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材的角度来赏析作文(作文赏析具体例子)

从选材的角度来赏析作文(作文赏析具体例子)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5-11 17:59:32
从选材的角度来赏析作文(作文赏析具体例子)

从选材的角度来赏析作文【一】

水,很普通,很普通,我们天天见它,天天用它。但伟大出自平凡。水不仅是万物的.起源,活力的象征,它也是人类的老师,它的许多特点值得每个人思考、学习和效法。

水,永远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方向,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它会始终朝一个方向发展,向前,向前,再向前,永不停止,直到目的地。

水,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变通,形式多样。水,随形而存,以势而发,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阻碍,它会巧妙地绕开,迂回过去;在常温下,它是液体;在高温下,它会成为气体;在低温下,它又会成为固体;在圆的容器中,它会是圆的;在方的容器中,它又会是方的。但自己的性质依然不变。

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且勇于超越自我。善于与别的事物合作,借助别的事物的优势,产生新的、更高级的事物。与水果合作,它会成为甜美的饮料;与粮食合作,它会成为甘冽的美酒;与茶叶合作,它又会成为醇香的茶水;与草药合作,它会成为治病的良药。

水,无孔不入,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只要有点空隙,哪怕是很小的一点空隙,它也会钻进去,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水,意志坚强,百折不挠。只要它认准一个目标,它会不断努力,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它会一滴一滴,不停地冲击,直到石头被滴穿出一个洞口。

水,逐步发展,厚积薄发。它一步一步,积攒力量。从点点滴滴,到汪洋大海,从涓涓细流,到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水,以变以生。生命在于运动,水在于流动。没有运动和变化的是水和腐水,不但没有活力和发展,而且去侵蚀生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必须以变求生,只有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它才能显示出无限的活力,迸发出勃勃的生机。

我爱水,因为它是生命之源,灵动飘逸、飘渺浩繁。我也喜爱文学,因为它婉如净水一样透明、闪耀着水晶般的光泽,使我常常流连其间,不忍离去。

我感觉文学似阳光、空气、土壤一样,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基础。尤其是在我的眼中,我更感觉文学似水一样,为我们人类繁衍生存提供必不可少的“养料”。“求知若渴”这个成语就是这种含义最形象的诠释。所以,每当我徜徉于文字间时,那种真实触及的感动确实令我不得不陶醉于那神奇的字符中。而若放着好书而不去细细阅览,那就是好比浪费了一汪澄澈的湖水,使人深感惋惜。

文学似水,我深有感触。我欣喜于它为人增添的情趣,得益于它为人补充的营养,热衷于它自身的飘渺,更寄盼于它引导我遨游知识的海洋。

从选材的角度来赏析作文【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当你用铜当做自己的镜子时,你可以弄好自己的外貌或衣着;当你用过去的历史当做镜子时,你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人生也是如此,当你在看世界时,你需要一扇窗子,因为你需要视野宽阔,当你在看自己时,你需要一面镜子,在镜子中面对另一个自我。

一只青蛙在井里看天空,所以他自认为天很小,当另一只青蛙在井边时,告诉他天很大。这就是因为你所看待一件事物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

我们出身社会后,在面对外面世界各种诱惑的时候,需要窗子来约束我们自己。窗子外面的世界有美好也有丑陋。虫子,你们的我们看着美好的一切时应该打开窗户,让美好与自己拥抱。当窗子里面的我们,看着丑陋迎来的时候应该紧闭窗户。在镜子面前去告诉自己,如何得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人生能做到不被外面世界所感染,便是最为宝贵的。

一个人在成功后,他应该面对的是自己的_镜子。因为在镜子中看到成功的不易后,他才会更努力,不会去骄傲自满,也不会被大千世界的各种诱惑,所动摇。

网上曾流行一个话题:“镜子与窗子,谁更重要?”答案各不相同,但我认为两者皆要。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是互补的,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只要镜子,你看不到世界;只要窗子,你看不到自己,两者缺一不可。

拥有“喜剧之王”头衔的周星驰曾说,这他成名前都现在,他都爱独自一个人时照镜子,不是看外貌是否没有弄好,而是自省,并且自我鼓励。他说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段都需要做镜子,因为它所自省并如何约束自己,不然那个人会被失败或成功后得的谩骂或荣誉,给打击或忘乎所以。不能去改正,加以鼓励自己。

著名歌手李代沫。因吸毒而坐牢,他便是只打开了自己的窗子,忘记关上,看镜子的缘故。他的人生。便是被大千世界所诱惑,而失败而被别人谩骂。

所以我们这人生走了路上要的是镜子和窗子,要发现外面的精彩也要面对镜子约束自己。

从选材的角度来赏析作文【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途经九江游览庐山后写的记游诗。当时,他把这首诗题写在了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

整首诗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不同的姿态。不知道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因为自己就在庐山中。”这后两句诗揭示了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正面目,就要超越狭小的范围,从多个角度正确看待事物。

读了这首诗,我觉得对人应该多角度看问题。比如我们班的徐延铭同学十分调皮,上课常偷偷地玩小积木、小玩偶,小公仔……除了玩玩具,他上课还爱和周围的同学说话,为此常被老师点名批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他是差学生,他还有机灵聪明、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一面。好几次,我们遇到很难的数学题,连数学成绩一直很棒的张科科也解不出来,他却能解出来。前些日子,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全体同学去李沧区科技馆参观学习,有一项内容是做电子蛋糕。徐延铭带领小组的同学仅用五分钟时间就做完了。科技馆的老师夸赞他们打破了全区小学生做电子蛋糕的纪录。

不仅这样,我觉得对事也应多角度看问题。评选班干部时,不应该考虑所选的人和自己的关系是否亲密,而应该从班级工作的角度考虑他(她)是否能够胜任这个职务。上次班级选学习委员,我就是这样做的。当时有两个候选人——张科科、李永超。张科科和我是好朋友,但他责任心不强;李永超和我的关系一般,但他做事认真负责。我考虑到班级工作的需要,投了李永超一票。李永超当选后果然很称职。

不知你读了这首诗都学到了什么,如果你愿意,欢迎随时和我交流哦!

从选材的角度来赏析作文【四】

大千世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每个人都在为不同的事忙碌,不同的事忧愁。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体验着别味人生。有句诗所言极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我们处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认识也大不相同。

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的儿童,不知什么是家人的欢聚,他们在一个不幸的角度,不敢奢想幸福的生活;在父母宠溺中成长的孩子,不知什么是衣食不饱的日子,他们在一个无比充裕的角度,无法明白饥寒交迫的生活;生活在富有人家的孩子,不知生计的困难,总以为衣食不缺不是生活,享受放纵才是人生……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经说过:“富贵福泽,吾将厚之生也,艰难困苦,庸于汝于成也。”这实在是至理之言,有些人大富大贵便贪图安逸享受,有些人能看到贫苦人民的辛酸无助,便想方设法去改变,有些人自视贫贱,便怨天尤人,而有些人“贫贱不能屈,威武不能移”,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

不同的国家社会性质不同,不同的地区生活习俗不同,不同年龄的人想法不同。普林西普的行刺,于本国而言是英雄主义行为,对他国而言,却是非正义的恐怖主义行为,他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拿破仑是非常伟大的人,他是本国人的英雄,可也是世界的掠夺者,一次次的反法西斯联盟足以证明。

很多时候,我们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想象他人,国家不也是这样吗?

穿梭沧桑的纤尘,在一排排青铜编钟中,在历史的某一时刻,它敲响了,仿佛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筝,弹拨抚弄间奏响历史的左音右律。古代的中国经历五千年巨变,曾经世界不朽的海棠叶,被啃食成了雄鸡。腐朽的清朝自恃地大物博,闭关锁国,想要自给自足,他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不知什么是火车、汽车,也不知什么是飞机、电灯,更不知什_么是工业革命。最终帝国的铁蹄踏来,无能的清政府醒醒吧,家亡国破,山河早已染千里……

从赤手空拳的古猿人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再到如今,正因为走上高处俯视世界,认清自己才有所改变,古往今来,凡成大事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功,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落地自勉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可真如此吗?伟大的物理学家莱布尼兹一心想制成不消耗任何能源,还能对外人员不断做功的永动机,可他只认准一个角度,忽视了任何机器对外做功都要消耗能量的客观规律,最终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而想要成功,就该站在多个角度去思考。

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只有我们不停地探索,才能走出多条路、走出康庄大道,才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句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我们要去的罗马就是心中的目标,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定可以迎来胜利的曙光。

回到自身来说,如果我们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全方位的了解他人,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在他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我们就很难在未来的社会立足,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见解,而这时候只有汲取他人的,发扬自己的,才能很好的解决。

在山下的人知道山很高,周围有许多人,而登上山顶的人才知道有多少座山,知道有多少村落,生活在基层的人只知道自己的辛苦,羡慕事业有成的人,生活安乐,却不知道他们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而我们走向高峰才有角度欣赏他人,当我们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时,也便停止了人生的高度。

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到国家到世界,只有角度才迎来发展,引来对他人更好的认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