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国家给我们的营养餐作文(感恩营养餐征文400字)

感恩国家给我们的营养餐作文(感恩营养餐征文4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9 21:06:25
感恩国家给我们的营养餐作文(感恩营养餐征文400字)

感恩国家给我们的营养餐作文【一】

每个人都有梦想,当梦想在心头荡漾,我们一定要坚持梦想,追求梦想,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这学期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就是梦想,首先是女航天员王亚平阿姨给我们上第一堂课。那一年,空军去王老师的高中招收女飞行员,望老师在同学的鼓励下去报了名,通过所有的测试,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女航天员,她不断的努力,成功登上了太空,实现了自己关于蓝天的梦想,她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王老师告诉我们: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那就一定能触摸的到。

第二堂课是舞蹈老师廖智,为我们带来她的故事。缪智老师在四川大地震的时候,失去了跳舞的双腿,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穿上假肢,继续在舞台上跳舞。她不断的坚强,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最后她能像正常人那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 、发明家,造福于社会的有用人才。想成为科学家,首先得好好学习,需要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知识。做这份职业,要经历千辛万苦,得付出许多代价,但是我不怕,因为这是我的梦想。

梦想是一切动力的源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为梦想而战!

感恩国家给我们的营养餐作文【二】

建立国家公园,体现了中国的巨大进步,青海的巨大进步,也表现出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的重大飞跃。以电视纪录片的方式,记录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实践,捕捉和表现与国家公园建设有关的故事,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国家公园,这无论是对宣传青海,提高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是助力祁连山国家公园和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都是很有意义的。

应该说,电视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拍得不错。该片能在全国七家省级电视台同步播放,并都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所达到的水准和品位。

说起国家公园,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自然与生态,是潺潺流水、皑皑雪山、青青草原、莽莽森林,是寒光凛凛的冰川,是一派清澈的湖泊,是草原上、森林里藏匿的动物、昆虫、菌类和许许多多微小的生命。所有这些,在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中都有细腻、精到的呈现,但仅仅呈现这些是不够的。在我看来,该片最大的优长是在展示青海自然之美的同时,还穿插了不少人物的活动。这些人物可以说是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其中,有山地摄影家,有植物分类学家,有画家,有环保志愿者,有生态管护员,有昆虫学家,有专业登山队领队,有漂流船长,等等。这些人物的穿插,为《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大大增色。有了他们的出境和表现,这部纪录片就有了肉,有了生活的细节,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文学即人学”,电视纪录片其实也不例外。它同样需要以人为核心,它的主题应该是人,是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和文化积淀,人的性格和命运,人与自然的关系。《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正是以表现人和自然的关系为其创作主旨的纪录片。对这一类纪录片来说,其中的人物和人物的故事,就是它的脉。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这些人物,没有他们的言说,他们的作为,这个片子一定会大大逊色,即使画面非常漂亮,它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好看的风光片,而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效果。

准确而精要地去讲述一个人的故事,必须建立在对这个人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充分掌握了拍摄对象的背景信息和相关情况,建立起了对他们的信任(而这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身上的特点和亮点,也才能注意到更多看起来也许无足轻重实则很有意味的细节,才能代入他们的'思维方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青海,看待国家公园。我从许多人物的拍摄、许多生活细节的呈现上,看到了《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的创作者们在这一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我很欣赏《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语调,平实,质朴,没有概念化地图解政策、事件,没有居高临下地说教,没有标语、口号,也没有一味地罗列成就,但看过片子的人,一定会对青海人多年来在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和牺牲,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解说是轻柔的、舒缓的、娓娓道来的,也是含蓄的、艺术的乃至意味深长的。例如,对国家公园,解说是这样表述的:“国家公园,并不是矗立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一条界线,而是我们所有人一起在塑造深藏心中的那座永恒家园。”对建立国家公园的初衷,解说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把美留住,把自然留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吧。”诸如此类的解说,在看电视的时候可以让人安静下来,在看完电视以后还会让人做深长的回味与思索。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比较多地采取了人物画外音的叙事方式。如果说,解说是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那么,人物画外音就是第一人称的个人视角。两种视角各有其长,第三人称的解说不受时空限制,比较自由灵活,而第一人称的视角则便于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也便于抒发感情,二者交相为用,相辅相成,就显示出一种叙事的高妙和灵动。我注意到,第一人称的叙事,在《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中不仅用得多,其功能作用也不尽相同,有时是当事人从个人专业或职业角度对国家公园的解读,有时是对某一具体场景、具体事物的阐释,有时则是他触景生情地抒发某种感想。譬如,用画外音来表达大学生布达回到草原的喜悦之情,配以他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画面,就觉得这种表现方式非常恰当。多少长篇大论的解说,也敌不过他的几句内心独白:“回到草原,这种感觉真是没法形容,我感到一种简单的快乐,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需要表现、可以表现的内容很多,如果结构上不讲究,篇幅上势必还会拉长,甚至会显得拖沓、冗赘。所幸的是,纪录片的创作者们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最终采取了以黄河、长江、澜沧江各拍一集的结构方式,青海国家公园的故事都被囊括进来,有限的篇幅之中,不仅内容饱满,而且眉目清晰,不枝不蔓。

感恩国家给我们的营养餐作文【三】

我轻轻的合上手边的书,起头看看眼前的时钟,才发现时间早已不是上午。放下书,走到窗前,看不到远处的青山,在隐隐约约细雨的映衬下,印象在我想象中显得更加的遥远而清晰。我知道,虽不在身边,还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我,我怎能停下脚步!

---题记

我一直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件事或仅是一首歌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然后关于往事昔人的回忆会慢慢的在心谷沉淀。我从来不觉得喜欢回忆的人的心灵是脆弱的,但是他们的内心一定是柔软的,或者是有故事的。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但从来不是什么壮举:没有卖命去救病在膏肓的父母,因为命运从来没有给过我这样的机会;也没有像乔布斯一样,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在改变世界了。

我的故事平凡而宁静。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在那里长大,并经历了至今我无法忘却的过去,定格了我不会轻易放弃的坚韧性格。呱呱坠地的我还没来得及见爸爸一面,所以陪在我身边的只有一个身影,十几年没有变过。但是,我慢慢的发现,伴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长高,那个身影却一天天矮了,瘦了,憔悴了,我还不懂。一个身影,两个身份,三个孩子,是她承担了我们姐妹三人的天和地。懂事的我,从小知道努力,知道吃苦。虽然过了很久,但我还记得那天,清晰的回忆流淌在我破旧的本的字里行间。2002年初一的期末表彰大会,我以所有学期均第一的成绩高居全校第一名。发奖时,合不拢嘴的她,却在人群中流了眼泪,就在全班同学所有家长的目光中。我知道,在她心里,那一刻应该是她最最幸福的。以后的记忆越来越少,而就在那次班会两年后,我16岁,她也离开了我,走了。而她的影子,也留在我的记忆里,成了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力量来源。我曾想过放弃一切。如果没有那种痛苦,你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绝望。看我就在三天的时间里,读懂了她的影子。初中毕业,苦涩的高中,我没有任何放弃。寒假我就会去姐姐家借宿,而暑假我则会出去找可以挣钱的事做。当我身边的同学都在为学习而苦恼甚至与父母闹别扭的时候,我却在饭店里打工。就是这样。然而大学的日子并不轻松。在漳校的两年生活中,我做过很多和身边的人一样或者不一样的事情:送过外卖做过家教,卖过电话卡做过勤工,兼过职也穷到借钱过;两年,我只跟家里要过一次钱,却泪流满面。因为我还深深的记得一句话,我不能因为走得远了,就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起步走出山村。他们要我更优秀的活,我就活出精彩给他们看。感动与愧疚,欢笑和眼泪,鼓励和身影的力量,充斥了我身在异乡的生活。我一直在生活和学习中寻求转变,想要变成一个能够承担得起家庭的男人,一个可以不断自我激励和成长的人;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就会告诉我自己,方法总是比困难多;每当我遇到挫折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又会鼓励自己说,坚持比努力更重要。我清晰地记起《春风化雨》里的那个场景,基延老师带着学生们寻找生命的意义时朗诵的索罗的诗----《瓦尔登湖》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怕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我时常会感激生命,感谢这个社会,给了我那么多不同于别人的经历,痛苦的抑或是幸福的、快乐的。我没有忘记,没有忘记在我的人生路上,那些默默的人们,是他们唤醒了我沉睡的坚强。是在社会的力量下,我才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度过了初中那个人生的转角,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或许,我还不敢把结果想象的更糟,但是可能真的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我。高中的日子很苦,却很温暖。蜘蛛没有翅膀却可以把网织在空中,我懂了这句话。通过自己一路走来的一点点的经历不断的锻炼自己,吸取精华提高自己,让自己的能力可以承载得起社会和学校的帮助所赋予我的责任,这就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忽然我想起每一次在厦门过马路的时候经过一条地下通道,发现里面睡了很多人。当外面的小雨还在弥漫着,在情人眼里可能无比浪漫无比温柔的细雨在他们看来可能只是一种折磨与苦难。一位母亲抱着一个残疾的孩子躺在毯子上,而毯子下面则是湿漉漉的水泥地板。我不知道他们该如何度过这个漫漫长夜,也不知道此时此刻那位母亲的心里在想着什么。我忽然想起了那部《当幸福来敲门》的史密斯,想起了一事无成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他只能抱着儿子偷偷的躲在公共厕所里过夜时男人的眼泪,想起了里面的很多的对话。这个世界总是会有很多的不完美,而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而已,而且还是相对来说不算落寞的一个。彼时彼刻我能做什么?我只能无奈的低下头,匆匆走出了地下通道。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当我再看见这样的场景,我有能力去做些什么。我再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坚信手掌的力量,我也坚信这种力量来源于一个人强大的敢于担当的内心和责任感。

风云过后,当我经历了不同于别人的艰辛,我便有了更坚定的信念:我要过的更好,然后更好的去回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股正能量,让别人也过得更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