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陶渊明出世的作文(描写陶渊明的作文500字)

描写陶渊明出世的作文(描写陶渊明的作文5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2-04 04:51:58
描写陶渊明出世的作文(描写陶渊明的作文500字)

描写陶渊明出世的作文【一】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纱窗的时候,我已身处自家院中开始了一天的享受。扫扫门庭,喂喂家畜,摘菜淋花,当我劳作完毕斜倚在躺椅上欣赏远处的风景时,门外已是车马喧哗,人声鼎沸。不必理会那些吵杂的声音,因为心灵已经随着天上的白云飘向遥远的.天边。惬意和舒适的感觉缓慢的流淌过全身,满眼的蓝天和形态各异的云朵。刹那间,自身也仿佛身处其间,随着那悠悠的清风飘来飘去,一旁是鸟儿翱翔的身影,另一旁是软绵绵的云彩,如梦似幻,亦幻亦真。

有人曾问我为什么能如此的洒脱自在,我想那是因为心灵选择了避离凡尘俗事自然会幽静远邈。这和“心静自然凉”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心终日为世俗所羁绊、所迷惑、所纠结,那又怎么能够以一颗平静的心情去那种悠然自在的感觉呢。

望着满园盛开的菊花,品着自己酿造的菊花酒,嗅着随风飘来的暗香,身心浑然一体,仿佛溶入了一个浸染着菊香的世界。黄花开在灿烂的阳光下,时而随风舞动,时而安静悠然,那亲切而不做作的姿态让我越发喜欢。菊花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的一位,是那么的优雅和纯洁,这也正是我偏爱菊的原因。我闭了眼,闻着那淡淡的菊香悄然入梦……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斜阳照射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才猛然察觉已是暮色沉沉、炊烟袅袅。远处,彩霞与长天一色,绘成一幅别样的工笔画。成群的鸟儿沐着那七彩的光芒回归到远山的怀抱当中,而我在怡然自乐中已然沉醉……

描写陶渊明出世的作文【二】

千年前,你,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让你无奈,你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初识你是在你的家,桃花源中五柳后的小居。你的家在一片与世无争的静谧的土地上,在吁陌交通的鸡犬相闻间。我叹你如何寻得这一方净土,山也清丽,水也清丽;人皆安详,心皆安详。你欣然地右手执卷,左手牵壶,来往于这片山水田园间,微醉的身形挪移着,映在那些池竹稻麦上。壶中的可是那忘忧醒神的酒,让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千年无人懂的丹青妙卷,唯让你不求甚解地会意去了其中的快乐?人世间没有你陶渊明,可你到底身处天地间,身处那一片桃花源。

你忆起归家的情景,欢喜与释然写在脸上,荒芜的山径,还依稀留着些一般不愿随流而去的松菊。仆童相迎,他们身后,还有你尚未更事的孩子倚在门边。当然,还有使人敞怀的好酒在杯中静候。你坚定地说:“隐,我没有选错。”

是啊,多少人试图作出这样的选择,走出的又有几个,出而不复人的又有几个?心不够恬淡,哪怕是淡泊明志的诸葛孔明也坚守不住那一亩三分净土。却唯有你,为那一壶一卷与世俗决裂,毅然把自己“关”了起来。隐,使你守住心而不动。世间纷扰,诱惑却也不可避免。你当年无心而出山时,定不曾多想鸟倦飞而知还之日。可这日子来得到底是快,也使你悟得更快,放得更快。时至今日,我依然仰视着你释怀的神话,坚信着包容万物而无染的心胸的存在。还有你的文章,隐退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秋放之味的气息,一起塑起了我心中那个壶卷于手、坦然于胸、土灰掩面却神采非常的你--陶渊明!

陶潜,也许你这一生的名声也便是你一生的铭记,一生的宿命:你埋没于世间滚滚风尘中,潜进那自乐的心灵家园里。俗世寻不见你的神采,九泉却掩不尽你的魂风。千百年后,你浮现于我面前,你,陶渊明,那南山下的采菊老人,却似无意地携走了我心间的一瓣菊香。

采菊东篱下,举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见,唯觉香满怀。

有心云常在,倦飞鸟无从。

笔泄山野句,神醉酒壶空。

描写陶渊明出世的作文【三】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描写陶渊明出世的作文【四】

五柳公道鉴:

前几日有幸拜读了您的著作《桃花源记》令晚生感触颇多。

《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世无争,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在那里,所有的人都“怡然自乐”、安居乐业,不计较金钱名利,更不因世俗纷争二伤身。“桃花源”就是一个想象中的“大同世界”,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男女老少,共聚一堂,同享天伦之乐。

然而理想常常很丰满,现实却往往很骨感。“喜”、“怒”、“哀”、“惧”、“爱”、“恶”、“欲”乃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人性中固然有无私、伟大的一面,但同时也会有自私、卑鄙的一面。如此这般,世上的事本就应该是纷繁复杂的,充满了名利的角逐与诱惑。所以,这世上本没有桃花源,就算想的人再多,也成不了桃花源。

《桃花源记》表达的您向往与世无争生活的感情。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官场黑暗,民不聊生。您原本也有官做,却因为不满现实社会而毅然辞官而去,并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言壮语。

那“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扬长而去,貌似潇洒,实则无奈。又夹杂着几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破罐破摔。

自古以来,圣贤的高尚无不体现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上。也许离开黑暗的官场确实表现出了一丝寄情山水的乐观,总比“深陷泥淖”中要强一些,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似乎是更高一层的境界。

您所身处的时代,是名副其实的乱世,乱世更容易早就英雄。也许尔虞我诈的官场斗争并非您的强项。但好男儿志在四方,身为一个大丈夫,又怎能拘于田园山水这等雕虫小技?后人说的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苦短,大丈夫当如是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个人都应该有拼搏向上的。身负才华的您,又怎能放弃这样的机会?

只是,这一切都只是假设……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能靠自己来选择,也许陶公您没有那个时代的热沸腾,但却做出了一个意义非凡的选择。您以自己独特的才华与心境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是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忧国忧民的热沸腾,同时也需要归隐田园的淡雅闲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富有事业的闲适啊!

陶公,作为后人,我并没有资格去评论是非功过,但我懂得沉淀下来的总是精品。

虽然您早已仙逝不可能看到这一封信,但我仍要写下来,作为自己的慰藉。

顺颂秋安

写信人:

日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