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运用到极致的作文(至少20个成语的作文)

成语运用到极致的作文(至少20个成语的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6 14:22:53
成语运用到极致的作文(至少20个成语的作文)

成语运用到极致的作文【一】

有人说,写作文就是写话,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这就是作文。我想这个话有道理。记得在上四年级的时候,我自己命题写了一篇《快乐的星期天》,因为写的是和爸爸、妈妈去游泳的事,对它我有亲身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写得绘声、绘色,而博得全家人的赞扬。可是,后来对一些命题作文,有时就因为没有多少话可写而犯难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次读了作家吕菲菲的《汲取消化运用》这篇文章后,才找到了自己写作犯难的原因和写好作文的启迪:

第一、对社会上的人和事缺乏了解。以前我只知道自己家里的人和事,而对其它的东西就不关心了。这样要写自己家以外的事,哪能有话来写呢?因此懂得了要写好作文,必须走出家门到社会生活里去,仔细地观察和寻找。要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人、事和事有哪些不同;要了解一年四季各有什么不同,对他们要仔细地观察并记在脑子里。这样,写作文时就不会因为没有词儿而写不出来了。第二、我爱读书,但是深入思考不够。我家有不少书,我从小就爱读书。可是,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故事的情节,而对于文章情节、结构、用词的好坏,不太关心。因此自己写作文时,就不能吸取、借鉴别人的好东西。所以,要写好作文,既要多读书,又要多思考、多借鉴。第三、就是平时很少练习写作。由于自己觉着写不好,就不愿意写,可是越不写越就写不好,有时连写好的作文也不愿再修改。其实,要想文章写得好,一要多写、多练,二要多修改。

通过这次读书,我找到了自己写作文犯难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我想今后只要坚持仔细观察、认真读书和勤学苦写,那么再写作文时,一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成语运用到极致的作文【二】

绿叶,充满着蓬勃的生机;绿叶,显示着生命的活力;绿叶,体现着高尚的灵魂、奉献的精神……

假如有一座大花园,花园中盛开着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鲜花,万紫千红、花香四溢,花朵们争奇斗艳,将自己的容貌、香味毫无保留的展现给世人。那么吸引游人注意、得到游人赞美的定是那花朵。而真正该欣赏的东西——绿叶,通常不会引起任何人的留意。因为绿叶没有鲜艳的外表、没有沁人心脾的香气。

可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在花儿的美丽背后,总有绿叶的衬托。他们一般不被人注意,他们以最朴素的外表展露,他们心甘情愿地做花儿的衬托。即使没人欣赏、没人赞叹,他们也不会大张旗鼓的显耀,他们只会默默无闻的在背后付出,他们从不埋怨、从无不满……可单从生物学角度看,花朵的美丽绽放所需的一切营养物质,都是由绿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并提供的。

有一首歌写的好“我们的祖国像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其实把祖国比作花园再恰当不过了,那花朵就象征着国家的杰出人士、社会的佼佼者,只是歌里还少了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绿叶,衬托红花的绿叶、默默无闻的绿叶。因为绿叶象征着那些平凡质朴、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却又无时无刻不坚守岗位的幕后工作人员,且生活中这样的人无处不在。

我们眼里看到的干净整洁的大街,可谁又曾留意环卫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在岗位上;我们眼里看到的宽敞明亮的住房,可谁又曾留意建筑工人不畏严寒酷暑仍忙碌的身影;我们眼里看到的精彩美妙的演出,可谁又曾留意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我们眼里看到的繁荣昌盛的祖国,可谁又曾留意无数先烈的付出乃至牺牲、无数边防战士的日夜驻守、无数技术人员的艰辛工作、无数不知名人士的默默付出……

生活中这样的人数不胜数,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引人瞩目,但社会和国家离不开他们,就像花儿离不开绿叶。我们不能让他们隐姓埋名,我们不能只欣赏鲜明的花朵。无私的绿叶同样值得欣赏,我们要铭记他们,我们要对得起他们的付出,我们要学习他们,传承这绿叶的精神。

成语运用到极致的作文【三】

每一次看着那些树立在马路边的大树,我就感觉它们像是一位位和蔼可亲的母亲,它们就像一把巨伞,挺拔的守护在马路旁,为旁边休息的清洁工遮挡风雨和阳光。

每当下起雨时,树木都会用自己茂密的叶子保护自己脚下嫩绿的小花小草,不让它们受到危险,这就让我想起了妈妈。记得一次下着又一次下着大雨的下午,刚好是放学回家的那一天,乌云密布天空,使大地都是一片灰暗暗的,当时我急冲冲的跑到教室外面,生怕回家晚了,会下起大雨,而回不了家。可谁知,等我走出外面的时候,翻了翻自己的书包,才发出,原来我没带伞,还指望能早点回去,现在倒是失望了。

于是我急冲冲的往家里跑去,可正在这时,呼啦啦的雨下了起来,重重的打在了我的头上,看着雨下的太大,于是便找了个地方躲雨了。那时雨下的大,我的心也开始变得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便想着妈妈了,希望妈妈来接我回去。于是我在那个地方等了很久,就开始失望起来了。直到过了二十多分钟,自己迷茫雨点下,一个骑自行车的女人骑像了我,只是觉得她非常熟悉,直到近处望时,才意外发现,原来是我的妈妈。

等骑到我这边时,我才发现,妈妈虽然穿着雨衣,但是下身的裤子已经湿透了,前面的头发已经有一滴滴雨滴滴下来。妈妈正在喘着气,我望着妈妈,只见她的脸很苍白。妈妈对我说:“以后记得带伞。”于是她把一把雨伞给了我,把自己的雨衣脱了下来,给我穿上。我坐上末尾,本想问妈妈的为什么不穿雨衣,可是妈妈已经骑车往家的方向走了,我连忙打开自己的雨伞,帮妈妈挡着头上的雨滴。在那时,我哭了,热泪滴在了我自己的衣服上。

大树关爱小草,就像妈妈在关爱我们一样;大树无私地为小草遮风挡雨,就像母亲无谓地接我回去,忍受着雨点的打击。大叔是那么勇敢无畏,它不怕暴风雨是多么猛烈,依然挺立地站在人们面前。

大树的无私,就是父母的无私。

成语运用到极致的作文【四】

凝视着窗台上亭亭玉立的兰花,不禁让我想起《野有蔓草》中那位清秀水灵、温文秀玩的姑娘。这盆兰花在我眼前立刻幻化成美的化身。汇聚天地之灵气,凝结日月之精华,俨然一位落落大方的闺秀。它将垂柳的“阴柔”与君子兰的“剑气”融合成蓊蓊郁郁的形态,捧出一丛生机。远远望去,一束一束纤细的叶子像待射的利箭直击苍穹,叶片伸长到一定高度便弯下腰低头和土里的根偶偶私语。宛如一盆翠绿的喷泉在凝固所呈现的景致。拔开丛丛叶片,你惊讶地发现五片花瓣的小花会探出头来窥探周遭的一切。花瓣也是绿的,和叶片融为一体,赏心悦目,传达着和谐之美。花瓣上刻着一道道红印,就像娇嫩的皮肤被划出丝,墨汁在草纸上沁染开来。最独特的还是它的花蕊,由两部分组成,像微微张开的嘴。“上唇”被玫瑰色的圆点点缀:“下唇”则被随意地涂抹上奇异的线条,宛如一条喷火的猛蛇。

新年伊始,父亲将这盆兰花摆在我卧室的窗台上,起初我并不在意它,因为它实在平凡的如同一盆杂草,仅仅是葱郁的绿让双眼感到舒适。父亲说开春时它会长出兰花,我不屑地瞟了一眼兰草,心里琢磨着,看它开出个什么样的花来。这盆普通的近乎单调乏味的兰草,不属于奇花瑞草,没有“仙客来”奇特巧妙的优雅造型,连映山红看见它都为它是花的成员而羞红了脸,在国色天香的牡丹面前,兰草就像东施遇见了西施,相形见拙,黯然失色。

但是,凛冽的寒风摧残不了它盛开的梦,周遭的冷漠击不垮它生长的信念。它躲在窗台的一隅,靠着冰冷的墙面默默地生长着,生长着……。

谁能料想啊,在春风的轻抚下,它竟长成了一株境界,叫“禅”。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张大着眼睛,见证人情世态的炎凉。即便生在清幽的山谷,生在清静的后禅院,被同伴嘲讽,被冷漠包围,它仍能谢绝蜜蜂的殷勤,避开蝴蝶妩媚的身姿,恪守一方净土,吐露一抹清香。文人称赞它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除去轻佻之色,媚世之态,“孤芳自赏”也得耐得住寂寞。

谁能料到啊,在鸟鸣得催促下,它竟长成了一丛气质,叫“雅”。它优雅地立在那里,月貌花容。它不像迎春花般招摇,明黄的小花铺天盖地得缀满枝头,压得枝条喘不过气来。它也不像攀援得凌霄花,爬上高枝,借着枝条的高度炫耀自己。兰花是有骨气的,它不攀附枝条。而是从土壤里重新抽出一根茎,几片叶,五瓣花。用它“自己”的根吮吸水分,用“自己”的茎运输养料。它不愿和迎春花一样抛头露面,宛如一位羞涩矜持的佳人,一个落寞的才子,悄悄地躲在叶子地下部,依偎着养育它地泥土。

于是,兰花的绽放并不惹人注意,常常会成为被轻易忽略的风景,但它的花瓣上还是长满了绿色的希望,它的花蕊仍会催生希望的蓓蕾,它的叶片依旧契刻着清新。

我低下头,默念道“幽幽兰香,无人自芳。”

成语运用到极致的作文【五】

梅雨时节,家家种菊,已是东流人千年不变的延续。东流人不仅用行动给陶公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个注脚,还为陶公在菊江边修建了供人拜谒的祠堂。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慎终追远,于是心中的丰碑便有了永恒的精神。

其实陶公的“东篱”在不在东流并不重要,所望“南山”是不是历山也无须争辩,但陶公为彭泽县令时“日驻彭泽,夜宿东流”的事实,就让人们有了揣摩和遐想的理由。到底是什么让陶公在此停舟驻足,又是什么让陶公如此留连东流?

在一个扫柳栽菊的日子里,我与友人带着一系列的疑惑来到了菊江边的陶公祠。替我们打前站的泥生兄给我们一行介绍了东流的历史过往,东流在晋时名为黄菊乡,隶属彭泽县(今属东至县,那时东流不仅家家植菊,户户菊香,而且东篱西笆,山头江岸,可谓“满城尽带黄金甲”。友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也感慨过境于此的这段长江,东流人竟叫它“菊江”。 能将长江一段摘取为己有,莫过于给它取个别称,就像给自己的孩子起个小名。这种事,沿江各地也有不少,但能把名字取得那么诗意化,也只有东流的菊江了。可以想像,在秋风浩荡,江水泛青的黄昏里,陶公忙完公事后,宽衣著闲,解缆启程,乘一叶扁舟赶往东流,引觞船头,暗香盈袖,看着半江瑟瑟半江黄的菊江,心里是何等的快慰。

逃离一下浊地,涤荡一下身心,还有什么地方像东流那样,把酒临风,无案牍劳形;置身菊中,有忘我之境?!著一袭长袍,端一杯美酒,捧一把菊花,以菊为肴,以酒为馔,清淡中有真味,浓烈中显性情。菊瘦瓣如钩,隐士之品质,令陶公向往;酒稠烈如焰,祛虑的功效,让陶公钟情……归意何处起,莫非此菊邑?

思维在无拘无束中搜索前行,友人在陶公祠里瞻仰追溯,不知不觉走上祠边的“秀峰塔”。塔六方五层,建于1759年,为的是“增补文枢,更增秀气”。这不得不佩服东流人的聪慧,菊命江名,祠聚精神,塔写长空,这何止是补文枢,增秀气,这简直就是将陶公安放心灵的后花园,再打造一番。

左转右旋地上了塔顶,透窗远眺,水天一色,叫人如何不想起江流涌动浪淘沙。浮光流年,英雄人物随波而逝;倾听蛩音,文人雅士蹒跚而来。祠如航船,塔如桅杆,载着瘦瓣如钩的菊花,在历史的长河中航行,竟走出了无穷无尽,走到了历代文人的内心深处。

拥有者早已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放弃者倒成就了千古英名。

文人士子多么想在身后留点什么呀,可只有陶公另辟蹊径,归田返乡成了后人纷纷效仿的对象,可陶公怎能复制?只道陶公辞官去,难见林下多一人。同朝代的吴地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西风起时,想的是莼鲈之味,于是辞官回家。他的“莼鲈之思”不过是口腹之累。而陶公辞官归田是心性使然,就具有了一种气节与精神。

穿越历史的时空,有洞穿力的有几人?滔滔的菊江水,能激起浪花的有几个?菊江边的陶公祠里有答案,陶公祠边的秀峰塔上有结果。

多么好的地方啊!千里长江,北折东流,菊邑之所,何人不爱。丽山秀峰塔,菊江靖节祠。我庆幸生在此地,享有着这些丰厚的遗存。

一座山,一片土,一方湖,可永久划归一地,可天上的云彩,菊江的流水不能让它做长久的驻留。因为云彩是看得见的空气,是人类的必需;江水是流动的生命,是文明的发祥地。它们不能属于哪一地一域,它属于公众,属于自然。正如菊江边的陶公祠,陶公祠边的秀峰塔,秀峰塔边的雏菊,有形之物,虽属东流,可无形宝藏属于社会,属于人类。那飘满菊江的菊啊,你著了陶公的色彩,附有陶公的灵魂,随大江东流去,淌了千年,香了万代……

往事湮没尘中,一切随岁月腐朽,惟灵魂闪闪发光。

成语运用到极致的作文【六】

??一件事做到极致初中生作文

小区的广场上,最近多了几十个阿姨,每逢晚饭后不久,就可以见到她们伴着音乐在练习舞蹈。

看得出,大家都是刚上道,基本上动作都是僵硬、参差不齐、跟不上节拍的。

教学舞蹈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20多岁。由于离的有些远,看不清她的'样子,只是觉得她脸型标志、身材曼妙,亭亭玉立在那里,绝对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由于阿姨们还处于起步阶段,她教的也都是一些基本的动作。

我凑近大约看清了她的样子,身形不错,可能是因为常年练舞的缘故;长得一般,如果不是因为在跳舞,绝对不会多看一眼的那种。

但是,每每音乐一起,踏着节拍开始舞动的时候,她就成为了广场上面的焦点。

想起了有一次去某工厂送货时,正好巧遇害了该公司在进行军训活动。

半天的军训请了爱国主义基地教育的军人来操作。

军训的两个教官都是天安门国旗班的退伍兵,高大帅气是对他们外形的最好诠释(都是190左右那种)。

学员还没有到的时候,两个教官也在嘻嘻哈哈的和我们交谈,毕竟也就20出头,和一般的小年轻人无异。

学员一到,军训开始了,他们立马进入了教官的角色。稍息、立正、向左转、向右转,这些在企业里面大小是个头目的学员,被这两个教官训得服服帖帖,

特别是些女学员,简直是带着景仰甚至花痴般地注视着教官。我在一旁,也被这两个年轻的教官吸引住了,被他们军训时候散发出来的那种气质吸引住了。

无论是一个简单的摆臂,还是一个简单的踢腿,他们完成后给我的感觉,那简直是种艺术,一种阳刚之美,不知道他们流下了多少汗水才可以锻造出这些动作。

女孩的舞蹈,教官的军姿,说到底,他们都是把一个个简单的动作练到了极致。

当简单的动作到了极致,就演变成了一种标准,甚至是一种境界。

任何事情,做到了极致,你就已经成功了。

成语运用到极致的作文【七】

割稻,对我们的父母来说是一种农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体验。

秋天一到,稻穗们就会在妈妈的怀抱中舞动,好像在说∶“你看,我多美。穿着金黄的衣服,像一位小公主。”说着,又随着秋风翩翩起舞。“该收割了,该收割了……”稻穗们不停的号召人们开工。人们又似乎明白了它们的用意,马不停蹄地赶往田边去。

“嚓嚓嚓,嚓嚓嚓。”一阵悦耳的歌声,驱使我们赶快行动。我和爸妈本来是一致的,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的距离也越来越大。我的信心也逐渐消退,但是我一想到:刀不磨不亮,人不学不懂的格言,就马上信心满足。我实行了先观摩,后行动的方案。我走到妈妈跟前,仔细的观察着。我看见妈妈弯着腰,一手紧握镰刀,一手拿着稻穗,“嚓嚓嚓,嚓嚓嚓”地向前移动着。额头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向下滴。哎,最后还是经过我多方了解,才知道秘诀的。

我亲自动手了。我一手紧握镰刀,一手戴上手套,扭了扭腰,便弯下割稻了。“嚓嚓嚓,嚓嚓嚓”,随着一阵歌声,一棵棵沉甸甸的稻穗唱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支歌。哎呀,我的手好疼。拿下手套一看,手掌上有了老茧,我气呼呼地说:“我不干了。”。说着“啪”地坐在田埂上了。

我坐在田埂定睛看着远方,我看见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们像一群小朋友,聚在一起开生日派对;又像大海中的波浪。,稻穗们,你们具有黄金的特征,我以你们为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