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舒适区小作文(打破壁垒走出舒适圈作文)

冲破舒适区小作文(打破壁垒走出舒适圈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16 02:15:03
冲破舒适区小作文(打破壁垒走出舒适圈作文)

冲破舒适区小作文【一】

舒适并不必然是好事,一个人长时间处在“舒适地带”,会形成惯性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定势,即便得到了安静、稳定、闲适,失去的东西却多得多。心理学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惧区,每个人都乐于在自己有限的最适区里展开常规活动,把压力降至最低,把焦虑拒之门外。离开心理上的“安乐窝”,总会有接纳新事物的\'不适感。可如果不去打破舒适区的枷锁,怎能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

“舒适地带”于为官从政者也不例外。从前,一些干部“一杯茶、一张报、一天会、一台车、一席宴”的标配,如同温室一般将自己笼罩在安逸中,当官甚至被人视作“天底下最容易的事”。但凡需要加班熬夜或者下基层蹲点,一些“娇气”官员在心态上和身体上都难以适应。不仅工作环境,做事方式上同样存在“舒适倾向”:习惯被周围人捧着、惯着、宠着,却不愿在群众的监督下做事;习惯在鲜花和掌声中争取功名,却不愿到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奉献付出;习惯在顺风顺水中打“顺风球”,却不愿在山重水复时开山辟路……

过于讲求“舒适地带”,创业劲头可能会被磨平,改革动力可能会被耗光。群众中有声音说,“日子过得舒服,是官员缺少改革动力的重要原因”,可谓切中要害。更关键的是,由舒适安逸走向奢靡享乐,可能只有一杯酒、一根烟的距离。包下酒店常住,出入高档会所宴饮游乐,不遵守工作时间外出打高尔夫,这些做法固然让身心舒服,可作风之患也因之而起。古人云,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此中深意,不言自明。

安于“舒适地带”,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贫困。把自己关在“城堡”里太久,精神上必然缺乏追求和闯劲,陷入一种简单层次上的自我重复,很难有进步和改观,这就是“内卷化效应”。克服“内卷化”,避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需要靠外界的纪律规矩约束,也要靠自我严格要求。就像组织“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一样,干部自身也要有走出温室、打破安逸的自觉,才能走出精神和追求上的洼地。多一些本领恐慌,不畏难不避险,越是硬骨头越要啃,党员才有党员的样子,公仆才有公仆的本色。

人毕竟不是仅仅为自我舒适而生,党员干部更应在个体冷暖安危之外,有更高的理想追求、更大的自我期许。“牧民省长”尕布龙,哪里工作最苦最累就会出现在哪里,从副部级岗位卸任后投身山林绿化。独龙族干部高德荣“用身影指挥人,而不是用声音指挥人”,风餐露宿,倾尽全力带领老乡致富。放弃了优渥待遇,他们却都收获了不平凡的人生,得到百姓的交口称赞。

民之所望,施政之所向。群众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远比干部自身的舒适度更值得付出心。说,“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懂得了这个辩证法,走出自己的“舒适地带”还有什么好为难的?

冲破舒适区小作文【二】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冲破天际,一开始影片讲述的是小女孩璐娜与她的\'爸爸的生活。她的爸爸是一位鞋匠,通过做鞋子、修鞋子来维持生活。璐娜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爸爸也一直非常的支持她,但是璐娜慢慢长大,和父亲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减少了。然而父亲在一天天的变老,璐娜却忽视了父亲,后来璐娜的爸爸忽然去,她非常伤心,来到爸爸曾经做鞋子的地方,看到了一个箱子打开后看见都是爸爸给她做的鞋子,还看见以前爸爸给她的生日礼物,璐娜看后恍然大悟,振作起来,拼命努力,慢慢的取得了100分的好成绩,长大后成功的冲出了天际,当上了宇航员,登上了太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想说3点:

1、父爱如山,我们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2、就算有一天父母不在你身边了,也不能放弃自己。

3、一定要努力,因为努力了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冲破舒适区小作文【三】

今天下午,老师带着我们观看了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春风化雨》。一听到这个名字,我就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一股浓浓的真情像暖暖的.春雨向我慢慢涌来。

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老师和一群留守儿童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们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一个小乡村里,一位老人创办了一所“留守儿童助教中心”,收留了十几个留守儿童。每天孩子们放学后回到这里学习生活,虽没有爸妈在身边,却也得到了两位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留守儿童助教中心”里的设备简简单单,但有一样是孩子们缺之不可的,就是那部用以传递真情的“亲情电话”,它是孩子们心灵的避风港。

每当校长去接电话时,留守儿童们就不约而同地围在“亲情电话”旁边,竖着耳朵听,心里期盼着校长能喊出自己的名字。他们多么希望父母亲能打来一个电话。在助教中心里的每一天他们几乎都是在等待一个电话,一个父母亲打来的有情电话。特别是那个叫金悦的小女孩,她多么渴望父母亲能来看看她呀!可无数次的等待,换来的却是离异父母的绝情和自己每夜的伤心泪水。这样幼小的心灵怎能不被伤害?我在心里责骂着她的无情父母。直到有一天妈妈给她送来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却没有见她一面。

从此,她就把衣服和鞋子叠放在枕边,整夜看着它,把它当成最心爱的宝贝,好像看到衣服就等于看到她的妈妈。多可怜的孩子,多容易满足的孩子呀!想想我们自己,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受着爸妈的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天天嫌爸爸妈妈唠叨,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为我们好呀!电影放完了,我久久不能平静,心里一直想着那些感人的瞬间,想着那些和我同龄却极需要爱的留守儿童,想着父母对我的爱。

孤独、绝望、冷漠是一堵冰墙,它阻隔了父母与孩子的亲情,阻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用爱去温暖它,融化它,为留守儿童冲破冰墙助一臂之力吧!

冲破舒适区小作文【四】

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圈里有熟悉的环境、认识的人、习惯的事。这就是所谓的舒适圈。

诚然,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出于对安全感的需求而需要这样一个舒适圈,以求规避不必要的挑战,求得心理上的安逸。

然而,长期处在这名为舒适圈,实为避难所的圈子里,我在得到安全感的同时是否也失去了进步的机遇?在求得轻松的同时,是否也丢失了更美好的未来?比起安于舒适圈,我们更应该跳出舒适圈,于未知与挑战之中,寻得个人价值,寻得真理与进步。

跳出舒适圈,意味着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人在面临未知与挑战时,最有可能激发出自身的潜能,成就更高的生命价值。王洛勇离开故土亲人,只身来到语言不通的大洋彼岸,在文化不同、经济拮据的异国淬炼自己,终成百老汇华裔第一人,可见,国外的世界固然荆棘遍地,但个体唯有面对未知与挑战方能真正成长。

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跳出舒适圈更意味着文明的`进步与延续。当原始人第一次走出熟悉的洞穴,面对无边的世界,人类的历史从此起步;当哥伦布离开欧洲大陆,开启探索远方的征程,文明的足迹开始蔓延。反观19世纪的旧中国,一味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闭关锁国,安逸于自己搭建的舒适圈,终走上被时代抛弃的消亡之路;而敢于跳出舒适圈的文明方可见进步的曙光。

跳出舒适圈,更是一条通往真理的大道。回望近代物理的发展史,面对摇摇欲坠的经典物理,有人畏畏缩缩,留恋于自己熟悉的领域,终无所获;有人却敢于跳出舒适圈,开辟量子物理的新天地,在不确定性的海洋中终窥得上帝的骰子。真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一味安于前人划定的舒适圈内而不思、不敢向外一步,只会成为无知的村民,终其一生也走不出无知山谷;唯有敢于跳出舒适圈的先行者,才能寻得那山谷外的真理。

而要真正做到跳出舒适圈,个体必须要有对未知好奇与无畏,以及一颗永不安定的心。后者驱动着我们对圈外世界的好奇,而对未知的无畏让我们坚定自己探索与前行的步伐。同时,社会必须要有进步与宽容的眼光,在外界变化的大趋势中窥得自身的局限,并通过不断地尝试从而跳出固有的舒适圈,在圈外的挑战中寻得发展与进步的机遇。

舒适圈能给我们一时的安全感,却无法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唯有跳出舒适圈,跳出这个安全的茧房,我们才能在圈外的狂风暴雨中,真正迎来云层背后的曙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