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运的一天作文(倒霉的一天600字作文)

不幸运的一天作文(倒霉的一天600字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17 14:28:22
不幸运的一天作文(倒霉的一天600字作文)

不幸运的一天作文【一】

这只小蜗牛真可怜,没有了壳,就像失去了保护它的家。它好像没有一点安全感,呆呆地趴在韭菜叶上,本以为这样就安全了,可没想到,竟被小朋友从韭菜上摘下来,扔在了地上。

我想,小蜗牛之前肯定有好多痛苦的经历——它应该是被坏人掠去了家园;它可能是一个没有爸妈的孤儿;它应该是和小伙伴走散了,才独自跑到韭菜叶上找藏身之地……

就这样,它可怜地趴在韭菜叶上,以为这样就安全了,可不曾想,韭菜被割了,在市场上卖了,又落到小朋友手上,被扔在了地上,当做垃圾被扔进了垃圾桶。

接下来,只小蜗牛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

不幸运的一天作文【二】

从前有一个叫做蹶叔的人,性格很是倔强,又常常自以为是,爱跟别人唱反调。

蹶叔在龟山的北面种粮食,又想与人家倒着来。他在高而平的地方种水稻,却在又低又潮湿的地方种高粱。他有个很忠诚的朋友,见他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好处,就好言劝说他道:“高粱适合种在旱的地方,水稻宜于种在低湿的地方,可是你现在正好相反,违反了水稻和高粱生长的习性,那怎么能获得丰收呢?”蹶叔听了朋友的话,一点都没放在心上,还是我行我素。结果他辛辛苦苦地种了10年地,每年都歉收,粮仓里一点储备也没有。眼看就快没饭吃了,他这才去看朋友的地,发现朋友正是像他劝说自己的那样种地,所以获得了丰收,不由得懊悔万分,就向朋友道歉说:“您说得对啊,我知道改悔了,不再不听劝告了。”

后来,蹶叔到汶上这个地方去做买卖。他做生意完全不加考虑,看到别人抢购什么货物,他也一定进什么货,处处都硬要和人家竞争。这样一来,他的货一到手,积压得厉害,使他手上的货总是卖不出去,价钱被压得极低。蹶叔的朋友担心他吃亏,就又教他说:“善于做买卖的人要进别人暂时不争不抢的货物,这样,一旦等到机会来了,就可以获得好几倍的利润,这正是古代大商人白圭致富的原因啊!”蹶叔又不听。过了10年,蹶叔常常亏本,终于入不敷出,到了非常困窘的境地。这时,蹶叔才又回想起了朋友的话,意识到朋友是正确的,又去找到他的朋友道歉:“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敢不改悔。”

有一天,蹶叔要驾船出海,邀请了他的朋友一起去海边。他的朋友将他送上船,告诫他说:“等你到了海水归聚之处,一定要返航回来,不然船一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蹶叔表示自己记住了,会听朋友的话。蹶叔驾着船随着波涛向东驶去,航行了些日子,到了海水归聚的深渊边上。这时候,他又犯了那顽固的老毛病,不相信朋友的告诫,还是继续前进,结果船卷入深深的大壑中。蹶叔就在这黑暗的地方,忍受着颠簸和孤独,非常艰难地过了9年。直到一次赶上大鲲化为大鹏时激起的巨浪,才总算被冲出了大壑,可以回家了。

蹶叔回到家里,头发全白了,形体枯瘦得就像根蜡烛,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人能认得出他来。蹶叔再次找到他的朋友,深深地拜了两拜,还对天发誓说:“我如再不改悔,请太阳作证惩罚我。”他的朋友笑着说;“改悔是改悔了,但还有什么用呢?”人们都说蹶叔三次改悔就度过了一生。

蹶叔直到碰得头破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知道改悔,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我们做事情,应该吸取这个教训,不要一意孤行,遇事多听听大家的意见,才能获得成功。

不幸运的一天作文【三】

“离婚!”又是那句,十几年来我最讨厌的那句,母亲总算说出口了……

也许离婚对于父母亲来说是一种解脱,可我的心并不感到安慰,只是痛 ,铭心刻骨的痛.那种痛就像疤痕一样不会逝去.

每天,我都在倒计时,我不知道这个家还能维持多久,也许将要完了吧!我恨苍天无情,更恨父母亲创造了我,既然要离,当初就不应该结.

我并不坚强,这样的结果,让我感到孤独.就像夜深人静了人们都睡了,只留下我一人在风中流荡.

我完了,这家也完了,就在父亲回来的瞬间即逝了.我真的希望时间能够暂停,让这个既将破碎的`家永存!

我想用我的一切甚至生命来换取这个家的存在,但这是不可能的,在这里,我只能说:别了,我不幸的家!

不幸运的一天作文【四】

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他长到5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是个什么模样。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4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不免个个称奇。

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小仲永作诗。小仲永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而是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可见,一个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意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

不幸运的一天作文【五】

人的一生,谁愿意遇到不幸呢?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遇到不幸,有的不幸别人能帮你,有的不幸却只能靠自己:最终能战胜不幸的人,不幸成了他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他的不幸遭遇也成了激励他人不断上进的故事;人生也有陷入不幸不能自拔的人,他的不幸成了他的灾难,更成了他人对人生的警钟……

刚刚合并不久的学校来了一位年轻女同事,拄着双拄拐。刚开始,我以为她是骨折什么的,后来得知她是得了一种骨骼病。再后来我听说,这位女同事年轻时活泼好动,积极进取:那几年,她主动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听说一年元旦主持节目,她穿着学校准备的礼服,在凛冽的寒风里冻了几个小时,有的当评委的老师因为穿着当皮鞋脚都冻肿了,而当时的她也年轻,事后却没事;她教着学生们的英语,教的很好,据说她心脏不好不能结婚;后来,她考上了研究生,离开了学校。大家以为她研究生毕业了已经在别处找了工作,谁知道她研究生快毕业时查出了这种怪病。

常常见到她的身影出现在校园中,还有她的母亲,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每天跟着她,照顾着她的饮食起居。我有时上厕所遇到她,看到她拄着双拄拐,艰难的蹲下、起身,我忙问用不用帮忙,她笑了笑说不用不用;有时我看见她被母亲用轮椅推着,推到操场中的旷地上,她艰难站起来,慢慢活动着胳膊,轻轻敲打着双腿面。不止一次,我想更多了解她的病情,但一次交谈时,我看到她始终微笑的脸渐渐严肃起来,我不好意思终止了谈话。原来她的病已经三年了,也康复了三年,医生说这种病康复的很慢,她在努力康复中。也听一个同事说她母亲曾无奈的唠叨:我这是遭了什么孽,我们老两口身体硬朗朗的,可我们的三个孩子一个比着一个不幸,大女儿前些年出了车祸,二女儿如今是这样,小儿子还有些脑梗,好在老大和老三已成了家,就老二,当初最出息,如今却令人最放心不下,这种怪病都康复了三年,还是这样,每天看着她,我轻易不敢流露出无奈,只有慢慢熬日子了,真盼望着二女儿身上能奇迹出现……

每每看到她们母女俩在校园中转悠,我的心里便涌动着一种情愫:一种对她不幸的同情,一种蓦然感到自己好幸福的感觉:只因为我拥有着健康的身体,拥有着心爱的丈夫和可爱孩子,拥有着让父母感到欣慰的工作。想想自己往日,遇到不顺心的事,常常埋怨着爱人的不如意,孩子的学习不努力,工作在乡下不能调配到县城;而现在,我竟不由自责自己的无知了!人哪,往往是贪欲无底线,身在福中不知福,而一旦身遭不幸,我们才恍然意识到以前拥有的宝贵,这不可怜么!

就这蓝天和白云,鸟语和花香,就有那么些不幸的人真的一辈子也享受不到!就这简单的行走匆匆,平淡的饮食起居,就有那么些不幸的人努力了一辈子还未必能争取到!我真的不愿意看到任何人经历着不幸,但如今我看到了身边不幸的人,我的心一次次不安起来,我心中不止一次的告诉自己,也想告诉更多的人:我们应该同情并帮助这些不幸的人,更应该感谢身边这些不幸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人生中的很多哲理……

我们要感谢身边这些不幸的人,他们用他们的不幸,启示着我们生活在某些方面不能太大意,吃出怪病的,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出了交通事故的,我们应该安全警钟长鸣;我们更要感谢身边这些不幸的人,他们用他们的不幸,启示着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一切,努力工作,善待自己,善待亲人和朋友,每天只有好好的活着了!

不幸运的一天作文【六】

翻杂志,看到一张午马老爷子今年一月在片场的照片,他亮出老顽童般的招牌式笑容,神采奕奕。现在我们知道,那时候他已经患病,而且扩散。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选择了乐观面对,坚持不被疾病干扰自己的正常生活,一如既往的拍戏跑片场,一如既往的热情敬业。

但那时我们还是一无所知,看到他,只是看到一个屏幕上的熟面孔,他一直在演戏,从未做过主角,像永恒的绿叶,衬托着流水的红花。我们全然不知道这笑容背后的病痛和逐渐走向终点时对人间深深地留恋,就像不知道每天擦肩而过的路人为何有的面露笑容,有的却眼含热泪。

电影《风声》里顾晓梦的最后一段独白感人至深,除了周迅自身强大的演技,还有导演的拍摄手法。在后期,他把留存在各处的线索逐一揭开,让我们看到貌似玩世不恭、散漫任性的顾晓梦是如何战胜内心的恐惧,抱定了自我牺牲的念头,将秘密一针一线的缝到了自己的衣服中。当时的她回眸一笑,平静温婉,当我们知晓那时她所有的恐惧和悲壮的时候,她已经不在了。正是这一点格外让我们泪下。

美国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儿塑造的一系列可爱女孩形象,造就了几代人的美好童年。她永远在荧幕上活色生香,憨态可掬的跳着“来自于上帝”的天才踢踏舞,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在我们的印象中,她就是甜美、纯真、纯净的代表。但我们不知道这位童星是被刻意打造出来的,她的母亲格特鲁德·邓波儿是一个芝加哥珠宝商的女儿,擅长音乐、歌舞,一直有个明星梦,在发现婴儿期的邓波儿有着天使般的甜美笑容、惊人的.动作协调性以及动人的歌喉后,母亲如获至宝,发现了一条可以延续自己明星梦的办法:培养邓波儿。3岁的邓波儿就被送进舞蹈学校,不就被星探挖掘,拍摄了第一部电影。

年幼的邓波儿是这样度过的童年:她没有小朋友,没有轻松地玩耍,只有日复一日的在片场工作,每天工作5个小时以上,周末则超过8小时,如果不乖,还要被关进小黑屋。和她配戏的都是成年人,又无一不被她的光芒所掩盖,所以她还要在镜头后忍受来自于成人的嫉妒和冷落。母亲对她非常严格,保护得密不透风,业务时间还要接受各种训练。多年后,当秀兰·邓波儿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她说:“我只过了两年懒惰的婴儿生活,以后就一直在工作了。”这就是成为史上最受欢迎的童星的代价之一。

小时候看秀兰·邓波儿的电影,恨不得付出一切交换自己变成她。但这甜美童年下的苍白,映衬着自己单调的童年也闪耀出一些光芒,那里有自由、大把的时间、单纯的心境,都是童年最为宝贵的东西。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超乎预想。有个朋友告诉我,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最讨厌的那个同事竟然默默地资助了好几个贫困学生,原来她讨厌他小气、抠门、斤斤计较,其实只是因为条件有限,压力大,必须要算计着花钱,猥琐的表现背后系着一颗并不猥琐的心灵。她说我还是不怎么认同他的做法,但我了解了这个人背后的故事,向他的心灵多走进几步,我的世界似乎也有了某些转变。

是的,在她的视野中消失了一个讨厌的人,她生命的天空多了一点澄明,她的世界当然和从前不同,即使谁都没有实质的改变。从这里我又想到,我见过很多人在遭受感情挫折的时候,无限放大自己的痛苦,自怜自哀,觉得自己最不幸,最倒霉,陷入负面情绪不能自拔。这时候任何劝慰都显得微不足道,只要你不能让失去的感情和失去的人回来,那就无法让他们恢复常态。

所以我想说:感情的问题不能总是从感情的角度去解释,感情的问题应该放到更大的范畴去理解,到更广阔的人生哲学中去,如果总是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就会一直看到自己的得失,直到把自己看得彻底孤单。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经历,人人都在生活,人人都在失去。我们以为最普通的人也可以有最惊心动魄的经历,我们觉得最幸运的人,也可能有最隐秘的失意。他们有他们的故事,你不需要全部知道,你只需要知道,你并不孤单,还有成群结队的人走在这条路上。在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故事里,演绎着极致的悲哀和顽强。

这么看,不是阿Q精神,更不是那种“解除痛苦的方式是发现比自己更不幸的人”的简单情绪转移,而是如果我们能切开人生的断面,将能有更宽容和坚强的心态去理解自己的痛苦。就像站在山峰上看到了大江大河中的惊涛骇浪,那么小溪中的一点浊流就不会拦住你的脚步。

不幸运的一天作文【七】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