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民风民俗作文600(春节民风民俗作文范文)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作文600(春节民风民俗作文范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0-15 11:07:33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作文600(春节民风民俗作文范文)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作文600【一】

回望春节一放寒假,我就盼着回老家过年。但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离春节还远着哪!待到爸爸妈妈收拾行李那天,我惊奇地发现,明天就要上路啦!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乘上火车出发了。火车每次进站,我都十分高兴:我离外婆家又近了一步!

傍晚,我们到了。我兴奋地跳下车,冲进了外婆家的小院。外婆正在内屋切香肠,见我来了赶忙放下菜刀,跑过来,说:“哟,我的小乖乖回来喽!”我很激动:终于看见外婆了!虽然外婆又黑又瘦,但依然精神、健康。外婆家是两层楼,我最喜欢那里的楼梯。二楼的台子上是我常常玩耍的地方。护栏是铁丝勾的,有大白鹅、大熊猫、小鱼等各种各样的图案。大年初一的时候,我和外公外婆去院子里放鞭炮。外公点了引线,我就捂着耳朵,赶紧“逃”到楼梯上。但我觉得,看鞭炮似乎比听鞭炮要有趣得多。过一会儿,大家都起床了,吃过早饭,我们去乡下拜年。乡下有许多我平时看不到的鸡、鸭、羊、猪和兔,我太喜欢了!

在乡下,家家户户都挂上灯笼,贴上春联,到处都能听见啪啪啦啦的鞭炮声。大年初二、初三也是如此,大家都穿上新棉袄,表示年年都有新气象;尝糕饼,希望步步高升;尝果子,说好听的“祝福语”……我太留恋这里了!但是我得走了。我多么希望过春节啊!因为我的家乡在遥远的江苏。在春节,能见到慈祥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在春节,能得到压钱和糕点;在春节能体验到亲人间最温暖的祝福……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作文600【二】

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还有小姨一家去了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

我们坐了四个多小时的火车,我真希望一下就能飞到厦门。火车终于到了!我飞快地跑下火车,出了车站一看,哇!真美!到处高楼云集,环境十分优美。

第一天,我们乘船来到了有“海上花园”之称的鼓浪屿游览。鼓浪屿又被誉为“钢琴小岛”,这是因为岛上培育出了许多又名气的音乐家。来到海边,我和妈妈都迫不及待地脱了鞋,把脚伸到海水里,海水轻轻地吻着脚面,啊!周围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只可惜天凉没有游泳,不过我和妈妈在沙滩上垒了很多“城堡”,我真希望我能一直住在里面!导游阿姨还带我们去了钢琴博物馆,里面钢琴好多啊!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筒钢琴,有产自100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钢琴。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焦美学村,那是著名人物陈嘉庚造的,他建了很多房子,人们都说他建的房子是“穿西装,戴斗笠”。意思是说,房子的下部分是西方风格,而房顶却是中国的古代风格,是让中国人把外国人踩在脚下的志气。

好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几天的时间眨眨眼就过去了,我还意犹未尽。如果有机会,下次一定再去厦门好好看看。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作文600【三】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菉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

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菉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

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

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作文600【四】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一年中最幸福的几天。不必说告别上学的舒坦,不必说领到压岁钱的喜悦,光是成堆的零食、水果就能让人心满意足。

我的春节是从学校休业式的那一刻开始的,这意味着可以吃平时看着直咽口水的美食,可以和大伙一起放鞭炮,可以晚睡晚起……

春节时,总有大批在外的游子要回乡。快到家乡了,看着熟悉的风景,心里一种感受油然而生。这种感受是兴奋?是感慨?说不清,但可以用一句诗句来表达:“近乡情更怯”。

要说最令我高兴的,那就是和小伙伴一起放鞭炮了。我们对这一类带有火药的玩意儿的喜爱大概是与生俱来的,塑料瓶、纸杯、易拉罐,只要被我们看见了,都会往里放一个花炮,小心翼翼地点燃后,赶紧捂上耳朵跑开,待“啪”地一声爆炸后,我们还要检查一下“伤势”——把东西炸成了什么样子。最好玩的是往水里扔鞭炮,这要控制好时间,鞭炮扔得太早的话,就会进水变成哑炮,扔太晚了当然更不行,就会炸了自己的手。得让鞭炮在空气中燃烧一会,过二三秒后再扔入水中。如果炸得好,水会被炸起来,像喷泉一样,这种玩法从我小时候就开始玩,但一直乐此不疲。

春节,已融入人们的液中,每个人都喜爱春节,除夕夜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彩屏前一家人的欢声笑语都是对这最好的解释。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作文600【五】

盼呀盼,盼呀盼,在喜气洋洋的鞭炮声中,8点的钟声准时响起,喜气洋洋的音乐又一次响起,哦,一年一度的春晚又向我们招手了。48名央视主持人的歌曲串烧给春晚带来了“开门红”,带来了一派喜气洋洋,阖家欢乐的景象,也为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带来了新春的第一份祝福。舞美,人美,灯光美,美美的一切,构成了春晚全新的气象。“哥哥哥哥,下雪了,还有花吗?”“当然有了,过年的时候,咱们家里有窗花呀。”童稚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中,我不由得望向了电视机,一首富有节奏的歌谣让我拍手叫绝:“银剪剪,擦擦擦。巧手手,剪花花,莫看娃儿不大大,你说剪啥就剪啥。不管风雪有多大,窗棂棂上开红花。”

接着,动态的窗花旋转着,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由24个孩子组成的方阵,像万花筒似的为我们展开。一会儿,开始的一朵窗花,便变得含苞欲放了,害羞的样子,真像一位少女!它慢慢的绽开,变换形状,给人带来不同的神奇之感,一会儿,又变成五朵小花,点缀着整个春晚,包、合、绽、放,美丽无限,就像万花筒一般,给人独特的视觉享受。由小朋友完成的这个节目,天真童趣。这也是万花筒与中国剪纸元素的完美结合,变出了美丽的窗花,富有创意,又富有寓意,期盼着明年更加美好,拥有更多,更大的丰收!触摸着家中窗上的窗花,我感慨深微,春晚,带给了我们欢乐,带给了我们笑容,更带给了我们感动!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作文600【六】

学期就要结束了, 春节也快到了,我心里特别兴奋,我早已计划好了这个春节该怎么过,现在日日夜夜盼望的春节终于要来了哦,我一定要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首先,得提前买好对联,把家里的几扇门好好装点一番,让家……

学期就要结束了, 春节也快到了,我心里特别兴奋,我早已计划好了这个春节该怎么过,现在日日夜夜盼望的春节终于要来了哦,我一定要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首先,得提前买好对联,把家里的几扇门好好装点一番,让家里到处洋溢出节日的气氛。当然烟花爆竹也必不可少,我特别喜欢烟花飞上天空以后,雨点般的洒落下来的壮丽景观。饺子是春节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妈妈亲手做的饺子,鲜嫩无比,回味无穷,我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解解馋。

其次还得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一进门,我就要“叔叔长、阿姨短”地叫他们,然后把爸爸妈妈买好的礼物送给他们,嘻嘻,亲戚们就会热情地款待我们,端上好吃的点心,摆上糖果,还有我最喜欢的湖南蕾茶,那是用芝麻捣制的,只要用开水一泡,哇,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

然后是吃年夜大餐了,妈妈做的年夜饭可以说是“一绝”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尝着丰盛的酒菜,说说笑笑、其乐融融。最喜欢的是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里面的节目丰富多彩,有滑稽的小品,动听的歌曲,精彩的表演,给人美的享受。

正在我沉醉新年计划之中的时候,妈妈又喊我写作业了,哎,我热爱的春节你快点到来吧。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作文600【七】

今年春节,妈妈带我去杭州自然博物馆和科技馆参观。我看到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东西。

自然博物馆里有巨大的霸王龙化石,有各种动物的标本,还有根据化石还原的恐龙雕像,长着一张大嘴巴,嘴里是尖尖的牙齿,吓得人腿发抖。

科技馆最好玩了,很多东西都是我没有见过的,有遥控帆船,有高空水枪,还有一种没有琴弦的竖琴,只要用手指一划,就可以发出动听的声音,最好玩的就是机器人演奏会,四个机器人有的吹喇叭,有的弹琴,有的打鼓,和真的演奏会一样精彩。

我真想下次再去玩一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