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陶渊明作文800字(我眼中的陶渊明800字议论文)

致陶渊明作文800字(我眼中的陶渊明800字议论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3-29 17:23:54
致陶渊明作文800字(我眼中的陶渊明800字议论文)

致陶渊明作文800字【一】

天性所致,喜欢自由天然的东西,对于生活的要求很简单,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不管不顾他人的眼光,在恬适、宁静的乡村,他不需要原则,不需要规定,不需要框架,一颗真挚的心,足矣。

对于陶渊明,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我是十分欣赏景仰的,曾作过几年小官,却还是欣然于回家的感觉,不被名誉、世俗、官场、财富蒙蔽双眼,而是朝着生命里最真实的东西步步贴近,在权贵们争先恐后地想挤进那个官人的世界时,他却在一旁冷眼相望,这位洁身自好的五柳先生,早已超脱世俗,进入到他的那个“桃花源”的梦境里去了,他不喜欢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喜欢争权厮,在官场被黑暗气息所束缚,干脆一走了之,不再争名夺利,来到人间仙境,开开心心地去享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美好景色去了。这样的淡泊、恬雅,这样的热诚、感性,在于他把生命的一切都当作自然的风景,以欣赏的心态,一一平淡看过、走过,最终回归到他心灵的归属,还是这个无穷的自然。

他从不贪恋物质生活,反而对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就像一颗种子,活在繁花绿叶当中,受到大自然的庇护,洗心则净,每日游走在岁月的最前头,不会为生存而绞尽脑汁,更不会为功成名就而作践自己,这种逍遥不会有孤独,修养身心,使他能清醒的活在那个丑恶的世界,只有他在享受当下最美的物质资源。

对于我们现在的蜗居,陶渊明的隐居要更显得舒适得多,他把他得期望和都投放在大自然中,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自然带来的作用,他始终有一种信仰,那是一种强烈鲜明的感觉,无法猜测他的深度,这是不能被人所窥视的,只有亲身经历、体验后才知道,那是生命的真实意义,那些形同虚设的官场生活,简直就是人生的祭品,只会让人更加迅速地接近亡。

我一直坚信陶渊明从未逃避,他的才华、他的胸襟、他的思想、他的'情感,永远都留存在世间,从未离开,只是方式不同,他所习惯的是那种更加平易近人的自然,那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也只有这样志存高远的人,才拥有得来。

现在的社会,不知何时才会出现“陶渊明”,他就像是一种科学规律,等待人们去进一步发现和了解,他拥有的高度,在这个生活千篇一律的社会中,更是难以突破。追求奢侈,过充满黄金的生活,有劳斯莱斯,在好的地域买一套能背跨几代人的房子,拥有精致的商业头脑,努力赚钱,进入上流社会,信奉“有钱才是硬道理”让名牌打包自己,一夜暴富,这是诸名年轻人所梦想的,那么如果没有这个城市呢?如果哪天自然灾害把这一切都毁了呢?你的人生追求还有价值吗?每天忙到虚脱,健康、幸福、快乐,这些还是我们原来最本质的需要吗?天真、善良、淳朴、坚强、诚实,这些还是这个世界上最最伟大的本性吗?世界的颠覆者依旧是上述中的我们,依旧是“陶渊明”的所作所为,他应该能给我们或多或少地启导。

陶渊明在那个社会没有为政府带来多大的价值,但我觉得,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他最宝贵的价值,他的人格与处世态度更是我们将要为当代世界创下的价值。

致陶渊明作文800字【二】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如果说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的黑夜,那么你便是这片广袤无垠的黑夜最亮的一颗明星,永放光芒;如果说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的画卷,那么您便是这个寥寥几笔的画卷中,最浓厚的一—笔,永流芳香......

您生活在东晋时代,生活在一个早已被黑恶势力充斥的时代。但是,即使这样,您依然顽强的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你那顽强不屈,碌碌无为,鞠躬尽瘁,而后已的精神我们早已耳闻目睹。下面是我对您特点的总结:

您是一位顽强不屈且拥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少年时代的您,生活在简陋贫穷的农村,即使这样,你也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句诗更是你远大的政治抱负的体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您甚至比其他人更热爱学习。但在当时那个看身份的时代,即使你再努力,再勤奋也无济于事。您也屡屡遭受失败,得不到别人的重用。而“但未有建业,前途渐前窄"这句诗则更是将您那远大的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的不甘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您是一位高洁的隐士。在当时那个黑恶的时代,您没有被汹涌的波涛掀入无边无际的“黑色"海洋中,而是看破红尘,鄙弃功名,弃官隐居。对于您来说,田园的景色,悠闲自在的生活,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是截然不同的。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年适俗韵,性本爱山丘”这两句清闲自在的诗句,则更是表达您对自然的由衷喜爱,侧面反映出您对“浑浊”的漩涡的厌恶。

您是一位不怕牺牲,敢于驳论的诗人。生活在田园中的您,对劳动的认识也是焕然一新。您不怕牺牲自己,冒着滔天大罪,刚强而有力地驳斥了儒家对劳动的态度和认识这是何等的无畏啊!

您是我们的楷模,您的芳名早已流传至今,愿你安于平淡,成为“污浊"社会中的一朵菊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屹立不倒,永世绽放。

祝身体健康

后生:薛博宇

20xx年3月27日

致陶渊明作文800字【三】

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

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

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

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

致陶渊明作文800字【四】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近日在《中学文言》这一本书上看到您的经典之作----《桃花源记》。品读之后,深有感触。于是,便萌发了想与您聊一聊的念头。

在你的笔下,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尼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好一派生机勃勃,风景优美,生活安定祥和的繁荣景象呀!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桃花源里相比起来,也毫不逊色,依然是一派“怡然自乐”的繁荣景象。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旧中国相比较,条件十分优越,人们的生活不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也大为提升,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大力作环保。在您的作品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当然了,我们现在也正如您描述的那样;土地平整,绿水清山,掀、欣欣向荣,充满了田园之趣。

在桃花源里,桃花源人:“设酒鸡作食,”二分好客。我们现在的人们也十分好客,但不是鸡摆酒,而是吃绿色食品。

我们现在的中国,比您的那个时代要好的许多,没有战争,不像桃花源人是为了“避秦时乱”而到桃花源里。我信与在的生活和平安定,欣欣向荣。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十分幸福,但在一此国家:如利比亚、依拉克、巴基斯坦等国家,他们的生活十分的不安定。随时都会发生战争,炸毁了学校,炸了许多儿童、老人……的都是无辜的贫民。在那一些国家,他们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保卫和平。

即然我们的生活这么美好,我们就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祝愿身体健康,万事顺心!

一位普通的中学生:×××

致陶渊明作文800字【五】

先生:

你好!我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女中学生,我们已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见过很多次面了,已不算是陌生人了。

回首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出多少英雄豪杰,谱写了多少篇壮丽诗篇,在我眼中,你是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星,许多年前,你为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离开了世俗的官场,归隐于那青山绿水之中,你喜欢菊的隐逸,田野的宁静,所以你寄情于山水,回归于田园,闲暇之余,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愁苦之时,带上那把心爱的古琴,于流水之间,弹出一曲清新于悠然,你厌恶官场的污浊,爱的便是隐居之后的恬淡的生活,犹如一只闲云野鹤,陪你走过这柳岸菊香的岁月,我到你心境的超然。

先生,读您,给我带来了一丝清新之感,我多想抛弃一切来到你的田园,和你一起读文、品诗,享受田园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宁静,享受四季美景,忘记世俗。品您,有着莲的高洁,梅的与世无争,竹的谦逊,从你的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可又为你的生不逢时而鸣不平•••••

先生,你远离官场,远离深爱着你的人民,把你的才华掩埋起来,你知道有多少人为此而感到惋惜,我想,如果你当初没有归隐,你虽不能把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那比铁还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我想现在你可能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可能投胎在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个,为祖国和人民努力工作来弥补你的遗憾。

先生,你铿锵有力的话语,“我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我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有着与你相同的性格,你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是我人生中的一面镜子,我虽然十分渴望来到你的田园享受四时之景,但我清楚地知道我不能这样做,我不能像你一样,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一个遗憾,让我后悔莫及。

田园固然是宁静,没有纷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固然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但不能因此去躲开,去逃避世俗,我要让我这块金子在日光中灿灿生光,我虽然不像先生你一样的光彩夺目,但我也要让这颗微弱的星光,在夜空中闪烁,哪怕那光只能送一只小蚂蚁回家,我也无悔。

致陶渊明作文800字【六】

陶诗流传千古,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尤其在这个喧嚣和浮躁的时代,陶诗的价值更被得到充分的认识。这不能不归功于陶渊明在其诗中所创造的平淡自然而又真实可感的优美的艺术境界。陶诗风格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实、自然、平淡。陶诗是平淡自然的,但并非平直淡寡、枯索无味,而是在平淡中见真情,在质朴中含至味。即苏轼所说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评韩柳诗》。陶诗展现的是淳厚澄澈的心灵,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言志述怀都始终围绕这样一个中心。因而陶诗又是淳厚有味、真实可感的。

陶诗所以真实,在于他的生活有真实的可表现的内容。陶渊明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开始是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接着是躬耕理想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不断体验这些矛盾,认识和揭示这些矛盾,就是他创作的全部过程。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诗人以真率的态度,将自己真挚而深切的思想感情熔铸在他表现生活的过程中。创作上,感情是最关重要的因素,生活中的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感情的渗透,便会失去作品感人的'魅力。在陶渊明的笔下,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和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这些自然景物中,都熔铸着他无限喜悦的主观感情,它们都在人境之内,与人的生活融成一片,诗人旷达的胸襟和情调、高远的精神境界,藉此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例如: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五首》之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

陶诗所以真实,还在于诗人具有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手段。而这吐出地表现在语言运用上。诗人善于挑选最恰当的字表达出最完美的意境,使人感到亲切自然,韵味无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见”字就把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偶尔见山,初不用意”的情态完全展示于读者面前。又如“中夏贮清荫”之“贮”字,写夏日树荫的清凉可掬,达到了高度的神似。更重要的是,陶诗没有华丽或艰涩的词句,所有的语言都非常自然而平易近人,做到了语言的朴素明朗、生动自然。由于具有娴熟的写作技巧,所以陶诗抒情形象活现,情调气势生动,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关于自然,具体到诗歌创作,强调的是情感的原生性、原发性。陶诗抒写情感的手法很有特点。他善于用散漫的笔法勾勒出几幅寻常的农家生活场景,经营出一个宁静和美的境界,让自己的情感自然地从画面中渗透出来。《归园田居》、《移居》、《读山海经》第一首都是很好的例子。诗人善于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在他的笔下,傲雪盛开的菊花、“含熏待清风”的幽兰、“卓然见高枝”的青松、“暧暧空中灭”的孤云,都是他孤高傲世、守正不阿的人格情操的象征。陶诗在语言上擅长用“草屋”“墟里”“桑麻”“井灶”等这类浅显古朴的田家语和白描的手法来传写农村的生活情调和气氛,描绘出一幅平淡无奇而极有韵致的画面,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极高境界。陶诗几乎不渲染、不夸张,尽可能避免在形式上做文章。他把丰富的意蕴、深厚的情感,熔铸在单纯的形象和朴素的语言中,从而获得一种“表里俱澄澈”的纯净透明之美。陶诗的自然,是生活的自然、生命的自然。

平淡是一种境界,陶诗不雕章琢句,精细的描绘事物本身。陶诗往往表面平淡,底蕴却极为丰富,读来韵味隽永,可谓冲而不薄、淡而有味。陶渊明还善于以冲淡的情态表现强烈的感情。他的诗,在形似与神似高度统一的前提下,以写意为主。诗人往往突破客观景物外在的局限。以神写形,着重反映诗人的气质和神韵,在写景中达到了“妙合无垠”的境界。

意境单纯而丰富,语言朴素而明净,是陶诗的面貌呈现。“不杂”、“不繁”,使陶诗绝去尘滓,出神入化。最终达到心灵美与艺术美的高度融合统一。平淡的美学之境与现实的人生之境紧密相联,陶渊明阅尽沧桑,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之后,在人生归于自然、归于本真的同时,诗歌也归于平淡。

需要指出的是,陶诗的自然、平淡是以对真实的追求为前提的:即人格之“真”。如果没有真实为前提,自然与平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

陶渊明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一是扩大了诗歌的审美视野,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容。他把诗歌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乡村、田园、日常生活,成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在陶渊明的笔下,乡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加以表现,呈现出如此的新鲜和活力,由此为后人辟开一片开阔自如、情味独特的新天地。二是“开千古平淡之宗”,使中国诗歌从唐朝始确立以平淡、朴素、自然为上反对刻意雕琢的最高的艺术标准,并且被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共同遵守,直至今日。

仅此两点,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就已经不朽了。

致陶渊明作文800字【七】

尊敬的五柳先生:

从没有想到过会给您写信。晚生与您相隔一千六百余年,既不能,更无才为赋。然读先生之诗文,觉与君感怀相通,情之所至,不可不表,故写此一信。

君之《桃花源记》一直是中国历代读书人所熟知的名篇。其文语言精练而不落俗套,文中的寓意和境界更是为人所称道。说起这篇文章,就使我依稀联想起四五岁时,我的外公就曾经给我讲过这个故事。当时谈不上深究领悟,心中却感到伤感和神秘,似乎朦朦胧胧明白了一点什么。此后十年,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故事和它所带给我的萦绕于怀的莫名情愫。

小学时在父亲的督促下,我半懂不懂地背下了《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和几首《归园田居》,对先生的思想和遭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今再读这些诗文看到的不仅是您精彩的文笔、飘逸的风格,更看到了您无奈与洒脱纠缠、落寞和不羁并存的心境。您看似洒脱的感慨背后,是一颗失意且失望的心。“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既是归于田园的欢快,更是对于苦苦挣扎在尘世之中的悲叹;“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样的句子也只能出于先生这样看透了尘嚣,阅尽了冷暖的真隐士之手。我喜欢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温情,喜欢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风骨,喜欢您“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不羁。您因为官场的.黑暗,所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兴高采烈地“舟遥遥而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也不过是为了忘怀心头的失落和悲愤吧!能心境旷达,宠辱皆忘地潇洒一生固然自在,但在那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您又能在哪里找到真正的桃花源呢?我喜欢您的平和与大度,却又看出您不愿提及的心酸与悲苦;我陶醉于您笔下的山水田园,却无法忘记您要逃避的黑暗。一个文人,在面对人情世故的官场、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到底是应该守住良知和人格,艰难地在其中苦苦挣扎,为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做一点事,还是应该丢掉乌纱帽,不问国事,不劳案牍,在山水之中发一些感慨——谁都无法做出最合理的价值判断。毕竟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谁都有权利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寄情于山水是无可厚非的,乐于安天命也是无可指责的。我只想冒昧地问一句,您就真能“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吗?

能与您讨论,实属荣幸,若有唐突之处,望能见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