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作文(与其更换环境不如改变自己作文)

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作文(与其更换环境不如改变自己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7-16 09:43:56
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作文(与其更换环境不如改变自己作文)

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作文【一】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

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在我们年轻时,都有着自己那所谓的伟大的理想,当一位科学家、一位医生、一位老师、一位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但都不曾去努力,最后只能让这些成为浮云……

或许,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差不多先生”。凡是他都是做的差不多,但是他并没有想过,如果“十”和“千”只是一撇之差的话,那为什么不把十都写成千,或者是吧千都写成十呢?如果火车等他了两分钟,那么他也许可以上车;如果在他临终前找的不是牛医,那么他也许可以活得更久;如果……但是世界上并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

如果,他在生前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是改变这个世界。

如果不知道差不多先生,那么我们还可以想想一代诗仙——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想必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的吧。小时候的李白不喜欢念书,常常逃课,到街上闲逛。如果李白没有遇到那位老婆婆,想必他并没有现在那么有名气。“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这一句话,令李白很惭愧,从此他每天的学习他别用功,而且再也没有逃过学。最终,成为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如果,李白没有遇到老婆婆,即使是他好好学习可能也不会成为诗仙。

如果,如果,如果,如果我们可以稍微的努力一下便可以改变自己,甚至是改变世界。

“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隔膜,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努力,永不放弃,才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作文【二】

最近读了贾容韬老师写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经过第一遍的阅读,就有了比较多的感触,还有就是思想上的转变,确实是一本值得父母一读的好书。

对于教育,一般的人都认为是学校教育,而对于家庭教育,很多人应该都是比较陌生而棘手的。我自己也是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作为父母就是拼命挣钱,给孩子往好的学校送,给孩子准备好的物质生活。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思想上发生了转变,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让我感到原来的我是多么浅薄,多么寡闻,完全没有把家庭教育当回事,没有把家庭教育当成一个事业来对待。

好的是,自己不会也没有装会,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很多不学习就会跟不上的,我也在加强学习,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家庭是给孩子培养好习惯的地方,是给孩子温暖的地方,是塑造人生品格的地方。很多时候,自己用现有的眼光,主观的去要求孩子,却没有更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没有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原来,家庭教育是需要大智慧的,包括批评的方式和时机,合理的运用赞赏和鼓励,学会倾听,学会调整心态等等,有很多都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学习提高的。

孩子出现问题了,更多的时候是盯着这个问题去找孩子的原因,就像盯着锁着的门找钥匙一样,没有跳出这个思维,就找不到钥匙,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本来就是一张白纸,是被动来到了这个世界,后面出了问题,肯定是家庭的原来,是父母的原因。因此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家庭出了问题,父母出了问题,所以要找准病因,才能因病施救。纵观现实中大部分问题孩子,多数多是家庭不和谐的,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家庭矛盾比较恶化的等等。正是因为家庭没有成为孩子温暖的港湾,孩子才会被外部不良思想侵袭,不良作风影响,心理产生了扭曲,才会导致恶性循环,造成问题孩子。此时,唯有先认识清楚自己的问题,从自己的病因出发,找到解决办法,改正方法,进而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孩子,把孩子引导在正轨上。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很多时候言语或者行动不当,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对于孩子,更多的是包容、理解、信任,而不应该在孩子犯错了大发雷霆、挖苦、指责。更多需要做的是,调整好心态,控制好情绪,加强相互的沟通交流,走进孩子的心里去。言传身教真的很适用,孩子也是想进步想提高的,看到父母都在进步,在改变,在学习,他肯定也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这恰好是我们所希望的,共同成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摩西奶奶说,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关键是要开始行动。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孩子越小越是有利时机。愿你我都能及时醒悟,把这份事业做好,行动起来。

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作文【三】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自丛读了《小偷和他的母亲》这则寓言,才让我真正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

《小偷和他的母亲》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小时候偷了同学的写字板,他的母亲不但没有教育小男孩,反而还夸奖了小男孩。后来小男孩长大,胆子也越来越大了,到处偷金拿银,盗窃、抢劫无恶不作。有一次,他正在偷窃别人的物品时,被当场抓获,因作恶多端,被判为刑。行刑前,他很想再见母亲最后一面,和母亲最后说几句话,白发母亲来了,当他母亲刚把耳朵贴在儿子嘴边,就被他很狠地咬了下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长辈对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泥土和玫瑰相处,吸收玫瑰的芬芳,久而久之,就会有相同的味道,也能够为别人带来了香味。正如人也一样,和一群善良的人在一起玩,必会养出善良的心灵,和一群品质恶劣的人在一起,不邪恶也难。可见不良的环境能改变人的习性。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作为父母,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身作则,去感染孩子,为孩子树立好榜样,让他们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作文【四】

曾经有科学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一个好的积极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内在的潜能发挥超常的水平,使人进取。

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名生物学家在参观农场时经过一个鸡棚,发现里面有只老鹰在吃鸡食,于是他好奇的去问农场主,农场主回答他:“可能他也认为他是一只鸡把!”于是生物学家抱着老鹰来到悬崖边并告诉它它是一只老鹰应该去飞翔,刚开始老鹰站在那一动不动的看着它也不张开翅膀,可是生物学家并不放弃,在反复了三次之后终于成功了,老鹰张开翅膀回到了属于他的天空中去。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好的环境使人成长,而消极的环境只能使人堕落。

孟母三迁的故事启发了我,她曾经三度搬家就为了使孟子可以有好的学习环境,最终孟子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见,一个好的环境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随环境而改变,你身边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人,最终也会成就你。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圈子都是败家子,吃喝玩乐,做事邋遢,那么将来你必定也是无用之人,而反之,你的朋友圈子都是些有用之人,有梦想、有抱负,对生活充满希望,那将来必定你会成为有用之人。可想而知,环境不会因你而改变,只能你去适应环境或选择环境。

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如何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因“爱上羊”而丧失本领,怎能叱诧风云,驰骋大地?

环境可改变一个人,态度同时也决定一个人。如果在好的环境中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再好的环境你都只会是墙头草,而如果你秉着一种想成功,乐观积极的态度,那你将会成为一朵花。同时,一个好的积极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好的生理状态产生好的的影响,例如,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赞美会使你愉快,有足够的信心,反之,不断的批评会使你难过,失望,导致信心下降。所以,好的积极暗示与环境会使人进取,否则,则反之。

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这也许是耳濡目染的作用。环境可改变人,使人进取,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好环境吧,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

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作文【五】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把它放在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两三窜长。但是把它放在大水池中,两三个月就能长到一尺多长。狼是一种对周边环境充满兴趣的动物,正是因为它不断探索,不断体验,使它能够躲避风险,觅得食物,得以生存下来。

不得不承认,这是环境造就的。

初中的时候,在地理课本上看到过一幅图。一棵苹果树对一棵椰子树说:“欢迎,欢迎,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做客。”而椰子树颤抖着说:“你们这里实在太冷了,受不了了。”是啊,椰子树长在四季温暖潮湿的南方,怎么受得了北方寒冷干旱的天气?环境的差异,让两地的树有着截然相反的外貌。南方的树都像椰子树一般高大,有着宽大的叶子,用来散热。北方的数额箱苹果树一样,用狭小的叶片吸水,保温。

又如,水里的植物,扭着柔软的身躯随波飘摇,而沙漠中的仙人掌,直立着长满刺的身体,在烈日下辖岿然不动。试想,如果水中长着像仙人掌一般坚硬的植物,那一定被水极高的压强折断了,水草长在沙漠中,恐怕早被茫茫黄沙埋葬了。

在沙漠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行走的动物——骆驼。长着厚厚的隔热的脚掌,能储水储能量的驼峰。在水里游的鱼却长着鳍,森林中的动物善攀援,草原上的动物善奔跑。这都是环境所致。

树是如此,动植物是如此,人亦是如此。且不说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皮肤雪白;而与之相对的非洲大陆的居民,肤色却如炭黑。也不必说船棉袍吃羊肉的蒙古人与围着草裙吃烤鱼的东南亚居民。更不用说过着面纱的阿拉伯妇女与坦露着大脖子的英国女人。就说东北高壮的汉子与云南娇小的姑娘,难道还不足以证明环境的差异对人的影响?是的,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正是环境造就的。

古人常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是从小父母对我最多的教诲,他们总是要借此告诫我交友要慎重,其实,是怕我周围的环境不好而影响我,毕竟,朋友也代表着你的环境。如果你成天只是和一群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久而久之,你的言行只会越发低俗,不会变高雅,如果你常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渐渐提高了。“经常站在天才的肩膀上聆听他们的声音,久而久之你也会变为一个天才。”我想,这也是“孟母三迁”的原因吧。

曾听说,在一所大学里,有两名水平相当的新生,被分到两个宿舍。其中一个人,他的室友都很刻苦,他们每天上自习,去图书馆,一个比一个会来得晚,在学习上总是暗中较劲。而另一个,则是被分配到的宿舍里,室友都很贪玩,在学习上不求上进,一个个都忙于逃课,恋爱,总在吃穿上攀比。四年之后,可想而知,前者考上了研究生,而后者则靠作弊混了个毕业证,近乎失业。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因此,环境的影响,深远而重大,无数的例子无一不证明,是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