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焦虑和恐惧作文(直面恐惧才能战胜恐惧作文)

如何克服焦虑和恐惧作文(直面恐惧才能战胜恐惧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7-11 10:21:44
如何克服焦虑和恐惧作文(直面恐惧才能战胜恐惧作文)

如何克服焦虑和恐惧作文【一】

我小时候经历的事,如天上的繁星!但是让我记忆犹新的那颗繁星是那一次。

在我8岁那年,明媚的春天,一天晚上,我突然发烧,妈妈让我吃药,我不肯吃,妈妈却说吃药才能好,可是我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就当什么也没看见也没听见。

过了一天,我高烧不退,去家附近的诊所检查了一下,大夫说我病的更严重了,所以不得不打了。其实,我更害怕打针,不想打,可是,再不打针的话,就得住院了。但我还是不想打针,跟妈妈哭闹着说回家。到家后,我勉强的接受了吃药。我把妈妈给我的药拿出一粒,小心翼翼的把它吃掉,啊,好苦啊。我大声的叫了一声,我再也不想吃药了,太苦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病的更厉害了,也只好住院了。在医院只有打针的选择。看着护士来了,拿着针慢慢的推着药车来到我的身边,刚看到针,我就害怕了,浑身发抖……妈妈见我这样,没有办法,只能抱住我,哄着我,甚至按住我让护士姐姐把针给我扎上。还没过一会,我就感到了痛,我疼的直打滚,结果,刚扎进去的针,滚针了。医生走过来说,缓缓再打吧!

片刻之后,护士又来了,妈妈为了让我安静的打针,也是费尽了脑汁,她想到一个办法,把我抱住,一边喂我吃梨,一边给我讲笑话听,好不自在啊。就在此时,针已经不知不觉地扎进了我的管里,没有了之前的那种疼。这样经过了几次,我觉得打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经历了这件事,我再也不怕打针了!

其实,有些事情在你没有经历时你会认为是大问题,但是,在你经过之后,你会发现,那些事都是小问题,只是看你有没有勇气去面对“它”,打败“它”,这样,“它”才会被你征服!

那一次的病让我成功的克服了对针的恐惧!

如何克服焦虑和恐惧作文【二】

有人害怕鬼,有人害怕蛇,有人害怕老师……而我却害怕黑夜中的窗帘。

在我七岁那年,一天半夜突然尿急,可不敢下床,因为我刚刚看了一部电影——《行尸走肉》。我很害怕突然冒出来一具行尸,因此一直都没敢下床,直到我憋得快不行的时候,才硬着头皮下了床。唉,伸手不见五指啊!我只好开了灯。突然,外面的呼呼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风把窗帘吹得乱舞,活像一具刚苏醒过来的僵尸,正张牙舞爪地朝我冲过来,把我吓出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我的小心脏“扑通扑通”地跳,赶忙又躲回被窝。可体内一直有一股能量在横冲直撞……终于,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又鼓起勇气准备下床。谁知,刚下床,窗帘又在作怪。我赶紧跑进厕所,把体内的能量释放出来,顿时感觉舒服多了,也没有了之前的紧张感,然后大步走回床上。

不知不觉到了白天,睁开惺忪的双眼,正准备再睡一会儿,可一想到昨晚发生的事情,我又吓得魂飞魄散,立马没有了困意。我连忙走到窗帘旁找了起来,生怕从里边再跳出一具僵尸来。赶紧看了天气预报,当听到这一个星期都会有不时的大风,我想风会吹窗帘,窗帘会吓我,不行!我要想个办法!晚上,我事先把窗帘用绳子扎在一起,又把窗户关得严严实实,果然,今晚没有那么可怕了,反而异常安静,就连窗外汽车的喇叭声也听不到,那晚我睡得格外安稳。事实证明,所谓的一些鬼呀,神呀什么的,都是自己的无端想象而已。

这次经历让我想起笛福说过的一句话: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如何克服焦虑和恐惧作文【三】

这本书内容紧扣题目,似乎为了节省读者从文字中总结的精力,他将作品分为两大部分:

焦虑起因——渴求身份,势力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制约因素;

解决部分——哲学,艺术,政治,基督教,波西米亚。

在第一部分“焦虑起因”中,他提出人类在对于自我价值的判断上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别人的看法。从历史与现在的对比中,他提出在过去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个体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这种制度虽极端不公,但底层却也因此不会将自己与他人的成就进行比较,也不会感到自己缺乏社会身份“也没有如今底层人们那种强烈的一无所有和一无是处的焦虑”。

他引用一个公式:

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待

西方社会风气在于鼓励人们追求更多。民主的社会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助长了人们对于自我期望过高的事实。“我们所期待的远超我们祖先的想象,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则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焦虑——我们永远都不能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梦想。”

古代的故事里,穷人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富人不值得尊敬,世间的地位不代表任何道德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物质的发展,富人成为经济学里的英雄,他们的和贪求恰恰促进了社会的利益。再往后,则人们开始认为社会等级反应了社会成员的自身素质。

“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而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贫穷更是一种羞辱。”

第二部分“解决部分”中,作者将目光对准了五个方向。

哲学让人观照自我,而非过度关注他人的看法。哲学家们在独立的研究中提出“我们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良知,而不是遵循来自外部的赞扬或谴责。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在一个随机形成的人群中看起来是什么形象,而在于我们自己知道是什么形象。”

艺术则往往对等级制度提出质疑,用道德标准来衡量人物而非地位。悲剧引导人们探索失败的根源,也因此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原谅他人。而漫画等幽默艺术则“努力揭示一些对身份的焦虑,进而对此进行控制”。

对于政治的探究重在明晰对意识形态的理解,“通过对意识形态进行分析,使它丧失理所应当的合理性,进而使它丧失其影响力——从而在面对意识形态时,我们不再迷惑不解和沮丧不堪”。

基督教一方面指引人们重视道德,另一方面也让人认识自身渺小,痛苦往往与抱负宏大密不可分,而一旦认识自身微不足道,那么心情便可获得宁静。

波西米亚则是另外一种以惹恼资产阶级为特点的追求精神第一的生活方式。

作者说: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代替另一种的过程——这样说,并非要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后,作者非常善良、温和地劝诫大众,即便身份的焦虑确会存在,这一点取决于我们对于身份的固有需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生活有多种选择,不必认为世界上只有唯一的方式才能证明成功。

如何克服焦虑和恐惧作文【四】

布鲁姆为了形象地描述诗歌的影响和焦虑的内在联系,他借用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的“家庭罗曼史”模式。强者诗人之“自我”的形成是一个无意识的,不可逆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面,前驱诗人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后来诗人的自我之中。而这两者的关系就好像弗洛伊德“家庭罗曼史”之父子相争关系。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后来诗人心理上形成了对影响焦虑的情结。因为诗歌的技巧和模式早已在千百年前就被前人挖掘殆尽,后来诗人想要崭露头角,就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然后,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创新的诗歌看似是新的,而事实上却是一些后来的诗人把前人次要的,不明显的特点在“自我”的身上强化,从而造成了一定的错觉,似乎我们看到的就是某些诗人创新的诗歌。布鲁姆在这本书当中也认为这样的一些诗歌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而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模仿而已,也因此而论述前人诗歌对后来诗歌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势必会造成一定的焦虑。

在《影响的焦虑》这本书当中,布鲁姆出于对“影响”的焦虑,他有意识地使用很多象征性的深奥的意象,下了功夫从东西方文化故纸堆当中去寻找并使用一些晦涩的术语。并且,他在书中还提到这样一种说法,他说:“我提出的影响的焦虑一说,并非想要进行一场弗洛伊德式的父子相争,尽管本书中一两处酣畅了一些。”其实,从这本书的言语当中,我们读者也可以从中看得出,布鲁姆主张对弗洛伊德做莎士比亚式解读,因为从弗洛伊德“家庭罗曼史”父子相争当中,就可以看得出,并且在书当中,作者自己也阐释道“我主张对弗洛伊德莎士比亚式解读,而不是对莎士比亚或者是其他人弗洛伊德式解读。这便是布鲁姆的对诗歌的”误读“诗论。并且,在书中,作者还将这样的”误读“诗论称为是“实用的辩证诗学”。

在这本书当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让人记忆深刻,但是也感觉很生涩难懂。布鲁姆有这样的一个结论,他认为每一首诗歌都是对一首亲本诗的误释。一首诗不是对焦虑的克服而是那焦虑本身。诗人的误释或诗尤甚至是批评家的误释或者批评,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别并不是类别之差。

此外,在这本书当中,作者还联系一些实际的文学诗歌对其进行了自己独具一番风格的理解。总而言之,对于诗歌的一些观点在这本书当中很是特别。布鲁姆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一些专业的术语融合在一起,深层次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读完这本书,恕我浅薄,很多地方的确还需要反反复复斟酌。或许是理论性太强,又加上自己对于诗歌的了解欠缺,所以,读这本书真的很费劲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