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作文700字(鸿门宴的改写800字作文)

鸿门宴作文700字(鸿门宴的改写800字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2-08 12:31:52
鸿门宴作文700字(鸿门宴的改写800字作文)

鸿门宴作文700字【一】

秦始皇赢政吞并六国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四海,天下已定。始皇便到处巡逻。所到一处,百官前呼后拥,车马相连,浩浩荡荡,其威风可想而知。一次途中,老百姓挤满了街道,争着瞻仰这位兼并诸侯统一中原的大皇帝。人群中一位浓眉大眼、气腾腾的少年说道:"大丈夫就该如此!"还有一位年龄略长的庄稼汉说道:"日后我也要这样!"这两位瞧不起秦始皇的人物:一位是西楚霸王项羽,另一位便是汉高祖刘邦。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咽呜叱咤,千人皆废。最后却身东城,为天下笑!刘邦为一地痞无赖式的亭长,却平荡群雄,建立汉室江山。二人在鸿门宴上的较量便可知一二。

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摆出。项羽偏偏徘徊不迟,让刘邦逃走。枉费了亚父范增的一片苦心,无奈之下骂之"竖子不足与谋,夺天下者沛公也!"垓下之败,横渡乌江便可卷土重来!尚未知鹿谁手的项羽偏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乎,拔剑自刎,遗恨乌江!失败原因,韩信所说,"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相比之下,刘邦则高明得多。他口若悬河般地笼络项伯。向项伯解释时,将自己的政治意图掩饰得丝毫不见。后来连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都要分取一杯羹,更何况至军之后立诛曹无伤……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鸿门宴作文700字【二】

虞姬飒然舞剑,寒光闪动间扬起多少纤尘。

虞姬翩然挥袖,衣袂流转中拂过缕缕青烟。

收剑、转步、驻足,颦蹙顾盼,难言深情。那纤尘,那青烟,那丝竹乐韵,仿佛在她的舞姿下凝固,描绘出一幅幅画卷,再现了历史中那段撼人心弦的悲歌。

那是项羽曾经策马骋驰奋勇敌的战场。黄沙中,狼烟四起,硝烟漫天,嘹亮的号角声响彻战场之时,残酷的戮再一次掀起。鲜四染,戟折戈断,换来的是西楚霸王曾经坐拥的江山以及一世的威名。

那是项羽曾经踏入的辉煌而华丽的阿房宫。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香烟袅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沥尽民心民,极尽奢侈之能事。为了民心,项王烧毁了这座劳民伤财而建的宫殿;也因为这阿房一炬,项王烧尽了民心,为他日后的败北勾勒上了不着痕迹的一笔。

那是项羽曾经设下的鸿门宴。席间,项王、沛公对饮,觥筹交错间暗藏着机,以及项王无法割舍的兄弟情谊。范增示玉、项庄舞剑,大事几成,终因项王的仁义而放走了野心勃勃的刘邦,也正是这一举动,让史卷上项羽的名字被朱砂的颜色染红。

剑尖飘忽的微尘、袖下萦绕的轻烟,浮动着凝出舞动的轨迹,宛如波浪滔天的江河——那汹涌而下的乌江。从四面八方响起的熟悉的楚歌,如同直刺肺腑的利箭,让项王之兵溃不成军。乌江边,叹无颜见江东父老,手起,剑落。

那从颈间飞溅而出的鲜,犹如殷红的飞花,妖艳、凄绝,瞬间凋零,染红了那片项羽曾经叱咤风云的土地。

乌江上被霞光渲染的呜咽的碧波,竟是为谁而泣?

悲壮的画卷戛然而止,乐舞皆绝,烟尘寂然。虞姬早已香消玉殒,在垓下四面楚歌之时。方才起舞的,只是对那一代骄雄的伤怀。

或是纵沛公的重义,或是哭虞姬的情深,或是不肯过江东的自尊,项羽,用一枝精绝的笔,为楚汉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鸿门宴作文700字【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相信大家对此诗句一定不陌生吧,不错,这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首诗,它描述了一代霸王项羽少时的宏伟志向,描绘了一位枭雄在战场上驰骋时,在穿越刀枪箭雨后,在即将功成名就的豪气;最后却无不感慨地述说着项羽被围乌江,无畏地自刎的悲壮场景!这正是司马迁笔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一个智勇无双,却功败垂成的枭雄!

但是,如此一位霸者,一位统帅万军的强者,在《鸿门宴》中怎会如此不堪呢?

在《鸿门宴》中,项羽明显被设置在一个狂妄无知,刚愎自用的角色里:范增数目项王,三举玉玦而不理;沛公献白璧一双却置之坐上,而不顾沛公!尽管亚父拔剑破玉斗,叹曰:“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他也置之脑后!试问,当今世上,不,应该是细数各路英雄人物,有谁可以在狂妄的同时大战各地英雄而得天下呢?好!你说是运气使然,那么,项羽又如何在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而且“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再说,在《史记》如此一部著作中,司马迁会为如此以为运气绕身,最终仍遭惨败的人多费笔墨吗?又或者说,之前项羽的“英雄”事迹仅仅会为了衬托出项羽的惨败而突显出这么一个“运气英雄绝不可成功”的主题吗?还是说司马迁特地画下败笔来使作品有一种缺陷美吗?这不免要贻笑大方吧!

那么,这篇《鸿门宴》,或者说整个《项羽本纪》写来做什么呢?这要表明作者什么意图呢?

再看看项羽失败、失策的原因吧,自大?轻率?暴躁?不信任他人?好,你说项王得知刘邦欲称王后怎不直接攻打刘邦?我认为那是项羽自信能拿下刘邦,四十万雄军对十万残兵!如果那样项羽还怕输,自卑,急于攻敌,如何来当霸王?你说项羽轻率?认为项羽在鸿门宴听信刘邦一面之词而留他一命?我觉得是项羽不屑于偷袭,光明磊落,更是愿意去相信刘邦,信任他人。你说项羽暴躁?冲动攻打汉军而有勇无谋,最终被诸侯围堵乌江?我觉得那是项羽相信自己,相信部下,相信他们的实力。你说项羽不信任他人,而导致人才流失?我认为那是韩信,张良他们没真正了解项王,单方面地误会项王!如果项王不尊重人才,那么他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而赞樊哙为“壮士”?……这种种的行为,在揭开本来面目后,竟体现出项羽的仁,义,勇,智!然而,如此一位正义的英雄却被刘邦所骗,被苍天所弃而被逼自刎,就正如历来奸人得逞般,司马迁轻易地丑化项羽,使之仿佛命运使然般陨落,就仿佛理所当然般。

其实,司马迁只是单纯地写这么一个英雄被逼吗?我认为不是,坚信着不是!我认为司马迁,其实是在写自己对那个弱肉强食、你欺我诈的虚伪的世界的不满!他强调一个充满正义的人如何被逼!一个英雄如何陨落,而一个奸人如何登上王座受万民敬仰!就正如他自己,一个一心为民,忠心为朝的人,却被误解而被处以极刑苟残延喘!他自己也许也在反问着自己,甚至自己也搞不明白了:忠诚、骨气、正义、率真不应该存在吗?这是鸡肋?是自然法则下的失败品?于是,他写下了项羽,用他的笔来启发着我们去思考!去反省!去改变!

正如现今社会,在七彩的霓虹灯下隐藏着多少张虚伪的笑脸啊!谁一不留神,则被人反咬一口,却敢怒不敢言,仍眯起眼地奉承:“咬得真好!”……藉由这篇《鸿门宴》,我们更应去好好反省自己,是否该为混浊的铜臭味清洗下?是否该以诚待人?

其实,鸿门宴不仅在古代出现过,或许就在身边重演着!

鸿门宴作文700字【四】

昔“气吞残虏“”破釜沉舟”,终虞姬自刎乌江边,霸王掩面,乌江江水浪滔天。今又品一场《鸿门宴》,忆壮士当年称豪杰。

古往今来,成王败寇,但对我而言,西楚霸王项羽在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中,却是王一般的“寇”。

《鸿门宴》的背景是项羽大破秦军。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项羽恼火万分,便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闻听此讯,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暗中告知项羽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项羽得知后怒发冲冠,决定出兵攻打刘邦。面临如此险境,刘邦采用张良计策,赴鸿门谦卑地面见项羽,以求化险为夷。

一开篇,文章就以曹无伤的告密点燃了导火索,然后以项羽亚父范增的一番分析揭露了刘邦的勃勃野心,同时力主进攻。尔后,轮到项伯出场。他本是项羽一方,却不顾集体利益出卖项羽。也许项伯“素善留侯张良”,为报其救命之恩,可见他重情义。但他为了个人利益而缺乏远见是否也为项羽的败“营造”了一个重要因素呢?后来的篇目便是围绕项羽与刘邦的矛盾不断激化,表面却又风平浪静。其中最抢眼的镜头莫过于项庄舞剑和压轴出场的樊哙了。这位勇士有胆有识、忠心耿耿,不仅是一介勇夫,更有着过人的机智。寥寥几句,掷地有声,斩钉截铁,不愧被项羽赞为“壮士”。

当然,这出大戏的结尾还是以刘邦的狡猾出逃告终。

项羽也被亚父斥责:“竖子!”

如今的放虎归山,也为项羽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可是回首项羽的所有作为,难道不算一位侠义心肠的豪杰吗?

他纵然刚愎自用、高高在上,把刘邦安排在次座;他纵然任人唯亲,对报信的项伯置之不理;他纵然有妇人之仁,不愿出卖自己的项伯……可仔细品读他的一生,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古人崇尚的一个字——“义”!

他不理范增暗示,不忍刘邦,或许他认为刘邦是来谢罪的,胜之不武。同样是面对告密者,刘邦“力诛”,项羽却置之不顾;面对樊哙的无理闯入,他礼贤下士地称其为“壮士”,赐其“彘肩”。他的太多细节,令人感动而又扼腕!他的“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伦理观念,是一种骨气。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不同的阶级身份,“义”的内涵本不相同。中庸有云:“义者,宜也。”可见古人何其重道义!

许多人说,刘邦脸皮厚心肠黑,而项羽正好相反,最终能不败给老谋深算的刘邦吗?因为项羽重情义,不会像刘邦一样,为了皇帝的宝座,不顾家人至亲,此可谓冷痛心!

许多字画中,项羽被塑造成一个身材臃肿、大腹便便,身边歌姬众多,过着灯红酒绿生活的一代昏君,而我心目中的项羽,他一袭白氅,潇洒不羁。他常手执一卷兵书,又或与绝色美人虞姬抚琴、赏月、品香茗,又或坐在中军帐中,指挥百万雄师英勇抗战,光线反射在他耀眼的铠甲上,泛着不属于凡人的光泽。广袖一挥间指挥千军万马,飒爽英姿间衬眉宇英气。

易安居士赞你:“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刘邦做他的皇帝,你当你的英雄,我会永远铭记你的光辉岁月。你,“项籍,下相人也”;你,“籍曰:‘彼可取而代也’”。你,“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你,“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此刻,楚歌四面震耳膜,壮士叹息悲愤逝。怀着无限的不甘与悲愤,一代天骄西楚霸王,沉入滚滚乌江水,同时也湮没在滔滔历史长河中。那一个个无人能及的神话,气压万夫的英雄项羽伴随着金戈铁马的铿锵声与孤傲不羁的悲愤叹息声,成就了中国史册上虽褪色泛黄、却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