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过于着急作文(不要因为考试不好而焦虑作文)

教育不能过于着急作文(不要因为考试不好而焦虑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10 17:39:46
教育不能过于着急作文(不要因为考试不好而焦虑作文)

教育不能过于着急作文【一】

其中有一个女生,她跟她的妹妹是双胞胎。姐妹俩双双都不想上了。她们家是一个再组家庭。她们的妈妈从南方的四川嫁到我们这里,她们的继父腿部有些残疾,家里经济状况不怎么好。初一入学的时候,这两个女孩子都申请了贫困寄宿生,可是她们两个的成绩却实在是太差。于是我跟另一班的班主任商量,保证她们姐妹两个必须有一个人能够享受贫困寄宿生待遇,不为她们的成绩,只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

这两个女孩子的母亲,也很重视教育。记得去年暑假,我们班这个孩子,把她的暑假作业丢在了学校。她的妈妈不远百里,从一个交通不便的小山村到了我们家给孩子拿。记得到我们家的时候是下午一点多钟,天气正热,她在中间还倒了两回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心情每个家长都有的。

可是实在是这两孩子不争气,姐妹两个成绩在班里都是倒数。于是她们在学业上就绝望了,想放弃。

每到学期初,有学生辍学的`时候,我不管他学习好,还是学习差,都有点惋惜。我觉得一个学生能在学校上学,就是他们那个家的希望,而过早的辍学,就等于消灭了希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有时候就是在为这个社会做慈善,在为每个家庭圆梦。做老师应该有一颗菩萨心肠,应该让自己的心柔软一点。可是有些老师却不这样,“我们班又有两名学生辍学了,真好,怎么某某某还不辍学,还在学校赖着,他要不上,班级的平均分就又能提高多少”。在有些老师的眼里,他们只有分数,没有人。

目中无人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学生是残酷的。

教育不能过于着急作文【二】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用电脑上课,可是在偏僻的贫困山区,跟我们是截然不一样的景象。这次教师给我们看的电影正是讲述一个在贫困山区的代课教师的故事。

13岁,正是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代课教师竟然能够是13岁,魏敏之就是这个代课教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应对那么多调皮的\'小孩子,魏敏之虽然管不住,可她坚持一个信念,孩子们一个也不能少。当张惠科因为家庭贫困,到城里打工时,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处寻找张惠科,她最终感动了电视台台长,最终找到了张惠科。期间,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当她明白自我做的纯属徒劳时,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阻挠时,是不是也应当这样呢?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中,还有个情节触动了我。

粉笔在教室里甚至能够说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学习委员是个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笔,她印象中的高教师,连一个捏都捏不住的粉笔头都不肯丢弃,能多写一个字也是好的,所以当魏敏之教训调皮捣蛋的学生张惠科时,把本已摔断的粉笔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明白后,让张惠科道歉,并买了一盒新粉笔。

看到这儿,我十分惭愧,因为我有时也背着教师,偷偷用粉笔砸人,如果说电影中的学习委员是个爱惜公共财物的人,我就象个品德低下、没公德心、不珍惜财物的人,所以我决定以后必须要爱惜粉笔,爱惜一要教学用品。

相比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来说,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们更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教育不能过于着急作文【三】

《过于喧嚣的孤独》作者是捷克作家赫拉巴尔。这是一个在废纸收购站的老打包公汉嘉的独白。汉嘉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家庭,也没有孩子,三十五年间一直在一个废纸回收站做打包公。三十五年间,他一直呆着臭气熏天的地下室,操作一台压力机。将各地收集来的废纸、废书、废画等压缩成四方的大包。搭配着酒。虽然这个工作辛苦,环境糟糕。但是,他却一直自得其乐,在堆积成山的废纸堆中,寻找文学的经典书籍,并且自学其中的知识,了解哲学,懂得基督和老子,欣赏名画,并将所有的大包都用精美的画作装饰上,搜寻出废纸中的精华书籍,送给需要的人......这份在别人看来的低下的工作,在汉嘉眼里,乐在其中,甚至是打算退休之后,仍然沉浸其中。就像他的叔叔退休后,仍然沉迷于火车站信号员的工作一样。但是,生活总是充满着意外和痛苦。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的工作方式出现了。大的压力机,机械化却高效率的工作人员的出现,汉嘉失业了。在丧失了唯一的生活和生存乐趣之后,汉嘉将自己送进了压力机.....

一直在思考孤独和喧嚣。这里的孤独和喧嚣分别是什么呢?

文中,让人尤其印象深刻的便是下水道中老鼠的厮。“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一份学术报告,说明小灰鼠和褐鼠像人类一样也进行过一场总体战,结果以小灰鼠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但战后小灰鼠立即分化为两群,两个灰鼠宗派,两个有组织的灰鼠团体,此刻它们正在布拉格地下所有的下水道和阴沟里进行着你我活的战争,一场声势浩大的鼠战,哪一方取胜,它们便有权占有下水道中流经波德巴巴的全部废物和排泄物。我从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淘沟工口中得知,这场战争一结束,取胜的一方又将立刻合乎辩证法的分裂为两个阵营,正如瓦斯、金属以及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要分裂一样,使生命通过斗争向前发展,然后通过寻求解决矛盾的愿望而取得一分钟又一分钟的平衡,因此从整体上看,世界一秒钟也不曾跛掉一条腿。”

这既是写老鼠之间的无休止的争斗。更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物质利益,进行的无休止的战争。这本书写于二战的背景之下。因为利益之争,世界分裂成两个阵营。压迫者(希特勒)和被压迫者(比如,茨冈人),压迫者强大的势力,将无辜的百姓拖入了战争,而且毫无还手的力量,直接是残酷的屠,就像那个可怜纯洁无辜的茨冈小姑娘一样。在这个年代,外面的世界是喧嚣的,充满了炮火,哀嚎,怒吼和痛苦。但是,对于汉嘉而言,一切确实静寂的。他每天生活在逼仄的地下室中,隔绝着外面的世界和喧嚣。他虽然孤独,但是仍然感觉到幸福。“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个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他是alone,但是并不孤独。围绕着他的喧嚣是鼠国的喧嚣,是外面世界的喧嚣,于他,是寂静的。他alone ,却不lonely.

时光流逝,战争终于结束了。一方终于战胜了另一方。人们总以为二战结束了,一切苦难的就都结束了。美好的新生活从此开始。但显示却并非如此。战争双方的阵营剩下了一个。这个战胜方,就像细胞分裂一样,因为利益又开始划分为新的阵营。压迫方与被压迫方开始了又一场关于生存和生活的厮。而这场战争,更加的残酷,涉及的面更加的宽广。它是经济方面的,意识方面的等等。

“黑格尔教导我说,世界上唯一可怕的事情是僵化,是板结、垂的形态,唯一可喜的是这样的一种状况,即不仅个人而且人类社会通过战争而恢复青春,通过新的形势争取新生的权利。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发展,新的技术和要求开始了和旧的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厮。在这场战役中,汉嘉未能幸免于难。他那落后的机器,那悠哉悠哉的工作方式,那沉浸其中的艺术和思想享受,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了。于是,大机器和机器人般的工人,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了。汉嘉被out出局,失业了。他再也不能享受从废物中寻找出人类思想珍珠的乐趣了,再也在工作时不能和古哲今圣进行思想碰撞,再也不能给别人挑选着梦寐以求的”瑰宝遗珠“了.....他的工作即将消失了,生活乐趣即将消失了,存在的意义也即将消失了......

在时代的面前,在那个人们不需要思想的年代,只需要利益和效率的年代,一切都是如此的如火如荼的展开。大工业的时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家在多挣钱,多享受的时代。外界是如此的热闹和喧嚣。但在这种喧嚣之中,汉嘉是如此的孤独。他是如此的格格不入。犹如迷途的羔羊,他迷失在这个时代,这个喧嚣中。他既理解这些先进的知识、技术和工人,但同时,他也明白了自己的”失败“和孤独。他不再适应这个社会了,不是因为他无法像他们一样工作。而是精神上他无法和他们一同看着”喧嚣“,内心却空洞无物。人控制机器,人也成为了机器,没有思想的机器。”依我看来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向前迈进之后又都向后回归,恰似铁匠的风箱,也犹如我这台压力机,机槽里的一切都在绿色和红色电钮的作用下一会儿跳向前,一会儿又跳回来,唯独这样世界才没能瘸了一条腿“科技的物质的高速快速的向前发展进步,伴随着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退化。”仁慈的大自然创造了一种恐怖,在这种恐怖中一切安全感都已毁灭,它比痛苦更为强烈,在真理出现的时刻笼罩着你。”在这样的时刻,在这个大家都被同化的时刻,汉嘉是清醒的。他在地下室废纸堆中学到的知识,让他“忽然眼前一亮,觉得自己在变得美好起来,因为在经历了所有这一切--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看到的一切,身体和灵魂所感受到的一切--之后,我还有足够的勇气使自己没有疯狂,我逐渐惊异地意识到我的工作把我抛进了一个广大无垠、威力无边的领域”。工作给了汉嘉安全感,存在感。他躲过了早期的“喧嚣”的洗礼。

但是,“天道不仁慈””生活也不仁慈“。他唯一的避风港,也被厮所惊扰了。那个最不起眼,最被人所鄙视的地下室的工作,也被席卷了,也被剥夺了。汉嘉曾经也尝试进入”那些机器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不行。生活没有了乐趣,也就不成其为生活了。同化不得。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是,他看到了人们对于知识,对于书籍的践踏,对于最高贵思想的鄙夷和漠视,甚至是毁灭。对于文明和内在的道德法则的毁灭,不仅无动于衷,而且还积极的主导其毁灭。汉嘉终于崩溃了。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痛苦、无助和绝望。

于是,就像他残酷地用压力机毁灭的老鼠和老鼠窝,他曾经感叹”天道不仁慈,但也许有什么东西比这天道更为可贵,那就是同情和爱,对此我已经忘记了,忘记了“。他忘记了,他有警觉。但是,其他人,却彻底忘记了,也不想再记起。于是,汉嘉,最终选择了”progressus ad originem 也就是regressus ad futurum",遵循着老子的”诞生是退出,亡是进入“。他选择在他找到心灵安宁的压力机机槽上”被粉碎“被打包,释放出他的“精华”。

在外界的喧嚣声中,在地下室老伙计压力机的嘈杂的“喧嚣”生活中,成就自己的孤独......

汉嘉曾经在一种喧嚣声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宁静,在他所热爱的工作的喧嚣声,获得了自己的宁静。不论外界如何变化,不论天道如何的不仁慈,始终遵循着自己内在的道德准则。直到,外界剥夺了其最后的避风港。他仍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汉嘉如此,作者赫拉巴尔也何其不是如此呢?作者最终是在医院的高楼坠下身亡。是自还是意外,只有远逝的魂灵才知晓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如此的喧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理念,思想,思维,信仰,信念......还有轰隆隆的机器声,铿锵锵的金钱声,拍马溜须的夸耀声,惊天动地的枪炮声.......物质的,精神的,一股脑儿的妄图楔入每一个人的头脑和骨髓.......你是否孤独呢?是否能抵挡支撑起这份孤独呢?过于喧嚣的孤独,又能否守住内心最后的道德底线呢......

教育不能过于着急作文【四】

无意中购得的书,只因为喜欢这个题目而已。因为一个学生的放鸽子,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

《过于喧嚣的孤独》作者是捷克作家赫拉巴尔。这是一个在废纸收购站的老打包公汉嘉的独白。汉嘉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家庭,也没有孩子,三十五年间一直在一个废纸回收站做打包公。三十五年间,他一直呆着臭气熏天的地下室,操作一台压力机。将各地收集来的废纸、废书、废画等压缩成四方的大包。搭配着酒。虽然这个工作辛苦,环境糟糕。但是,他却一直自得其乐,在堆积成山的废纸堆中,寻找文学的经典书籍,并且自学其中的知识,了解哲学,懂得基督和老子,欣赏名画,并将所有的大包都用精美的画作装饰上,搜寻出废纸中的精华书籍,送给需要的人......这份在别人看来的低下的工作,在汉嘉眼里,乐在其中,甚至是打算退休之后,仍然沉浸其中。就像他的叔叔退休后,仍然沉迷于火车站信号员的工作一样。但是,生活总是充满着意外和痛苦。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的工作方式出现了。大的压力机,机械化却高效率的工作人员的出现,汉嘉失业了。在丧失了唯一的生活和生存乐趣之后,汉嘉将自己送进了压力机.....

一直在思考孤独和喧嚣。这里的孤独和喧嚣分别是什么呢?

文中,让人尤其印象深刻的便是下水道中老鼠的厮。“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一份学术报告,说明小灰鼠和褐鼠像人类一样也进行过一场总体战,结果以小灰鼠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但战后小灰鼠立即分化为两群,两个灰鼠宗派,两个有组织的灰鼠团体,此刻它们正在布拉格地下所有的下水道和阴沟里进行着你我活的战争,一场声势浩大的鼠战,哪一方取胜,它们便有权占有下水道中流经波德巴巴的全部废物和排泄物。我从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淘沟工口中得知,这场战争一结束,取胜的一方又将立刻合乎辩证法的分裂为两个阵营,正如瓦斯、金属以及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要分裂一样,使生命通过斗争向前发展,然后通过寻求解决矛盾的愿望而取得一分钟又一分钟的平衡,因此从整体上看,世界一秒钟也不曾跛掉一条腿。”

这既是写老鼠之间的无休止的争斗。更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物质利益,进行的无休止的战争。这本书写于二战的背景之下。因为利益之争,世界分裂成两个阵营。压迫者(希特勒)和被压迫者(比如,茨冈人),压迫者强大的势力,将无辜的百姓拖入了战争,而且毫无还手的力量,直接是残酷的屠,就像那个可怜纯洁无辜的茨冈小姑娘一样。在这个年代,外面的世界是喧嚣的,充满了炮火,哀嚎,怒吼和痛苦。但是,对于汉嘉而言,一切确实静寂的。他每天生活在逼仄的地下室中,隔绝着外面的世界和喧嚣。他虽然孤独,但是仍然感觉到幸福。“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个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他是alone, 但是并不孤独。围绕着他的喧嚣是鼠国的喧嚣,是外面世界的喧嚣,于他,是寂静的。他alone ,却不lonely.

时光流逝,战争终于结束了。一方终于战胜了另一方。人们总以为二战结束了,一切苦难的就都结束了。美好的新生活从此开始。但显示却并非如此。战争双方的阵营剩下了一个。这个战胜方,就像细胞分裂一样,因为利益又开始划分为新的阵营。压迫方与被压迫方开始了又一场关于生存和生活的厮。而这场战争,更加的残酷,涉及的面更加的宽广。它是经济方面的,意识方面的等等。

“黑格尔教导我说,世界上唯一可怕的事情是僵化,是板结、垂的形态,唯一可喜的是这样的一种状况,即不仅个人而且人类社会通过战争而恢复青春,通过新的形势争取新生的权利。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发展,新的技术和要求开始了和旧的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厮。在这场战役中,汉嘉未能幸免于难。他那落后的机器,那悠哉悠哉的工作方式,那沉浸其中的艺术和思想享受,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了。于是,大机器和机器人般的工人,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了。汉嘉被out出局,失业了。他再也不能享受从废物中寻找出人类思想珍珠的乐趣了,再也在工作时不能和古哲今圣进行思想碰撞,再也不能给别人挑选着梦寐以求的”瑰宝遗珠“了.....他的工作即将消失了,生活乐趣即将消失了,存在的意义也即将消失了......

在时代的面前,在那个人们不需要思想的年代,只需要利益和效率的年代,一切都是如此的如火如荼的展开。大工业的时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家在多挣钱,多享受的时代。外界是如此的热闹和喧嚣。但在这种喧嚣之中,汉嘉是如此的孤独。他是如此的格格不入。犹如迷途的羔羊,他迷失在这个时代,这个喧嚣中。他既理解这些先进的知识、技术和工人,但同时,他也明白了自己的”失败“和孤独。他不再适应这个社会了,不是因为他无法像他们一样工作。而是精神上他无法和他们一同看着”喧嚣“,内心却空洞无物。人控制机器,人也成为了机器,没有思想的机器。”依我看来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向前迈进之后又都向后回归,恰似铁匠的风箱,也犹如我这台压力机,机槽里的一切都在绿色和红色电钮的作用下一会儿跳向前,一会儿又跳回来,唯独这样世界才没能瘸了一条腿“ 科技的物质的高速快速的向前发展进步,伴随着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退化。”仁慈的大自然创造了一种恐怖,在这种恐怖中一切安全感都已毁灭,它比痛苦更为强烈,在真理出现的时刻笼罩着你。” 在这样的时刻,在这个大家都被同化的时刻,汉嘉是清醒的。他在地下室废纸堆中学到的知识,让他“忽然眼前一亮,觉得自己在变得美好起来,因为在经历了所有这一切--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看到的一切,身体和灵魂所感受到的一切--之后,我还有足够的勇气使自己没有疯狂,我逐渐惊异地意识到我的工作把我抛进了一个广大无垠、威力无边的领域”。工作给了汉嘉安全感,存在感。他躲过了早期的“喧嚣”的洗礼。

但是,“天道不仁慈””生活也不仁慈“。他唯一的避风港,也被厮所惊扰了。那个最不起眼,最被人所鄙视的地下室的工作,也被席卷了,也被剥夺了。汉嘉曾经也尝试进入”那些机器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不行。生活没有了乐趣,也就不成其为生活了。同化不得。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是,他看到了人们对于知识,对于书籍的践踏,对于最高贵思想的鄙夷和漠视,甚至是毁灭。对于文明和内在的道德法则的毁灭,不仅无动于衷,而且还积极的主导其毁灭。汉嘉终于崩溃了。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痛苦、无助和绝望。

于是,就像他残酷地用压力机毁灭的老鼠和老鼠窝,他曾经感叹”天道不仁慈,但也许有什么东西比这天道更为可贵,那就是同情和爱,对此我已经忘记了,忘记了“。他忘记了,他有警觉。但是,其他人,却彻底忘记了,也不想再记起。于是,汉嘉,最终选择了”progressus ad originem 也就是regressus ad futurum" , 遵循着老子的”诞生是退出,亡是进入“。他选择在他找到心灵安宁的压力机机槽上”被粉碎“被打包,释放出他的“精华”。

在外界的喧嚣声中,在地下室老伙计压力机的嘈杂的“喧嚣”生活中,成就自己的孤独......

汉嘉曾经在一种喧嚣声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宁静,在他所热爱的工作的喧嚣声, 获得了自己的宁静。不论外界如何变化,不论天道如何的不仁慈,始终遵循着自己内在的道德准则。直到,外界剥夺了其最后的避风港。他仍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汉嘉如此,作者赫拉巴尔也何其不是如此呢?作者最终是在医院的高楼坠下身亡。是自还是意外,只有远逝的魂灵才知晓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如此的喧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理念,思想,思维,信仰,信念......还有轰隆隆的机器声,铿锵锵的金钱声,拍马溜须的夸耀声,惊天动地的枪炮声.......物质的,精神的,一股脑儿的妄图楔入每一个人的头脑和骨髓.......你是否孤独呢?是否能抵挡支撑起这份孤独呢?过于喧嚣的孤独,又能否守住内心最后的道德底线呢......

教育不能过于着急作文【五】

应该说,这本书吸引我的首先是名字,孤独、喧嚣,而书入手后,发现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除去译者的译后记和近半本书的赫拉巴尔生活照,小说真的是很短了。

通篇读下来,并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小说以一个在地下室工作了35年的一个打包工人的口吻,描述了他在工作时偶然从图书中得到的收获,以及一些回忆。

赫拉巴尔这篇小说的文字很有特点,不分段,通篇都是内心独白。由于读得是译文,所以不能确定原文是否采用了长诗一般的语言。也大约是自己的积淀不够,很多隐喻、人名、典故的出处还不是很清楚,这是以后有机会要再次深入研读的原因,以下只是我个人对书名为什么叫《过于喧嚣的孤独》的一点理解。

社会主义突击队员代表的是现代的、理性的、无情的、工业化的充满效率的行为,而汉嘉代表的是一种传统的、艺术的、人性与神性结合的酒神精神,因此,当汉嘉喝着酒用心地制作一个个包裹时,他是在用灵感和激情去创作,而社会主义突击队员喝着牛奶打包的时候,仅仅是在生产。打包这种行为对于汉嘉来说,是创作,是生命的意义,而对于突击队员来说,是谋生的手段。一个用酒神精神创作独一无二作品的艺术家,在面对一群高效率工业化量产品的凶猛却又无力阻拦的时候,怎能不感到一种过于喧嚣的孤独?当工具变成了主人,当主宰者创造者沦为了麻木而机械的奴仆,当真正的艺术作品不被肯定和认可,而流水线的效率却成为唯一标准时,还活在世界上的真正的艺术家必然感到这种过于喧嚣、过于进步和过于单调的孤独。

上古的老子只留下道德五千字,而当今的网络小说动辄百万字、千万字,只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已经毁灭了呢?老子只写五千言也许是由于那个时代没有现代化的印刷发行行业,没有搜狗输入法,没有百度一下,没有输入联想回车键,没有无限供应的A4纸可以让人滔滔不绝的讲废话。赫拉巴尔说“依我看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向前迈进之后又都向后回归”。我并不认为网络文学有什么不好,它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读过几千万字的灭魔诛仙总裁穿越后,是否和读老庄、读诗经楚辞一般感受呢?

艺术无法量产,一个艺术家创作出一个完美的作品,本人的经历与天赋,上帝恩赐给他的灵光一闪,缺一不可。工艺品也许还可能通过“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去实现其精巧,艺术恐怕不能。

汉嘉三十五年用老式的机器精心打包,自己孤独一个人,没有亲人,没有爱人,有的只是书以及对往昔的回忆片段,并且由于他的创作效率不高,使得院子经常被纸张堆满,并因此而饱受苛责。在创作的同时,汉嘉不停地拿一些书回家,以至于家中的书摞得很高很高,生怕有一天倒下来压。赫拉巴尔就是汉嘉,面对着不理解的人群批评,面对着无法完成作品的恐惧,孤独地一个人苦苦地追求心中完美的作品。追求完美这一点,从书前歌德“唯独太阳有权利身上带着斑点。”这句话可以得到印证。

由此,不难理解赫拉巴尔说为了写这部书,推迟了自己的亡。作者写这部《过于喧嚣的孤独》写了几十年,三易其稿,而流传下来的,也只是本小薄册子。书后附录的赫拉巴尔年表,给我们描绘了作家一生的轨迹,一个法学博士,没有按照应有的轨迹一步步走完庸俗的一生,而是去生活、生活、生活!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用他一生去体验和感受到的生活和思想去创作,他所创作出的作品,皆是如汉嘉的纸包一样,也许在外人看来鄙陋不堪,但在作者自己看来,却是如自己的孩子一般的可爱,每一个作品都独一无二,每一个作品都是用酒神精神和上帝偶然赐予的灵感创造出来的。汉嘉无法决定收到什么样的书,一个纸包究竟能够压缩进什么,只有上帝能够巧妙安排,而怎样挑选和制作,只有汉嘉知道。这部《过于喧嚣的孤独》也一如汉嘉的纸包,上帝用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去丰富素材成为这本书的内容,然后由一个灵感,由一个勤勉的天才进行创造。

“火,它的光把一切痛苦深埋在下面,脸上却挤出一个悲哀的微笑。”这是书中汉嘉评价茨冈人的话,我想,用以评价赫拉巴尔和他的这部作品,同样恰当。

教育不能过于着急作文【六】

无意中购得的书,只因为喜欢这个题目而已。因为一个学生的放鸽子,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

《过于喧嚣的孤独》作者是捷克作家赫拉巴尔。这是一个在废纸收购站的老打包公汉嘉的独白。汉嘉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家庭,也没有孩子,三十五年间一直在一个废纸回收站做打包公。三十五年间,他一直呆着臭气熏天的地下室,操作一台压力机。将各地收集来的废纸、废书、废画等压缩成四方的大包。搭配着酒。虽然这个工作辛苦,环境糟糕。但是,他却一直自得其乐,在堆积成山的\'废纸堆中,寻找文学的经典书籍,并且自学其中的知识,了解哲学,懂得基督和老子,欣赏名画,并将所有的大包都用精美的画作装饰上,搜寻出废纸中的精华书籍,送给需要的人。这份在别人看来的低下的工作,在汉嘉眼里,乐在其中,甚至是打算退休之后,仍然沉浸其中。就像他的叔叔退休后,仍然沉迷于火车站信号员的工作一样。但是,生活总是充满着意外和痛苦。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的工作方式出现了。大的压力机,机械化却高效率的工作人员的出现,汉嘉失业了。在丧失了唯一的生活和生存乐趣之后,汉嘉将自己送进了压力机。

一直在思考孤独和喧嚣。这里的孤独和喧嚣分别是什么呢?

文中,让人尤其印象深刻的便是下水道中老鼠的厮。“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一份学术报告,说明小灰鼠和褐鼠像人类一样也进行过一场总体战,结果以小灰鼠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但战后小灰鼠立即分化为两群,两个灰鼠宗派,两个有组织的灰鼠团体,此刻它们正在布拉格地下所有的下水道和阴沟里进行着你我活的战争,一场声势浩大的鼠战,哪一方取胜,它们便有权占有下水道中流经波德巴巴的全部废物和排泄物。我从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淘沟工口中得知,这场战争一结束,取胜的一方又将立刻合乎辩证法的分裂为两个阵营,正如瓦斯、金属以及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要分裂一样,使生命通过斗争向前发展,然后通过寻求解决矛盾的愿望而取得一分钟又一分钟的平衡,因此从整体上看,世界一秒钟也不曾跛掉一条腿。”

这既是写老鼠之间的无休止的争斗。更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物质利益,进行的无休止的战争。这本书写于二战的背景之下。因为利益之争,世界分裂成两个阵营。压迫者(希特勒)和被压迫者(比如,茨冈人),压迫者强大的势力,将无辜的百姓拖入了战争,而且毫无还手的力量,直接是残酷的屠,就像那个可怜纯洁无辜的茨冈小姑娘一样。在这个年代,外面的世界是喧嚣的,充满了炮火,哀嚎,怒吼和痛苦。但是,对于汉嘉而言,一切确实静寂的。他每天生活在逼仄的地下室中,隔绝着外面的世界和喧嚣。他虽然孤独,但是仍然感觉到幸福。“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个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他是alone,但是并不孤独。围绕着他的喧嚣是鼠国的喧嚣,是外面世界的喧嚣,于他,是寂静的。他alone ,却不lonely。

时光流逝,战争终于结束了。一方终于战胜了另一方。人们总以为二战结束了,一切苦难的就都结束了。美好的新生活从此开始。但显示却并非如此。战争双方的阵营剩下了一个。这个战胜方,就像细胞分裂一样,因为利益又开始划分为新的阵营。压迫方与被压迫方开始了又一场关于生存和生活的厮。而这场战争,更加的残酷,涉及的面更加的宽广。它是经济方面的,意识方面的等等。

“黑格尔教导我说,世界上唯一可怕的事情是僵化,是板结、垂的形态,唯一可喜的是这样的一种状况,即不仅个人而且人类社会通过战争而恢复青春,通过新的形势争取新生的权利。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发展,新的技术和要求开始了和旧的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厮。在这场战役中,汉嘉未能幸免于难。他那落后的机器,那悠哉悠哉的工作方式,那沉浸其中的艺术和思想享受,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了。于是,大机器和机器人般的工人,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了。汉嘉被out出局,失业了。他再也不能享受从废物中寻找出人类思想珍珠的乐趣了,再也在工作时不能和古哲今圣进行思想碰撞,再也不能给别人挑选着梦寐以求的”瑰宝遗珠“了。他的工作即将消失了,生活乐趣即将消失了,存在的意义也即将消失了。

在时代的面前,在那个人们不需要思想的年代,只需要利益和效率的年代,一切都是如此的如火如荼的展开。大工业的时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家在多挣钱,多享受的时代。外界是如此的热闹和喧嚣。但在这种喧嚣之中,汉嘉是如此的孤独。他是如此的格格不入。犹如迷途的羔羊,他迷失在这个时代,这个喧嚣中。他既理解这些先进的知识、技术和工人,但同时,他也明白了自己的”失败“和孤独。他不再适应这个社会了,不是因为他无法像他们一样工作。而是精神上他无法和他们一同看着”喧嚣“,内心却空洞无物。人控制机器,人也成为了机器,没有思想的机器。”依我看来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向前迈进之后又都向后回归,恰似铁匠的风箱,也犹如我这台压力机,机槽里的一切都在绿色和红色电钮的作用下一会儿跳向前,一会儿又跳回来,唯独这样世界才没能瘸了一条腿“科技的物质的高速快速的向前发展进步,伴随着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退化。”仁慈的大自然创造了一种恐怖,在这种恐怖中一切安全感都已毁灭,它比痛苦更为强烈,在真理出现的时刻笼罩着你。”在这样的时刻,在这个大家都被同化的时刻,汉嘉是清醒的。他在地下室废纸堆中学到的知识,让他“忽然眼前一亮,觉得自己在变得美好起来,因为在经历了所有这一切——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看到的一切,身体和灵魂所感受到的一切——之后,我还有足够的勇气使自己没有疯狂,我逐渐惊异地意识到我的工作把我抛进了一个广大无垠、威力无边的领域”。工作给了汉嘉安全感,存在感。他躲过了早期的“喧嚣”的洗礼。

但是,“天道不仁慈””生活也不仁慈“。他唯一的避风港,也被厮所惊扰了。那个最不起眼,最被人所鄙视的地下室的工作,也被席卷了,也被剥夺了。汉嘉曾经也尝试进入”那些机器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不行。生活没有了乐趣,也就不成其为生活了。同化不得。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是,他看到了人们对于知识,对于书籍的践踏,对于最高贵思想的鄙夷和漠视,甚至是毁灭。对于文明和内在的道德法则的毁灭,不仅无动于衷,而且还积极的主导其毁灭。汉嘉终于崩溃了。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痛苦、无助和绝望。

于是,就像他残酷地用压力机毁灭的老鼠和老鼠窝,他曾经感叹”天道不仁慈,但也许有什么东西比这天道更为可贵,那就是同情和爱,对此我已经忘记了,忘记了“。他忘记了,他有警觉。但是,其他人,却彻底忘记了,也不想再记起。于是,汉嘉,最终选择了”progressus ad originem 也就是regressus ad futurum\",遵循着老子的”诞生是退出,亡是进入“。他选择在他找到心灵安宁的压力机机槽上”被粉碎“被打包,释放出他的“精华”。

在外界的喧嚣声中,在地下室老伙计压力机的嘈杂的“喧嚣”生活中,成就自己的孤独。

汉嘉曾经在一种喧嚣声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宁静,在他所热爱的工作的喧嚣声,获得了自己的宁静。不论外界如何变化,不论天道如何的不仁慈,始终遵循着自己内在的道德准则。直到,外界剥夺了其最后的避风港。他仍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汉嘉如此,作者赫拉巴尔也何其不是如此呢?作者最终是在医院的高楼坠下身亡。是自还是意外,只有远逝的魂灵才知晓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如此的喧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理念,思想,思维,信仰,信念。还有轰隆隆的机器声,铿锵锵的金钱声,拍马溜须的夸耀声,惊天动地的枪炮声。物质的,精神的,一股脑儿的妄图楔入每一个人的头脑和骨髓。你是否孤独呢?是否能抵挡支撑起这份孤独呢?过于喧嚣的孤独,又能否守住内心最后的道德底线呢。

教育不能过于着急作文【七】

提到捷克文学,所有的人都会说出这个名字:米兰·昆德拉。而昆德拉本人曾宣称:如若有人要为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结束后的时代命名,他必得称之为赫拉巴尔时代。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这位20世纪下半叶捷克最伟大的作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题材直接影响了捷克文学的发展:他创造了捷克啤酒馆的神话,他把对这个世界边缘人的完美注视和倾听搬到自己的小说里,他坦然地把普通人的聊天与深邃的哲学思维糅合在一起,他用充满诗意的和善意的眼睛去透视灰暗的日常生活,发现底层珍珠的熠熠闪光,被称为“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

孤独有很多种,唯独赫拉巴尔的这一种被称作是“过于喧嚣的”,《过于喧嚣的孤独》的情节非常简单,它讲述是废纸收购站打包工人汉嘉三十五年在废纸堆上与阅读为伴的故事,一个关于灵魂的事,一个被作者称为“love story”的故事。

三十五年来,汉嘉用一台打包压力机处理废纸。废纸中,从百科词典到艺术哲学无所不有,汉嘉肮脏的身上蹭满了文字。汉嘉说:“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地嘬着……我喝酒是为了活跃思维,使我能更好地深入到一本书的心脏中去,我喝酒是为了让读到的书永远使我难以入眠……”

为此,他从一筐筐废纸中淘拣出伊拉斯莫的《愚人颂》,也逐字地记录在那一叠叠被打成包的废纸中,那些奇异思想、阔大宏论、精妙比喻如何与污垢、垃圾、水、泥浆安稳地混居——“在这个世界上惟有我知道,哪个包里躺着——犹如在坟墓里——歌德、席勒,哪个包里躺着荷尔德林,哪个包里是尼采”……

就是这样一个卑微的废纸回收站的工人,却定时为教会图书馆和民族学教授免费赠送好书,更会为了将普鲁士王家图书馆精美藏书因成为战利品而将按照废纸价格:每公斤售价一外汇克朗装上火车卖给瑞士和奥地利而深感犯罪感。“那时候我已在内心找到了力量,使我目睹不幸而漠然处之,克制自己的感情,那时候我已开始懂得目睹破坏和不幸的景象有多么美……”

阅读、领悟、回忆和苍凉,汇集了争战的老鼠、疯狂的苍蝇,轰鸣的机器,造就了属于一个孤寡老人的“过于喧嚣的孤独”。对人类文明的珍惜,如此便有新一种表现方式:在每一个废纸包里放一本摊开的书,外层包裹名画复制品,连同免不了被同时挤压致的肮脏动物,成为一个方方正正的包裹。

这喧嚣是我们无法凭空想象的,这喧嚣正是无情的。大自然创造的一种恐怖,“在这种恐怖中一切安全感都已毁灭,比痛苦更为强烈”,一边是下水道里激战的鼠族,一边是梵高“向日葵”的明灯。到了最后,他亲眼看到年轻人和新型打包机器即将代替他的位置以及他和所有老式打包工人边处理废纸边看书的工作方式,年轻人练习将崭新的书籍扯下封皮,将书瓤扔给机器,看都不看一眼,他开始不断地重复说:“天道不仁慈”,书都被这些手扯得毛发倒竖。处理废纸变成没有人性的工作,这让汉嘉心痛不已。最终他失去了工作,以便让位给这些机械工作、高效率的年轻人接替他的岗位和他的水压打包机。

他便将失去一切。你会看到一个人失去三十五年来的唯一的生存方式和喧嚣的孤独时,便是无以延续的结。他在微微的醉态中看到整个布拉格从外延、到自己所在的地点,全部被挤压,打成一个巨大的废物包裹。

若列举此书所谈到的著作和画作,毫无疑问是一个宏大的书单。这既使人产生反复阅读的,也令人倍感困顿,在这样的消费时代,仍然有大批的思想、真理被打包贱卖,我们是否能像汉嘉那样咀嚼出书本和人生的真谛?

也许是这样的暗示,或是不可避免的绝望,他真的将自己送往三十五年来朝夕相处的压力机器。他最终将自己也打成了包。作为他钟爱并熟悉的终结方式,安静迎接不仁慈的命运,把自己等同于哲学和名画,隐喻于最终的命运。

这确实是世界上最感人的love story。所以赫拉巴尔无比动情地说“我为这本书而活着,并为写它而推迟了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