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青年先行动的作文

疫情当前青年先行动的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9 01:53:27
疫情当前青年先行动的作文

疫情当前青年先行动的作文【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愁吃愁穿,反而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身上。

教育孩子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话题,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想法,传统也好,某个教育专家也罢,无一例外都是希望能够把孩子教育成大人喜欢或者社会认可的人才。只可惜每个人拼凑出来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教育片段,不成系统,不能完美地满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教育困惑。读了贾容韬老师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悟。

教育孩子不是满足大人的教育愿望,而是给孩子宽容和理解,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要成长,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在我们忙碌的时候自己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在我们无聊的时候陪我们打发时间,可是如此的教育期望到底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结果不得而知。

生而为人,总是想着改变别人,甚至奢望可以改变世界,其实最应该改变的就是自己。改变自己需要勇气,改变自己需要理念,改变自己需要否定曾经的自己,开拓崭新的自己,自己改变了,理解世界的角度也便改变了,同时意味着自己眼中的世界也会改变,教育孩子亦然。

作为功利性的家长最先改变的便是以自我为中心,去阅读,去学习,去反思,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去鼓励孩子,去相信孩子,去改变传统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教育思路,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各项人格发展。去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去修心,去修夫妻关系,去培养优秀家风。

当觉得改变孩子穷途末路,去试试改变自己吧!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身上花费心思,或许,你变了,孩子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疫情当前青年先行动的作文【二】

作为老师,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几十名学生;作为母亲,每天面对调皮淘气的儿子。加上教育理论的缺失,导致教育孩子到了瓶颈阶段。于是,我重拾《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本书。《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本书是好爸爸贾容韬教子手记,手把手地教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读后有一种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感觉。

第一章的主题是《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他从七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家长要抓住教育的“机遇”。特别是孩子犯错误后,最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孩子犯错,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处理得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时。第二,如何和孩子成为“哥们儿”。他告诉我们,寻找和孩子共同的话题、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和孩子共同成长,这样,就能从横眉冷对的敌人,变成情趣相投的“哥们儿”。第三,创造1+1》2的合力。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弥补和强化,往往会事半功倍。他告诉我们,要尊重老师,赏识肯定老师的付出,虚心地向老师学习,进而和老师探究教育。并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坚定的信念。第四,帮孩子戒网瘾。越是控制,越是渴望。沉迷网络的处理方式让他放开玩,实际上是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兴趣的弱化,是釜底抽薪的举措。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也是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信任。第五,信心创造奇迹。坚如磐石的信念是产生奇迹的原动力。愿望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孩子的成败是家长潜意识期待的结果,如果对孩子充满信心,他一定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民。第六,做父母亲是件幸福的事。一个人要具有认识幸福的智慧,特别是男人,应该是制造幸福的人。倾听、理解、共情是幸福。第七,孩子引领我成长。西方有一位哲人说:“孩子是人类的父亲。”其实“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你就能和孩子成为朋友;如果以仰视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孩子就能成为你的老师。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彻底改变了“我是大王”的教育态度,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尽量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等等。这样,不仅对教育儿子有利,同时受益的还有学生。

疫情当前青年先行动的作文【三】

已经是第二个人对我说出这样的话。是的,我的确把钱看得重要,甚至有点过分,让人感到我是一个有拜金主义倾向的吝啬鬼。当然比起殴也尼那种把金钱视如生命一样疯狂的人来说我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那是一种极端拜金主义的表现,他们完全是拜金主义的创始人,尽管它只是虚构出来的人物。

以前的我,充满天真的想法与美好的憧憬,只知道读书写字,吃喝玩乐,生活根本没有‘生活来源’的字眼。想必每一个幼小的孩子都有过对它没有认知的岁月,只是年龄有着差异而已。大约在我七岁那一年我才对它有了模糊的认知,入学需要学费,文具需要它来支撑,书包也需要支撑,家人也告诉我需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他们辛苦挣取的费用。当时还是稚气的我,对它有了一定的记忆,只知道它是重要的,也没有往深处思考关于它的意义,依然是年少轻狂,生活丝毫没有负担。

随着岁月变迁,幼稚与天真在世事纷繁的世界里锐变得光滑凌厉,感觉自己的身体里面突然有种偏激思想在奔跑,对金钱的认识更是有了截然不同的理解。学费提高了价格,生活用品也一样‘流行’提价,连最基本的柴米油盐也涨价了,无处不充斥着涨价所发出的信号。面对着报纸新闻上出现的`‘涨价’,再怎么麻木的人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的生活都不会对‘生活来源’四字麻木吧?最起码我敢承认,我绝对会。

在一个每天都要面对生存问题的社会里生活,实际就是不断面对金钱问题的生活。上课需要学费,上班需要装扮费,进修需要费,居住需要交水电费。每天阳光出现在眼前,亮丽明艳的背后都埋藏着许多无形的压力,当肚子发出需要补给的叫声,就需要开始付出早餐的费用,接连下来上班的交通费用,午餐费……无穷无尽,永无止境。其实最后,我们为生活奔波,为事业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当我们身处一个任何事情都和‘钱’字挂钩的社会,相信没有谁会不感到紧张,不变得势利。当然除了那些已经富有得不再需要计较一分一毫的富家子弟,或者是淡泊世俗诱惑与物质的人了。可是,社会上又有多少这个阶层的人呢?如果是富人多于穷人,那么是最好不过了,那么我们就不需要烦恼这一个层面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这些问题的缠绕,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去承受许多压力带来的痛苦?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冷漠地生活?是不是人际关系就可以明亮化起来呢?我们是不是就多一点热情与主动?是不是社会会趋向和谐?

在心里暗笑,我都问了些什么问题?问题最后都归结为:我有问题。无论如何,我是不得不去接触金钱问题,没有办法,是社会让我去面对金钱带来的压力与愤恨,是它迫使我变得“灵活”、“机警”,也是它让我不得不去看重金钱的分量。钱字当前,我没有逃避的选择。

如果生活就是需要每天对着金钱微笑的话,那么我微笑的前提是需要不为它烦恼的时候。

疫情当前青年先行动的作文【四】

??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

美国西部的一个村庄,有一个清贫的农家少年。每当闲暇的时间,他总要拿出外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他的生日礼物——一幅已被摩挲得卷起边的世界地图。他年轻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浏览着地图上所标准的城市,飘逸的思绪亦随之纵横驰骋,渴望抵达的翅膀,在幻想的风景中自由翱翔……

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气势不凡的计划——《一生的志愿》:

“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梨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力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

他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不要说实现他们,就是看一看,就足以让人们望而生畏了。难怪许多人看过他的设定的目标都一笑置之。所有人都认为:那不过是一个孩子天真的梦想而已,随着光阴的流逝,很快就烟消云散。

然而,少年的新却被他那庞大的《一生的志愿》鼓荡荡漾得风帆劲起,他的脑海里一次次得浮现自己在尼罗河上的情景,梦中一次次地出现自己登上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的豪迈,甚至在放牧回来的路上,他也会沉浸在那与那些著名任务交流的遐想之中……他的全部心思都已经被自己的《一生的志愿》紧紧牵引着,并让他从此开始了将梦变成西安市的漫漫征程。

毫无疑问,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场异常艰难、简直无法想象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壮志、一路风霜雨,硬是把一个个似乎空想的愿望,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实现,他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

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什么力量,把那么多的坚信都踩在了脚下,把那么多的险境都变成了攀登的基石?他微笑着如此回答:“我总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气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

(“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约翰·戈达德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哲理——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最终领略的美妙风景,必然是那些强烈渴望登临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求者。是心灵的渴望,开阔了索求的视野;是心灵的飞翔,催动了奋进的脚步;是心灵的富有,孕育了生命的奇迹……一句话,欲创造人生的辉煌,需要首先让心灵的辉煌起来。让我们记住一位并不著名的诗人的著名诗句——在目光无法抵达的远方,我们拥有心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