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缝棉被时的场景作文(傍晚妈妈给我缝衣服作文)

妈妈缝棉被时的场景作文(傍晚妈妈给我缝衣服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7 11:44:30
妈妈缝棉被时的场景作文(傍晚妈妈给我缝衣服作文)

妈妈缝棉被时的场景作文【一】

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缝了起来。我先拿了一根针、还有线,然后把眼睛眯成一条线,仔细的把针穿了进去。因为我的书包很硬,开始缝时,怎么也缝不动,急的一身汗。忽然想到“妈妈以前给我缝书包时戴着一枚顶针”。我连忙找出一枚顶针带上了,可是顶针太大了,戴在我手上太松了,我就用牙咬了咬,正合适。我仔细的缝着,因为捏的太紧,不一会儿,我的手心就出了汗,一不小心,针把我的手指扎出了。我就用卫生纸包了一下,继续缝。

这时,妈妈回来了。发现我正在缝书包,轻轻抚摸着我的头,高兴的'说:‘我的女儿长大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简评:习作虽然短小,但小作者细腻的手法还是让人一触既摸。戴顶针时的描述,生动逼真,人们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小姑娘认真缝书包的场景。

妈妈缝棉被时的场景作文【二】

近日,电影《半条棉被》热映,好评如潮。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半条棉被》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路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的故事。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棉被》弘扬的是同人民风雨同舟、脉相通、生与共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进入新时代,如何把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把他们为之奋斗而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摆在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力量源泉的根本原因。《半条棉被》的故事彰显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生与共的情怀,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

妈妈缝棉被时的场景作文【三】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一则“半床棉被”的故事。这则故事,让人感动,也给人启迪。

1934年11月,红军正行进在长征途中。部队驻扎休整时,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并对老人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

三位女红军走后,徐解秀老人一直珍藏着这半床棉被,直到去世前还念叨着她们。此后,尽管三位女红军没有再回到汝城县沙洲村,但“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的承诺,共产党人兑现了——不仅送来了新被子,还送来了一天比一天更美好的生活。

85年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但“半床棉被”的故事依然述说着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生与共、风雨同舟的殷殷深情;“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的承诺,依然昭示着共产党人“长征”的目的和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一个被窝度寒夜,一床被子对半分”,过去,我们党正是靠无数个这样的行动赢得了民心,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让世人惊叹的成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日趋多样,只有不忘“半床棉被”里的为民情怀,把初心和使命体现在不断给人民群众送去“新棉被”上,我们党才能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拥护。

不忘“半床棉被”里的为民情怀,需要切实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不断掌握他们的新追求、新需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当有代表讲到“农民的八个梦想”时,说:“我经常到一些贫困地区去,到农村去,我总有一句话,想知道你们还需要些什么?”一句“想知道你们还需要些什么”,是赤诚为民的生动体现,也深刻昭示我们:为民没有终点,服务永无止境;人民群众有什么样的新期盼、新需求,我们就应该送去什么样的“新棉被”。

“我要是连这个问题也解决不了,还当什么农业技术员!”张铁兵在学校本来学的是苹果种植技术,当看到种植葡萄的农户因寒灾损失惨重而欲哭无泪的场景后,他就在自家地里搞起了葡萄种植实验,从一个外行“修炼”成了资深“土专家”,带动全县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葡萄富农之路。李保国说:“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前南峪需要植树造林,他就研究土壤、径流、气候;富岗群众需要种果树致富,他就研究昆虫、肥料和标准化生产;当规模和品牌效应成为农副产品赢得竞争、提升效益的必然选择,他又成了核桃技术创新联盟和苹果技术创新联盟两大产业联盟的`理事长……像张铁兵和李保国那样,永远面向群众的新需要,一刻不停地学习、掌握新本领,才能在更好服务人民中坚守初心、担负使命。

今天,我们正奋斗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忘“半床棉被”里的为民情怀,不断了解、掌握群众还需要些什么,不断掌握为民造福的新本领,不断为人民群众送去“新棉被”,就一定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取前进的强大力量。

妈妈缝棉被时的场景作文【四】

“比赛就要并始了。”王老师预告道,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心里不断地叨念着:“千万不能得倒数第一,千万不能得倒数第一。”只听王老师,一声令下: “ 哎,预备,一、二开始!”同学们立即穿针引线,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埋着头认真干了起来,教室里的气氛既紧张严肃,又活跃有趣。我太慌张了,线缠在一起了,分不开。看看别人已经缝好了第一颗纽扣,我的心里直发急,可是越是着急,越是理不好。费了很大劲,好不容易才穿好了线,发抖的'手拿起了一颗纽扣,按在手帕的一个角上,钉上一针一拉,线出来了。哎!太急了,竟忘记了打结。时间又过去了一点,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缝了起来,好不容易才把第一颗纽扣缝好。突然,听见有人在喊:“老师!我缝好了!”我一听,吓了一跳,慌了手脚,乱做一团。这不,第二颗纽扣缝反了!眼看时间都快到了,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等我缝完了第三颗纽扣时,讲台上已经堆满订各式各样的缝好的手帕。

缝花纽扣时,由于心慌意乱,竟忘记了缝法,可把我急出一头冷汗,只好胡乱地缝起来。经过一场艰苦的“奋斗”,终于缝完了,可已经是最末几名了。

取得前五名的同学是很光荣的,连爸爸妈妈脸上也有了光彩。我得了最末几名,瞟爸爸一眼,他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笑意,我的脸也涨得通红,显得非常尴尬。我想,我的速度太慢了,这是因为平时懒惰才会出这个洋相。我一定要改正不爱劳动的缺点,做一个既会读书,叉会动手干活的好少年。

妈妈缝棉被时的场景作文【五】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厚重温暖的军民鱼水情,这是我从徐解秀老人这句朴实的话语中所感受到的。

经过艺术创作,《半条棉被》讲述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带着这个疑问,9月18日,我走进了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电影党课《半条棉被》的课堂。第五次反围剿是故事的大背景,寒冷的天气,索命的轰炸,残缺的身体,简陋的医院,缺衣少食的窘迫,百姓们紧闭的门窗,一切的色调都是灰色的。董秀云好想问问送被子的人关于丈夫的情况,但是人已不见,询问无果;徐解秀好想给患疟疾的孩子看病,但过兵之痛,让她闭门不出。凭借寻夫的信念支撑,董秀云以护理之术,捡了一路伤兵残将,找组织、找部队,到了沙洲村,身心的疲惫被百姓的信任抚慰。战战兢兢的试探,徐解秀通过金鸡纳霜治病和红薯吃食等细节,渐渐相信她所看到的红军是不一样的兵。

这部电影里,一个泪点接着一个泪点,有革命信念,有人间情谊,有信任之喜,也有思想升华。画面始终是清冷的,烟雨连绵,瑟瑟发抖,但是情谊却在这棉被一分为二时,显示出最浓的化学变化。这床棉被,之于董秀云,是能找到丈夫的坚守,是革命定会胜利的期盼;这半床棉被,之于徐解秀,是温暖身心的宝贝,是冲破桎梏的见证,是后会有期的念想。这也难怪徐解秀及后人还在等着当年的红军姑娘能够回来看看她,这不仅是军民鱼水之情,更是交心之后的朋友情。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徐解秀老人向大家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人们早已过上了无战无灾的幸福生活,是知恩图报与君子约定,让这位老人感念半条棉被的恩情持续了半个世纪并代代相传,昔日的女红军至今仍杳无音信,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服务人民的精神却在传承。作为共产党员,唯有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处处冲锋在前,事事脚踏实地,才能不负初心与使命。

感动还在继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