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作文初三记叙文(奉献的作文记叙文初中)

给予作文初三记叙文(奉献的作文记叙文初中)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7 11:30:29
给予作文初三记叙文(奉献的作文记叙文初中)

给予作文初三记叙文【一】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他们就像一盏盏指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像一把把钥匙,开启了我心中的大门;像一颗颗种子,撒向我童稚的心灵。

但是,李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就像是在我的脑海里印下的疤痕似的,难以抹去。记得在前段时间的期中考试,我取得的语文成绩不太理想,那张试卷并不难,只要细心一点都能达到90分,而我却取得了85分。试卷发下来后,我望着那鲜红的分数,不住地责怪自己。顿时,悔恨、埋怨、委屈等各种复杂的心情齐头并进,交织在我心头。就在我最失落、最无助的时候,李老师出现在我面前。她亲切地对我说:“怎么啦?还在为这分数不开心吗?”我点了点头,李老师和颜悦色地说:“别灰心,这小小的挫折算得了什么?人的一生要经历的磨难多着呢!如果你连面对这小小困难的勇气都没有,那你将来怎么在这困难重重的世界中生存呢?‘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抬起头来,不要被困难屈服,要勇往直前。你要时常对自己说‘我能行!’”听了李老师的话,我心想:“李老师说得对,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不应该向困难低头。”顿时,我重拾信心,燃起了希望之火。我信心十足地对李老师说:“老师,您放心吧,我会更加努力的。”李老师听了,微笑着点点头。

老师,我真感谢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的,因为你的鼓励,使我学会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给予作文初三记叙文【二】

在我五岁时,我得了重病住进了医院。

我天天躺在病床上感到很寂寞,也很害怕。同病房的几位大哥哥看到我愁眉苦脸的样子,都纷纷陪我做游戏,还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给我玩,并鼓励我说:“不要害怕,医生会治好我们的病,我们都要坚强,好吗?”听了大哥哥们的话,我觉得轻松多了,不再像以前那么寂寞。

可是好景不长,当我得知我要截肢这个噩耗时,我活不愿意。伤心欲绝的爸爸妈妈对我一筹莫展。这时同病房的一位胖哥哥拄着拐杖来到我床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生命是宝贵的,虽然我们少了一条腿,但是我们有手、有脑,我们并不比别人笨,病好了以后,我们同样可以和正常人一起学习,今后的科技也会越来越先进,我们也可以和正常人一起工作。”说完,胖哥哥取出了他珍藏的一份报纸,上面介绍了上海复旦大学日语系的学生关少波,他九岁时患了骨癌,腿截了肢,但他自强不息、勤奋学习,以高分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胖哥哥把这份报纸送给了我。听了胖哥哥的话,我似懂非懂,但对手术不再抗拒了。

当进入手术室时,我不但没有哭,反而还很放松。手术结束了,我被推出手术室,等在门口的妈妈看见我,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我轻轻地对妈妈说:“我没事,妈妈不哭。”

手术后,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

就在这两个星期里,又来了一个病情比我还严重的小朋友,他每天哭个不停。我鼓励他说:“你要坚强,你看,我比你小,都熬过来了,你也一定可以的。”我把胖哥哥给我讲的话又对他讲了一遍,他听了我的话,不再像以前那样哭闹了。

终于,我出院了,我得谢谢胖哥哥给我的鼓励,他使我变得更坚强,更自信。

给予作文初三记叙文【三】

老师,是个神圣的字眼,正是有她们有如园丁般辛勤的浇灌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我们的国家才有更多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做出贡献的人才。有时候,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种不经意间的鼓励,也许都会给你一种动力。

记得那是在五年级的时候,在看完一本《儿童文学》后,心来潮,随手在纸上写下一篇文章,大意是讲书对我的帮助。在完成之后,我就把这篇文章传到了校园网上,并没有把那篇文章当一回事,只认为那是一篇信手涂鸦的作品。没想到,过了几天,姚老师居然在操场上对我说:“你那天那篇文章还不错!”我颇为自豪地说:“是我心来潮的时候写的。”姚老师又说:“希望你再接再厉。”这几句短短的话语,让我有了继续创作的动力。

姚老师有时候也把同学们写的好文章当范文,叫同学上去读,我已被老师叫上去多回,老师回回都能挖掘出我文章的特点,而那些我没发现的自己作文的亮点,似乎都被老师那双慧眼发现了。老师有时候还会在我读好文章后,让同学们做“现场点评”,听到同学们对我文章做出的评价后,我觉得自己又增添了些许信心。

姚老师还经常动员我们把一些好的文章传到校园网上去,让更多人看到。如果文章达到一定水平了,姚老师还会把文章传到教育网上。这对同学们来说可是莫大的荣耀啊!我的作文也被传到教育网上去过。不用说,当时我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直到现在,每每想起老师对我的鼓励,我就有了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促使我前进,促使我更上一层楼。

给予作文初三记叙文【四】

隆冬。

放学回家,楼道里的感应灯有的'早已坏了,一片漆黑,我背着书包只能靠窗外的光束慢慢地走在楼道里,双手紧紧得扶着扶手,嘴里还不停地数着台阶,生怕跌倒。

忽然,一束灯光从楼道的空隙中照了过来,照在了台阶上,我心想:这灯光是从哪儿来的呀?有趣的是,我每走一步,灯光就跟着我的脚步照在下一个台阶上,我心里暗想,这灯光来得可真是及时啊!

我继续往上走,原来为我照明的是刚刚搬过来的老爷爷,他已经70多岁了,每次见到他时,他总是一个人,而他那慈祥的笑容是那么的让人安定。我感激地说:“谢谢您,老爷爷。”老爷爷始终挂着那慈祥的面容,“以后出门时可别忘了带手电筒哦。”我点了点头,向上走去,老爷爷一直把手电筒照向了我上面的台阶,我顿时觉得灯光里仿佛充满了暖意,我也被这灯光深深地感动了,回到家后,我连忙从抽屉里找到了手电筒,希望它也能给予别人光明。

又是一个寒冷的夜晚。

我正在家中写作业,上面楼道里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很快,那脚步声渐渐缓了下来,没有了声音。我想一定是有人因楼道太暗而很难下楼了,我拿起手电筒打开门,对准了上面的楼道,把手电筒向上扬起,灯光透过许多栏杆的缝隙,斑驳地投在台阶上,显然,脚步声又快了起来。

我抬头向上望,原来是楼上李奶奶家的外孙女,我对着她微笑,她也对我腼腆地笑了笑,这灯光仿佛又充满了暖暖的情意,给予她温暖和光明,照亮了她前进的台阶。

不久,我们小区的楼道又重新安装了崭新的感应灯,不用再摸黑走楼道了。但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希望那个小女孩也能用“手电筒”照亮他人,给予他人温暖。

“给予”是一份爱的传递。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