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娃作文学社(榆林陕北娃征文大赛获奖作文)

陕北娃作文学社(榆林陕北娃征文大赛获奖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12 20:16:25
陕北娃作文学社(榆林陕北娃征文大赛获奖作文)

陕北娃作文学社【一】

窑洞内外温差是两个世界,夏天里面好像开了冷气,冬天感到暖洋洋的。窑洞又很安全,盗贼难以打洞进来,又不会起火。窑洞结实耐久,我有一次家访,学生家长告诉我,他这孔窑是明朝的老祖宗留下的,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三十年代中共陕北特委还在他窑里开过会。

窑洞基本分两类:土窑和石窑。土窑沿着土坡向里挖,地形合适,一排可以挖好几孔,父母、子女、家畜各得其窑,外面围一段短墙,就成了一个小院。我在铜川还住过一家窑洞旅馆,一孔大窑洞隔成许多小间,就成了客房。平地也能挖土窑。咸阳周陵中学是解放前创办的老学校,地处北塬,平展展一片。当年的创办人在平地上向下深挖,挖出一个凹字形大坑,再向四壁挖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一边土墙上开出踏级上下。这个四合院就成了他们的女生院,安全,实用,省料。

平地上的窑洞都是石窑。用三角形大石砌成桥洞模样,石块互相挤压,非常稳固。顶上填上厚厚的土层,四周砖砌,门面彩绘题词,很是美观。米脂中学的学生宿舍全是石窑,一排几十孔,上下五六层作梯田式排列,远远望去像是一座高楼。每一个班分到五六孔,班主任住当中,男女生分住两边。有些陕北老乡进了西安等大城市也要住窑洞,因为在陕北生活惯了,离不开火炕,所以西安市内也有一些石窑。

窑洞的结构比较简单,正面是门窗。以前都是纸糊的窗棂,现在也兴铝合金推拉窗了。火炉和炕是相连通的,两者是窑内的特有设置。煤炉烧陕北人叫做钢炭的.块煤,火力很大,整天都有热开水。炕面用薄石板或土坯铺设,下面的火道呈蚊香形盘旋通过,再经窑壁通向窑顶的烟囱。炉子烧着,炕和墙总是温温的,被窝总是暖热的。所以客人一来,就请上炕暖和暖和。但是火力过大了,石板发烫,容易烤坏被褥。南方人到陕北总要这么经过一次才有体会。有经验的人外出时,在炕皮和芦席间常插进一根木棍把芦席抬起一点。窑内还可以向一边打一孔套窑,只开窗,没有门,扩大居住面积,提高私密性。窑和窑的隔墙厚度至少一米,很坚固。

陕北娃作文学社【二】

“好了,知道了,每天都要念一遍,我都能背下来了!妈妈您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再见!”七彩娃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一颤一颤的,一手拿着《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一手拿着面包啃。

七彩娃最喜欢了解大自然的一个个未解之谜了,他的愿望就是长大后能当一名出色的探险家,去探寻神奇的大自然。看着看着,七彩娃不禁想起了姥爷家后面的那座大山,山上有着茂密的大树,据说这些树最少也有100年的历史了,隐藏在丛林中的是许多山洞,这可是小朋友们捉迷藏的好地方,可大人们总是不让小孩去玩,还说什么山上有个最大的山洞,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帮野人住在那里面。只是那洞很深,很黑,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进去,所以,那洞里究竟是什么样的,至今也没人知晓。“这次我要去那个野人洞探险!”七彩娃越想越兴奋,竟不知不觉睡着了。睡梦中,他一个人走进了那个野人洞……

他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的洞口发出了五颜六色的奇幻光彩,七彩娃好奇极了,就走了进去。可谁知到,里面竟是一个奇妙的仙洞!看呐,一个个仙女们挥动着他们彩色的翅膀,拿着一个个漂亮的魔棒,在围着圈子跳舞呢!再一看,中间的.野人被仙女们围着,一个个是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这时,一个野人突然发现了七彩娃,大家都好奇的围了过来,对着七彩娃左看右看。一个仙女发话了:“你好,我叫紫纱,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你是……”“哦,我是七彩娃,是人类。”没多久,七彩娃就和他们聊得很投机了。

“晓蕾,我们去仙堡吧!”紫纱对着一个野人喊道。“好哇”于是,仙女们带着他们飞向了天空。飞啊,飞啊,也不知飞了多久,他们到达了一个名叫梦幻仙堡的地方。他们进去后,在里面尽情的玩耍着,就这样,七彩娃和他们成了好朋友。

正当七彩娃玩得高兴的时候,晓蕾不小心碰了七彩娃一下,七彩娃突然就掉下了万丈深渊。七彩娃一惊,发现自己还躺在床上流着口水呢,而那些仙女和野人们,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七彩娃想: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该多好啊,说完,就有那起他那本《世界十大未解之谜》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陕北娃作文学社【三】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居住风格。生活在这里的乡民们修房建屋不像辽阔的草原所营造的毡房和蒙古包,也不像广袤的平原修建的瓦房和四合院,更不像江南水乡临水而筑的别致阁楼,而是利用自然山形地势、因陋就简挖掘窑洞了。

陕北人习惯于修窑洞、居住窑洞。这种习惯究竟起于何朝何代,迄今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以我猜测,先祖们从自然形成的山洞里走出来,从大树冠中迁下来,来到这千山万壑的深山中,便开始寻找安营扎寨、遮风避雨、繁衍生息的场所了。可以想象,那时的生产力和劳动技能极其低下,山里条件十分艰苦,营造一个居住的地方实属不易!他们苦思冥想,终于在经过雨水长期冲刷形成的山崖前豁然开朗。于是就在经过亿万年堆积起来的不软不硬的黄土残塬断壁上,仿照自然山洞的样子掘洞而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窑洞建筑。

陕北窑洞的建筑类型形式多样。由最初的黄土、焦土窑洞发展到接口石窑、接口砖窑和生墩石窑、生墩砖窑,乃至里方外拱的仿真窑洞了。当然,土窑洞虽然简陋,但挖起来容易,省工省钱,往往是光景不好的穷苦人无奈所为;光景稍好一点的庄户人家为了好看耐用,便用石头或烧制的青砖在土窑洞的窑面砌上一层,再压上遮雨的青石板窑檐,名曰接口窑洞;光景上好的人家便纯粹用石料或砖块仿照土窑洞的形式,修筑成窑洞,号称生墩石窑或生墩砖窑,这种窑洞既坚固耐用,又宽敞明亮,曾引来多少穷苦人家的羡慕和梦想!

陕北窑洞不论哪种类型,普遍都留有窗户。窗户有大有小,有半圆也有正方,以半圆窗户居多。圆窗下根据门的所在位置,在门口边配有对称的小方窗或小单窗。门窗一般采用的是当地适生的杨树、榆树、柳树等上等木料,经过木匠精心加工制作成方格子窗户,爱好的庄户人家,还让技艺高超的匠人,将窗棂子套成美观的图案,做成的窗户在靠窑里的一面糊上白麻纸,一方面起到遮挡风沙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通气透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