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清明有关的话题的作文(以清明为主题的作文400个字)

与清明有关的话题的作文(以清明为主题的作文400个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7 23:59:57
与清明有关的话题的作文(以清明为主题的作文400个字)

与清明有关的话题的作文【一】

每年的清明节,祭祖扫墓必不可少,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中华民族良好的古老传统,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感恩品德的具体表现。

祭祀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具体表现,清明祭祀,更要文明祭祀、清明祭祀。

祭祀清明,文明祭祀,在心不在形式。一些地方对于逝去的亲人祭祀,采用大操大办的方式,看似风风光光,隆隆重重,实则为己一私之利,即便不是为了图财,也是肤浅的图名之举,劳师动众,劳民而伤财,根本没有把祭祀当做一个庄重的事情。

现代社会,祭祀需要文明。以前的烧纸等行为可以摒弃,那种烧房子甚至是其它低俗的做法更是又如先人,不值得提倡。清明祭祀,花祭更加环保清洁,网上祭祀亦是步社会大潮之举,都可以寄托哀思,缅怀先人。当然,清明时节,到烈士陵园,亲故墓前,举行一个庄重简朴的祭祀仪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的清明祭祀传统,不仅仅只是祭祀先祖烈士,更在于要传统祭祀的文明,在于祭祀的同时,还有踏青等一系列传统活动。在文明祭祀之中,体现出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只有祭祀的文明,才能够让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得到发扬光大,才能够传承下去,清明、文明!

与清明有关的话题的作文【二】

桃红李白,草绿柳青。在莺啼燕归中,在杏花春雨里,清明如期而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因万物皆洁齐,气清景明而得名,故在古代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又因介子推的传说而使后人又为这春耕春种的时节增添了一丝人文情怀!

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无一不是先人有限生命的延续,无一不是他们作为社会建设者的见证。在举国上下追思哀悼,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今天,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收起昔日的浮躁与功利,沉淀自己,直面心灵。这既是对祖先与英烈的尊重与感恩,也是和逝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清明时节,春雨纷纷,匆匆的扫墓人迷乱凄凉,悲思愁绪。但是当我们沉浸在对已故亲人的沉痛思念中时,是否应该提醒自己珍惜眼前人,走好人生路?是否要在阴阳相隔时才悔不当初,痛恨自己没有多陪陪自己的亲人?人生中有一种遗憾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年轻人更应放慢脚步,陪着亲人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当我们伫立在革命先烈的墓碑前,是否应该警醒自己将满腔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社会建设的洪流中。“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如今这样一个安定的社会中生活的人,更应牢记那些为共和国洒下热的无名英雄们,用己之所长为这个和平年代增强综合国力。这样,才是对牺牲将士们最崇高的祭奠!

我曾经故作聪明地把这种勿忘根本,化哀思为正能量的精神称之为“清明精神”。(当然,有人会认为我是在胡诌)但蓦地发现,身边的榕树竟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玉颜年少发苍苍,榕树枝繁须亦长。”到“秀姿喜处优容所,地上生根地贺嘉。”不难发现,古人早已把它作为一种意象在诗词中吟咏。在自然界中草木皆向上生长,显出一派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模样。而榕树却在枝干向上生长的同时生出树须向下低垂,在我看来这正是以此感恩为其提供生长养分的树根。而它又把这份感恩与思念深深扎根在泥土,汇聚在枝干,努力地生长。枝干越是粗壮、高大,它所散发的树须便越长、越密。我想,这样对根的情意也许就会越深吧。

天地间,自然万物皆有灵性,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与清明有关的话题的作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品味着牧的《清明》,感受清明的味道时,清明节,真的到了。

早晨,细雨沥沥地下,泥的清,竹的香,一齐涌来。人们都在挑着担子,赶着去拜祖宗。一路上,人们都在说笑,没有一点“欲断魂”的情感,或许是时代的区别吧,人家杜牧生活在唐朝,相隔千年。

但是,路上归路上,拜祖宗时归拜祖宗,到了坟前,大家都忙了起来。有的铲土,有的摆祭品,有的则收拾阴司纸。

一切搞定后,大家都在拜祖宗,场面十分严肃,只有几个不懂事的小孩在嬉笑打闹。

下午,雨逐渐大了起来,不得以,只好撑着伞上了木马岭,祭拜了自家的一些祖宗。尔后又去了一座无名山。

登上了山顶,我们看见了爷爷的墓,听爸爸说他才八个月,爷爷就在1966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名特务连侦察兵,曾经到过中越边境准备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曾在水里潜伏过三天三夜,我手上就有他的一枚五好战士的奖章。

突然,一声叫唤打断了我的思路,原来是父亲叫我,我跪在爷爷的坟前,将我在原创的九篇文章烧了,将它们寄给了正在天堂的爷爷!

不知何时,我已经坐在窗户旁。望着天边的一轮残阳,不禁想起了马致远的的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远处,是谁正在用琵琶弹奏,那首曲中,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种悲伤的情调。

猛然发现,这就是“欲断魂”的滋味。

杜牧先生写出了我的心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