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的残奥会的作文(残奥会作文800字最新)

2021的残奥会的作文(残奥会作文800字最新)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2-05 21:53:41
2021的残奥会的作文(残奥会作文800字最新)

2021的残奥会的作文【一】

27岁的冯攀峰在自己轮椅乒乓球生涯的第17个年头,用3:1的比分为中国代表团拿下里约残奥会的乒乓项目第一金。

如果不是老一辈残疾人乒乓球冠军们2000年在江苏邳州市“希望之家”残疾人学校的一次乒乓球表演,今天这一刻的冯攀峰会在哪里,做些什么,都不得而知。但那一天过后,10岁的他突然发现“原来残疾人是可以参加一些运动会,为国争光的”。

和同样因小儿麻痹症而身体残疾的同学一起,素来对乒乓球感兴趣的冯攀峰开始了训练。但十几年前训练条件堪忧,冬天没有暖气,轮椅运动员活动范围小,身上热不起来,轮椅又是铁圈,冬天的时候手要推着。“手脚都容易有冻疮,打的时候就流,”他回忆起那段时光,“但大家一起练习都挺高兴的,就也没觉得有多苦。”

对那个时候的冯攀峰来说,对乒乓球只是喜欢,并没有想过以后要去拿什么冠军。但8年的光阴悄悄过去,他从省队到了国家队,并在北京残奥会上收获了男子3级单打冠军,2012年的伦敦也是如此,到今天,他实现了该项目残奥会的三连冠。

冯攀峰说,自己的偶像是邓亚萍,同样有着刚出道时不被人看好的经历,也有付出超越常人努力而向上登攀的人生轨迹——这一点很像他的名字。“所以我很崇拜她。” 冯攀峰说。不过现在大大小小的众多赛事冠军,已经让他和自己的偶像默默看齐。

但乒乓球给予冯攀峰的,不仅仅是奖杯与奖牌,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心的变化。“残疾人,无论是参加体育运动还是上班、无业,我觉得最难克服的是一个心理问题,就是一种自卑感,这个是再怎么开导也开导不了的,”他说, “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拿到成绩之后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慢慢地我们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出去以后从来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他也会经历迷茫,这一次来里约,他一直努力想找回前两届的状态,两届冠军的过往本身也是一种莫大的压力。“决赛前就跟自己说,反正我进决赛了已经,就放开打吧。”今天每次关键得分,他都会怒吼着给自己加油,直到拿下冠军点之后高高地举起手臂庆祝。他说:“拿了之后就觉得,这一路,挺精彩。”

这样的精彩还会继续下去。“我们的周期还是比较长,因为坐在轮椅上,不像他们的运动量那么大,”冯攀峰说, “现在残疾人乒乓球每一年都会有很多很多的比赛,我会继续打下去。”

当然,这样的道路总会有一天走到一个要说再见的节点。对他来说,那个节点因为距离太远而充满着不确定性,但这些不确定之中,有一点是早已肯定的。

2021的残奥会的作文【二】

虽然残奥会上没有明星大腕,没有男神女神,但却有着同样的美丽与感动,精彩与荣耀!如此优秀的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我们欠他们一个应有的关注。转发,为他们加油!

在这个“鸡汤”横飞的时代,大家都产生了免疫力,一碗“鸡汤”几乎不能使我们的心中再起波澜。要说有,中国女排算一个,属于一碗熬了12年的“鸡汤”。而在奥运大家庭里,有一群人用一次次的失败来感动着世人,来捍卫奥林匹克精神。

男子跳高t42级别决赛,中国选手钟志强参战。 

2021的残奥会的作文【三】

同学们,每年的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也许你会说,残疾人不过才占正常人的一小部分,需要那么注重残疾人吗?你这可就大错特错了!不信,你就接下来看一看统计数量吧!

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各类残疾人6亿多,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各类残疾人总数达600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也就是说20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所以我们身边正有许多残疾人等着你的帮助,当你知道了这个日子时,请你向身边的残疾人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让他们与我们一起享受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很多人都认为残疾人没用,是废物,但是张海迪阿姨那种斗志让她顽强地活了下去, 张海迪阿姨不仅没有抱怨,先天为什么那么不公平,让自己是一个残疾人,而是靠毅力活了下来。这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说明人们排斥残疾人的说法是不对的……

再看看写了《假如个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她用毕生的经历写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她们身残志不残,她们的许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两张对比的照片:一张是一位拄着拐杖的残疾人在为人理发,一张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蜷缩于街头一角伸手乞讨。同样是为了生活,两个人的`目的相同,但方法却完全不一样。

同学们,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是举手之劳,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奢望。给残疾人一个搀扶只需你付出一只手的力量,给他们一个公交车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会儿的辛苦,爱护他们的专用设施只需你付出绕一点弯路的时间。关爱残疾人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只是在今天,而是在每一天。

虽然许多人犯了错误,可还是有很多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现在许多地方建立起了福利院,敬老院……有些好心人帮残疾人干活,做家务,给他们送钱送饭,有些无家可归的还给他们找住所……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残疾人应该得到人们关心爱护,他们也是人啊!让那些排斥残疾人的人来想一下换位思考,假如你是残疾人,你会怎么想?当你受到的是人们的冷漠,排斥,你会怎么想?

在这里,我再一次声明:残疾人是人,他们不是畜生!他们不该受到冷漠,嘲笑,讽刺,排斥……而应该受到人们的帮助,关心,爱护!最后在距离残奥会216天,我们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帮助残疾人,让他们在残奥会时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为国家夺得一块块亮晃晃的奖牌!

2021的残奥会的作文【四】

当地时间9月11日晚,患有脑瘫的比利时小将劳伦斯-德沃斯摘得男单第9级金牌,并凭借16岁28天的年纪,成为里约残奥会乒乓球历史上最年轻的男子冠军!

据国际乒联官网报道,劳伦斯2014年才初登世界大赛舞台,曾在2015年的残欧锦赛中斩获男单和团体两枚金牌。此行的里约之旅,劳伦斯更是神勇地一局未丢,在决赛迎战荷兰选手赫尔本-拉斯特时同样是以3-0(11-8、11-7、11-4锁定胜局。

“乒乓球就是我的生命。现在我在一家运动学校上学,周一到周五每天就是学习、训练。这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会很无聊,但是我非常喜欢”赛后,小伙子还表示:“真的太让人惊喜了,定下的目标是获得奖牌,现在变成了金牌。我也没有想过会是3-0拿下。不过,是的,我做到了。”值得一提的是,采访中劳伦斯还透露了一个小花絮。

没想到上个月藏獒张继科在里约赛场上“没睡醒”的风潮又刮回去了。“其实昨晚我都没有睡好,因为脑海里一直在想,噢,我进半决赛了,后面说不定还有决赛,我可得好好发挥,还好最后赢球了。今天也已经打出了自己的最好状态。”劳伦斯笑着说。

2021的残奥会的作文【五】

青奥会是专门为青年人进行的比赛运动竞技,由它更能突显我们的活力,证明我们是一群生机勃勃的人们。表现出我们不服输,永不言败的精神与积极向上的状态。青年人正逐渐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中的顶梁柱。我们的国家需要他们,我们的社会离不开他们。有了他们给我们的社会注入的新的生机,从而让我们这个民族不断自我更新。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至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能随之变化,进而衰落下去。一个民族的强胜与兴衰关键就在于青年人。中国的孩子如今已经今非昔比了,他们的种种能力让上一辈们望而兴叹。他们的创新能力,为这个时代融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中国重视教育,也正因此,广大的学生们被注入了新的内容。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们,我们这一届是幸运的,XX年的北京奥运会那年,我们小学毕业,步入了初中。对于南京的学生们,20xx年的青奥会也许是对我们的一种期盼,我们那年正好高中毕业。时隔六年,基于又一次与我们相遇。也许九年前你刚小学毕业,还不懂那么多。20xx年,我们高中毕业了,我们又该为青奥做些什么呢?高中毕业的我们有了很多空余时间,合理的安排也是我们应该会的。有人想做一名志愿者,这个理想很难得,也很普遍。因为也有很多人都能想到去做一名志愿者,但是这样做的条件十分高,要求的.高低会决定有些人的做事的态度。作为一名志愿者,说英语是最基本的要求,它是国际语言,说好流利的英语是重要条件,于是有人退缩了,英语对于他们来说好比登天。在用英语的书铺成的阶梯前。退缩,止步不前成了主题。唯有那些吃得了苦中苦,最终用知识的钥匙打开了天堂之门的人。他们学好了英语,战胜了它。把它踩在了脚下。英语并不难学,中华民族多么伟大的汉语能学好,英语一定难不倒我们国人,更难不倒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要发展要进步也就要学习先进的文化,英语成为他们之间的一个媒介,学好英语就向成功又进了一步。

我们要学好英语才能为青奥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更不曾多想在南京这么环境优美,富贵多饶的江南城市中又多了很多为增添绿色而努力的青奥会志愿者。也许可以换一种途径,南京是我家,怎么能够让家园中充满垃圾,浑浊的河水,污浊的空气呢?不能那样去迎接国内外运动会,游客。所以我们也能成为一名绿色天使,为了城市的一伤清洁,一丝清新的空气献出一份力量。让城市中再次充满花香鸟语。

我们是中国的青年,南京的高中生。既然是这样,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吧。让青奥与我们同行。

2021的残奥会的作文【六】

从1984年盲人选手平亚丽为中国夺得第一枚残奥会金牌,到2004年雅典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首登金牌榜第一名并两次蝉联,在国际赛场上,我国残疾人体育从弱到强,依托的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坚实底蕴。

残疾人选手震撼人心的表现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不但鼓舞着整个残疾人群体积极克服困难、勇敢面对生活,更在促进残健融合方面有力提升着全社会的关注度。赛场上的他们,为所有人的心田注入清流,为生活带来自信自强的正能量。

为祖国争光,也为自己的人生添彩因为失去了一条半胳膊,当许庆登上领奖台时,只能用肩膀和下巴夹着为他颁发的吉祥物。但右肩后方一个小小的鲨鱼文身又仿佛提醒人们,一旦跃入水中,他将爆发不可低估的能力。

当地时间10日,许庆在泳池中获得了他的第十枚残奥金牌,堪称残奥会上的`“菲尔普斯”。这位24岁的小伙子已经参加了4届残奥会,从昔日年纪最小的残奥选手成长为“多金王”,“这感觉棒极了,希望我能鼓舞更多运动员”。身体的残缺没能销蚀许庆追求卓越的勇气。在泳池中,他收获的不仅是金牌,更是面对生活磨难的强大自信。站在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他不仅为祖国争了光,也为自己的人生添了彩。

残奥会首场亮相,中国盲人足球队以1∶0击败西班牙队。这些蒙着眼罩的运动员在场上全力拼抢、奔跑,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强大的运动能力,更是不屈的生命力量。教练邹宏谋说,这些孩子最初接触足球时,有些连家门都不怎么出,更别提在场上奔跑。正是日复一日的训练渐渐培养出他们迈开双腿的勇气、争取胜利的意识和敢于拼搏的斗志。

其实,单以运动成绩而论,一流残疾人运动员的能力早已超出平常人。百米赛场,盲人女运动员可以跑进12秒,大致相当于省运会比赛成绩;乒乓球教练林秀炳说,最出色的残疾人选手可以和专业队乙级队球员挥拍过招;缺少腰腹力量的支撑,基本依靠双膀之力的举重选手卧推强度更是惊人。

身体残缺不代表心灵灰暗里约巴哈区奥林匹克公园里,残疾人运动体验区格外热闹。

在这里,观众可以蒙上眼罩,用手腕上的引导环和朋友连在一起向前奔跑,还可以坐在轮椅上投篮、坐在地上打排球,感受残疾人参与体育的滋味。

即便与朋友手腕相连,刚开始的奔跑也是小心翼翼;而轮椅篮球和坐式排球,由于改变了发力方式,更让人有些找不到感觉。一位刚摘下眼罩的小伙子摇着头说:“这的确很难,很难想象那些运动员怎么会跑得那么快。”

站在平常人的视角,残疾人从事体育有着特殊的困难,一如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受身体所限,难免产生畏惧和怯场的心态。而站在体育的视角,你会发现,残疾人获得了一个平等的机会,去认识自己、塑造自己。

而观看残奥会,观看残疾人体育运动员的表现,不仅是欣赏运动技巧,惊叹于体育所激发的人类潜能,更令人们生发出对生命的敬佩和启迪。

身体的残缺不代表心灵的灰暗,更不意味着希望的破灭。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障碍,残奥会就像一堂精彩的人生大课,处处回响,思索不尽。

2021的残奥会的作文【七】

在残奥会上,每一枚奖牌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名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都是一段传奇。以下是口袋作文口袋君为你准备的相关里约残奥会作文素材,欢迎阅读。

里约残奥会作文素材——游泳小将徐佳玲的追梦人生

“残奥会给了一个梦让我去追,这样的‘追梦人生’ 挺美妙的。”11日的残奥会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SM9级比赛后,游泳小将徐佳玲对记者说。

不久前刚满14岁的徐佳玲,是里约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这个来自宁波的小姑娘在接受采访时还有些腼腆和羞涩,但当被问及自己的梦想时,她瞪大眼睛、目光坚定地表示:“有朝一日,要站在奥运的最高领奖台上。”

实际上,成为一名游泳运动员原是父母无奈之下替徐佳玲想出的一条生活出路。

5岁时,徐佳玲因车祸不幸失去左臂,年轻的生命还未绽放就注定比普通人艰难。从那以后,她变得不爱说话,整天郁郁寡欢,一家人也为此生活在痛苦和压抑之中。

为了让徐佳玲长大后有个好的出路,父母左思右想后把她送去学游泳。一来是因为女儿从小喜欢玩水,但最重要的还是想让她成为一名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这样今后的生活可能会有个不错的着落。

然而,父母的无奈之举,却成了徐佳玲另一段美丽人生的开始。从6岁开始踏进游泳馆训练,徐佳玲在水里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喜欢在泳池里穿梭的感觉,一天游几千米也不觉得累,游泳让我找回了自信,让我对生活有了追求。”接触游泳之后,徐佳玲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她的性格变得开朗,话也多了起来。

经过几年的训练,具有一定天赋的徐佳玲开始在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

2015年举行的第九届全国残运会上,徐佳玲独得3金3铜,同时打破200米混合泳、400米自由泳两项全国残疾人纪录,成为残运会上夺得个人金牌和打破全国纪录年龄最小的运动员。

伴随自己的成长,徐佳玲的目标也越来越高——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今年1月和6月,她分别参加了在克罗地亚和德国举行的世界残疾人游泳公开赛,顺利取得了里约残奥会的参赛资格。

里约残奥会,作为“菜鸟”的徐佳玲要参加6个项目比赛,在第一个比赛日她就夺得一枚铜牌。在11日的200米个人混合泳SM9级比赛中,一度落后的她在最后50米奋起直追,一路赶超最终获得第四名。

“第一次参加奥运比赛还是有点紧张,但实力基本上发挥出来了,教练叫我别有压力,别想成绩,游好就可以了。”

有了这次奥运初体验,徐佳玲相信自己又离梦想近了一步,“我还小,对我来说很重要,下次一定能表现得更好”。

残奥会是“造梦工厂”,有许多像徐佳玲一样的人在这里追逐梦想,缔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正如徐佳玲所说:“我觉得我的生活很精彩,一点不比身体健全的同龄人差。”

27岁的冯攀峰在自己轮椅乒乓球生涯的第17个年头,用3:1的`比分为中国代表团拿下里约残奥会的乒乓项目第一金。

如果不是老一辈残疾人乒乓球冠军们2000年在江苏邳州市“希望之家”残疾人学校的一次乒乓球表演,今天这一刻的冯攀峰会在哪里,做些什么,都不得而知。但那一天过后,10岁的他突然发现“原来残疾人是可以参加一些运动会,为国争光的”。

和同样因小儿麻痹症而身体残疾的同学一起,素来对乒乓球感兴趣的冯攀峰开始了训练。但十几年前训练条件堪忧,冬天没有暖气,轮椅运动员活动范围小,身上热不起来,轮椅又是铁圈,冬天的时候手要推着。“手脚都容易有冻疮,打的时候就流,”他回忆起那段时光,“但大家一起练习都挺高兴的,就也没觉得有多苦。”

对那个时候的冯攀峰来说,对乒乓球只是喜欢,并没有想过以后要去拿什么冠军。但8年的光阴悄悄过去,他从省队到了国家队,并在北京残奥会上收获了男子3级单打冠军,2012年的伦敦也是如此,到今天,他实现了该项目残奥会的三连冠。

冯攀峰说,自己的偶像是邓亚萍,同样有着刚出道时不被人看好的经历,也有付出超越常人努力而向上登攀的人生轨迹——这一点很像他的名字。“所以我很崇拜她。” 冯攀峰说。不过现在大大小小的众多赛事冠军,已经让他和自己的偶像默默看齐。

但乒乓球给予冯攀峰的,不仅仅是奖杯与奖牌,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心的变化。“残疾人,无论是参加体育运动还是上班、无业,我觉得最难克服的是一个心理问题,就是一种自卑感,这个是再怎么开导也开导不了的,”他说, “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拿到成绩之后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慢慢地我们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出去以后从来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他也会经历迷茫,这一次来里约,他一直努力想找回前两届的状态,两届冠军的过往本身也是一种莫大的压力。“决赛前就跟自己说,反正我进决赛了已经,就放开打吧。”今天每次关键得分,他都会怒吼着给自己加油,直到拿下冠军点之后高高地举起手臂庆祝。他说:“拿了之后就觉得,这一路,挺精彩。”

这样的精彩还会继续下去。“我们的周期还是比较长,因为坐在轮椅上,不像他们的运动量那么大,”冯攀峰说, “现在残疾人乒乓球每一年都会有很多很多的比赛,我会继续打下去。”

当然,这样的道路总会有一天走到一个要说再见的节点。对他来说,那个节点因为距离太远而充满着不确定性,但这些不确定之中,有一点是早已肯定的。

“现在还不好说退役之后的事情,但是我觉得退役了跟乒乓球肯定是离不开,无论以后做什么,哪怕是去从事了别的工作,业余我也还是会去跟一些爱好者们打乒乓球,” 他说,“我并不算是非常职业的运动员,但乒乓球对我来说已经是人生中没法分开的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