城市,无论蛰居在怎样的乡村,都能感受到炊烟正在升起,鸡栖于埘,牛羊下来。感恩,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宁静,是世界反哺于人的恩赐。

在我的畅想中,物质的、文化的、道德的、意识的,能够同步奔向和谐。这就不是哪一年的畅想,而是人类永恒的、年复一年的希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