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文题目(新时代中国外交为题的论文1000字)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文题目(新时代中国外交为题的论文10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28 01:47:15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文题目(新时代中国外交为题的论文1000字)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文题目【一】

特色小镇最早是随着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而提出的,旨在解决城市病等一系列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矛盾。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内容,而优化和改善生存环境也逐渐成为我国人民重视和探索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优美的环境氛围也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与此同时提升其本身的价值,从而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由此可见,对于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势在必行。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文题目【二】

改革开放犹如一股新鲜液,注入中国体内,贫弱的古国焕发出盎然生机。短短30年,一个“一穷二白”的弱国以崭新姿态雄立世界强国之林。

30年征程,30年巨变,30年光辉历程。30年,铸就一个民族千百年的梦想!

过去30年,是创造奇迹的30年。30年来经济蓬勃发展,昔日低矮土坯房、草房不复存在,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逢缝补补又三年”艰难时日一去不返,“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液晶电视、品牌电脑、摩托车甚至轿车,仿佛一夜之间“开”遍城乡。中国经济成就了世界经济史上的神话,数不清的“第一”凸现世人面前:第一家上市公司,第一条地铁开通,第一辆磁悬浮列车运行,第一艘航天载人飞船……中国发展创造无数奇迹,无数奇迹见证了中国的成长。

过去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祖国的儿女结束了孤独的寄人篱下的生活,香港、澳门回归母亲怀抱。南方罕见的洪水,令人闻风丧胆非典,四川诸县空前的地震灾害……天灾地祸,不能摧毁中华儿女顽强的意志。大灾面前显大爱,13亿儿女心连心、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粉碎在脚下!

过去30年,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曾几何时,奥运的历史写下中国的耻辱,但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告:中国——经济的强国,体育的强国。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勇夺51块“金镶玉”,高居金牌榜榜首。奥运健儿们,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NO.1。

应该说我是幸运的。我生而逢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煦阳光,一帆风顺地成长,我未曾目睹中国艰难困苦的日子,但是我亲见中国蒸蒸日上的辉煌时刻:

香港回归,举国欢腾。“神州”归来,英雄凯旋。我虽没能亲历现场,但电视机前,我目不转睛的眸子潮湿了,我在心底默默为英雄喝彩,为祖国欢呼。

5。12大地震碎了我的心。可是,雨中那个老人伟岸的身影幻化成一座山,支撑起我行将坍塌的灵魂之城。5000米高空的空降,生命通道的打通,十万迷彩的身影,身着白衣的天使,哺育生命的乳汁,一车一车的食品蔬菜……灾难是可怖的,迅速的爱的行动却是生命的支柱。我看着灾区人民脸庞的乐观自信,感动涌出双眸。

08。8。8北京之夜,29个脚印从幽远的时空走来,每一步都无限精彩。那是百年奥运的脚步,也是祖国走向强盛的轨迹。古老的紫禁城旁,从地球最高点归来的圣火点燃了,点燃了中华儿女的豪情,沸腾了炎黄子孙的欢呼。那一刻,我高举起双臂,任泪水洇在烟花璀璨的光芒。

……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日的辉煌。30年,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

30年,是一个结束,但绝不是终止。30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坚信在中华民族漫长而伟大征程中,必将涌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而每一个30年,都是一个全新的让世人仰望的高度。

崛起的中国,让世界骄傲。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文题目【三】

外交,不同人对其定义不同,而在不同时期,各国外交也有不同风格,而关于外交到底重在国家实力,还是外交大师的权谋纵横也有争议。我个人对外交的理解是,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而战争本身也是外交的一极端体现,甚至工具,外交基于国家实力,但是在具体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上,以及最终效果上却与关键人物密不可分。而《大外交》正是沿着这样的脉络,基辛格仿佛在构筑一部史诗电影,还是N部曲,他如画外音一般交代背景和格局,接着便“放出”诸多外交关键人物,让他们上演外交史上的一出又一出精彩的悲喜剧。

由于牵涉的时代,国家,人物众多,基辛格在展开上也有所侧重,首先,尽管外交每天都在全球各大地方展开,但是基辛格始终聚焦的是对应时代的“中心”或者冲突聚焦点,所以本书开场聚焦欧洲,从黎塞留到梅特涅,俾斯麦,对应的正是当时欧洲大陆居于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更是冲突频发的“火药桶”。而此后,伴随德国、日本跋扈到二战全面爆发,从美国崛起、苏联发威到冷战大时代,这本书在时间与空间上自然切换,大气磅礴。其次,基辛格始终很有自知之明,他写的是“外交史”,所以交代相关背景,特别各国内政秉承的是倒置的“内政史是外交史撰写的铺垫”思路,直击与外教事件相关的核心内容,绝不发散,保证了本书的主线始终聚焦在外交主题。

很多时候,审视同样的历史,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给你带来新的感觉,这本书在描述17到19世纪欧洲历史的时候,以黎塞留、梅特涅等政治人物切入的角度就令我感到耳目一新。在外交史上,活跃于17世纪的黎塞留可谓非常著名的人物,甚至开创了一种风格。尽管身为红衣主教,但是同样身为法国路易十三时代权倾一时的当权人物,他却跳出了外交中宗教利益的传统,更关注法国实际利益,这一如今看起来好像自然而然的思路,在当时却是具有开创性的。黎塞留堪称当时最伟大的战略大师,他面对的情况有些类似日后德意志的俾斯麦,有个强势的西班牙跟它打个不停,东边是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还有紧邻的德国诸多势力,更别说还有隔海相望的英国时不时来搅局。

黎塞留面对的是一个极端不利的地缘政治环境,国内还有不断上演的宫廷阴谋,路易十三和其母玛丽 美弟奇的争斗更是堪称狗,而由于一些宗教、财务争端,还时不时来些内部叛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黎塞留本着务实的态度,与邻国时而磕到底,时而务实和谈,时而带着法国军队直接上阵,时而幕后撺掇各方冲突,最大程度保证了法国的利益。在外交权谋上,黎塞留没有后来的俾斯麦显得那么得心应手,但是在法国当时其实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他能做到如此成绩已经堪称大师。关于黎塞留的`更多事迹,推荐大家阅读有本年头的老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黎塞留传》。

而与黎塞留坚决维护法国和路易十三利益,甚至不惜多次挑起战争相比,19世纪奥地利的外交大臣梅特涅就是另一种风格了。梅特涅活跃的时代,正是拿破仑纵横欧洲的时代,中间甚至还有拿破仑借梅特涅夫人,向梅特涅传话要娶法国公主这样绕弯的趣闻。而梅特涅最大的外交事迹却是在后拿破仑时代,如同后来的一战、二战后一样,经历了一场拿破仑时代的欧洲大战后,如何建立更稳定的欧洲新秩序是当时充满挑战的大事。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梅特涅来回周旋,成为英俄奥普“四国同盟”的主要缔造者,以及后续一系列活动的运作者。尽管在今天的一种解读的语境中,“四国同盟”是反动的,保守的,压制法兰西兴起的自由运动的。但是,站在那个时代节点,在当时的人们,发轫于法兰西的这场战争无异于一场“浩劫”,稳定发展本身也是一种时代的呼唤,而梅特涅能在几个互不信任,利益冲突的大国间寻找今天所谓的利益“最大公约数”,也足见这位“蝴蝶大臣”的不凡之处。

之所以对本书这两位人物所处时代的外交描述影响深刻,正是因为它一方面延展了我对欧洲一战前外交格局和风格的视野,另一方面这也是本书叙事风格的典型体现。本书始终以人物为视角,并没有把视野拉的过高,法国写一点,英国写几笔,西班牙再补上几句,而是聚焦核心人物,因为核心人物的外交活动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的主线,中间在穿插几个人物的支线,自然的就把一个时代的外交格局展现出来,而且更加生动。

而也正是从黎塞留时代起,利益在欧洲外交关系中才成为核心要素,以至于基辛格在后续的其它时代的外交格局阐述中,也一再提及黎塞留,以及梅特涅时代的“四国同盟”模式,足见两人已经构造了经典的外交范式。在阅读《大外交》的过程中,我也到,尽管我们提倡独立自主,但是正如我们社会的运转,不可能单靠每个人“自主”为此稳定而高效的发展一样,国与国间的外交关系同样需要一个共同维护的秩序,而这个过程中也必然有挑头的。很多时候,“世界警察”并不见得是贬义词,不同的时代,总是需要一个或几个当时的强国,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来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所以,当这种格局松动的时候,缺乏一个“话事人”的时候,激烈的多国间的战争便会爆发,而战争结束后,紧接着必然是多国参与的会议尝试构造新的平衡,选出新的平衡体系下,那么一个或者几个有分量的主导。

以“功利”的态度进行外交,显然不如“让世界充满爱”这样的口号来的激动人心,但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事例证明了,这又是最现实,反而最容易达成一致的出发点。《大外交》正是让我们领略了数百年全球外交历史的主线,尽管视角还是西方化的,但是也确实代表着书中涉及时代的历史现实,欧洲、美苏争霸本来就是这段时间全球外交的主流,所以视角“西方”些也无损其思辨的价值。

而今天的中国,也到了想“韬光养晦”而不得的节点,因为从经济到政治已经深深的嵌入到了全球化秩序中,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更是成为当前世界格局中关键的一环。与此同时,在中国内部,伴随中国影响力的增强,国家公民的民族性也在体现,近期,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2》、《红海》的热映,实际上已经反映出了这种大众心理。所以,中国也正在进入全球化大外交时代,不管情愿不情愿,亚洲,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外交的新热点而中国在经济、商业、政治、安全上都将受到直接影响,进而辐射到我们,希望这将是一个摸索中顺遂的过程,希望更多人能从中受益。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文题目【四】

《大国崛起》浸透着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赞扬。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口号的推崇上,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自由、平等、博爱,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也许这是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愿望,但是人们可以在无尽的岁月中无限地接近它。”(第5集)《大国崛起》的制作者们向观众指明:人类社会永远追求的美好理想就是“自由、平等、博爱”。在这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多么黯然失色。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文题目【五】

20xx年9月20日观看了走遍中国系列《大国基业——加油!中国》第四集《捕获蓝金》,这是中国石化成立以来首部全景展示企业巨大成就的专题片!

通过观看,了解了页岩气勘探开采的重要性,以及页岩气勘探开采的历程和难度。

全球能源恐慌愈演愈烈,石化能源日益减少,页岩气的商业化开发使得美国实现了能源独立。中国是否蕴藏页岩气,又是否能技术难关去开采。

然而从20xx年到20xx年,在中国钻井120余口,花费了数十亿元,却没有发现一个具备商业开采价值的页岩气井。

页岩气是储存在页岩中的天然气,但不像天然气密封在储藏圈内,它藏匿在页岩的空隙中,因此开采难度极大。在涪陵地区这套页岩埋深有3000米左右,经过艰难的勘探开发,经过测试,焦页1井单日页岩气流量高达20.3万方。中国页岩气田的\'开采,正式拉开了序幕。而涪陵页岩气埋藏深度多在地下3000米以上,矿区又在丘陵地带,这一切都大大增加了开采成本。

页岩气投入高,成本高,商业开发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降低成本,借鉴国外页岩气开发经验,将多口井批量化施工的井工厂模式引入到涪陵页岩气开发中。井工厂模式的使用,使得每口井节省三分之一的施工时间,降低上百万的成本,焦石坝地区迅速开采了数十口页岩气井,涪陵页岩气开发加快了商业化脚步。

通过井工厂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涪陵页岩气开发逐步走向商业化,但是最为重要的开采技术和设备仍未完成国产化,开采价格依然居高不下。进行精准的定向爆破是射孔技术的难点所在,然而此时中国的射孔技术还是零经验,国外公司技术先进,但价格昂贵,所有关键技术环节,外国公司都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

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发展国产化技术和装备,涪陵页岩气钻井平台上的中国射孔队茁壮起来,从第一年的1个到8个,国外射孔队从最多时候的7个,到20xx年全部撤出涪陵。

20xx年,经过严密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制定出改变频率的具体措施。解决压裂车的共振现象。20xx年底,国产压裂车正式投产,随后以“井工厂”钻机、3000型压裂成套装备、复合桥塞等产品和服务形成的页岩气勘探开发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全部成熟应用在涪陵页岩气商业开发中,商业开发问题被一一解决。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完全掌握页岩气成套技术的国家。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的页岩气的这个探明储量,已经达到了超过了1万(亿方,成为继北美以美国为主的这个之外的全球最大的一个页岩气的这个生产国。20xx年3月26日,中国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田如期建成100亿立方米年产能,相当于建成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如今,涪陵页岩气已经搭乘“川气东送”国道专列,穿越11个省、70多个城市,惠及长江沿线6省2市7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上千家企业、两亿多居民,在能源界发出了中国声音。

页岩气从无到有,技术从依靠国外到完全自主,打心底里感到自豪!也为不懈努力、追求极致的研究人员、地质专家们点赞!

通过观看,让我们认识到能源战略的重要性,通过技术进步和革新,低成本勘探开发能源,是当今时代打好能源战的关键所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狠抓质量,加强创新,加快能源勘探开发的进程,为能源勘探开采做出贡献。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文题目【六】

《大国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义的言辞,对殖民人物往往赞赏有加。哥伦布被誉为“英雄”,麦哲伦被冠以“勇士”。麦哲伦的确是“勇士”,在入侵菲律宾时,狂妄自恃,率领一小股“远征队员”向目坦岛上的居民发起进攻,结果被愤怒的人群所。至于哥伦布显示了什么样的“英雄”本色,让我们仅仅引述一段历史记载加以说明。“到了1496年,即在哥伦布初次来到海地后的第四个年头,海地泰诺人饿、累、病、自而和被西班牙殖民主义强盗砍而的泰诺人,就达全岛人口的三分之一,即三十万人中的十万人。”

又如,《大国崛起》在谈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形象时,可谓激情飞扬。女王在万国博览会上兴奋得反复讲:“光荣、光荣、无尽的光荣”。“她完整地见证和享有英国的荣光”;“恰恰是这位看起来什么都不做的女王,让那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了力量,开启了至今都让英国人津津乐道的维多利亚时代。”(第4集)但是,纪录片却只字不提正是在这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将屈辱强加给中国人民,把中华民族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也恰恰是这个“什么都不做的女王”,于1877年兼任印度女皇,把所有印度土邦王公都变成了她的臣属,确立了英王的最高权力地位。

《大国崛起》在谈到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新大陆上的生活,为什么没有在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中延续下去?”(第10集)请看这里的措辞:“田园牧歌式的氛围”!让我们引述一段史实,看看新大陆的生活怎样地“田园牧歌式”。“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100镑,每俘获一个男子得105镑,每俘获一个妇女或儿童得50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50镑!”

这就是《大国崛起》艳羡不已的“田园牧歌式的氛围”。

《大国崛起》对美国的“西进运动”也是极度赞赏。“那是一段历时近一个世纪、漫长而艰险的历程。到达西部的人们面对的是一无所有的荒漠。他们必须在这里学会生存,而且要一代代地生存下去。”“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它,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19世纪末,经过开垦和耕种的大草原变成了沃土桑田,曾经荒无人烟的西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仓。”(第10集)这里提请读者注意《大国崛起》反复强调美国西部曾经是无人的荒漠。这样的话,老实说,连严谨的美国资产阶级学者都不会讲。

让我们看一看尊重史实的学者们是怎样写的。“西部的开拓是在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的。对特库姆塞领导的泛印第安人运动的镇压,结束了东部印第安人联合抵抗白人侵犯的历史。在1830年代,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中西部农业商品生产和南部棉花种植园经济的扩大使白人扩张主义者急切地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1830年国会通过了《迁移法》(Removal Act)。这是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法律依据。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长黑鹰领导下进行了反抗斗争,于1832年试图返回伊诺斯西北部的家园,遭到伊利诺斯州长派出的民兵的戮。住在佐治亚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罗来纳西部和田纳西东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乔克托人(Chocktaws)和切罗基人进行了抵抗。佛罗里达的塞米诺尔人也一直顽强抵抗,但都遭遇到失败。1844年,美国东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迁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苏必利尔湖的偏远地区。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这段文字摘自杨生茂、陆镜生著《美国史新编》的第160-161页。这本书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以上史实大学文科生是应该知道的。为什么《大国崛起》的制作者们就不知道呢?《大国崛起》这种无视历史事实、美化殖民主义的地方不胜枚举。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作文题目【七】

曾经的中国经历过数不清的欺压与侮辱,现在它已成为一个泱泱大国;曾经的中国经历了28年的奋斗,现在:中国已是崛起之大国!今天,中国成为首个可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这无疑使每个中国人振奋!

“甲型”从国外来到中国,在大陆引起了一阵又一阵恐慌:我们的体温是早上测完中午测,中午测完晚上测,每天午休还要学预防知识,好不容易放假却也因为这倒霉的甲流被否定了!咳!真是人心惶惶又“慌慌”啊。但是“甲流”高一尺,“中国”高一丈。我们的祖国成功进行了临床试验,用自己的实力与技术向国际证明了“甲流”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使中国成为了第一个可以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

简单至极的新闻,但是意义非同小可。它向全世界证明:我们是一个正在崛起、发展、强大的泱泱大国;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中国在发展、在前进。与中国,“甲流”是一个困难,但是它更是一个可以解决的困难。对于可以把“嫦娥”送上月球,把奥运会举办在北京,把世博会安家在上海,把亚运会落户在广州的中国来说,又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我们崛起、前进、拼搏的步伐呢?

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成为首个可应用“甲流”疫苗的国家;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成为了一个让全世界震惊的大国;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一个在崛起而进步的中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