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年味儿500字(找寻年味儿作文500字)

作文年味儿500字(找寻年味儿作文5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2-24 05:48:43
作文年味儿500字(找寻年味儿作文500字)

作文年味儿500字【一】

城里人永远享受着便利,过年过节也一样,或去超市里采购些袋装盒装的速成食品,或举家到大酒店聚一聚,或干脆借机潇洒地跟着旅行团外出旅游。乡间就不同了,特重视过节过年,就像春天播种插秧、夏天灌水施肥、秋天收割打场一样,每一桩每一件都做得非常认真,非常仔细。

乡间的“新年”来得特别早。进入腊月天,外出务工的人们便计划着返回家乡,接着便陆陆续续地拎着大包小包,带着老婆孩子,赶了火车,搭了汽车,匆匆忙忙行走在乡间的道路上。带着切切的思念,带着殷殷的期盼,也带着一年收获的喜悦,他们要与家里的老人孩子、十里八乡的亲朋相见,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年味儿洋溢在那声声的笑语中,在那紧紧的拥抱中……

乡间的“新年”过得特积极。腊月才过一半,集市便日渐热闹起来,一大早就攒动着人头,大姑娘、小媳妇们一拨一拨地挤在肉摊前、百货店里,买几条鱼,提一箱酒,置几套新衣,扛一台电暖气……每个人的手都不闲着。平时难得展开老脸的李婶、刘三姑见了面也笑靥如花:“哎呀,俺家臭小子回来了,带着个漂亮媳妇,还抱着个大胖小子呢!”“恭喜,恭喜啊!俺家老大就爱瞎作弄,买个什么车,这不,一小家子开车回来过年了!”……集市的热闹一直延伸到乡下,家家的门前都挂出大嘟噜大嘟噜的腊物,鹅呀,鸡呀,鱼呀,腊肠呀,简直成了又一个农贸市场。

乡间的“新年”过得特殷实。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家家就准备操办大年了,女人们把买来的吃物分类存放,两只鸡,宰两条鱼,炸些圆子豆腐泡。过年的前一天,就更忙活了,所有的腊物都要提前煮熟,灶台前弥漫着腾腾的热气,散发着浓浓的香味,这家的与那家的混在一起,在整个的乡野里飘溢着。

乡间的“新年”过得特喜庆。年夜饭摆上桌,家中老人点燃香烛,外面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一家人围桌而坐,烛光映照着一张张开心的脸。你敬我一杯白酒,我敬你一杯果汁,你祝我“万事如意”,我祝你“新年发财”,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年夜饭后,大人们围火而坐,叙家常,谈打算,畅想未来,看看春晚节目;孩子们更是乐开了怀,放一阵烟花,玩一会“地老鼠”,又嘴里衔着糖果,给大人磕头辞岁,当然小脑袋里打着小算盘——得到大人的压岁钱。大大的红包到手了,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给大人们唱歌,逗大人们一阵一阵地笑……

乡间的“新年”意味深长,它衔接着收获与梦想,酝酿着来年更幸福的团聚,更浓更浓的年味儿。

作文年味儿500字【二】

随着新年的钟声慢慢来临,年味儿也愈来愈浓了起来。我看到了年味,听到了年味,闻到了年味,感受到了年味……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了那一抹喜庆惹眼的红色春联和那充满了对未来的祝愿的大大的福字。这些充满了年味儿的火红的纸张如同一簇簇火焰,照耀着人们的眼帘,使人笑容满面;照耀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不再忧郁;照耀着未来的道路,令人们不再对未来迷茫!

过年时,一声声年味儿十足并充满了亲切与善意的“新年快乐”充斥着人们的耳朵,而嘴角那美丽的微微翘起的弧度也劲头十足地绽放着,令人心旷神怡。

过年时,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就是那美妙的,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与亲情的年夜饭了。

吃年夜饭时,一落座,便立马就被那充满着浓浓的年味儿与亲情从的热气腾腾的饭菜灌满了鼻子,使人禁不住笑着吃完那唇齿留香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美妙不仅于此。它更令人向往的是其充满着浓浓亲情的氛围。在餐桌上,我给你夹一些菜,你帮我递一碗汤。人们在这样温馨的氛围中笑着,闹着,吃着。没有人只顾自己在那吃着,而是互相帮助着,交谈着,祝福着……这一切温馨而自然,其中还包含着浓浓的年味儿,让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烦恼,剥去了自己与他人的矛盾,人与人之间只剩下了和睦与付出……餐桌上洋溢着幸福的年味儿。

新年的钟声在不知不觉中已然过去,人们早已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和感受到的年味儿中沉醉不知归路。

作文年味儿500字【三】

新年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妈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妈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与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奶奶——我爸爸妈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炮不想城里那样好,小店炮很单一,大一点店也没有什么好看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津津有味,因为这里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妈妈妈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婆婆,好在我们到来令婆婆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新年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菜与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赶没做完作业。唉,新年就这么过了。

作文年味儿500字【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途苏,又逢佳节,本应该另人兴奋无法入眠的除夕夜,我却怀揣着一颗平静的心在网上聊着天。什么过年?什么除夕夜?还不跟每周六一样,吃完饭上网聊天,我印象中的欢庆场景去了哪里?那浓浓的年味呢?

在农村外婆家,刚入冬就开始准备年货——腌制品,灌香肠,腌猪肉,腌咸鱼,腌菜。当肥肉在卤水中泡过挂在屋外晾晒,不需几天,一块块油晃晃的肉就开始不停地往下滴油,猪油裹着猪肉,就像冰糖葫芦,冰糖裹着山楂,嗯!

的确很诱人。把肉注入猪肠里挂在屋外,不需几天,也会滴起油来,把鱼用盐抹好一样挂在屋外晾晒,而腌菜却是将菜放入水缸中压上一块大石头摆上一两个月的,用来炒肉丝,也很好吃,渐渐地家里的吃的东西越来越多,炒花生,炒板栗,炒瓜子,听老一辈人说吃瓜子会变美。

吃瓜子,吃瓜子,吃出一张瓜子脸,于是我拼命吃,真希望再长美一些,这致使我的门牙成了瓜子牙,哎,当时少吃点就好了。过年,我们猴孩子就喜欢玩擦炮,取出擦炮,往火柴盒上一擦,摩擦处立刻喷出半寸多长的火焰,接着冒出一缕烟,再抡起手臂向前一扔“叭”一声响,瞧这架势,好象在跟扔手榴弹似的。过小年一家子聚一聚,年货准备也差不多了,青菜,大白菜,萝卜,山芋,羊肉,牛肉以及一些腌制品。最开心的还是小孩子,热烘烘地挤成一团说什么吃的,玩的,到了灶王日,要在灶台上贴上灶王像,嘴里贴上一块冰糖,这样,灶王就不会向玉帝说我们家坏话了。

年三十,往往最忙碌,贴春联,收拾屋子,穿新衣,挂寿星像,搭供桌,做供品,包饺子还分素和肉,包汤圆,贴春联用的不是胶水,而是用面粉和水,再放锅上加热半成熟,粘乎乎的倒是挺好用的,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直到午夜才睡,一家子聊聊一年的见闻,小孩子在院里放了一会烟花不太久就睡了,当午夜的钟声撞开新年的新门,年就这样过了。正月初一一早起床吃颗糖向家长问新年好,这一天不用刀,吃素饺子,直到大年初二才能开刀吃肉。那些记忆总是很美好,尤其是三十那夜不绝的鞭炮声,年味真的好浓。

渐渐地,回外婆家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留在家里过年,稀薄的年味,让我无法察觉这就是过年,正月前一个礼拜才准备年货,不谈小年与灶王日,买的年货很方便,买的年货各种各样,丰富无比,有许多“温室”菜,可我总觉得年味很淡,这哪里是过年,真像是过星期六,心里头对年味的感觉越来越淡,竟忘乎了真正的年味,年味淡了,在我心底的年味真的淡了。

今年,又去了外婆家,大雪挡路,直到年三十才到达,一张张历经风雨磨砺的笑容顺着皱纹蔓延一年的辛劳,伴随着做年货的小调,流失,一年的不悦,在新年的鞭炮声中消散,这浓浓的年味不正是因为快乐与满足而带来的吗?

我心里的那份忽浓忽淡的年味儿不正是因为我心中有太多的不满吗?放下太多的包袱,又变得开心起来,久违的年味又回到了我的心里,只要每天都很开心,每一天都可以过年,那年味时淡时浓,过年只要满意,真心付出的就好。

作文年味儿500字【五】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作文年味儿500字【六】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灶火,被作为一家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一年中应该得到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或红或橙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迎接新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人们,享受幸福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与亲朋好友红包,这一天红包大概也是最多,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祖先吃。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与水弄成丸子,与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最好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还有芝麻味,到了晚上,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了。

这是我们家乡过年,但是随着时代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花。

作文年味儿500字【七】

超市里放起那欢快的旋律,门口挂上那火红的灯笼,门板上贴上那大大的福字,左右门槛贴上火红的春联……过年了。

也许是五千年的文化浓缩在那一个个传统节日之中,也许是千言万语的祝福汇聚在那一天天节日之中。我们的节日,总是那么的热闹。而其实最热闹的,便是春节。

一回到家,便闻到一股浓浓的腊味。阳台上,挂着的事晶莹的香肠,暗红的腊鱼。

选十几斤的大青鱼,去鳞,去除内脏,用刀竖着切成相同的两半。将那洁白的盐,一把把均匀地抹上,在大坛中压出水,再用结实的绳,将鱼串起来,挂在干燥温暖的地方。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让阳光沉淀为那暗红的色泽,让时间酝酿出那诱人的腊味。

吃的时候,将其切成块状,先在锅里蒸一蒸,再红烧。等端上桌时,一口鱼肉,一口饭,那香味,那嚼劲,非常是让人回味。

过年,北方人离不开饺子,南方人离不开汤圆和丸子。

奶奶最令人惦记的菜,大概就是肉丸了吧。不是什么精致的吃食,更没有什么讲究的做法,繁琐的工序。只是将那猪肉剁成泥,加些面粉,鸡蛋,使劲的揉,再挤成一个个球,放入油锅中炸一炸。外酥里嫩,是奶奶家最香的记忆。有时会将它投入汤中煮。在汤水的滋润下,肉丸褪去了它的坚硬,余下的只有香香软软,别有一番风味。

除了肉丸,还有地里的那些菜薹。菜薹是武汉的特产,别的地方几乎没有。奶奶家的菜薹,是我们家的特产。无需品种丰富的调料,一点盐,一点油,去了皮的那满满一碗菜薹,总是第一个被“消灭”干净的。小时候调皮,去摘了菜薹,便去了皮,直接往口里送,那种清甜,脆爽,即使现在也没有忘记。菜薹加腊肠,这是最有年味的搭配。不仅有菜薹的清甜爽口,还有腊肠的油厚醇香,真的是好吃得舌头要忙不过来了。

年饭,是大年三十的团圆饭,有的是中午吃,有的是下午吃。但是无论是中午还是下午,只要一家人团聚了,在大年三十坐成一桌,热热闹闹的吃顿饭就叫年饭。外面一挂鞭,屋内一家人。围坐在那张圆桌边,冒着气的火锅发出“咕咕”的声音,眼镜都起了雾。奶奶正往我的碗里夹着菜,爸爸在陪爷爷喝点小酒,妈妈在数落弟弟吃饭了还不洗洗那玩了鞭的小脏手……

年味,是阳台上飘来的腊香味,是北方的饺子香,南方的丸子美,是菜薹的清甜,是肉圆的酥嫩,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欢声笑语。

窗外,迎春吐蕊;屋内,阖家团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