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大了的作文大纲(我长大了作文题目怎么写)

我长大了的作文大纲(我长大了作文题目怎么写)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8-06 20:01:35
我长大了的作文大纲(我长大了作文题目怎么写)

我长大了的作文大纲【一】

以前的事,大多都不记得了,但一件事却记忆犹新。

那天,爸爸买回来一瓶东西,才五岁的我好奇地问:这是什么?爸爸故作神秘地笑了笑,说:这是能让你长高的东西。

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突然问:这叫什么?

爸爸故作不答状,坐在沙发上看起电视来,边看边笑。我急忙跑到厨房里,问妈妈。妈妈看了看瓶子,说:鱼肝油,别防碍我炒菜。我眼珠子骨碌一转,有了主意。

下午,爸妈先后出门,我打开冰箱拿起装有鱼肝油的瓶子,一骨碌地倒了下去,然后从衣柜里拿出妈妈的衣服,想:我长高之后就变成大人了,该穿妈妈的衣服了,便美滋滋地穿起衣服,继续看电视。

晚上,妈妈回来了,看见我的模样,问:张宇帆,你在干什么?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并说:嘻嘻!我长高后就要穿你的衣服了。呵呵,妈妈笑了起来,等会儿肚子要是疼起来,可不关我的事。到了八点多钟,我由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变成了一只有气无力的病猫,肚子疼了起来

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好笑。当然,我再也不会做类似的事了。

我长大了的作文大纲【二】

要问我多大了,嘿,这可不能告诉你,反正我已经长大了,变得懂事了。

我可以帮妈妈操做家务了。这点事难不倒我,说干就干,我拿起擦桌布就开始了。瞧,我擦得干净吗?我扫地可是一流的,妈妈总是夸我,我只好偷偷地笑了。你说,我是不是很懂事呢?

我可以帮妈妈带小孩子玩了。我那幼小的.妹妹可难逗了,不过为了让妈妈有时间干活我只好豁出去了。跟妹妹的世界大战即将开始,妹妹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有时我还故意逗她兰兰,兰兰!快跑啊,姐姐追上了!然后我再找个地方躲起来,谁知,她看不见我竟哭了起来。傻瓜,姐姐在这呢。它看见我又咯咯地笑了。

我可以帮助小朋友了。在大街上看到小朋友摔倒了,要是以前我保证不会去扶她,可现在良心促使我不由自主地挪动脚步,立即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我执行了一个少先队员应执行的职责。嘘,别声张,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嘛!

我懂得关心同学了。同学有困难时,我们要及时地帮助他:生病了,我们要照顾他,给他温暖;失望了,要安慰他,给他鼓励;成功了,要劝诫他,要戒骄戒躁同学是我们成长中的伴侣,我们不要忘记他。

我懂得尊敬老师了。教师的职业多么崇高,老师这个名字多么伟大!我爱老师,所以要尊敬老师,她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它默默无闻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动?所以,我学会了尊敬老师,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懂得了天下父母心。母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整个世界,她希望我生活得快乐幸福;父亲给了我上学的机会,给了我生存的希望,他希望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亲的良苦用心女儿知道了,所以,我不会令你们失望!

我长大了好多,也明白了好多,懂得了好多嘿嘿,也不给你们卖关子了,我今年十一岁了!我想: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会更加成熟,更加懂事。来,为我加油吧!

我长大了的作文大纲【三】

清晨,我揉了揉眼睛,睁开一看,啊!天亮了,太阳公公探出了头来。我慢慢的爬了起来。我从衣柜里翻出了一件T刚刚把头探进去,可怎么也穿不上,我扯了一下衣服也不行。怎么啦,去年还好好的,今天就穿不上了。我就试了另一件衣服也不行。后来,我穿着新衣服去了学校,本来新衣服是留着过节穿的,可现在倒把穿上了。

过了几天,感觉到胸口一阵阵的疼,忽然,听见一个小孩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一句话使我领悟到了:我长大了,我长大了!对我终于长大了,要不,T怎么穿不上呢?我成大姑娘了。不由得回想起童年的事。

有一天,妈妈个我买了一条裙子。当时,我穿在身上,显得好宽,就像小丑一样,可我不愿脱下来。妈妈对我说:等你长大了再穿好吗?我说: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妈妈说:你很快就会长大的。

后来,我每天多要看一下裙子,我是多么的高兴。

以前,我喜欢玩洗衣粉往盆里的衣服上抹,还起了好多的小泡泡,我玩了好半天也不愿起来,奶奶看着我说:我的小祖宗,等你长大了在洗衣服好不好。又是等长大,长大要等到什么时候呀?快了,快了,只要多吃饭才会长大。说着那那就开始洗衣服了。

我想着想着,来了一些五年级的小孩,在我身旁站着,一看,我比他高好多。

啊?我长大了,我是多么的高兴啊,因为我可以干许多我想干的事情了。

我长大了的作文大纲【四】

我长大了吗?我长大了吗?我可从来没觉得自已长大过。但是从别人的话语与眼神中知道,我长大了,我长大了。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一次,妈妈在放学时来接我,我被妈妈接到以后,便一直和妈妈往回家的路上走去。走到了一间玩具店门口的时候,我立刻停止了脚步,把目光投进了玩具店里。妈妈看了看我,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炜仔,你是不是要买玩具,妈妈给你买。我正想说好字的时候,突然想了一下,说妈妈,我不想买,花这钱没什么用,还如买本作文书给我看,还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呢!说完,妈妈就说好孩子,你长大了。我听完妈妈的话,便望着妈妈说真的吗?妹妹过十岁生的时候,在军分区招待所请了几桌。当一盘盘美味摆上桌子的时候。妹妹个子小,夹不到菜。我看见了,马上来了几筷子妹妹最喜欢吃的菜放进妹妹的碗里。小姨看了,满脸笑容的说炜哥,你长大了,像个哥哥了!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上个月,我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位小同学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我急忙走上去,把他扶起来。再一看,他的一只脚已经出了。我又赶快把他扶到医务室进行治疗。放学时,一位叔叔──那个小同学的爸爸,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你长大了,你果然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听,有点脸红。我长大了,我再也不会象读幼儿园的小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我长大了,我再也不是那种摔一跤就哭爹喊娘的小毛毛,而是一个男子汉了,我长大了,我要像雄鹰一样勇敢的飞向蓝天。我长大了,我要像长大了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长大了,我长大了小朋友,你说我到底长大了吗?

我长大了的作文大纲【五】

读《国史大纲》的的第二阶段已经告一段落,已经减少了第一阶段看书的那种生涩感,当时看着繁体字相当头大,现在联系着上下文的理解好多了,有可能也是第二阶段所看的内容在朝代上跨度不大,所以没有在借助喜马拉雅了,度娘嘛还是没少用了。看书的速度还是不快,时间调整的不好,这一点还需要好好计划,挤出充足的时间细细读书,但是每年到腊月公司的情况,挤出的时间就想睡觉啊。

这一阶段看的是西汉、东汉、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刚刚一统的中国,又开始四分五裂了。西汉自汉高祖到平帝共经历了二百二十一年,王莽从摄政到建朝灭亡共经历了十八年。汉高祖得天下,“封同姓王,封功臣为侯”,所以政府的组成人员分为四种,第一类人是宗室,第二类人是以军功受封的侯。第三类是富人,这些人选为郎、吏。第四是杂途即文学、儒士。王莽以后,汉宗室光武复兴,成为东汉,一共十三帝,共一百九十六年。

这个时期的政府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的,一是王室二是政府,王室又分为王室自身、外戚、宦官。东汉诸帝大部分童年即位、或者夭折,以及绝嗣,所以多母后临朝,母后后面是一个大的外戚集团,宦官也在王室与政府之判分下也得到了地位。没有向心力,只顾自己的集团利益,这样岂能长久。于是三国魏、蜀、吴鼎立。魏,除曹操后追封为魏武帝外,共五帝四十六年。蜀,四十三年共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位皇帝。吴,孙权,共四位大帝五十九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篡位成功,继位十六年后,灭吴完成了一次大统,共五帝五十二年,贵族家庭的腐化,贾南风、八王之乱,西晋气数渐散。晋室迁都南京,史称东晋,共十一帝一百零四年。东迁时,衣冠也跟着南渡,北方的中国便陷入了纷乱中,割据成了五胡十六国,先后共一百三十六年。东晋的日渐萧条,门第的日渐成长,晋室分崩离析,宋、齐、梁、陈合起来称为南朝。此时北方经历了五胡的长期纷扰之后,也找到了复兴的新机运,北魏、西魏、北齐、北周合起来是为北朝。一路数下来,心情还是跟着跌宕起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是无限感慨。

这一大期间,中国的士人入仕的途径经历两个阶段,慢慢的正要走向科举制度。首先是察举制,东汉的两大入仕之径一个是地方察举,另一个公府徵辟。地方察举由贤良方正、能言善辩之士到孝廉。文帝时“孝剃、力田、廉吏”是最深得朕心的,徵辟制,皇帝亲自招是“徵”,待遇极高,朝廷设坛席,带若神明,相当重视,官府叫“辟”。九品中正制,就是魏尚书陈群提出了九品官人法。朝廷用人委托尚书,尚书根据中正所铨定的等级,委以重任。

州设大中正,中央官兼职,郡设小中正,小中正根据所知给出评价,大中正在根据评价,定品级升迁或者罢免。中正与察举相比较:察举之权在地方官,中正制度下奔集中央;察举制度只为士人入仕的初步,以后官位的升降在于中正之品状,品者履行,状者才能,品可以定,状于入仕之后另有考法,九品中正制上承察制,下衔科举制存在了有四百年之久。其后紧紧衔科举制。每一种纳贤制度在当时都觉得符合当时的社会选材标准,但最终都沦为了党派的工具,结党营私,拉拢自己的关系,挂着纳贤的牌子,赶着利己的勾当。

“大风起兮云飞扬”汉高祖的一腔豪情壮志,也凸显了这个朝代对文化的重视。西汉中央政府之文治思想,最早由贾谊提出了裁抑诸王国、捍御匈奴、教育太子、尊礼大臣、阐杨文教、转移风俗几大项。汉武帝即位,锐意改革,领军人物董仲舒,重要举措为设立五经博士,专门研治历史和政治,虽不直接参加实际政治,但是还是有自己的见解,也逐渐的在发挥出了作用;为博士设立弟子员,额定五十人,可以入仕;郡国长官察举属吏的'制度;禁止官吏兼营商业;打破封侯拜相的惯例。民间的儒业普遍发展,博士弟子额日益增添,以此循环,形成门第,后置成“二重君主”的观念。大门第大家族们随晋室东迁以后,随意圈占土地世袭,贵族公子无近忧无远虑,随意肆情放志。北方留下来小门小户为了生存不得不与五胡建立关系,靠自己的才能维持生存,保持着清醒与斗志,两者相较,谁输谁赢一目了然。

看了忘,是现在的状态,多亏还有每天的去打卡可以回顾一下,要不然,一轮过后还真就记住了一个书名。加油!加油!

我长大了的作文大纲【六】

一腔热忱的挑读一本繁体版的国史,还不是白话文,有那么一瞬间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神气儿。其实好多字不认识,没关系度娘来帮忙,好多句子超级干涩不懂,百度度娘劈里啪啦,开始就继续,知道多少算多少吧!

先理一理年代表“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其实这些早都记不住了,一点点的看,刚好理一理朝代的顺序。书上每个时期每个朝代都有个帝系表,差不多每一年都有详细的事迹记载,尚书为最早的史书,有缺失,春秋为最早的编年史,然后有春秋,再有左传,以记载列国会盟与战争为主,再接着有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再有汉书,逐渐形成了我国的正史。自己看的最乱的是春秋与战国,一会这个兴起一会那个灭亡一会又是吞并,愣是没理出来个头绪。愚昧的以为春秋有五霸,原来还有那么多的诸侯国。

看到了国家的形成。赶着最后的两个小时去成博看了“秦蜀青铜展”。进入馆里第一眼看到的墙上四个象形文字“宅兹中国",它出自何尊铭文,铭文记述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而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这个词的最早的来源,是这片华夏大地的名字。“中”字旌旗招展,“国”字长戈护疆,那一刻感叹不已,感叹汉字的如此神奇,也在刹那会想看书时中国是如何凝聚而成的。由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其实今天是为了回答问题才正经八本去查了何为“封建”,是分封管理的一种社会制度,我以前理解的就是压迫、残暴的代名词,还有指的旧思想,愚钝“封建老脑筋”“封建迷信”。现在这词在我这里是老词新解,虽然它其实一直在那里。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成语特别多,“围魏救赵、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璧归赵、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睚眦必报、烽火戏诸侯。”好多好多,有的是战略部署,有的是隐忍为再次崛起、有的是人物性格、有的也是时局所迫。历史的遗留以各种姿态存在,不止于物,哈哈,呜呼再叹:“中国文化,精深博大,中国成语,乾坤雾里!”没有点历史文化你是听不懂滴,乖乖的好好学习国史吧。

学术在上古时期,仅仅是贵族阶级所特有的,即祭礼。巡狩、封禅都为古帝王的大礼,宗庙的“宰”和掌礼的“相”都是主持这些名分的人。颂词、祈祷文、誓书的保存便形成了历史。宗庙祝史兼掌占星气侯,使民间依时耕稼。随着周天子的衰败,史官流散到诸列国,得以学术的扩散,祭礼带有宗教意味与政治作用,,宗、政、学三者可以说为混为一体。坠落的过程中知礼的、有学问的在下位,而不知礼的,无学问的却高居上层(晕,当时这个想把这个不明白的点当作问题问了,结果搞忘了),问什么问这样呢?只能尴尬的理解字面意思,总之,王官之学流散民间,造就了百家学说的开端。最开端无疑是儒学,渐渐百家争鸣。

以前惭愧,啥也不懂,感觉这次看书,只看了小小的小三分之一,在我心中法家地位凸显,不得不说秦统一,商鞅功劳大,“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使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完成了统治阶层的第一次集权,有了中国第一次版图。真的可以看出中国不愧是文明古国,不陈腐、求突破,当时有先进思想的贤士碰到了伯乐,都得到了重用,公子小白和管仲,秦王和范雎等,战国四公子养门客,有才能的如若毛遂自荐,都可有一番作为的,自古以来乱世出英雄的。

以前读历史,百般不愿意,现在重新学起,兴趣渐浓,看两页,听一天。开车、上班,只要有空闲就喜马拉雅,听春秋、听战国,还怂恿女儿听听山海经。不服老不行,记不住人、记不住时间,但是事情经过还可一,就是谁家谁谁打了另一家谁谁,然后怎么破的僵局,肯定是白话好理解一些。收获颇丰,比如以前只知乐羊子妻剪布劝学,不知乐羊也是魏国一战将,痛饮亲儿子的肉羹汤,含恨攻占中山国。当时战局的残暴,不禁让人毛骨悚然。

再想,鉴于自己还认不全字的白痴水平,是不是该改一下学习方法,嗯~好好想想,迎接新一轮的开始!

我长大了的作文大纲【七】

平常我喜欢看书,上大学时去的最多的地方除了篮球场、自习室和实验室就是图书馆。几乎每个星期我都会去一趟图书馆。如果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很忙,长时间不看书,心里就会不踏实,总觉得缺点什么。

我喜欢广泛地看书:从《春秋左氏传》的动辄火拼到《铁凝散文集》的细腻描写宛如细水长流,从《金属材料学》的宽泛讲述到《固体物理》的严谨推导,从《老人与海》的硬汉形象到《飞鸟集》的恬淡老人,从《诛仙》中张小凡的执着到《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的哭泣,书籍一直陪我走过了大学四年,从来不离不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国史大纲》,作者钱穆。钱穆老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之一。钱老写过很多关于历史的书,我都喜欢看。其中尤其喜欢看钱老的《国史大纲》。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从书中感受到钱老对祖国的强烈的热爱。大师对祖国的热爱跃然纸上!

《国史大纲》是让人尊敬的,因为她有一个让人尊敬的作者。钱老在《国史大纲》的序言里说,编写该书的背景为抗战时期北大、清华等大学都迁入昆明成立西南联大,钱老任教于西南联大,苦于没有合适的给学生讲历史的教材,于是在战火中编写了该书,历时数载。如此认真写书的作者现今社会不多。而钱老只上过小学,但博学笃志,终成大家。只钱穆的名字就足以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国史大纲》是让人温暖的。整本书大师对祖国的热爱一直温暖着看书的人。打开书序言就可以看到“当信任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我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对历史的要有“温情”是我第一次听说。我们接受的高等教育要求我们要像旁观者一样看待历史,看历史不应该带有感情。《国史大纲》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历史,这对于喜欢尝试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诱惑的。

《国史大纲》是让人兴奋的。继续往书后翻看,钱老没有让人失望。钱老写到中国的思想家孔子比西方的思想家苏格拉底等人早几百年。常常听到中国比西方国家落后,对于自信越来越少的中华民族人民而言,看到这页几行字无疑是让人兴奋的!骄傲的!

《国史大纲》是发人深省的。接着看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唐详细的税制,农民需要缴纳包括徭、赋、役等多种税,最高时可以达到三分之一,低的时候也有十六分之一。对比现今政府取消农民的举措,令人称赞!我们还可以看到历史不一定就严格按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划分。

我们一直的印象是中国有长达两千年多年的封建社会,其实不然。因为到了汉朝权力机关已经由之前的皇帝代表的贵族统治转为丞相代表的士人阶级组成的政府和皇帝代表的贵族一起统治。丞相对皇帝负责,皇帝如果不称职也会受到弹劾。王莽走向政治舞台中心就是很好例子。到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选拔人才也有了公开客观的标准。这表明中国已不再是君主专制,而封建社会的标准是皇帝代表的贵族统治形式的君主专制。因此不能认为中国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形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这点可以推广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

《国史大纲》是简练的。我看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那也是一本好书。也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在视角方面可能《国史大纲》逊于《万历十五年》,但是在用词方面后者远逊于前者。中国汉字的美在《国史大纲》中体现得淋漓精致。

《国史大纲》是完整的。就像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一样,《国史大纲》也有瑕疵。该书在关于民族方面有些偏激,在阅读时需要特别注意。但是这些掩盖不了大师的魅力,恰恰显示出大师不是神一样不可靠近,他也是有有肉的人,具有感情的人。

《国史大纲》远不止是一本完整的、简练的、发人深省的、让人兴奋的、让人温暖的、让人尊敬的书。有些收获只能意会,无法言传。这里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分享我读这本书的快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