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的节日独特风俗作文(贵州当地文化习俗作文400字)

贵阳的节日独特风俗作文(贵州当地文化习俗作文4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02 17:53:35
贵阳的节日独特风俗作文(贵州当地文化习俗作文400字)

贵阳的节日独特风俗作文【一】

明,嘉靖三年,七月,戊寅。父亲的执意离去让我迷惑不解。父亲明明可以坚持,与坐在皇位上的那个工于心计的少年斗争到底,却为何突然选择放弃?面对疑惑并气恼的`我,一直被我视为榜样的父亲笑了笑,淡淡地说:“到时候你自然会明白。”但我还是认为,一定是昏庸的皇帝作祟,让父亲被迫离去。此仇不报非君子!

公元1521年,“大议礼”事件拉开序幕。首辅杨廷和因意见不合,造嘉靖排斥。1523年,杨廷和致仕,其子杨慎对嘉靖进行反击。

(二)

明,嘉靖三年,七月,戊寅。“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义,正在今日!”跪在左顺门前,我与身后所有义愤填膺的大臣一起,朝皇帝,朝那些佞臣,爆发出我们愤怒的,压抑已久的呐喊……

公元1524年,杨慎约集群臣于左顺门前列宫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

(三)

明,嘉靖三年,七月,戊寅。正义在这个黑暗的朝廷终究得不到伸张。带着满身的伤痕,我被流放到了穷乡僻壤。但这对我也是一个净化心灵的契机。游山玩水、吟诗作对,不再关心朝政的我渐渐找到了生命的乐趣。但是心中的那个疑团却一直无法解开。父亲为何不坚持己见,而是主动放弃首辅的职位,致仕回乡呢?

公元1524年七月,杨慎被捕,廷杖两次,后充军云南。

(四)

明,嘉靖八年,癸未。父亲在家乡去世了,得到了安息。跪在父亲的坟茔前,回忆起父亲入葬前那从容的笑,我忽然找到了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数十年的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对父亲来说,已经到头了。没有人是最终的胜利者,谁都无法逃过铩羽的命运。那些峨冠博带、冠盖竹笏,终不过称为汗青上的断章残篇。仰望天上云卷云舒,我不禁一声长叹。父亲,想来你早已厌倦了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古千年,勾心斗角,是是非非,不过如此!

放弃,也是一种美。

 

贵阳的节日独特风俗作文【二】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这是贵州非常著名的文化古镇之一,游客来到这里,立即就会感悟到悠悠古韵。

青岩古镇历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贵(阳番(定番,今惠水县主驿道之中段,在驿道上设传递公文日"铺"和传递军情的"塘"。驻军于双狮峰下驿道旁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quot;屯"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演变为"青岩堡"。

天启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7年时领青岩土守备,领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贵在离青岩堡约1公里的"四只把"坡(地名建土城,时人称为"王城"音译汉语为"兵城"或"营盘"之意,这是今青岩城的雏形。土城居高踞险,原青岩堡内寨民为避兵祸,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渐具规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此上贵阳,西入平坝(县,东走龙里(县的十字交通要寨。经数百年历史沧桑,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墙、石砌街巷。于今青岩城成了一卒座明清风格的文化古镇。

作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古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其中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在那亘古不变的狮子山下,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其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古建筑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寺庙、楼阁无不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虽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风韵犹存。

青岩镇的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总给人以悠悠古韵。新建的古镇商业街更使古镇遗风韵味得以弘扬。

伫立在已经修复的定广门城墙上,仍依稀可见古城墙的遗址残迹,使人联想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面对"赵理伦百岁坊"上造型创意独到,被刘海粟大师叹为"实属罕见"的下山狮,以及另外两座石碑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你可以细细品味到古镇文化的部分缩影。踏进贵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赵以炯的府第、孙中山元帅府秘书长平刚先生的故居,还有震惊中外的"青岩"遗址。

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是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

贵阳的节日独特风俗作文【三】

贵阳,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相传有一位老和尚来到贵阳,发现在贵阳的某座山上,汇聚了大量的天地灵气,于是老和尚来到这里倒栽了一棵松树,结果,这棵松树居然存活了,而且枝繁叶茂,证明了老和尚的话,这位老和尚就是有名的赤松和尚。于是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名曰“弘福寺”,意为弘扬佛法,造福天下。而这座汇聚了天地灵气的灵山,则叫做“黔灵山”。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就是黔灵山了,它由大罗岭、象王岭、白象岭、檀山、杖钵峰、狮子台、关刀岩、宝塔峰和北峰组成。现在的黔灵公园就是由黔灵山为主体,后又开辟了黔灵湖,动物园,麒麟洞,二坝和三岭湾等景点。

在我的右手边是索道,如果想先登上山顶可以从索道出发。如果想去看看大熊猫、孔雀、狮子老虎的游客,可以从三岭湾、麒麟洞去参观动物园。不过“玩山”的人,特别是朝山拜佛的香客,大都沿着“九曲径”慢慢爬上去。

现在我们脚下的九曲径共有380级台阶,24个“之”字拐,因有9个大弯道而称为“九曲径”。沿着山道旁的石壁上,有许多石刻,从“第一山”、“黔灵胜境”到“南无阿弥陀佛”……引导人们走近佛门,感受“心既是佛”的境界。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虎”字,这是清朝的石刻。为什么在这佛山上会有“虎”字?大家都知道,虎是山中之王,以虎镇山,还有什么妖魔鬼怪敢接近呢?于是,佛法弘扬,得一清净之地。走到上面还有一个“吹螺壁”,一些奇妙的小洞遍布在石壁上,洞眼大小象手指一样,如果用嘴贴着石壁可吹出海螺鸣叫的声音,传说吹响小洞,就能使人长寿。九曲径的最后,还有一个泉亭,叫做洗钵池。到了这里,我们就走完九曲径了,各位游客,现在我的右手边这幅大型石雕叫做“九龙浴佛”,它说的是释迦磨尼诞生时,有九条龙吐水为他沐浴。左手边就是弘福寺了。平时寺门只会开边上的小门,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在佛教,这叫做山门,分别代表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如果中间的门开了,那就是遁入空门,出家当和尚了。

大家在弘福寺上香后,我们可以顺着这条山间小路一直下到黔灵湖畔。黔灵湖碧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可以全身心地放松,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这里你可以到湖面上泛舟,如果累了,还可以到湖畔上的茶室砌一壶暖茶。从这边走过去,有个广场,耸立着贵州解放烈士纪念碑,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现在我们顺山而下,便到了麒麟洞。它的得名是因为在麒麟洞内有一块巨大的钟乳石,非常象一头麒麟。在麒麟洞旁的这个“水月庵”,曾关押过两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留下过许多故事。

好了,到了这里,黔灵山的主要景点都游过了,还有一些名胜古迹正在维护和修理中,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再来游玩。

贵阳的节日独特风俗作文【四】

今天天气晴朗,我们来到位于贵阳市100多公里外的三个景点:龙宫、黄果树大瀑布和天星桥,就由我作大家的导游。

今天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龙宫,一条天然的地下暗河,我们要坐船进去,它是和黄果树瀑布一起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

龙宫里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它是由上方有钙质的水经过几亿年的沉积形成的。有的似猴群捞月,几只猴子倒挂在树上捞月亮,加上彩色的灯光真有一点生动,还有的像葡萄,就像是太上老君的葡萄园,每一串葡萄的长约2米,宽约1.5米??????

今天的第二站是大家早有耳闻的黄果树瀑布。走进公园大门,在一公里外就听见瀑布震耳欲聋的声音,瀑布长83米,宽71米,远眺瀑布像一条黄色的带子。它仅次于加拿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和非洲的维多利亚大瀑布位居世界第三,但是在三个大瀑布中只有黄果树瀑布可以近距离亲密接触,从黄果树瀑布腰间穿行而过。另外两个瀑布只能在一公里外远眺。

因为下雨涨洪水的缘故,近看瀑布,从上游流下来的水是黄色的。瀑布从上游直泻下来,溅起了几百米高的水雾,水雾到了半空中就成了小雨滴感觉就像下雨一样。在瀑布下方,还不时地会出现彩虹呢!

在瀑布中还有水帘洞,从水帘洞中走过去,雨帘上方的水不停地往下泻,翻滚、奔涌、升腾地江水就像下暴雨一般,从洞中走过去地人无一幸免成了“落汤鸡”!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黄果树瀑布,我们就到了第三站天星桥。

天星桥是一座水上石林,这座石林的水就是黄果树瀑布和龙宫的水的\'汇合处,虽然这个石林没有什么特别处,但是那满池的荷花却让人心旷神怡,映日荷花别样红嘛!

这就是我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三个景点,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自己去那儿看一看!

贵阳的节日独特风俗作文【五】

看到这句流传千古、使人过目难忘的诗句时,第一个浮现出你脑海的,是父亲?是母亲?还是呕心沥教你育你,却隐在暗处白了发的敬爱的老师?

数学老师是个干练爽快的人,不喜拖拉,爱搞突击。课堂上,当你被她那犀利的眼光扫射上的时候,你就该有准备站起来回答问题的知觉。有时,幸运的人还会有荣幸被请到讲台上做黑板上的例题。

我就是一个如此幸运的人,课堂上偶尔的闪神就成了我上讲台最有效的“入门票”。我总会被不计其数的`、充满“渴望”和“羡慕”的眼光目送着,直到我站到讲台上,那炽热的目光仍久久驻足在我的身上,徘徊不去。

第一次上讲台解题,浑浑噩噩地在黑板上写下过程和答案。偶然间一低头,居然发现抓着粉笔的手指上白了一大片,几根指头互相摩擦,说不出的粗糙,就跟磨砂纸一样,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怎的,竟能听到轻微的“嚓嚓”声,还隐隐传来刺刺的痛。忙不迭地把粉笔往粉笔盒里一扔,也不管进没进,就飞也似的冲回了座位上,拿纸巾稍微沾了点水,一寸一寸地拭擦着手上的粉笔灰。

周而复始,上讲台前我都会自动自觉地用纸巾把手指头密不透风地包裹好,所谓有备无患嘛。

看着老师在讲台上如蝶般翩飞的身影,和拿抓着粉笔不知疲惫地在黑板上誊写着解题过程的灵动的手指,我不禁想到:没有纸巾的保护,老师的手,是怎样的呢?

一次课后的辅导,让我解开了心中掩埋已久的困惑。

老师的手通红的,手上的掌纹就如老树那虬干的枝条,蔓延在手上,泛着阴森森的白色,显得异常突兀。不经意间,老师触碰到了我的手。那种感觉硬硬的,有点干燥,却让我倍感温暖和窝心。

这样的手,多美啊!

当我厌倦了枯燥的数学题时,老师美丽的手总会在背后轻轻地推着我,继续前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