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入迷作文450个字(关于入迷有关的作文500字)

写人入迷作文450个字(关于入迷有关的作文5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7-04 03:35:07
写人入迷作文450个字(关于入迷有关的作文500字)

写人入迷作文450个字【一】

语言是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这个道理。

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舅舅给我家送来了几包棉籽,爸爸皱皱眉久?说:“种,没有时间;不种,棉籽又浪费了。怎么办呢?”妈妈听了说:“你遇事总是心问口,口问心。种!我包了!”说完就笑起来。

你看,通过“爸爸”、“妈妈”的话可以看出,两个人的性格多么鲜明:一个遇事犹豫不决,一个做事果断利索;一个说话前思后想,语言显得比较严密;一个口快心直,语言也简短干脆。但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性格都让人觉得可爱。语言的作用真大啊!

如果能写好人物的语言,作文就比较容易成功。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男人有男人的语言,女人有女人的语言;老人有老人的语言,小孩有小孩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语言……要想写好人物的语言,最忌讳的是瞎编乱造。你要写谁就要注意听谁说话,而且要经常听。只有这样,才能听到最能代表人物心灵的话。而且,话不像某种东西,过了儿天还在那儿摆着,它无影无踪,稍不留意就消逝了,所以要勤记。

写好人物的语言是一种快乐,能听别人讲话也是一种快乐。如果处处留心不同特色的语言,那就不愁写不好人物的语言了。

写人入迷作文450个字【二】

心理活动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如果说语言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心理活动就更能表现人物的特点了。语言可以有真有假,心理活动却完全是真实的。平时我们常说,要是我能钻到某某肚子里知道他是怎样想的就好了,就是说要知道人的心理活动是很重要的。

心理活动好比是一种没有说出声的话。之所以没有说出口,或是因为没必要,或是因为没办法,或是因为不应该,所以这就决定了心理活动的隐蔽性。一个人不可能知道另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你不可能知道我的心理活动。当然,你可以揣测,尽管有时可能猜对,有时可能猜错。这就要求我们在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特別是“我”或“我们”是文章中的当事人时,不能用“他想”或“他们想”这类的W语。但并不是所有文章都不能这样用,文学作品中小说这个体裁的作品可以这样用,这个问题不属于我们探讨的范围。就我们中小学生的作文来说,是没办法这样运用的。

这样说来,是不是别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写了呢?也不是。比如说,看图作文,有时我们要描写图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是可以的,?就是描写H常生活中的人物也是允许的。不过,这有一个条件,通过观察,你只能用“大概”、“或许”这一类不确定的揣测性的词语。或者你在事后知道了某人的心理活动,在写文章时也可以恰当地写出来。

揣测心理是人们的一种能力,也是很有意思的活动。但揣测是建立在一定根据之上的,要科学,不能胡猜八猜。这种根据就是别人的言行举止。看到人笑,当然就知道他心里高兴;看到人哭,自然就知道他心里难受。如此等等。如果有时你揣测不到图中的人或生沾中的人是怎样想的,你可根据他的表现,模拟他的动作,或是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下时会是一种什么心理活动呢?这样,揣测就会准确一些。当然,有时也有假象。最近某报刊登的一幅照片上电视女节目主持人笑嘻嘻的,可旁边的文字说她的笑是装出来的,不是发自内心的,间为她的嘴的上下宽度大于左右宽度。由此,我们还应该叫白,通过外表揣测心理活动时,还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厚清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假象,不要上当。

别人的心理活动我们没法知道,自己的心理活动总是知道的吧,所以在涉及到需耍的心理活动时,应细腻地刻画出來。这样做,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是很有用的。

写人入迷作文450个字【三】

我经常在教室里看见她的背影,忙忙碌碌的,像一只上足了劲的钟,没有停下的时候。在我大部分记忆里,她留给我的印象只有头上高高束起的马尾辫,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忙,几次想和她搭话,都被她又走出去的脚步声打断,有时我经常为和她搭不上话这件事懊恼。

“同学!”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叫住了又要走出门的她。她疑惑地扭过头,水灵灵的眼睛里好像有繁星在闪动。“这位同学,有事吗?”她的声音很清脆,好像山谷中的一股清泉。我有些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没事的话我先走了。”她冲我露出了一个甜美的笑容,刚要转身,我却又喊住了她:“同学,你为什么总是走的都那么急?”她愣了一下,然后又露出了一个神秘的笑容,说道:“你跟我来吧。”我疑惑地跟上她的步伐,结果到了校门口的小卖铺。“难道你是因为买零食才走的'那么急吗?”我将自己的疑问发表出来。“差不多吧,不过也不完全对。”她说着从兜里掏出两元钱,然后走进小卖铺。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两个面包出来,然后笑嘻嘻地说:“走吧,一会儿你就会知道了!”她又带我来到学校的后门。“你来这里做什么?”我看着后门前堆的垃圾山,忍不住捏住鼻子,皱着眉头问道。她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是淡然地朝前喊道:“星,胖咪,吃饭了。”闻声来了一只狗和一只猫,它们身上脏兮兮的,朝她奔来。她撕开包装袋,拿出里面的面包,面包在阳光的照耀下有些发亮。她摸了摸两只动物的头,然后将面包递给它们,看着它们贪婪地吃完,然后心满意足地笑了。“这就是原因?”我问道,“嗯。”她轻轻点点头,然后对我说:“快上课了,走吧。”“好。”我朝她笑了。

“以后我也去,可以吗?”往教室的路上,我问她。“当然可以!”她爽快答应。

后来,那个女孩转学了,学校的后门只剩我一个人的身影了。我突然才发现,我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写人入迷作文450个字【四】

谈过描写人物的语言之后,顺带也说一下使用描写人物语言的几种形式。请看下面几个例句:

(1老班长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2“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3“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吃的不容易啊!”

以上是引述语言的种形式。第一句话是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第二句话是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第三句话是引语在前后,提示语在中间。那么,提示语和引语的关系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是随意安排的吗?

实际上,说透了,提示语和引语的关系是由说话环境决定的,该是怎么样的环境,就怎么样安排二者的位置。如果情况比较从容,又显得比较郑重,就采用第一句话的形式: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如果倩况比较紧急,下面一个人的话是紧接着上面一个人的话说的,就用第二句话的形式。第二句话是在“我”打断了“老班长”的话以后说的,中间没有任何间隙,如果把提示语“我打断了他的话”放在引语之前,那就没有仟何着急焦虑的气氛了。这点,你一读就出来了。第三句话这种提示语在中间的形式,是在气氛比较舒缓的情况下采用的,说明前后引语之间,说话人的态度有了变化。“他轻轻地摇摇头”这种动作就是在他说了前面的话以后出现的,所以也就如实地这样写了。

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以后,这就要求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要留意当时的说话环境;写作时,要斟酌引语与提示语的位置关系。如果能顾及到阅读效果,一般就容易安排了。比方说,第二句话只有把提示语放在引语的后面,读了第一句话后紧读第二句话才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语气才连贯,否则,就別扭了。

愿你把提示语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