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本忘根的作文(功成莫忘本作文)

忘本忘根的作文(功成莫忘本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4-08 07:41:14
忘本忘根的作文(功成莫忘本作文)

忘本忘根的作文【一】

当圣诞夜的钟声敲打你的耳膜时,除夕夜的爆竹声是否已悄然逝去?当情人节的玫瑰抱在怀中,七夕的鹊桥是否已悄然忘却?当万圣节的南瓜来往传送,端午的粽子是否已索然无味。当外来的洋节充斥我们的生活时,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否已开始走远?

翻开泛黄的书页,那段被风沙掩盖的历史静静的浮现在我的眼前。当鸦片战争的长枪短炮在中华大地上肆虐。这条东方巨龙在饱经沧桑后发出惊天动地的咆哮。终于伴着激昂战歌,黑暗被驱逐,黎明带着色升起。中国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腾飞。高楼大厦在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我们的物质生活日新月异,可精神生活却渐渐空虚。我们开始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我们的精神层面的要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当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变成了圣诞苹果到处送;当年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变成了情人节的玫瑰万里香。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为什莫我们对传统文化如此淡漠?

当我们低吟着“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那份诗意时;当我们浅唱“长太息以掩涕兮”的那份惆怅时;当我们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渴望时。我们早已将传统文化植入心中。正是这个千千万万的呼唤与怀念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强大生命力。

现在的中国正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当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碰撞时,必然会有所比较。在这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便是正确的做法。中华文化是“民族魂”是每个华夏儿女液中的东西。但它并不完美,而外来文化中“平等博爱”的意识恰恰弥补了它的不足。于是这两种文化取长补短就产生了十分微妙的化学变化。例如;当小提琴搭配《梁祝》的乐曲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回荡时,每位听众都会惊叹着完美的结合。只有当中华文化自信但不自负时,才不会让现代版的“邯郸学步”再次上演。盲目崇拜的结果只会重蹈近代史的覆辙。

淡雅幽远的诗词,素胚勾勒的青花,笔墨丹青的国画,宫商阙徵的低吟。到处都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辉。西方的平等与开放处处体现着西方人的智慧。求新而不忘本才是我们学生面对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我相信,中华文化在经历过历史的沉淀和新文化的加入后,一定会成为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忘本忘根的作文【二】

快过年了,却没有一点气氛。

记忆里,过年时满大街都是红色;超市里,服装店内,饭馆中,总是拥挤不堪,充斥着人们衷心的祝福声;公交车总是人满为患,每次要等好几辆才能挤上;的士也找不到一辆,有时甚至还要和同路的陌生人共搭一辆;街上的人们都穿着新衣,暖暖的红色印的满面笑容愈发灿烂。

而现在,街边的书上挂着不少红灯笼,却衬的很是萧条;超市,服装店,饭馆,的'却仍是满满当当,却增添了许多虚假的奉承声;公交车往往很空旷,看着有很多人,进去却发现车尾空空荡荡,拥挤的人们在下车处堆积,想下车的人还要想办法突出这重围;的士上都有人,可却常是一队队年龄差距甚大的外表光鲜的人儿;新衣到处都是,人们的脸上却被冰霜侵蚀。

走在马路上,人们行色匆匆的擦肩而过。一路走回家,一直扯着笑脸,遇到那么多人却只有四个回给了我笑脸。地下通道里找到了一丝过年的感觉,因为人很多,而且还都三三两两开心的说笑着,只是角落的乞讨者无人注意。小区里,只有那些爷爷奶奶们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内心的愉悦,不论是否熟识相互打着招呼。年轻人们如往常一样或插着耳机或打着电话或发着短信,目不旁视的走向目的地。

真的像爸妈说的一样,这年,越过越淡了。

倒是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越来越受人追捧。元旦没有什么庆祝活动,圣诞节却自发组织的搞起了联欢会;小年夜没有收到短信,平安夜却是不少苹果;迄今只收到一条春节祝福短信,放假前班上关于光棍怎么过情人节的问题就已沸沸扬扬。

问过为什么年越过越淡,答案是生活好了,这过不过年有什么区别,想要的平时也都有啊。

但是,是不是有人想过,过年,不仅仅是为了好吃好喝,这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为什么外国的节日盛行,本国传承千年的节日却渐渐冷淡?为什么问到最想去哪里答案多是某个外国的地名?为什么总是有人在批判本国的落后,赞扬着别国的先进?为什么总是有人不愿在qq个人资料上填写中国这国籍?为什么总是说自己要去哪里哪里留学在那里安家落户?为什么总是羡慕着别国的经济文化,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耻辱?为什么?

有人跟我说过,每年清华北大有一半的学生公费留学,却几乎没有再回国的。心甘情愿加入别国国籍,为别的国家研究,为别的国家发展做贡献。人,不可以忘本。吉鸿昌,邓稼先,这种爱国至深的人儿,现在,有多少?有几个人可以问心无愧的保证如果将来发达了会衷心为祖国奉献?

人,最不该的,就是忘本。中国,才是我们一辈子的母亲!

忘本忘根的作文【三】

不管你走到哪里,你就是“你”。

——题记

“本”就是指根,而“根”则是指生你养你的那篇土地,以及你所受到的教育熏陶,你的观念,你的思想,你的信仰,还有你“自己”。

或许,是受民族教育的影响,我对“根”的观念性很强,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甚至视它们为我的灵魂寄托。在很小的时候,每到藏历年,家里的老老少少都会聚集一堂,“召开”我们的家庭会议,在经堂诵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地念书的我,总是会有诸多不便,在最重要的一天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拜跪神圣的佛祖,但是那一天,无论我在哪里骂我都会抽出两个小时来虔诚地诵经。

我生长在藏区,很幸运的,我能看见一尘不染的天空,呼吸那可以用手触摸的带着丝丝凉意的空气,在那里有一望无垠的绿色草原,有清澈空灵的河水,有英俊挺拔的树木,有高耸矗立的雪山。曾经,在那里我不需要被过重的枷锁束缚,继续让现实以上的幻觉筛去世界上过于粗硬的石子,我奔跑在草原上,嬉戏于山间,骑着牦牛在牧场上疾驰,手拽着猪的尾巴在小河旁飞奔。我,就是那样的一个我,如今,却独自一人在异乡小心翼翼地过着生活。

我讨厌别人对我说,你长得不像藏族。外表的迥异,并不能代替心灵上的归属。我也讨厌那种不愿承认自己“根”的人,一个人如果

连自己都不承认,那么他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何用?我欣赏藏民的朴实,欣赏他们的不拘小节,欣赏他们的义气,以及他们对于自己民族的信仰。当然,我更加钦佩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精神。我认为,一个人的成熟首先在于他要学会认识自己,承认自己,接纳自己,不能忘本。

现在,我独自一人坐在寝室里,夜晚的凄凉仿佛已经被我内心熊熊燃起的热火所熔化了,迷晃的灯光如同细胞分裂,顷刻间占满了整个空间,它像一颗火球,蒸发了水份,蒸发了眼泪,蒸发了安宁等一切可蒸发的东西。我沉沉地陷入了回忆:日落西山,地平线仿佛是张开的上下颚,我独自站在无垠的草原上,被吞食在了太阳的味蕾里。

那片土地,那个“根”,那枚别在我领口的思念。

忘本忘根的作文【四】

今天在地理课上,老师对我们说:“中国人最大的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忘本。”他还问我们,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的爷爷叫什么,自己家的祖坟在那里。当时我们班里举起手的人寥寥无几。老实说他是一个极端的人,可我不那么认为,我觉得他说的话,每一个字都戳到了点子上,中国人的致命弱点,忘本。

从现代的网络说起,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在网络盛行的同时,看看我们都在干什么啊,我们在拿我们的古人,我们的祖先开玩笑。向什么“恶搞杜甫”“李白是一个预言家”等等,这类的事件层出不穷,而且参与这些事情的多数都是青年人,那是我们祖国的希望啊,但是此时去在作践着自己的的古人,心里真的一点愧疚都没有吗?丹麦人不会说安徒生,英国人不会说莎士比亚,法国人不会说雨果,意大利人不会说但丁,但中国人却是背道而驰,忘了自己的本。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魂,可是,我们的汉语,我们的母语现在却已经面临着危机了。提笔忘字,致力英语,不错,英语是流传最广的语言,它存在着自己的魅力,但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毫不逊色呀,它那独特的风味,方正的方块字所表现出来的魂,世上能够有那种语言可以表现出来呢?我们的母语折服了许多国外的人,国外掀起了学习汉语的中国热,但却不能使我们的.国人满足。当初王羲之的书法,在现在已是找不到知音。现在的学校,学生,社会人都在喊着弘扬中华文化的口号,可是行动确是到处补习英文,应付,我们的语言,我们的魂,难道真的到了只有喊着口号,让国家提倡才能够被人学习的地步了吗?真的那么可悲吗?我们的根啊!

再说我们现在的消费市场。“支持国货”这类的口号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可是嘴里喊着这些口号,却大肆购买国外产品,什么韩国的化妆品,日本的汽车……好像我们用的东西加上“进口”两个字就能提升档次似的。中国的国产汽车产业不是很发达,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根源在哪里呢?是我们的国民啊!我们支持国外产业,不但使资金流向外部,而且还加大了中国产业的竞争力,想像一下连自己都不支持自己,我们何时崛起?!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闭关自守不可能,我们需要走出国门,但前提是我们不能忘本啊,我们要在跟的基础上发展啊。就像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需要学习,但她不能够取代汉语的地位啊;经济也需要交流,但不能只顾着交流而忽视了自己的发展啊。毕竟我们首要的任务是使自己强大起来。

做人处事不能忘本,我们不能够本末倒置。前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过一句话:“当中国的下一代人忘记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去攻打这个民族”难道我们着的要把这句话变成现实吗?我们的国民啊,不要忘本,把自己的根放在第一位!

忘本忘根的作文【五】

是福还是祸,都是自己的行为和念头决定的,善总有善报,恶一定会有恶报,善与恶它如同影子一样跟随着你,直到命终。现在的人们,更需要极力的去发扬传统文化道德教育问题,在这个社会,小孩子不懂得尊师重道,听说连大人有些还很残忍到将把自己的儿女活活弄,听了让人寒毛直竖。尤其这个年代,更要提倡人们知道祭祖的重要意义何在?不要把我们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教育给熄灭了。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提倡人们祭祖,可以净化人心,振兴道德,能起到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甚至于对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什么祭祖能起到深远的正面作用?它的意义与作用到底在哪些方面呢?

1.缅怀祖宗恩德。

祭祖能够缅怀祖宗的恩德,激发后代的孝思。不忘本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要积累深厚的福德,我们就要懂得知恩报恩,知道饮水思源。要知道,树木有根本,才有了枝繁叶茂。江河有源头,才能有滚滚的长流。同样,祖宗就是我们的源头,我们有了祖宗的德阴,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日子和幸福的'生活。

2.承传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和智慧财富。

我们要时刻谨记祖宗的教训,报本反始就是我们祭祖的重要一个意义所在。祖宗以及古圣先贤的教诲,他们都在倡导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祖先。古圣先贤说过,“百善孝为先”,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孝”。中华文化也就是“孝”的文化。祭祖就是孝的体现,是教导我们下一代行孝的教育方法。

对于我们离世的祖先,我们要常常生起恭敬之心,生起惭愧之心。对于我们眼前的父母长辈们,哪有不起恭敬孝顺的道理呢?所以强调祭祖就是提倡孝道,提倡百善的根本。

我们祖国有十四多亿的人口,在这么大的一个家庭,来自不同的族群,要彼此的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和睦关怀,互相合作,建立起这么一个和平的大国确实不容易,这样的大国也是靠教育而建立起来的。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生机是教育。老祖宗和古圣先贤们都很注重教育,靠教育的来团结人心。教育的核心是孝道和师道,也就是孝和敬。

以前的君王以及人们都提倡用儒释道来治国来净化人心,并且都很落实,真正的国泰民安,社会祥和。儒教,是教导人们明白伦理道德,止於至善。佛教是教导人们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而道教是教导我们修心养性,无为清净。这三教都是在提倡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我们怎能舍弃这些宝贵的东西呢?我们要知恩报恩,承传祖宗的智慧,促进世界的和平。

祖宗先贤留给我们丰富的物质以及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就像我们看到的国学经典,汉字和文言文,这些智慧这些物质就是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了,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和方法及成果与经验,也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怎么能不爱重呢?古圣先贤这些成果和经验记载着在《四库全书》里面,这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世的我们无与伦比的智慧宝藏吧。

先祖留下给我们的智慧经验成果,可以说对我们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治国,平民心,以及人类的道德素养。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汉字以及文言文就能够提取千万年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落实接受和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为我们现代的社会做出贡献。

《论语》一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告诉我们,学习之后的东西,要把它做到,甚至天天都能做到,把一切所学的东西都用到现实生活中来,用到工作,用到我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说”是从心里涌向出来的喜悦。

学习先贤的教诲与智慧,是人生当中最高的享受,这个最高的享受,是真正精神上的快乐,从而带给了自己身心的快乐,而不是地位和财富上的享受。只有这些明了了,真干了,自己的一生才能真正的幸福快乐,家庭才能美满和谐,社会祥和,国家富强,天下天平!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就是为了这些。

我们用古圣先贤的教导,只有弘扬这些教育,来使全世界的理念同向一致,达到见和同解,化解各种矛盾上的冲突,促进全世界国与国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乃至于来实现世界和平的理想。

弘扬的教育更看重下一代去发扬光大,从娃娃扎根开始,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厚实根基,这样的根才牢固,才不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我们祭祖,纪念祖宗的恩德的原因就是要对自己本心要有对这些教育所触动,要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相信他们的智慧。他们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因果圣贤教育,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

祭祖就是承传传统文化,振兴圣贤教育的最好方式。才能够产生安定人心,与和谐社会的正能量。更是我们这一代开始要积极提倡的教育活动,这也昭示着正是现在人类孝敬性德的大好契机。更能希望老祖宗们的教诲和智慧能够普遍在这全世界,实现世界大同的愿景。相信可以实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忘本忘根的作文【六】

小时候,我总喜欢问一些奇葩的问题,比如“糖尿病人的尿是不是甜的啊?”也有“冷动物的是不是凉的啊……”,为什么“有水就有鱼”呢?等等诸如此类的好奇。

前两天,跟小学同学聊天,还有一些他们的女朋友,我突然又问了一个问题,“子宫里面有东西是长小孩吗?”,本来一个很无心的问题,她们却说我龌龊,然后我解释“同学说她妈子宫里长了个东西,我上网查,度娘说可能是子宫肌瘤或者是宫颈癌,然后我劝她,别害怕,可能怀孕了,呵呵……”她们说解释就是掩饰,“龌龊的娃”

我也很无奈说“唉,跟同学说就没什么事,跟你们这些少妇说,问题怎么就这么多呢……?”

是不是社会这一个大染缸,每一个踏入社会的人思想都被侵染了?当然连对美的看法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朋友刚毕业不久,原来很清纯的一个女生,如今空间里发着妖艳的照片。头发烫的不嫌糟蹋,指甲涂的花里胡哨,嘴唇抹的流光溢彩,眼睛描的更是恐怖。依我同学的话说,以前怪清凉,现在真败火。但在社会上,这样才叫美吧,也许吧。

就连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觉得女生穿运动鞋好看,后来觉得穿板鞋好看,现在又觉得穿高跟鞋更显高贵优雅……我有点怕了,怕我以后也会喜欢那些如粉墨登场的小丑女孩……我也怕了,怕我以后变得物质,在社会阿谀奉承,低首献媚。

不管以后怎样怎样,我要坚守初真,不忘本心。金钱虽重要,爱情价更高。若为快乐顾,二者皆可抛。

忘本忘根的作文【七】

20xx年,中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并在20xx年11月30日取得成功。许多人引以为荣,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发出了不屑的声音,认为其是多此一举,他们认为“二十四节气”是社会的垃圾,应该被清除!可他们忘记“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代代总结出来的,集聚代代人的心和智慧,给我们的农业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是我们农业生产的根本。中国人啊,不能忘本啊!

时间会磨耗一些客观东西,在客观论中,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但在主观论中,有许多的东西可以不受时间的消磨:文化,智慧,艺术……而其中二十四节气更是文化,智慧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它永垂不朽,而我们的义务就是守护它,欣赏它,挖掘它的文化价值,而不是忘记它,遗弃它。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中国是文化大国,就其种类来说,文化本来就是五彩缤纷,异常丰富。就其内容来说,涉及领域也是非常广。就其作用来说,更是影响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的“催化剂”。但是我们不珍惜,也会像一句俗话“富不过三代”一样的下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我们把树砍掉,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同样的道理,中国人能忘本吗?

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爷爷,而现代文化则是一位年轻好胜的年轻人。各具所长,各有所短。传统文化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但它的许多的经验和实践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让我们少走了许多的弯路。现代文化虽可以满足我们文化需求,但它的年轻却给人们,社会,国家带来了许多危害。何尝不将它们互补所长,年轻的现代文化更应该给年长的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液,年长的传统文化给现代文化指导指导!何尝不是一件大事?故此,我们能忘本吗?

端午节却成了韩国的法定节日。这一新闻当时震惊举国,这是天大的笑话!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屈原是楚国的外交官,楚国是属于华夏。这些都是铁一样,没有任何争论的。但是为什么端午节是韩国的呢?原因就在于我们自己当时盲目追求“洋文化”,忘记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造成“文化失窃”现象,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我们难道还让这种现象有第二次发生吗?我们还能忘本吗?

文化故土,扎根夯实!满天星辰,追梦前行!中国人,永不忘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