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记叙文作文要求(记叙文写景优秀作文)

写景记叙文作文要求(记叙文写景优秀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5-18 12:29:51
写景记叙文作文要求(记叙文写景优秀作文)

写景记叙文作文要求【一】

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大胆的假设想象。在写作中,假设想象也是经常用到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联合国秘书长》、《假如不让马谡守街亭》、《假如路瓦栽夫人当初没有丢掉项链》等等都是假设想象。

①换位想象,即换取原来事实中的人物、事件来进行想象。角色的换位让我们抛开真实的自己而变成别人,让一些本来不适合我们角色的话语借别人的口讲了出来,获得了新的感觉。

②拟人想象,就是让一些动物甚至没有感觉的植物来开口说话,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拟人想象可以无所顾忌,让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可以说是拟人想象的成功运用者,他的名作《地洞》,通过一只老鼠打洞的心理的展示,反映了现代人生存中的不安全感。

写景记叙文作文要求【二】

记叙文是很讲究布局谋篇的,一件普通的小事,如果我们善于安排文章结构,也能体现出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要注意安排好文章的开头、过渡和结尾。

从行文次序来看,记叙文的结构安排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介绍人物、事物为主的记叙文,结构上通常按照“总一分一总”“总一分”“分一总”这三种方式来安排,其中“总一分一总”运用最普遍。所谓“总”,即是概述;“分”就是对,‘总”的展开,展开的内容之间一般是并列关系。

以叙述事件过程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按照时间、地点的转换,或者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其中,以事件发展变化为线索的做法较为常用,即按照”发生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来安排结构。

以叙述感想、看法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结构安排一般遵从感想、认识的发展变化,例如不喜欢某人—因某个契机而对此人产生兴趣—通过交往真正了解此人—赞扬此人的品质

回忆性的记叙文通常以倒叙手法开头,结尾再“回到现在”,使全文的结构形成环状。行文中如果有需要补充说明的事件或人物,可采用插叙的手法,但文字不要过多,同上下文的意思要连接起来。

写景记叙文作文要求【三】

如果是记事的文章一般都要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交代清楚。虽然不是每一个事件都有剧烈的冲突,但高潮部分都是存在的。一般来说,高潮部分是记叙的重点,要写得比较详细;其他部分只要交代明白即可。

写人的文章,重点在于能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可以对人物的外貌进行详尽的描绘,通过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也可以引述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神态等,表现其内心世界。如果要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不同侧面的性格,则要抓住一件事和一个侧面作为重点,其他的可以相应简略。这样的安排可以避免因内容过于琐碎而使中心不鲜明。

写景状物的文章先要确定记叙的顺序,在这个顺序中突出最能体现景物特征的部分。比如写月季花,最引人注目的显然是它的花朵,所以就要从颜色、形态等方面进行描写,叶、茎、根等其他部分则可以略写。

需要注意,详略是相对而言的。详写不是要面面俱到,略写也不只是一笔带过,而是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来进行详、略安排。

写景记叙文作文要求【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阅读记叙文的要求是: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式样。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记叙文阅读的中考试题,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其特点是:

(1)阅读材料均来自于课外,不仅注意记叙文类型的多样化,而且注重文章的审美意趣、价值取向,且篇幅短小精悍。如2000年的《访兰》、2003年的《聘任》2005年的《白苍鹭》、2006年的《我看见了一条河》,其中有散文、有小说。

(2)主观类试题及开放性试题的比例逐渐加大,适当考查知识积累,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解及感悟、表达等能力,突出学生个性化体验。

(3)题型更加灵活。尤其是开放类试题,包括评说、感悟、联想与想象、仿写、比较、探究、赏析等。

主要考点有:

1.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1)了解记叙文的分类。

(2)把握记叙的要素。

(3)明确记叙的顺序。

(4)注意记叙的人称。

(5)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中心。

(6)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

(7)分析人物形象。

(8)把握材料的详略。

(9)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2.体会文章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4.分析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人物描写的作用

(2)景物描写的作用。

(3)抒情及议论的作用。

(4)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5.体会、赏析文章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6.能对文中的词、句的选择、替换、增删、换位等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7.体会文章的审美意趣及价值取向等。

8.阅读感悟或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9.对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等做出评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