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批评600字作文初二(难忘的一次批评600字作文初二开头)

那次批评600字作文初二(难忘的一次批评600字作文初二开头)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9 02:00:41
那次批评600字作文初二(难忘的一次批评600字作文初二开头)

那次批评600字作文初二【一】

《一次难忘的批评》一次难忘的批评 东三小学 五年级 陈雅珊 在我的脑海里,有很多难忘的往事,就仿佛发生在昨天的事一样,让我难以忘怀,每当我看到那张90分的试卷时,一次难忘的往事便浮在我眼前。 记得我读一年级的时候,在一次考试中,老师很严厉的批评我,老师批评我是为我好,如果没有老师的批评和教育,现在就没有懂事的我了,那次批评和教育让我很感动,也很后悔。那是因为那次考试有道题把我难住了,如果不去偷看同桌的试题,我就可能考不及格,就会被老师罚抄试题,这时我急中生智偷看了同桌的试题,做好了那道试题,我心里多舒服啊! 第二天上课时,试卷发下来了,结果我得了90分,看着这又红又大的分数,心里乐滋滋的。下课时,我刚走出教室门口,便有人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老师,我这时心惊肉跳,心里猜想着,一定是偷看别人的试题被老师知道了,他平时那么严厉,他肯定会罚我的。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过去,随老师到办公室去了,来到办公室,我不敢抬头看老师,老师拍了我的肩膀,亲切地说:“做错了事就要改,老师会原谅你的。”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平静下来了,当我觉得没事时,老师就批评说:“你身为班干部,怎么能做违反纪律的事情呢?做班干部就要以身作则!”听了老师的话,我伤心得流出了眼泪。这时老师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勇敢的人,不要说谎话,有错就改掉,这才是好孩子。”回到家以后,爸爸妈妈知道了这件事,还批评了我,我心里更加难过了。 经过这件事以后,启发了我:做人就是要做个诚实和勇敢的孩子,不要说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我一次难忘的批评,也教育我了做人的道理!

那次批评600字作文初二【二】

在我记忆深处,清晰地留下一次妈妈对我的批评。

那是我上一年级时候的一个星期天,表妹到我家玩,我和她玩得很开心。直到晚上妈妈要检查我的作业,我才发觉把作业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我心里一惊,但很快就镇静下来,对妈妈说:“没有作业。”星期一早上,组长检查我的作业时,发现我的作业没有完成,我就被老师训了一顿。中午放学,妈妈来接我,我心里害怕极了。但是老师没有向妈妈告状,可没想到一些同学却告诉了我妈妈,妈妈非常生气,好像不认识我似,呆呆地看着我,伤心地对我说:“我真没有想到你是这样一个不诚实地孩子!好,你现在在学校里想,想好了再回家。”妈妈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在操场上想了很多很多,不能怪妈妈,她对我是很信任的,我实在不该骗她。我下定决心改正错误,终于迈开了脚步往家走去。

回到家里,我把心里想的都给妈妈讲了,妈妈听了,原谅了我。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贪玩而没有做作业。

那次批评600字作文初二【三】

张德明,1954年生,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翻译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研究。主持国家九五、十五社科基金项目《人类学诗学研究》、《加勒比英语文学研究》。已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专专著《人类学诗学》、译著《天堂与地狱的婚姻——布莱克诗选》、参与主编《世界诗库》等。另著有诗集《打水漂》等。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文本与语言、文本与作者、文本与读者。本书原是为中文系研究生开设“当代西方诗学”课程而写的。开课和写作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理论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辩能力和批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教学和写作,进一步弄清当代西方诗学的问题意识和来龙去脉,以用之于批评实践。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文本与语言、文本与作者、文本与读者。本书原是为中文系研究生开设“当代西方诗学”课程而写的。开课和写作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理论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辩能力和批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教学和写作,进一步弄清当代西方诗学的问题意识和来龙去脉,以用之于批评实践。这本小书,原是为中文系研究生开设“当代西方诗学”课程而写的。开课和写作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扩_大学生的理论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教学和写作,进一步弄清当代西方诗学的问题意识和来龙去脉,以用之于批评实践。记得黑格尔说过,对于一个具有坚实内容的客体,最容易的是对之作出评判,最难的是对之作出描述。诚哉斯言!与其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对一个坚实的'客体作出评判,不如扎扎实实地读懂读通原著,再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将之表述出来,这样,西方的理论话语才能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汉语文化的学术资源。那种动不动就靠搬弄西方名词术语唬人的做法,那种“你不说我倒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高头讲章,不是自己理论功底欠佳的表现,便是掩饰自己汉语修养火候不到的障眼法。一位名人说,理论要有力量,就必须掌握群众。而理论要掌握群众,就必须让理论直面“世事性”,让一般大众读得懂。在美国访学期间,我老是惊讶于美国学术专著的发行量之高,一般民众对理论的兴趣之大,甚至像斯皮瓦克这样艰深晦涩的专著,也能印到20多万册。

个中原因,我想,普遍的国民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固然是主要方面,但理论与民众、世事的“亲密接触”恐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近年来,国内学术理论界强调与国际对话,与世界接轨,但有不少人忘记了,或不屑于将西方理论通俗化、本土化,让它真正掌握群众,化为实实在在的批评能力,结果形成一种悖论,仿佛我们与世界接轨接得越牢,对自己的世事就越可以不关心;与国际学术界对话得越多,与自己的民众就可以对话得越少。我们往往不会反思自己如何通过自已的著述去培养“理想的读者”,而会抱怨读者素质太低,学术环境不够理想。的确,应该是反思理论如何本土化并掌握群众的时候了。当然,我在这里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自己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多么好,只不过自己一直来尽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而已。如果这本小书能在理论的通俗化或大众化方面起到一点作用,那就是作者莫大的安慰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