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冬奥会运动员人物作文素材(关于冬奥会运动员素材100字)

中国冬奥会运动员人物作文素材(关于冬奥会运动员素材1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04 07:09:51
中国冬奥会运动员人物作文素材(关于冬奥会运动员素材100字)

中国冬奥会运动员人物作文素材【一】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 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总为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细细心、批改文件时总是一丝不苟,他对科学的热爱,他就是——朱光亚。他2011年逝世。他对以前充满遗憾 ,对未来充满向往。当我看到朱光亚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泪 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个肝胆医生 ,不畏手术的风险,执意的来策划手术计划。当一个女孩 生命 垂危时,众多医生都不敢为她医治,而他却不管如何都要试试,进行了9个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女孩已经好了起来;他还常常为别人着想,为病人们摆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时找不到鞋……他就是吴孟超,把病人当做是自己 的亲人 一般对待,而且他要求的手术费是十分便宜的。

刘伟对未来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击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难。他这种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 。最后用脚弹出了一首首优美 动人的钢琴曲。

这三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动人物。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四肢完好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为别人所着想、为他人创造美好 的未来:这是吴孟超和朱光亚。而刘伟是为了自己的信念 、自己的坚持 不懈闯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想 。

中国冬奥会运动员人物作文素材【二】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30多年对家人守口如瓶保守国家机密,他用自己整个一生来实现对国家的誓言,让人们知道了他的承诺比山重,比海深。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感动中国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中国冬奥会运动员人物作文素材【三】

天山的一场暴风雪中战友将生的希望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退伍之后他回到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立誓做他们今生今世的守墓人。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

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感动中国给陈俊贵的颁奖词: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中国冬奥会运动员人物作文素材【四】

感动是内心无比的震撼,爱在这个世界不会少,他无处不在,却细微得让人感受到全身的每一个细胞。

这样的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这三句话真的打动我了。我在想,陈斌强为什么不拿条新的绑带?回顾那一个镜头,他为痴呆母亲做的详详细细的计划表,他为母亲的照顾和安全,随时陪伴在母亲身边。他用那根绑带,带着母亲工作、生活。在看到他每次为母亲系绑带的画面我就懂得,他系的不是绑带,不是那简简单单的一根绳,是绑在一起的身体,是绑在一起的爱,更是拴住母子的心。

这样的画面总浮在脑海里,久久退隐不去。这让我联想到自己,更懂得陈斌强的那种爱。生活中,我总会害怕自己的父母会出事,想到如果有一天他们将要离我而去,那该怎么办?虽然自己有独立性,但父母的爱对于我永远没有独立性,因为父母代不会有相同重复的爱,是不一样的。所以害怕,害怕失去他们。每个人都会害怕失去所重要的。所以我理解陈斌强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爱,那是对母亲的回报,也有对母亲浓浓的爱。

陈斌强所做的一切,让我更加确信,在这世界上爱能填平一切。他为母亲所做的,都让我感受到“孝更绝伦足可矜”。爱能让人放下一切去付出的。生活也许不是艰难困苦,或许那时爱的滋味,需要尝遍每一个味道,便能成就我们的成长。

心怀感恩,把爱放心中。因为爱无处不在,所以需要展现出爱的价值,让爱一直无处不在。

中国冬奥会运动员人物作文素材【五】

8月18日,西南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赵帅,勇夺里约奥运会男子58公斤级跆拳道冠军。昨日,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了赵帅的西南大学专业导师李兵,挖掘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未成名前当女队陪练

即使参加重庆比赛,赵帅对文化学习也不放松。“我们每周至少安排两节课,通过数字网络、视频教学,确保学习不落下。”李兵说,赵帅经常主动打电话向老师请教。

据介绍,2009年入选江苏省队后,赵帅做过女队陪练。这段经历,对于赵帅提高水平、积累和判断场上形势很有帮助。

成名之后别人陪他练

赵帅成名之后,就是别的男队员陪他练了。每场单人训练两小时,几名陪练都是国内顶尖高手。“每场单人训练,赵帅接二连三应对陪练,一练就是6个小时。”每次训练后,赵帅体重都会下降两三公斤。

李兵透露,赵帅房间内除了运动器械、运动服装,还摆放着一张按摩床,用来放松肌肉,以便快速恢复体能,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这个小伙很不错,无论是学习还是训练都很刻苦也很专注。”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郭立亚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赵帅沉稳内敛,对人也很有礼貌。

巧妙融入武术精髓

李兵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赵帅训练非常刻苦。其他运动员完成规定训练下场了,赵帅仍然加练。

“他从不偷懒,也不需要别人催,特别爱动脑子。”在理论学习上,每当李兵讲到中国传统武术防守方法时,赵帅就特别感兴趣,动脑筋融入到跆拳道中。“奥运决赛中,我看到他在防守中运用了一些武术精髓,比如应对对方高位劈腿。”

李兵说,赵帅出征里约奥运会前,学校和学院领导亲自到国家队去看望和慰问,鼓励他尽全力把每一场比赛当决赛打。

比赛过后爱吃火锅

远在里约的赵帅,颁奖后回到宾馆就向学校汇报了情况,感谢学校的支持和关心。

“比赛很辛苦,但他对学校老师的祝贺,都会挨个回复,特别有礼貌。”李兵说,以前赵帅每次打完重要比赛,都主动向体育学院郭院长和老师汇报。

赵帅来自辽宁,服役于江苏,来西南大学上学后非常喜欢吃火锅,常常在训练结束或没有重大赛事时回到学校约大家吃火锅,一边吃,一边交流比赛。

高校夺金榜西南大学暂领先

你可曾知道,里约奥运会中国夺金数最多的高校是哪个?暂时是西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西南大学出了两名奥运冠军,拿了3块金牌。”该消息正在西南大学校园热传,夺金选手就是赵帅(男子跆拳道1金和施廷懋(女子跳水2金。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郭立亚表示,10年来该校学生揽获世界冠军40个、全国冠军92个。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