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随遇而安的作文(关于随遇而安和随遇而不安的作文)

写随遇而安的作文(关于随遇而安和随遇而不安的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9-05 13:04:16
写随遇而安的作文(关于随遇而安和随遇而不安的作文)

写随遇而安的作文【一】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通过收看《非诚勿扰》认识了孟非。他的幽默有三分浅入深出的机智,内敛式的自嘲和讽刺,让人笑过之后,留下若有所思的份量。虽然只是一档相亲节目,但他的评论,他的见解,颠覆了主持人过多政治色彩的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他的新书——《随遇而安》,忍不住买了一本。

晒着太阳,在原本想睡懒觉的午后品读一本个人传记,或者说个人叙事集,觉得还是比较舒服的,这本书不能比作一壶龙井,沁人心脾。但是足可视为一小杯花茶,在茶余饭后小憩之时翻来愉悦自己。

这本书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他演绎的不是一个“少年时候就怀揣宏大远景”的励志故事。他说,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成功模式——踏踏实实做好当下。从这书中我读出了孟非对重庆故乡的乡情,也仿佛在书中听到了他一贯的幽默风趣,故乡街边怀念的味道,不堪回首的中学时代,印刷工期间的艰辛和所获,电视台里的逐步成长……。

虽然孟非一再强调这本书里没有励志,但我读后还是感觉很受震动,有点励志、有点心酸。因为上高中时学习严重偏科,他没有考上大学,跟着哥儿们到深圳贩海鲜,赔得一塌糊涂。后来,他在印刷厂当工人。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说把祝福送给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孟非就跟他的小师傅说,说的就是我们吧。对于在印刷厂当工人的这段时光,孟非认为并不悲苦,他说:“我当时真不知道是自己事业的低谷;说今天是辉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还好呢?我心里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都会过去的。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落魄,多么绝望,咬咬牙真的很快会过去。你人生再辉煌、再明媚、再风光,都会过去的,乔布斯不也过去了嘛,你还能比乔布斯更牛嘛?”

孟非的随遇而安,是一种积极、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真实从容,顺应本心,不执迷,不惘然,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改变。

人活在世上,都要面对种种压力。有的人努力调整自己,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然后通向成功;有的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放弃追求努力,还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有的人一条道跑到黑,明知道没有希望还固执己见,不撞南墙不回头,结果活活累;有的人整天空想和忧郁,却不知道努力,却不懂得行动的价值,结果白白地浪费了大好光阴……。

压力,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自找的,可能是心态消极、不自信等原因,只要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摆正心态,积极寻找成功的方法,就会化压力为动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挑战更高的目标。

踏踏实实做好当下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也许不久的未来你会比孟非更成功

写随遇而安的作文【二】

从容镇静,气定神闲,浩然昂首阔步,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变故,处之泰然不惊,这是值得赞扬与歌颂的随遇而安。

喜好无常,崇尚潮流,茫然趋之若鹜,没有主见的跟随大众口味,如无根之浮萍,这是令人不齿与鄙弃的随波逐流。

随遇而安与随波逐流其共同处在于一个“随”字。前者随的是生活中的不顺心与不如意,把它们按照自己的方法处理作容易越过的山沟,的是自己的心性,在随心中筑就了自己的个性,在历史长河中如耀眼的流星,虽一闪而过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后者随的是社会的潮流与走势,把自己原有的特点一点点打磨以适应潮流趋势,随的是大众的口味,以他人的喜好为喜好,以他人的审美作为自己的眼光,慢慢地沦为平庸与普通,没有了自我,变得如同浅滩上的石头、树木里的落叶,纵使被人千万次看过,也不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半点印迹。

能够随遇而安的人必然是心中没有过多的贪念,对物质的生活没有太多的要求,对功名对富贵对名利没有过高的追求。只有这样的人在面对官场失意生意失利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以泰然之心坦然接受。一味随波逐流的人定是对一切有了太高的期待与要求,对生活有了较多的奢求与追逐,这样的人多是太过担心自己不能为人接受,因为太想得到别人的认可而选择随波,为了随合别人的心思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见,这其实是源于内心深深地自卑与自我怀疑,他们不懂得花因别样红而越显绚烂。

做到随遇而安,就可以将生活的舵掌握住,让生命之舟向着阳光地带航行,就可以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豪迈与旷达,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胜似闲庭信步,就能在纷繁的人世找到安乐的天堂,即使处于阴霾内心也看到阳光。如果总是随波逐流,慢慢丢失自己的个性与主见,终会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迷失了心灵,迷失了自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就像随风飘散的花种子,命运永远掌握在他人的手上。

做生命的强者,我们需要的是随遇而安,做自己的主人,我们不要随波逐流。

写随遇而安的作文【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非诚勿扰,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的孟非和乐嘉,但是我知道我喜欢他们的原因,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的品质是值得我学习的。

孟非的《随遇而安》是一本叙事类自传,在整本书中没有什么人生哲理,只是在讲他这半生的经历和生活经验。

孟非出生在重庆,十几岁就随爸妈来到南京,可是在他记忆最深处,还是对重庆的感情最深,记忆也最深。偶尔回到重庆时,还是那么的亲切。我觉得儿时的记忆和生活是那么的纯真,那么的快乐,也是对自己影响最大,所以我想说:有空就常回家,回到自己儿时生活的地方多看看,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找回最真的自己。

孟非从十几岁到现在,就一直生活在南京,在南京上的初中,高中。孟非没有上过大学,这是我很早就知道的事情,这也是我很佩服他的地方。我觉得你的成功和你的学历没有必然的联系,跟你的人生经历和态度有重大的关系。所以我想要提醒那些学历很高,却态度不端正的人们,醒醒吧,看看现实的社会,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这才是硬道理啊。

孟非的人生比较的复杂,他做过的工作也是比较多。从印厂的印刷工,到电视台的临时工,到摄像,到拍片,到制作,到编导,到节目主持人,这都是他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经验。所以人生的每一个工作,每一个经验都是有意义的。特别是每一次的冒险都是他走向成功的助力器,比如他拍摄的《西域风情》,当时拍摄的条件非常的差,因为是在新疆拍摄的,所以走的路都是什么沙漠、冰川,高原,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有决定放弃,而且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并深深的爱上了新疆。这次的拍摄让孟非真正的成长起来,在以后的拍摄,制片中都体现了这次历时三个月的新疆拍摄,给他加了很多帮助,能让他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的顺利。

从那以后,他做了南京零距离等节目,现在又在做非诚勿扰和非常了得,这两期节目的收视率也非常的高,这都是他成功的见证啊。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孟非因为拍摄工作的辛苦,而放弃当时的工作,或许他的人生轨迹就不是现在这样了,这应该都归结于他的坚持吧。所以他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我,让我在辛苦的工作中坚持下来,非常谢谢孟爷爷。

希望我也能像孟非那样—————随遇而安(貌似我也是这样性格的人啊),过属于自己的小生活。

写随遇而安的作文【四】

前段时间,一位很要好的朋友送了我一本当红主持人孟非的`作品《随遇而安》。碰巧我那天在书店也看到了这本书,随手翻了几页。当时就恰好被孟非书中的一句话吸引了:“我有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原则:永远不要对别人的帮助有太高期待,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当时就有买书的冲动了。现在还蛮幸运的,朋友送的就是这本。如今读完,还可以吧。就像作者序言说的一样,书本确实没有什么很生动的组织语言和特别深厚的写作功底,但确实是给人很真实的感受。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孟非本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书本内容中间没有什么特别励志的故事情节安排,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孟非在离异的家庭中长大、读书、工作一直到至今成名的写照,这反而让人觉得比较贴近实际。毕竟现在在我们看来,梦想是个很不靠谱的东西。孟非的成功和所有人的成功一样,都是不可以复制的,但有一点作者表达得很清楚,那就是:所有的成功都要自己努力的付出和不断的坚持和积累。

我认为,孟非的成功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幽默开朗的性格和对职业的坚守付出是密不可分的。我非常同意孟非对成功的理解:“这个世界上,成功对一个男人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未必是唯一重要或者最重要的事情。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他们在乎我们的感受,与我们是否成功无关。”好像这表达的就是我们心中最想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自己暂时没有那么强大的组织能力罢了。想想确实如此,是的,作为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父母心底永远都是希望我们健康平安!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对我们一生的爱,与我们是否成功真的没有太多联系。

谢谢我的那位朋友送了我这么一本书,我会慢慢去体会和理解的。这段时间开始就很喜欢看书了,对知识的渴望远远比以前强烈了许多。特别是从小就对汽车情有独钟,所以近期对汽车文化知识的学习尤为投入。虽然自己只是刚刚起步,但我想对汽车的热爱与年龄无关吧。虽然不敢想能像孟非那般大器晚成,但对自己的定位渐渐清晰明确了很多。这段时间和一些同龄人或社会经验相对丰富的人一同交流如今的就业环境和前景,总之还是有些收获的。

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是我们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了。如果没有现在辛勤的行动,再华丽和信誓旦旦,梦想都只会显示得那么的空洞无力。如果你还在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忧郁或又在担忧些什么的话,那你就是在浪费自己宝贵而有限的精力,还不如把今天过得再充实一些,把自己变得更强大一些,男人的肩膀应该肩负起一切的。有些人在和别人说自己梦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可笑,而有些人,我们会很敬佩。因为做我们在说的事情永远要比说我们想做的事情更有现实意义。

我们成长的环境和孟非那时已经不一样了。如今除了高考,还有什么不需要关系背景来为自己撑腰的呢?除非你是生活在真空里。这反而让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公平的事,至少会让你在百忙中强迫自己抽出一点空闲的时间来思考人生嘛!至少巴神在踢球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你认为呢?如果这样你还活着,为什么不活得更精彩一些呢?对得起自己,我想是对人最基本的要求了。

当你很闲的时候不妨到医院的护理病房转转,你会明白你是多么幸福的了!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现在你最能做的事情是什么?那你就把它做到最好就可以了。活在自己所认为那种面子里的人,反而我觉得是非常悲哀的,还不如趁早回家种田隐居吧!你羡慕别人的时候却不知有无数个人在羡慕着你,你说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首先对不起你的父母了。我们如今年少的时候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有意义的事,我认为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至少多一些责任感。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梦想,就算它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但我们都不会放弃,因为那是生活的希望。如果你理解我说的这句话,我想我也会理解你。如果某一天你觉得这很可笑,那么请你主动离开我,因为我想我们已经不再是在同一个世界了。随遇而安,我理解的是对生活随和而感恩的积极心态,对自己梦想坚定的追求!与那些所谓名利的成功真的无关。谢谢!

写随遇而安的作文【五】

从某种意义上讲,《随遇而安》应该算是第一本我主动并且用心去读的书,就像一直以来我跟别人都说的那样,我觉得我好像打小就对文字过敏似得,一看书就头疼。我清楚的记得上初中那会,老师让我们读四大名著,别的同学看的都是很厚很厚的那种用古文写的,而我看的却是文字带拼音还有图片结合的专门给小孩子看的那种,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我之所以会主动读《随遇而安》这本书,原因很简单,我也是孟爷爷的粉丝之一,感谢《非诚勿扰》给我机会,让我认识并了解这样一位主持人。如今,《非诚勿扰》已经红透大江南北,孟非也是家喻户晓,我以为孟爷爷的人生一定也跟他的节目一样的精彩,怀着这份好奇跟愉悦的心情,我翻开了《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一个男人在不惑之年送给自己的一份特殊礼物,写的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孟非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1971年,孟出在重庆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童年的孟非经常去朝天门码头,黄黄的江水浩浩荡荡流过码头,斑驳的台阶没在江水里,人站在下边往上看,一层层的,看不到头。可爱、真挚、重情义的小伙伴,跟亲戚一样街坊邻居,吃不够的小面、凉面,看星星、斗蛐蛐、夹竹桃,十二年的老重庆生活积累了他人生最初也是最真的情谊。“如果我的性格中还有善良的成分,我相信一定是重庆这座城市给我的”当我读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我想我可以感受得到他对这个城市深深的爱,这也让从没去过重庆的我对这个城市产生了许多幻想。

后来到了南京,原来的亲戚朋友都不在那儿了,没过几年又遭遇家庭变故,那时的阴影让他对儿时在重庆的时光更加怀念。

很多人回忆起中学时代都是特别纯真,美好的,而在《随遇而安》里孟非对他中学时代的形容却是不堪回首、人生中最黑暗的阶段。孟非是一个典型的偏科生,中学时代理科成绩特别差,数理化单科成绩几乎没有过六十的,高中时三科的分加一起一般也就九十多分,但他的语文成绩特别高,基本上总是名列前茅,三甲之类。有一次,孟非的父亲去学校开家长会,先后碰到了化学老师跟语文老师。化学老师语重心长的说:“孩子现在是青春期,身体发育比较快尤其是大脑发育特别重要,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加强营养。”如此委婉的说法,大概意思是说孟非同学的大脑发育是有问题的,智力是有缺陷的。语文老师却是非常激动:“你儿子啊,了不起啊,小小年纪很有思想,文笔很老练,你要好好培养,人才难得啊!”短短的十几分钟就这位父亲经历了悲喜两重天,也可以清晰的看出来孟非不是简单的偏科,那是严重偏科!

对于这样一位偏科生,落榜似乎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直到一九九零年高考结束,孟非的大学梦终究还是破灭了。

此时的孟非已经清楚的知道,社会已经把自己归到另一个阶层,劳动人民。可是一个高中毕业生,能找到什么好工作呢?在社会上混了一段时间后,他成了江苏省广播电视厅下面的一个电视节目报印刷厂的一名印刷工。看过奥康鞋广告的人想必对孟非做印刷工的经历多少有点了解,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薪水也不高,甚至在一次流水线上作业时,他的左手差点被机器卷走??在书有这样的描写“那时我两根手指的指甲盖已经完全翻开了,伤口处肉模糊。大夫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用钳子夹着翻开的指甲,把我两个指甲连皮带肉,连根拔了出来。我当时差点儿直接昏厥过去。我的手指那时已经完全没有皮肤了,再碰上酒精,再加上大夫反复使劲地擦,我又差点儿昏过去。”我无法想象我们的孟爷爷那时候到底有多疼,反正我听着都觉得疼!

后来到了电视台,从摄像到记者到编导到制片人再到主持人,除了领导岗位之外,几乎都干了一遍。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他总是给自己定下一个又一个非常实际且容易达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从默默无闻到光芒四射,从“孟记者”到“孟主播”再到“孟爷爷”,十五年来,除了不同岗位的积累和不断丰富的人生阅历,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主播《南京零距离》,应该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峰。就是这么一个光头主播,凭借底层生活的阅历、即兴发挥的幽默、精到的即兴评点,成就了中国电视新闻史的一个神话!相信新闻专业的学生一定不会陌生,这个收视率超过同期播放的央视《新闻联播》,在中国电视界名噪一时的民生新闻栏目,早已收录在大学新闻专业的教材中。

而《非诚勿扰》,却是真正地让全国的观众都认识了孟非。当“新闻一哥”跨界成了交友节目主持人,沉稳睿智、幽默真实,旁征博引、表达精准,平等交流、言行得体,一半是他自身拥有的学识,一半是他略有不顺利的人生经历,二者相辅相成历练出来的主持风格可能是现在很多主持人恰恰缺少的,也许正是那种被生活所打磨出来的韵味吧,征服全国观众也就水到渠成了。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寓教于乐,不是任何一个主持人能做到的,但是孟非确实一直在践行。有的新闻主播,可能只会说教,有的娱乐主持人,可能只会搞笑,而真的能将一肚子墨水喷洒得如此有格调的,目前我只知道孟非。”

这就是真实的孟非,觉得自己的一切经历都是顺理成章,没什么稀奇。无论人生面对怎样的低谷高潮,他都坦然面对,以“淡定从容”的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心情去享受。

像女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一样,孟非最可贵的,是在红地毯上走多了,却依然能很适应地走在马路上。

写随遇而安的作文【六】

最近读了孟非老师写的《随遇而安》。正如孟非老师所说的,在书中确实找不到太多的亮点,甚至有点写到哪算哪的感觉。但是,这也正映衬了书的题目“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并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得过且过。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是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所以说,书中讲述的就是孟非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一次次改变的一个个故事。

虽然去读书所花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书中有好几个片段确实让我颇有感触,甚至从中找到了不少相似之处。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想:

一,家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孟非的童年是在外公外婆的陪伴下成长的,书中提到,在他重庆的童年岁月中他是完全生活在母系氏族里。我也是这样的。我出生之后,就是由外婆来带。外婆在家中是很强势的,她全程包办我的起居生活,甚至不容其他人插足。外公外婆对我的教导是从平日中进行的。他们的学历都不高,他们的言谈举止却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懂得的道理,都是从社会中摸爬滚打得来。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从小就要求自己要很懂事,这使我的性格变得谦恭,可同时也为我日后不主动、不自信的性格埋下了祸根。随着自己不断长大,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对自己的家庭有了许多的思考。然而,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外婆的爱,因为自从我出生以来,她就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我的身上。我知道,这是母系氏族对我影响。

写随遇而安的作文【七】

今天,我看到了《随遇而安》这本书。

《随遇而安》说的是孟非“宏伟远大”的励志故事。他叙述的是另外一种成功模式——踏踏实实做好当下。从这书中我读出了孟非对重庆故乡的深厚感情情,对爷爷及街边的怀念,不堪回首的中学时代,印刷工期间的艰辛,电视台里的逐步成长及在国内、国外做记者时的所感所想。

虽然孟非一再强调这本书里没有励志,但我读后还是感觉很受感动,甚至有点心酸。因为上高中时学习严重偏科,数理化三门还不及100分,他没有考上大学,便跟着哥儿们到深圳贩海鲜,赔得一塌糊涂。后来,他在印刷厂当工人。整日双手黑乎乎的全是油墨,到现在他还下意识的害怕自己的手没洗干净,甚至有次出工伤事故差点把一只手赔上。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说把祝福送给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孟非就欣慰的跟他的小师傅说:“说的就是我们吧。”对于在印刷厂当工人的这段时光,孟非认为并不悲苦,他说:“我当时真不知道是自己事业的低谷;说今天是辉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还好呢?我心里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都会过去的。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落魄,多么绝望,咬咬牙真的很快会过去。人生中总会有瓶颈期,总会遇到困难、挫折,总会走坎坷之路,但,这些终将会过去,回想过去,这些反而是你人生中最充实、最有收获的一个阶段就像徐玲老师说的:当你回想起当年最困苦的时刻,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所以我们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岁月给我们的磨砺,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是他们给予我们鼓励,感谢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向前的动力。

在电视台中孟非也是从一个人人都瞧不起的临时工逐步成为拥有了各种技能的制片人、主持人,他总都是乐观而自信的面对每一个挫折,在当记者四处访问时期他也处处能感受到各个地方的人文及那里人们的真、善、美。

孟非的随遇而安,是一种积极、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真实从容,顺应本心,不执迷,不惘然,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改变。

人活在世上,都要面对种种压力。我们要努力调整自己,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然后持之以恒才能通向成功。孟非前半生的经历就告诉人们这一点:不气馁、不放弃,脚踏实地做好自己,你也许会成为下一个孟非。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