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懂得一个道理的作文(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作文范文)

关于自己懂得一个道理的作文(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作文范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7 23:25:16
关于自己懂得一个道理的作文(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作文范文)

关于自己懂得一个道理的作文【一】

我像泄了气的皮球,蹲在水桶旁边。不知什么时候爸爸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关系的,你一定不能泄气,要尝试的去做。只要你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你一定会成功的。”我以为爸爸会帮我,可是没想到说完爸爸就走了。听了爸爸的话,我鼓足了勇气。这一次我下定决心:就算是拖也要把它们拖回去。我又一次的握住了桶,尝试着把它提起来,我慢慢地把它们拎了起来,就飞快地走了几步,累了马上放下,如此循环。就这样,我向着目标前进,好不容易才到了树坑前。爸爸早已在那里等着我了,很高兴地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得没有错吧,你成功了!”我也高兴地对爸爸说:“我不仅成功了,而且还知道了:只要有目标,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我和爸爸一起把两桶水浇给了小树。看着小树饱饱地喝着水,我仿佛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它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也会成长为一棵苍天大树。

关于自己懂得一个道理的作文【二】

第一天爸爸开始讲解拳法,拳分为直拳、钩拳、摆拳。爸爸边说边做示范,开始练习了我和表哥你一拳,我一拳的来回打,但怎么打也打不出爸爸教的动作。就这样爸爸一遍两遍三遍……重复的'给我们示范,但我还是学不会。可我一看打拳击并不是我想的容易。唉!学习拳击这不容易。

第二天,我和表哥睁开眼就练、吃完饭也练,只要有时间我们就练,就这样我们坚持了第三天、第四天……我们像着了魔一样重复的练。

一周后,爸爸让我和表哥比赛,表哥先,“预备开始”我喊道!表哥一拳一拳地打着,哇!真标准,打的力气也很大,我对表哥刮目相看。该我了,不管我怎么打也打不好,我失败了。

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我不气馁,我决心好好学习,以后我每天只要有空闲时间就练习,比前几天更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动作越来越标准了。

又过了一周,我和表哥再次比赛,这次是我和表哥对打,“预备”听到口号,我和表哥迎面站立,拿好架势,再次听到“开始”我紧张了,生怕再次出错,我狠狠地打着每一拳,终于打了两个来回,最终我赢了。

通过学打拳击,让我明白了要认真对待做的每一件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最后就会成功。

关于自己懂得一个道理的作文【三】

夜晚,在皎洁的月光下,我坐在窗边,读着一本《名人》,忽然看到了一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不禁会心一笑,因为这句话我实在太熟悉了!太熟悉了……

当时,二年级的我天真无知,认为语文试卷十分简单,满脑子都在胡思乱想:“喜羊羊”、“米老鼠”是我空余的时间,连“四大名著”都一无所知,直到一道题的出现……

“请把四大名著与相应作者连一连。”这道题彻底打乱了我的思绪,我胡乱连着,结果全错,八分全扣,第一次“名落孙山”。回家后,妈妈教育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此,我“发愤图强”渐渐喜欢上了读书……这是我第一次认识这句话。

在一个暑假,我去西湖游玩,一看到那水平如镜,波光粼粼的湖面,就情不自禁地哼起来:“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我看到花港观鱼、雷锋夕照、柳浪闻莺等美景时,便陶醉其中,只恨自己书读得太少,不能吟诵出这如画的美景,便又想起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我第一次了解这句话。

阳春三月,在一个读书会上,我一连阅读、推荐了好几本书,有些意气风发,但在问答环节中,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问题难倒了我。于是,在总结大会上,我背诵出了这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这是我第一次运用这句话。

而如今,我已五年级了,也已经爱上了读书,我在读书中提出问题,在读书中寻找答案。读书使我快乐,是读书给予我们知识,是读书给予我们力量。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历中,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关于自己懂得一个道理的作文【四】

妈妈常说我爱撒娇,从小就这样,到现在也改不了。

小时候的记忆早已模糊了,只是妈妈常常带笑地数落我,“你呀,总爱缩在妈妈的怀抱里,胖乎乎的小手抓着我不放,所以连走路都比别的孩子晚!”话是这样说,可看着妈妈的表情,我就知道,她定是喜欢我撒娇的,想必这是小孩子惯用的招数,也是大人宠溺的享受吧,我就这样依恋着妈妈的怀抱。

很快地,小小的我长大了,要上学了。

崭新的大门上还留有些许油漆的味道,我背着书包好奇地望着那一幢幢看起来深不可测的大楼,迟疑地把脚步前前后后地挪移着,转头寻找妈妈。妈妈就在我身后不远处,不断地朝我挥手,示意我随着其他孩子一起进去。我想像平时一般向她撒撒娇,希望她可以笑着走过来拉起我的手,陪着我一起进入校园,可是她没有。空气中缥缈的油漆味依然荡漾着,我踟躇着不肯往前走,等待着妈妈的妥协。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身旁不断有和我同龄的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校门,只是始终没有妈妈的脚步声靠近我。我知道,这一次的撒娇不会再换来妈妈宠溺的爱抚了。

第一次,我和妈妈失去了对撒娇的共识。

校园生活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这里充满了竞争。争强好胜的性格让我急不可耐地想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学霸”。写字台上笔筒里插满了五彩斑斓的笔,抽屉里的练习本多得都塞不进去了,整理箱早已盖不住各类学习用品,我沉浸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成为老师口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伙伴,不断地收藏着各色各样的“好”、“优”、“棒”等等评价,将它们粘贴在我的珍藏本上,然后向妈妈炫耀一番。妈妈总是像以前一样,亲昵地搂着我,我又回到了儿时撒娇的模样。

日子快速地流过,我就读的班级教室已坐落在了小学校园的河对岸,门口已然挂上了六年级的门牌,我开始了崭新的初中生活。

刚入小学那天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面对陌生的中学校园,我又一次想向妈妈撒娇,寻找那熟悉的怀抱的庇护。然而,我清楚地知道,这一次妈妈依然不会出现在我的身旁。突然,一张报名表发到了我的手中,是竞选大队委员的报名表,一股难言的兴奋猛地涌上心头,心中又有了久违的悸动。看着周围的同学,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校园和家庭,但是我们都有着一样的跃跃欲试。是啊,因为我们本就有着相同的青春年华!我毅然在报名表上洋洋洒洒地签下自己的大名,带着一丝激动交给了老师。

妈妈知道了我要竞选大队委员,高兴地搂着我的肩膀,告诉我,参与竞选,自己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有参与竞选的同学一定都是非常优秀的,也正因如此,才更值得去拼搏一把。

很快就到了竞选那天。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拿着有些皱褶的稿子,坐在大厅的最前排。一颗颗细密的汗珠缓缓流下,我边擦拭着汗水,边反复默背着稿子,心跳愈加明显。随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结束,我愈发感受到同学们的优秀,越来越觉得自己是那么微不足道,那么渺小,那么没有自信。我再一次想到妈妈的怀抱,想象着向妈妈撒娇的温暖。但是,这样的撒娇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妈妈的怀抱早已不是供我撒娇的温床,相反的,她鼓励着我勇敢前行,用自己的努力追求成功,认识到比成功更为重要的是自信和拼搏!

在妈妈的怀抱中,我早已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主持人清脆的嗓音报到了我的名字,我一步步走上台阶,走上舞台。是的,选择了就没有退路,就只有勇敢地走下去。“你可以的!”一个声音在心中呐喊,这是我的声音,也是妈妈的话语。滚瓜烂熟的台词铸就了上台的流利发挥,高亢激昂的小提琴声竟是从未有过的好听……

每一个人都有另一个自己,当我们遇见他时,请紧紧地拥抱住他。

关于自己懂得一个道理的作文【五】

对于初中生而言,作文要学会写自己,写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深度思维,这一点非常重要。

“遇见另一个自己”这一文题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思考。

首先,另一个自己当是不同于一般情况下那个为人熟悉的自己,甚至是不同于先前自我认知的那个自己。那么,我们必须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另一个自己”是怎样的?但这并不是要你言不由衷地对先前的自己作简单的否定,因为写作应该真实地再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包括对自我的`认识。而且,这个自己可以是与先前的自己相反的优势表现,如自信、聪慧、勇敢等等,也可以是一种负面的东西,比如说怯懦、骄傲、鲁莽等等。当然这些特点必须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显示出来,而非概念化地陈述。

其次,当我们完成了上述内容的思考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另一个自己具有哪些特质,而把这些特质与之前的自我特点融合在一起,正是文章应该着重体现的内容。

最后,两个自我在客观上本就是一体的,这种情况下的“遇见”就包含了矛盾、冲突,当然这并不一定是绝对的非此即彼,两者之间也可以是一种协作、互补的关系,最终解决问题,也就是自我思想的提升,文章的主旨立意也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其实,这样的一种对人的思考,在我们的教材中是有很多优秀范例的,如果作一些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本中都有着“遇见另一个自己”的素材。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先前的那个暗笑父亲迂的自己,写作此文时那个含着泪光、想着父亲背影的自己,就是两个自我的交织、冲突而最终后者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是一种对人生认识的提升。林海音女士的《窃读记》中的自我的心灵解读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的脉络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我与另一个自我的相遇,既是一种内在的必然,又是由于外在的诱因,最终将作者的情感体验、思维过程充分地展现于读者面前。牛汉先生创作的《滹沱河和我》更为巧妙地将自我的双重性和一致性表达了出来,借助滹沱河表现了自我的一种认识的提升,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颖的“遇见另一个自己”的思考路径。

以上几例名家之作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范本,如果我们细作思量,可为我们提供更多创作思路的课文是非常多的,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白话文作品。

由此可见,阅读积累对于写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