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孩子和父母互换身份的作文感想)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孩子和父母互换身份的作文感想)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5 04:15:31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孩子和父母互换身份的作文感想)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一】

我越来越喜欢孙瑞雪老师的书,尤其是《爱和自由》,我把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每一位好朋友,尤其是孩子的妈妈,做好一位母亲,尤其是好母亲真的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自身的成长能够给予孩子无穷的力量。

我自己也是一位四岁孩子的妈妈了,在没有接触《爱和自由》之前,我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总是想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懂规矩、爱学习的好孩子,班级最好没有调皮的孩子多好啊!读完《爱和自由》后,自己简直有点无地自容了,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只要你做好指导、观察、协助就可以了,《爱和自由》改变了我,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如果是以前,如果一个孩子犯错误了,我一定会大声训斥,并告诉他下次不要这样做了,在这样做就会……一些威胁之类的语言,现在我不会了,无论孩子犯什么样的错误,我有时候情绪也会有些波动,但是我时刻告诉自己,放松心情,毕竟是小孩子吗,有时孩子会把玩具摔在地上,还会用脚去踩,这时候,我们首先告诉他,请你把玩具捡起来,我来帮助你一起把玩具归位好吗?有的孩子会和你一起做,而有的孩子根本不理会你,跑掉了,其实没关系的,一次、两次……总有一天,他会非常高兴地和你一起收拾玩具并归位,老师对孩子的爱与包容、还有亲切的口吻时刻都在感化着孩子,慢慢的孩子们也学会了“请”“对不起”……这些语言,他们也会爱老师、并且关心老师!

孩子是否犯错误了?有时候我们常常把孩子们的探索当成了犯错误,我的孩子也常常模仿大人拖地,现在我允许他做这些事,还有他特别喜欢用抹布擦桌子,但是还想模仿我平时用水洗完抹布再去擦,由于空间的有限我还是没有给他充分的自由,没有允许他这样做,只是给他一块我拧好的抹布,他擦了一会,于是拿起自己的吸管水杯喝了一口水吐出来,反复这样做,抹布便吸了很多水能拧出来了,他很高兴,用自己的小手拧抹布,擦地、擦桌子、擦门、还去擦自己的小鸭子便盆……干的特别的起劲,虽然弄得地板湿湿的,但总比要去水盆洗好的多,我只能一会再来收拾了,如果换成从前,我也许不会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去做,其实小孩子不一定就喜欢在一个地方玩玩具,看书、生活中的这些事情都是在帮助他成长的!是孙瑞雪老师改变了我,使我允许孩子们自由、快乐的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最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家长怎样看待孩子们的每一次错误,最好用积极、肯定的语气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而不是一味的重复这项错误,我们大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所以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情来解决孩子们的错误!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二】

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蒙氏理论的书,拿到书后才一翻,就马上被吸引住了,一边看一边打心眼里认同,合上书本,内心充满了接触到真理的激动。

都说只有切身感受的事物才会特别认同,现在却已经想不起来到底是书里哪些案例和说法触动了自己,只知道一边翻阅一边忍不住幻想:如果自己从小能在“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下成长是多么的幸福,甚至有一种冲动,恨不得把书上的文字腾印到父母的脑子里,告诉他们当年那种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怎样伤害和扼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总之,由此“爱和自由”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心里,看着孩子们无邪的笑脸,作为老师的神圣使命感再次升华,看着孩子的脸,在心里对她们说我也要“让我的爱象阳光一样包围着你们,而又给你们光辉灿烂的自由。”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不求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是包容,凡事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书中是这样的定义“爱”的。“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止息的等待”是打动我最深的字眼。

在爱孩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曾经,我也认同一个家庭里的孩子至少要怕一个人,要有个人“镇”得住他;认同孩子小的时候讲不通道理的时候,至于道理,长大了就会懂了;认同一个凌厉的眼色使过去,孩子就噤若寒蝉的“威严”……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的,我们从小按着“乖孩子”的模式去听话、不惹事、好好学习、不贪玩,就是好孩子。

我们从来没有或者有过却没有答案去问自己: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眼前这些就是我想要的吗?我们的身体已经成熟,我们的心智却停滞不前,面对纷扰的社会,我们内心的惶恐不安远远大于自尊自信,这就是传统教育带来的后果。为什么一代一代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拼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孩子“按我说的去做,但不要学我”?为什么父母以自身的经历和教训教导孩子却不能使孩子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自强自立的人生道路?

我们了解自己开始,了解生命的意义,了解成长的规律,认识到并尊重每一个新的独立的个体,蹲下来,时刻关注自己和她的成长,用真正的、无限的、无条件的爱滋润彼此的心灵,让“内心的小孩”和现实的孩子一起快乐、自由地成长!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三】

海蒂从小就没有父母,她跟她的姨妈生活在一起,但是后来有一天姨妈在城里找了一份新工作,她只能把海蒂送到她爷爷那里,她爷爷住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爷爷是一个非常不爱说话,外表冷漠的老人,甚至看上去非常的凶。其实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

海蒂和姨妈到了阿尔卑斯山下,只见白云蓝天映衬下阿尔卑斯山,郁郁葱葱,连绵起伏,羊群点缀在绿草中间,一片生机勃勃,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海蒂一下子便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半山腰,有两座小木屋子,那就是她爷爷的住处。姨妈把她送到了爷爷家里,就匆忙的离开了。可爷爷最初并不喜欢这个小孙女,还准备把她送到孤儿院,他找了牧师。可是慢慢地小海蒂天真可爱,懂事体贴感动了爷爷,爷爷就开始改变了看法和态度,对她逐渐的好了起来。

海蒂开始了放羊生涯,在这期间,他还认识了好朋友彼得,他也是一个放羊的孩子。他们俩一起放羊,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躺在草地上看天空,看白云,十分开心。慢慢的,他们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姨妈把她送到城里,托付给了一位非常富有的家庭,和这一家的女孩儿克拉拉一起学习,克拉拉腿有残疾,只能坐在轮椅上,但是她对海蒂充满了友善和依恋。

虽然这里生活很富足,但他还是非常想念阿尔卑斯山,想念爷爷……一天她终于被送回来了,她看到了阿尔卑斯山,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爷爷和彼得。她和爷爷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又开始了快乐的生活。后来克拉拉也来到了阿尔卑斯山,她也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在一次提蝴蝶的时候,她竟然发现自己能够站立起来了,并且学会走路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非常兴奋和感动。我被阿尔卑斯山脉的美景所吸引,而且我特别喜欢海蒂这个人物,因为她不仅天真可爱,性格开朗,而且心地善良。她特别看重、珍惜她和爷爷之间的亲情,她和克拉拉、彼得之间的友情。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四】

你对女儿的爱,女儿一生一世也报答不尽啊!但是女儿心中明白你的心思,明白你很爱很爱女儿。因为您一生只有一个女儿,您和爸爸把这一个女儿当作珍珠一样的捧在手心中,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唯恐她出了什么闪失,唯恐她有什么委屈。就这样在您们的爱的怀抱里渐渐成长,小学、初中、高中之后,女儿在不想让您们操心的操心下离开了家乡,远到千里之外的异乡去读书了。在离开了家乡一星期之后,就忍不住的流泪了,望着家乡的方向,渴盼着能见到您的身影,可怎么盼也盼不到的心情在当时是多么的忧伤,也许作为妈妈的您比我更忧伤更愁伤,因为您肩负着那么多的家务活和农活,肩负着两个哥哥的生活学习费用。记得那时的我在学校很懂事,节省零食,节省穿好衣服,只想能让妈妈您少一些劳累,少一些负担。可是您却不想让我这样,在电话里,你常哽咽着说:”该花的花吧,家里能供应起你上学。"每到这时,我就会流泪,好想说:“妈妈,我想你了!”可是我没有说出口,怕同学在旁边听到了也会哭出来,因为她们和我一样的想家呀,可她们有的连电话也往家打不了,家中没有电话啊。

那时,您的女儿每次在周末往家里打电话时,就有一种优越感,感觉到了爹妈的艰辛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所以才会那么的劳累,那么多的付出!

等到女儿毕业了,爸爸为自己的工作操心了,看到了他操气的模样,我很不情愿让他为自己那样操心,因为自己感觉到自己长大了,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了。但自己仍没有免了爸爸的操心,爸爸依照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女儿做了人生职业路上的第一位向导,女儿也习惯了您们的指引,顺利步入了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站,走上了如今让人看起来还不错的'职业道路。之后,您和爸爸又为女儿选了一位还不错的对向,就这样您和爸爸才放心了似的,如愿以偿的完成了您和爸一生的愿望。

如今您的女儿也做了妈妈,也在做着妈妈您年轻时做过的事情,传递着从您手中传递而来的说不出的精神理念,但能悟得出的那份心愿,偶尔,您还会教导我该怎样做怎样去做才可以,为了我好,更为了您的外孙将来更好。每到那时,我会有些不情愿地听了,因为我想让您能完全的放心我,安安稳稳地度晚年,开开心心的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女儿不想再让您为女儿操心了,真的不想再让您为我而这样操心了。因为女儿也作了妈妈,想让妈妈歇歇了,不要再这么累了,该轻松的生活属于您们的晚年幸福生活了。妈妈,您一生不识字,却比女儿想的多、想的远,女儿唯有在心底感激感恩着您,妈妈,女儿在心里的话,不知您能用心感应到吗?

亲爱的妈妈,我现在唯有用祝福来表达自己对您的报答,只有用心来您为女儿一生所做的一切,祝愿妈妈晚年生活身体健康开心幸福!

和妈妈互换身份的心得体会作文【五】

——摘自豆瓣

先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后看《百年孤独》,前者有点像是把后者的一个切片做得充实复杂,两本书都浓的老人味,说话方式以及老人才有的智慧和阅历。

阅读时的愉悦多来自惊愕和服气,脑袋里小剧场不停,充满画面感(据说作者为了保留读者脑中具体而各异的画面一直没有出售电影版权)。《百年孤独》布满神来之笔,各种泪点笑点不断,看完既充盈又轻逸舒畅。从这一部书中读出了许多部书的乐趣,《无人生还》般笼罩着冥冥之中宿命,《聊斋》式魔幻现实随意切换,同《红楼梦》般由一个人精老太串着大家族的几度兴衰,又有《金瓶梅》式世俗情爱和,还似《三体》给读者充满质感的时空流转。读到真是赚到。

读书时印象深刻的除了孤独这一主题(没有人比加西亚更能将本不可言的孤独刻画得如此透彻入骨,有如此深切的理解),还有名字。名字很重要,不同文明按照各自脉络发展出的文明不约而同透露了这一讯息。日本电影《你的名字》和《千与千寻》都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自己是谁。林奈发明了双名法,让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也变得有名有姓。拿拉丁学名或者俗名去呼唤一只飞鸟,它不会答应。但我还是热衷于打听他们的名字,那里可以找到了解他们的线索和钥匙。即便是单纯地知晓名字也好,这样我们就认识了,下回见到可以将它从另外的鸟儿区分出来。

读书的时候会忍不住自制名字谱系,因为布恩迪亚家族使用重复的名字,和《红楼梦》中的“原应叹息”起名字一样藏着作者的巧思——拥有相同名字的'人总是有着相似性格,因而也有类似的宿命。即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沿着不同的路子成长,曾有自己芳华绝代引领世界的时候,但最终却在时间的齿轮里依了宿命。正如原文所说“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好似无论人物如何生活,都逃不脱既定的宿命。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和父辈祖辈相似的时候,是这个人衰老的开始,衰老的后期便活成像个影子,自身和外界都恍惚,分不清幻觉与现实。

刘同有本书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虽未拜读,借此书名送给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们,以及偶尔感到孤独的我们。在属于我们的轮回里努力蹦跶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