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小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关于习作的研究课题)

作文小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关于习作的研究课题)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5-12 18:20:46
作文小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关于习作的研究课题)

作文小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一】

你有什么收获和?

3.还有什么疑问?

4.刚才这两个小朋友到底谁重呢?30.4千克与32千克哪个更重?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将继续

作文小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二】

仙童来到田间,看见两位农民在地里劳作,还时不时飘来一两句粗犷的交谈声。细听,原来两人家中都有一位快要临盆的夫人,他们正在讨论如何更好的照顾家中的妻子。仙童的眼珠一转,顿时计上心来。只见仙童化成一位仙气环绕的白衣老者,飘至二人面前,缓声道:“吾乃天庭派下的使者,念汝等二人一辈子辛勤劳作,不作他想。特赐尔等一人一株神草,将此草给待产的孕妇煎水服下,不仅能减轻分娩时的痛苦,生出的孩童更是天资聪颖。”说完,还故弄玄虚地在二人面前慢慢消失。那二人均是山野莽夫,哪碰过此等奇遇,脸上都是满满的不可置信,但更多的是喜不自禁。二人连忙跑回家,将好消息告诉妻子。

第一个人将消息告诉妻子后,换了套最好的衣服,准备出门。他的妻子忙喊住他:“你上哪儿去?”那人回头笑道:“我去把这神草拿去卖了。如此神物定能卖个好价钱,到我百年之后也不怕你肚子里的孩子受苦了!”他的妻子笑骂:“说那么不吉利的话干嘛!”就随着那人去了。

第二个人到家立刻将神草煎成药,喂着妻子喝下。妻子道:“这么珍贵的神草你就这样给我喝了,怪可惜的!”那人也只是憨憨地笑着说:“你们娘俩好就好,更何况我已经把我能给的最好的给了你肚子里的那个小子。以后要是再没出息,也不能怪他爹了!”他的妻子忙点头道是。

后来,一切都在仙童的帮助下顺利地进行。不久,两家前后都生了个儿子,不同的是:第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有钱人家的大少爷,荣华富贵享用不尽;第二家的孩子依旧是种田人家的穷苦孩子。似乎所有知情的人都认为第二个人没把神草卖了换钱真是太可惜了,连他的`妻子也开始埋怨他了。但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只是那么憨憨地笑着。

二十年的光阴一闪而过……第一家的孩子继续理所当然的享用他财富,却不知曾经以为几辈子都用不完的金山银山已经被掏空了,富丽堂皇已经成为一个表象,一个被包裹的光鲜亮丽的空壳子。待他发现,想要出去找份糊口的工作时,却发现20年娇生惯养的日子已经让他成为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废人。一切,都晚了许多……

反观第一个孩子,他没有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没有那么多的学习机会却一步一步地踏上了成功之路。小时他就被生活的艰辛激起了斗志,不甘过着平凡的生活。于是他更加努力,那比平常人聪慧许多的大脑更是疯狂运转。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知识也一点一点地积累。终于,他开始有了成就,金子发出的光芒越来越耀眼,努力过后的收获是巨大的。他站在一个寻常人仰望不到的高度,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

仙童看尽了他们的人生,一脸若有所思。然后,在突起的风声中消失不见……

作文小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三】

3.1 样本与分析方法

本文选取的五篇英文议论文样本如下:The Real Truth About Lies (Randy Fitzgerald,882 字,选自The World Of English,2001.6); Education ( E.B. White,1021字,选自The Hill Reader,135-155); The Art Of SmartGuessing ( Bryan W. Mattimore,1034 字,选自The World English,2001.2); On The Art OfAdvertising ( Samuel Johnson功能语法,995 字,选自 The Hill Reader,453-455); 以及 The Green Frog Skin(John Lame Deer,1166 字,选自The Hill Reader ,332-334).

笔者依据物质,心理,关系,行为,言语和存在六个过程对每篇文章的分句进行了判定,并为进一步的量化分析计算出各分句所占比例。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物质

过程

心理

过程

关系

过程

行为

过程

言语

过程

存在

过程

总计

篇章1

26

13

32

1

25

4

101

篇章2

35

8

29

7

5

8

92

篇章3

26

9

35

2

1

14

87

篇章4

31

13

24

7

7

82

篇章5

42

13

46

10

7

3

121

总计

160

56

166

20

45

36

483

百分比

33%

11.6%

34.4%

4%

9%

7.5%

主句

16

16

40

2

16

7

97

百分比

16.5%

16.5%

41.2%

2%

16.5%

7.2%

附属从句与嵌入式从句

64

22

36

10

9

13

154

百分比

41.56%

14.3%

23.4%

6.5%

6%

8.4%

3.2 分析结果与探讨

从上表可以看出,韩礼德的六个过程模式在英文议论中呈现不均衡分布。从整体来看,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所占比例分别为33%和34.4%。这就意味着在英文议论文中,物质和关系过程占据主体地位,二者总体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而其他四个过程仅占不到三分之一。单从主句来看,关系过程以41.2%的比例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物质,心理,言语过程所占比例均为16.5%。在从句的过程分布比例中,物质过程占41.5%,非常接近关系过程在主句中所占的比重。其次是关系过程,所占百分比为23.4。存在过程在整体分句,主句及从句中的分布比例较为稳定。出现比例最小的为行为过程。

结合小句过程模式的分布比例和议论文的特点,笔者的分析如下:

第一,物质过程是摆事实,讲论据的最佳途径。作为质询和决策的方式之一,议论文应当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来引领读者挖掘事件的方方面面。论据通常包括常识,例证,事实,数据,引用等等。有效的论据必须能够清楚直接地证明论点cssci期刊目录。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即为已经发生的无可改变的既成事实,而物质过程作为外部经验的表述恰好使其成为了提供论据最为常用的模式。在议论文中,从句通常扮演着为主句提供事实或数据的角色,由此不难解释为何物质过程在从句中占据绝对比例。例如,在复杂句“advertisements are now so numerous that theyare very negligently perused”中,其从句“they are verynegligently perused,”阐述了主句所引发的事实结果。相反地,主观意见和心理活动的论证说明力远不如事实,这也正是心理过程在议论文中所占比重较小的原因。

第二,关系过程在英文议论文中的显著地位源于其对逻辑关系的阐释。逻辑性对议论文至关重要功能语法,议论文的目的就是通过理性说明来赢得读者的认同,而读者对新观点的认同建立在其已认同的事实和原理的基础之上。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议论文是通过良好的逻辑建立和加强共同与合作意识的过程。换言之,所有能够作为论据的事实和原理都必须相互并与结论有逻辑性地联系在一起,任何逻辑错误或推理失误都可能导致读者对整篇文章论点的怀疑。关系过程,表明一项经验与另一项经验之间的关系,恰好能够清楚地阐释读议论文中的逻辑关系。以代表句型“x is a”为例,x与a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非唯一的。a既可作为某项特征表明x的特性,也可作为指代与x进行互换。简而言之,在关系过程中,主句通常是被从句归纳化或概念化的特征或指代。

第三,在英文议论中,看似表达主观观点与意愿的言语过程同样不可或缺。引用权威的语言,观点,评论或表达都常常作为强有力的事实支撑来赞同或反对某一观点,而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必须通过言语过程来体现。

第四,其他过程类型在英文议论文中同样占据一席之地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议论文而言,描述,叙述,阐释等写作手法的合理利用与相辅相成无疑是锦上添花。正因如此,六个过程在英文议论文中的不同分布比例恰好是议论文客观,有逻辑,严肃及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特点等要求的自然结果。

作文小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四】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立足儿童立场,共建以生为本的小学英语课堂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纵观多的公开课、普通课,儿童立场的缺失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儿童立场的缺失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影响着儿童的快乐学习、有效学习。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静下心来,走进儿童,了解儿童,迎合儿童,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儿童的目的。

我以为,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整理,学生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记忆起来也比较系统、方便。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这样的归纳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且给许多学生带来了麻烦,添加了学习负担和压力,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南宋朱熹曾说,“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因此在设定浅层与深层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有层次。教学目标设计要兼顾全班学生,授课前要注重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因为全班学生差异的存在,单一的学习目标无法实现全体学生对本堂课的认识,也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多种需求,因而我们要打破单一通道,给予学生多种选择的机会,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最为基本的原则。教学目标设计时应注意利用教学的互动性与自主性,为学生提出多样化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偏好进行选择,从而使学习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基础不一样,往往在同一班级内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作为老师的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因此就要求我们在目标设计即备课,授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中要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要给所有的学生留下充分的认知和能力发展空间,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的学生都能有机会积极参与,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作文小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五】

内容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

作文小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六】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作文小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七】

作文小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八】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1米=( )厘米  1公顷=( )平方米

1时=( )分  1吨=( )千克

2.导入:【演示动画“名数的产生”】他们俩到底谁高?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做个裁判呢?好,老师一起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位小朋友所说的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这些数有哪些特点?(即有数又有单位名称)

教师指出: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2)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教师明确指出: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3)让学生分别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3米=( )厘米

教师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3米是多少厘米?5米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说明:由米到厘米,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以进率.

学生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的例子.

(2)教师出示2吨50千克=( )千克

教师设问:这几道题目与上面的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确:首先把2吨变换成千克数,因为1吨等于1000千克,所以2吨=1000×2=2000千克,再加50千克,就等于2050千克.

(3)4千米180米=( )米 7米6厘米=( )厘米

补充:5平方米2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5时30分=( )分 3日12时=( )时

(4)引导学生总结:由高级单位名称改定成低级单位名称时,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再加上低级单位的.数.

3.教学例2.

出示例2: 5000平方米=( )公顷

375分=( )时( )分

(1)引导学生观察:从这两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提问:低级单位的名数能否转化为高级单位的名数呢?

小组讨论交流:应该怎样改写?

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①因为1000平方米=1公顷,50000平方米有几个10000平方米,所以5000÷10000=5公顷,就是把平方米改写成化顷数,要除以进率10000.50000平方米=5公顷.

②因为1时=60分,375分中有几个60分就是几时,就是用375除以60,商6余15,所以375分改写成几时几分,要除以进率60.375分=6时15分.

同桌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的例子.

教师归纳方法: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商就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

(2)练一练

6090克=( )千克( )克  420时=( )日( )时

490秒=( )分( )秒    2040毫米=( )米( )厘米

4.引导学生概括名数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刚才这两个小朋友谁说得对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说明吗?

2.18平方米=( )平方分米 6米45厘米=( )厘米

5千米300米=( )米 3时20分=( )分

2千克80克=( )克 2日16时=( )时

120000平方米=( )公顷 7600千克=( )吨( )千克

1070毫米=( )米( )厘米 3004米=( )千米( )米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678秒=( )分( )秒

50个月=( )年( )个月

2.比较大小.

2小时15分○215分 3米5厘米○350厘米 49千克○4090克

7米20厘米○720厘米 3吨○300千克 184时○7日10时

3.解答下面题目.

(1)4辆卡车共运了8吨400千克的货物,平均每辆卡车运多少货物?

(2)王刚从家到图书馆用了1小时10分,他行了4千米200米,他平均每分钟行了多少米?

(3)一根绳子用去了3米5厘米后,剩下的比用去的2倍多4分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