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0年代作文

穿越70年代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17 14:23:50
穿越70年代作文

穿越70年代作文【一】

《觉醒年代》讲述了革命人士找到的冲破旧思想的罗网,看一场有意义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而后来的五四运动证实了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这部电影从另一角度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由纪律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一个奋斗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侧面也让我体会到中华民族探索求知的精神与胜利的来之不易。

在这部电影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独秀,他曾经是清朝秀才,后来参加了辛亥革命,在“二次革命”后流亡日本,1915年,在上海出版《青年》,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五四运动间,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思想。他提倡民主与科学,还形象地称它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的英文译音,是德摩克拉西,科学的英文译音,是赛因斯)。他曾经说过:“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之脑神经十之九焉。”在他看来,青年,不是有多小的年龄或有多光滑的面容,皮囊上那气沉沉的灵魂,在于内在的思想是否“新鲜活泼”。青年应是洗涤这个时代的一把钥匙。青年,于个人,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那初升的太阳;青年,与社会,是叶与根那息息相通的脉搏;青年,于时代,是对国家的责任与牵挂。

穿越70年代作文【二】

最近,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中华民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呢?他们的第一次交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穿越70年代作文【三】

古今多豪杰,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救国、救民之水深火热。——题记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这样一个时代,无数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国,力图“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为了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也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创一个崭新的国家,陈独秀先生首当其冲。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青年》,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棵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甚至开出灿烂的花。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陈独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话文白话诗。

“如今我们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是胡适之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中国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们回来了,他们将要献身于国家,为国家的尊严、人民的生存而奋斗!那些欺辱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人们,请你们看看吧!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要醒过来了,它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一百年前的中国,有正直的易白沙、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弃医从文的鲁迅;如今,有我们!

我将无我,不负国家。我们身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报效祖国。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穿越70年代作文【四】

17岁,一个有花有水,有酸有甜,有笑有泪的年代。在这个年代,我们的生活里不知不觉多了一种味道,它叫做“涩”,但却不是苦涩,而是那种淡淡地青涩。

17岁,我忽然变得多愁善感,因为这是一个离别的年代。面临毕业,空气里到处都是离别的气息。每个人都用忙碌掩饰着自己,生怕一不小心就触动了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伤感便从那一刻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我清晰地记得那一晚,枫,我最好的朋友,他把那张保存了快一个学期的淡紫色的纸递给我,那张纸很漂亮,我在开学时就发现了,还曾一度想往上写字,但枫阻止了我。他说,那是留给他最舍不得的好朋友的。今天,他把它给了我,我知道,对于有些自闭的他,我确实是他唯一的朋友。就像当初我就知道那张纸他早晚也会给我。

静,这上边有我给你留的`几句话,谢谢你一年来对我的照顾。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就像看《情深深,雨蒙蒙》时,曾经把眼前这个男孩看得眼圈直红,我却没有一丝感觉。但今天,我是怎么了,怎么就被这个下巴下才有些毛茸茸的男生的几句话给说得心里有些翻江倒海。

也是,这一年来,到底我跟他发生的故事比我活了17年似乎还要多。他第一天转学过来,正好我心脏病发,作为新同桌的他急得都不知该打110好还是119好了。等120车来,担架却上不来,他就一气把我从四楼抱下去,到现在我也不明白瘦小的他是哪来得那么大的力气。

接着我就大事小事不断,自闭的他,似乎就惟独对我的事格外的上心。我病了他就逃课来医院陪床;我不开心他就陪我无休止的逛街;就算明明知道我无理取闹他也甘愿受我欺负。我不知道那代表什么,只知道我有危险,有困难,有烦恼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面前。

现在面对着这张纸,面对着纸上他提的小诗:时间带不走空间,欢笑在心中沉淀,最初的爱是永远,每当梦醒边缘,太阳会再次出现。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将是我们之间最后的句号。

我们之间,就像一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要结束的电影。同学们总说我们算是恋人,我说不是。因为我们从没有像别人那样亲热,没有一起看过一场电影,甚至只有我们俩时,多数也是他陪我沉默。

我知道,他还是会回去那里,那个他曾经生活过十六年的地方,因为每当他和我说起那里时,我可以从他的眼神里读到他对那里的眷恋,他曾说过,那是生他养他的地方,那里有他的梦想。至于我们,就像彼此生命里划过的一颗流星,彼此在对方的生命里灿烂过就足够了。

默默地,我把纸连同我们那段不该称作爱的情折好,放进抽屉的最深处,同他一样继续苦读,让实现梦想的动力将这个年代的青涩挤压在心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