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事说理的初一作文600字(借事说理的作文600字加评语)

借事说理的初一作文600字(借事说理的作文600字加评语)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2-28 02:39:13
借事说理的初一作文600字(借事说理的作文600字加评语)

借事说理的初一作文600字【一】

大家晚上好!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延坪镇中心学校已度过了将近六个春秋,再过一个多月,我们都将成为一名小学毕业生,迈进中学的大门。

今天召开毕业班学生复习动员会议,我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感到很荣幸,这是老师、同学对我莫大的鼓励和信任,我更愿把这种鼓励和信任看作是对我的一种鞭策。我不是学得最出色的,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深感自己付出的努力与老师沤心沥的谆(zhūn谆教诲相差甚远。

这学期,对于我们毕业班的同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就仿佛是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是带有遗憾离开朝夕相伴的老师、同学而去?同学们,命运的航船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失败、成功都只能代表过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将最后的一个多月作为新的起点,以更饱满的学习热情,更踏实的学习作风,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帮助下,找准方向、增强信心、发扬成绩、克服困难,投入到生动活泼、紧张有序、文明守纪的学习生活中去,以骄人的成绩向老师、父母汇报。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

谢谢大家!

借事说理的初一作文600字【二】

我随着路队缓缓走出大门。

“啊!糖葫芦呀!”

此时的我已经完全融入进刚才的甜蜜中了,仿佛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甜的!可这样一来,我竟然将小时候吃糖葫芦,酸得直喝水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而且还不假思索地对卖糖葫芦的大婶说:“我要一根!”她收了钱,便从绑着糖葫芦的稻草里顺手摘了一根递给我。我便从这一瞬间,记下了她的样子——乌黑的短发被太阳光照得发亮,还被那一阵阵吹来的微风弄得短发轻轻颤动,乌黑发亮的流海儿下“扑哧、扑哧”地闪动着两只黑珍珠般水润的大眼睛,她眼角和嘴角都不约而同地微微往上翘,使得脸颊两边露出两颗小小的酒窝,仿佛一切甜蜜的事都让她尝遍了呢!

我一拿到糖葫芦,便快速拆开包装袋,露出那根糖葫芦来。啊,这一颗颗颜色火红、硕大饱满的糖葫芦被一根小木棍给串在了一起,就像世上的甜蜜被串在一起让你尝个够。

我轻轻地在糖葫芦上咬了一小口。“哇!”我忍不住从心底喊了出来,“这真的好甜呀!”这糖葫芦粘糊糊的',比502胶粘上百倍,使我咬上一口便不想再松口,而是一口将它全部咽下腹中!

于是我大口吃起来,当我的牙齿咬到中间时,“天啦!”我立即将嘴里的糖葫芦拿了出来,“真酸啦!”好想扔进垃圾桶。

这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使我一下子回想起那个卖糖葫芦的大婶——眼角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皱纹,这些皱纹肆虐地在大婶脸上无限地放大,像一个个可怕的蜘蛛网。但是嘴角仍然上扬,保持着微笑。像是经历过世上一切辛酸与甜蜜,一切风风雨雨与雨后彩虹;一切坎坷与平道。就仿佛那沐浴着和煦的阳光,经受过天干地燥的恶劣环境的小草;就如顺地流动过,但还干涸过的小溪;宛若曾经无人问津的小花,现在却妖娆美丽。

没错,这糖葫芦的滋味,不就恰如人生的味道吗?人生的味道——人们都向往与追求的——甜与大多数人都抗拒但不得不接受的——酸!对!有酸有甜,人生才能平衡吗!于是,我在大脑里将打算扔掉糖葫芦的念头迅速地删掉,而且我决定要坚持将这酸酸甜甜的人生给一点一点地吃掉。因为,我不害怕这酸酸甜甜!

借事说理的初一作文600字【三】

单向思维、单层论证、感情用事,这样的描述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带有批评的色彩,但有意思的是,当教师将这样的陈述说与学生时,学生即使会接受,对其议论文的写作也不会有质的改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如此作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笔者以为,从时序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是历史原因。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已经有过议论文的学习经历,虽然真正动笔写议论文的情形不多,但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写作(腾讯空间的“说说”或者“微博”)中,已经含有大量的议论文性质的只言片语,凡与学生为网络好友者,应当皆知此事。这样的前置性阅读与写作经验,使得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的议论文写作中,充满着叶文所批评的三点表现。

二是学生原因。这里所说的学生原因主要是指学生的判断力与逻辑思维的能力。议论文是为“说理”而来,而“分析”实际上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因此学生的“分析说理能力不足”,实际上就是不会分析,不会说理。根据笔者的观察,即使高中学生在面对一个观点时,常常表现为盲从的状态,即丧失自我判断的状态。尤其是对网络上的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这种情形之下更多的是附和,这就是叶文所说的“单向思维”;而对于不同观点,又容易极端反击。这就是叶文所说的“感情用事”;而无论是在课堂上的议论文写作中,还是在网络写作中,为了说明自己的某个观点,自然会引用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来论述,这就是“单层论证”。

当我们将历史原因与学生角度的判断与逻辑思维原因结合起来时,就发现学生出现“分析说理能力不足”及其三个表现是有因可循的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