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夏天更漫长的是诗和远方作文(属于我们的夏天来了作文)

比夏天更漫长的是诗和远方作文(属于我们的夏天来了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05 19:34:49
比夏天更漫长的是诗和远方作文(属于我们的夏天来了作文)

比夏天更漫长的是诗和远方作文【一】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一被提出就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去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成为无数人立志的目标。可为什么要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呢?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不只有当下的动荡不安,去寻找诗和远方,发现生活的美好,才能使人生更富有意义,使生活不沦为“活着”。

当然,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有个重要的前提是“安身”。只有活着,才有好好生活的资本。怎样得以安身呢?我以为它不止步于苟全性命,它更要求我们有家国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在身处茅草屋难以维持生活的情况下依旧忧国忧民,即使难以安身也心系祖国。诚然,我们未处在从前那战火飞扬的时代,但那份厚重的家国情怀应该永存于心。

有了生存的资本,就应该去寻找生活的诗与远方了。生活的诗与远方让人能苦中作乐,让人能在漫漫人生路上寻一方静谧的湖,将生活的苟且沉入湖底。只是寻找的旅途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的枷锁,冲破禁锢的牢笼。乐观造就着卓绝,勇敢成就非凡,这是人生中不变的真理。霍金说过“在我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在世人眼中,遭受了莫大不幸的霍金放宽心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苟且,造就了他的卓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患有脑瘫却立志成为网络作家的刘晓琳,被渐冻症折磨却转而致力于绘画与慈善的汪玉婷,他们用乐观这把钥匙,打开常规的枷锁。而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在困境中,勇敢是冲破牢笼的力量。平昌冬奥会上,滑雪选手伊丽莎白本是一名业余的滑雪爱好者,但她在面对难关与旁人的阻拦下勇敢前进,她的勇气成就了她的非凡。他们向我们证明,要乐观、勇敢,才能寻找到生活中的诗。寻找远方,是无数人心之所向,但它要求我们放远眼光。代表着成功的马云说:“人若把自己框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容易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和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放远眼光越来越成为必需,放远眼光,展望未来,才能看到生活的远方。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去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吧,不只为了活着,更为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比夏天更漫长的是诗和远方作文【二】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正确对待挫折作文正确对待挫折作文。

对待挫折,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是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强者在挫折面前会愈挫愈勇,而弱者面对挫折会颓然不前。我国明代的谈迁用27年的时间编成了五百万字的《国榷》初稿,而被贪婪之徒偷走,他忍受这沉重的打击,埋头书案又干十年,再次写成《国榷》的第二稿。之后又经过三年的补充、修改,才最后定稿。可以说谈迁一生为写此书呕心沥,九而不悔。如果谈迁在遭受初稿被偷的重大挫折之后而一蹶不振,那就不会有13年后的成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由此观之,那些"倜傥非常之人"不正是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愈挫愈奋的人吗?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觅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丽珠。"科学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在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之后才得出的。我们要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变成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对待挫折态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同样是失恋,日本相朴力士清水川堕落了;而歌德却写出了千古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弱者不敢面对挫折,害怕再一次努力后的失败,因此陷在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其实,挫折不等于失败,真正的失败是自己失去信心,失去成功的信念。

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当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挫折就会被你踩在脚下,明天就是拨开浮云见丽日之时。

比夏天更漫长的是诗和远方作文【三】

河边的青草地,已经齐刷刷地长出新嫩油绿的小草,一根根拔地而起,上面布满了露珠,缓缓从上方滑下。许多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小花,点缀着绿色的草地,远处看,就像五彩缤纷的钻石镶嵌在绿色的手镯上。岸边的柔柳,鸟儿在这绿色的迷宫中迷了路,许多贪玩的家伙不小心将自己绑在了柳枝上,知趣的大人们撩拨着柳枝,垂到湖面上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春风三四声”。小河畔,一阵清扬悦耳的笛声在浓绿的草地上掠过,那么欢快,那么柔美,那么悠扬。莫非这就是一千多年前吕岩走进的那幅乡村画卷?不知什么时候,田野里的油菜花开了,远远望去,就是花的海洋,一层接着一层。走近了,你才发现一片片花瓣竟如此饱满,一株上有许多朵,每朵的圆锥形花瓣都是纯黄色的,空隙虽多,但又不是很稀疏,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就在这片金色的花海里,一个扎着红头绳的小女孩正在追蝴蝶,辫子抖动着,一点一点将花粉采集。颤动的刘海,使她在花海中格外醒目。蝴蝶扑闪着翅膀,停在了一朵油菜花上。恍惚之间,我仿佛穿越到宋朝,闯进了那道篱笆。看到了杨万里曾看到的那个童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去夏来,池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一朵朵里粉外红,偶尔有一些保护着莲子的黑色莲蓬。池塘边,两个小娃坐在船中,撑着小艇,影子因为船激起的微波而浮拂不定。玩累了,他们误入荷塘,你看,他们左顾右盼,前瞻后顾,在确保无人之下,小心翼翼地采下一朵朵莲花,一个个莲蓬。“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已然成了我心头的梦想。我也是水乡的孩子啊,却只能在古诗中感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那份窃喜。落日熔金,晚霞染红天际。牧童牵着缰绳,起身回家了。牧童骑在牛身上,四周的树木上有许多蛐蛐在鸣叫。随手折下一小根竹子,赶着牛,横穿过大河,回到家中。

倦鸟归林,暮云合壁,“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便是诗中的童年。放牧,吹笛,捉蝶,采莲,撑船舶,捕蝉,卧月……这便是我羡慕的诗与远方。

比夏天更漫长的是诗和远方作文【四】

楼下,有一处树草绿地。草地边,一片巍峨的翠山。放学之后我喜欢在四楼观察它们。置身在那些和善与静默的植物之间,心里的紧张烦恼可以完全得以释放。

楼下那铺在地表的草地,带给了整个校园一场诗的馈赠。夜静了,草地边那几盏古雅的灯泛着黄晕的光,也晕染了围在一旁的绿松。这样铜黄与松绿交相辉映,好似造成了一种视觉的交响乐。一株株的翠草紧贴在地面,但又不像是扎根在土地中的。草地有一处是绿色,有一处是岩黄,像黄藓一般。此处的灌木丛与草地相结合,宛如一章美妙的乐谱。在草地旁,学校安置了两把公园式长椅。课间或放学时,就会有三两个同学,勾手搭背朝长椅走去,坐在那里,或嬉戏,或耍闹,或谈笑。这样的动静结合,自有一种校园的独特风光。

草地的上面,便是一片巍峨的翠山。山底,是土黄色的,净是沙土,无一丝生命之绿。可越往上看,越看得有趣。几乎山腰以上布满了翠绿,布满了生机。从未去过山上的我,对这一方天地充满了期望,也觉得很是神秘。山脚的几户人家,有一种城中城的感觉,他们“占山为王”,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山是绿的,墙是红的,屋顶的瓦是白的,粉红的门帘旁贴着那灿烂的春联,宛如童话中的地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开心时还可以吼几声。树林中,有一处更让我不可思议的地方——寺庙。碧瓦飞甍的大殿在树林中只露出了它的顶端,它的后面似乎还跟着类似于清真寺的白墙红瓦的庙宇。也许,在我偶然发现这座寺庙时,寺中的和尚与方丈正在打坐念经,就那样避开了城市的喧嚣。山顶上的一座小亭子,又为这座山添了一笔诗意。我羡慕着那居住于袅袅青烟中,被万林环绕着的隐客。每当“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诵起时,我便联想到了他们。沉沉的暮色中,明月升起时,晚风吹林际,我便猜着隐客们必是静静坐着,看远方绿松翠柳,也定是“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般美好。

就这样,站在属于自己的四楼楼道,我一遍遍遥想距我近在咫尺的北坡。脑海里不由得冒出“诗与远方”这样的词语。在我的认识里,“远方”是一种美好的存在,是梦境的期盼,是一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这方天地是我的“诗与远方”吗?它与我不足五百米的距离,但却仿佛是真与梦的临界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近在咫尺的远方,我却从未曾亲临感受过。不知道当我在那山中树林里听着木鱼与懵懂的念经语,耳边回响着鸟儿婉转的鸣声,是否会有一种美妙感受?现实的我面对每天繁重的学习任务,能做的就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描绘它,想念它,思量它,然后,做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我多么想走向那诗意的.远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