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没人才现象的作文(关于人才作文的题目)

埋没人才现象的作文(关于人才作文的题目)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2-09 00:51:31
埋没人才现象的作文(关于人才作文的题目)

埋没人才现象的作文【一】

在冷兵器时代,千里马是一名战将所梦寐以求的。有了一匹千里马,在战场上就会如虎添翼,马不好就会影响战斗力。如吕布、关公的赤兔马、秦琼的黄骠马、呼延灼的踢雪乌骓都为他们建功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今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日新月异的今天,马已失去了以往的意义。除了在草原和一些旅游景点,以及一些交通特别不便的地区,骑马的人非常少见。自然界中的千里马自然也就失去了识别和寻找、保留的意义。

但人们通常都是以“千里马”来比喻人才的,人才是每个时代,每个单位都需要的,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人才兴、事业兴,没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单位说他们不需要人才。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能否找到真正的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怎样寻找人才、留住人才,每个单位却做得并不一样。不是找不到人才,就是留不住人才。甚至是造成人才浪费而不自知。

不是吗?有的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看的是学历而不是能力。将高学历做为硬指标,将人招聘回来后却又束之高阁,让其从事一些不需高学历也能很好地完成的一般性工作。甚至让其从事一些与他们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还美其名曰是让其全面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至于一般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其专业不对口工作的更是比比皆是。这固然有体制上的原因,但与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也有更大的直接关系。这就好比找到了千里马,却不让它当坐骑跑长途、冲锋陷阵,而是让其从事拉车、耕地、驮重等与其不相适应的工作,又怎能有利于人才发挥专长,进而做出更大的贡献呢?

也有的单位对人才是口头上重视、工作上支使、待遇上忽视、培养上轻视,造成人才留不长、留不住,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就好比是自己先一步找到了千里马,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出于种种考虑,基于各种原因。不能或有能力也不满足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的要求,工作标准要求对方高,给对方各方面的待遇却很低。甚至是对方因工作消耗办公用品多、快也感到不满意。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吃草。形成了千里马食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的局面。这就造成了两种后果:一是压制人才、埋没人才,使人才一辈子在小圈子里默默无闻,怀才不遇。二是留不住人才,导致人才一有机会就外流,本单位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为外单位,甚至是为外国、特别是敌对国家所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如现在单位之间频频发生的跳槽即是明证。

埋没人才现象的作文【二】

经营企业,靠两大法宝,一是资金,二是人才,这几乎是所有企业的共识。权衡二者分量,人才问题当属第一等要事。

论起人才的价值,怎么形容都不过分。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刘备有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得天下。”可见人才对于一国之兴,意义何其重要。治理企业,虽不及治国复杂,但道理一样,也是人才难得。

但是我们往往又不免疑惑。既然贵为天下治国安邦人才第一、第二的卧龙凤雏,得其一能得天下,缘何二者兼得的蜀汉竟然仍不免衰亡呢?难不成卧龙凤雏浪得虚名?

历史早有公论,诸葛亮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有智慧化身的美名,有“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高度判断力,有刘皇叔白帝城托孤的高度信任。倾国文武,尽归调度,但是后来仍然免不了“出师未捷身先”,鞠躬尽瘁的后果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直至后来,后主阿斗被西晋兵马所获,乐不思蜀,一个姜维,鼓掌难鸣,兴复汉室,终成美梦,“长使英雄泪满襟”,让后辈们扼腕叹息。

历史给诸葛亮开的这个天大玩笑,证明了诸葛亮的个人悲剧注定了蜀汉的悲剧。这绝不是对诸葛亮个人的不恭,相反,正是因为太多的人把诸葛亮奉为神明,才让一国之安危系与一人之身,蜀国的悲剧悲就悲在诸葛亮是“一个人在作战”。

我们能嘲笑曹魏吃败仗的地方很多,但是有一点我们万万不能忘掉,那就是魏晋的人才机制造就了胜利的基础,即便是黄口小儿也知道曹营里面“谋士成群,战将如云”,反观蜀汉,数得过来的文臣就是诸葛一人,武将稍多,也就是五虎上将,东挡西征,每战必。一旦关张殒命,黄马老朽,国家必然是亡国一途,而已。

诸葛亮是个旷世奇才,这是公认的常识,但是他的失误就是到都没有放下权来,事必躬亲,对任何人都不放心,当然也就不可能培养出跟自己等同价值的人才来,而且他的毛病就是一旦对手下产生不信任,即便没有任何证据,也到都不放过惩治对方。魏延的反叛,从根本上说,就是诸葛亮一手炮制的杰作。

跟曹操相比,诸葛亮虽然是个难道的人才,但是绝对不是个好的领导。曹操虽然口碑不佳,但是他知道如何授权、如何激励属下,且其本人也具有文韬武略,不输孔明太多,而这些,诸葛亮除了自身才能外,能够跟曹操匹敌的地方实在了了。从这个角度上认识,诸葛亮的失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埋没人才现象的作文【三】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对医疗卫生事业不断的改革,使得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国家为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事业及完善医疗体制,将精神卫生也纳入到了公共服务中去,特别是随着国家新《医改》的出台,强调了精神卫生事业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给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我院不仅是顺德唯一一所以精神医学为主的区属公立非营利性专科医院,也是广东省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和佛山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我院除精神科外,设有老年、神经、药物依赖、心理卫生等重点专科,正因我院主要以精神卫生事业为主,故定性为三类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各精神医院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我院人力资源现状

虽然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精神专科医院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人力资源问题仍然突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神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大多精神专科医院主要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 、人力资源不足

精神卫生事业既涉及到精神疾病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也涉及到健康者的提高和维护精神健康和精神医学咨询,其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市民对精神卫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不仅要求医生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但就目前我院人力资源来看,现有在职员工31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3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 5 人,我院住院病人长期达五百多人,我区常住人口约216万人,重性精神病人约2.1万人,而医院只有医生58 人,护理人员1 1 6人,这显然难以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

2 、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精神卫生单位本身就是属于服务性质的医疗体系,其服务对象是人,医学宗旨是治病救人,增进人类的健康。对于现代医院医务人员需具备的素质有政治素质、管理素质、专业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健康与体能素质等,而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将是促进医院发展的有效保证。目前,在现有员工318人当中,其中初级职称人员有134人,占了全体人员百分之四十之多,而高级职称仅3 2 人,这足以体现出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偏低。

3 、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

医院要想得以持续发展,人力资源配置是一个关键因素,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包括基于岗位职能的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人员的筛选和录用以及人力资源的动态配置等一系列的活动。现阶段我院人员配置中,高级职称32 人,中级职称48 人,初级职称134人,见习及有工勤人员81人,很容易发现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严重偏低,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这将对医院的经营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建议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在新的医疗卫生形势下,要想得以持续发展,各精神专科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此就如何加强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力引进人才,实现业务飞跃

大力引进人才不仅是实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更是实现业务飞跃,促进医院发展的首要条件。对于人才的引进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一是熟人推荐,通过医院内部医务人员或关系人推荐,以获取人才相关信息,对于优秀者及时进行公开招聘;二是猎头机构,通过委托专业人才服务机构来寻找优秀人才;三是招聘机制,通过医院网站、人才招聘网站、专业报纸、杂志等媒介面向社会和高校发布招聘信息等。以便引进更多的可用性人才。

2 、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梯队

医院的发展与人才资源是密切相关的,各医院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学人才,来服务于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还有助于自身医疗水平的提高,并利于人才梯队的建立。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提高素质融合在一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以助于培养出全能型和实用型的人才,并保持着人才梯队的相对稳定和发展。

3 、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共同发展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医院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该医院的医疗水平,并且营造良好环境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为营造良好环境,医院应从多方面入手,如人文环境的营造、工作环境的营造、生活环境的营造、事业环境的营造等,通过良好环境的营造,不仅有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还能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医院与人才的共同发展。

4 、建立用人机制,科学使用人才

人才作为医院第一资源,是医院的战略性资源,是医院发展的原动力。为保持医院的稳定和发展,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在新形势下,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主要应从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考核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实施,科学使用人才,最大程度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人力资源配置效果的最大化,促进我院以及整个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埋没人才现象的作文【四】

古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没有人能够面面精通。现代社会的人才往往指的是那些在特定方面比常人更加突出显眼的人。但人们往往鄙夷那些站在社会底层的体力工作者,认为他们身无长物,绝不会有人才会是站于这一类人的中间。但“舜发于畎亩之中”,诸葛先生在出山之前也曾布衣躬耕。由此可见,人才与否并不取决于他们出生的背景,更无关他们地位的高低。真正优秀的人总是会显眼出来,无关地点,无关时间。

近日在某大学的招生中就有“奇才”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赢得名牌大学的录取资格。有人不平此事,认为折纸技能算不上界定人才的标准,应该统一由分数的高低来判定人才与否。但假若人们自己所制定规范出的以分判人的界定体系能够用于人才优秀程度的判定,折纸又何而不可?或许此事的发生将有影响于加剧家长的捷径思想与侥幸心理,从而使得孩子们的'负担被加重,但若是往后的学习的人真的能够在不被这些负担压倒的前提下,在常人中显现出来,这与他是分数人才还是折纸人才又有什么关系呢?假若更能有人从中找到自己真正擅长并热爱的一技之长,那更是再好不过的了。至于此人才具体是哪方面的人才,根本无伤大雅。只需他的确有实力,那他便称得上是一个新世纪的人才。

对于人才的选拔,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应该从他的出身背景或是其他某些无关因素出发考虑。三十六行,行行都能出状元。怀着一颗真诚的想要选拔人才的心去界定他们,才能发觉真正的优秀人才,人才不被埋没,祖国的明天才能更加辉煌!

埋没人才现象的作文【五】

何为人才?有才能的人即可为人才!那么,刘翔,这个立下中国110米跨栏夺冠的里程碑的人,无疑不可不为人才。然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8月18日上午11点,在全世界人们的万众期待下,刘翔,这个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的传奇,拖着沉重的脚步,只留给了世人一个落寞的背影,让几十亿人为之愕然。此举一出,顿时引发了无数人的争议。有的人骂声如雷,甚至振振有词地将他和负伤出赛的姚明,以及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裹着绷带,拖着伤腿,一瘸一拐地跨过终点线的艾哈瓦里进行对比。“刘逃逃”的骂名至今如雷贯耳。

在我的观点看来,作为中国男子110米跨栏的人才,“刘翔”这个字眼,绝对不是只为了国家争夺金牌,为中国争光而仅仅存在的。对待人才,我们应该学会更加理性。

人们对于刘翔的期待,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像沸腾的开水一般骤然飙升到“能在2008年看刘翔夺金”为了所有人盼望的事情。然而,因右脚跟健伤复发而退赛无疑泼了人们一头一脸的冷水,浇灭了他们心中对于刘翔的火热。在那些人振振有词的时候,不知他们是否忘记了,曾经,在他用他迅疾如风的速度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想,所有中国人的脸上都增添了一份东西。没错,大家其实都受到了他的馈赠。面对于刘翔的黯然退离,理解,应该是人性的最好体现。

人才,因为他们身上所独有的鹤立鸡群的能力而被上司,公司,甚至是国家所重用。在更高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能,然而,有时候,人们在他们功绩累累的同时,似乎忘记了他们同样也是人,不完美的人。当事情被想的理所当然,或者被赋予无穷的期待的时候,这个被期待的人,便已经被抬上了不可想象的高峰,一旦摔下,很有可能会承担无穷无尽的谩骂,不屑,甚至是人身攻击。这不是理性所应具备的。

刘翔右脚跟健伤复发,在赛场上的他,难道真的需要忍受疼痛跑完这110米吗?难道非要去谱写生命的光辉,继续升华他在人们心中高大的形象吗?难道同样是人的他,真的就不允许有任何不高尚的行为出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需要的,是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而非在他们失足的时候痛声的指责。在繁花似锦的表象背后,生活中的刘翔并不与其表面相称。作为运动员,身价高昂的他,同时也是商家的“摇钱树”,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参加一个个广告,商业场合。对于自己的兴趣,更是难以如愿。再加上重如泰山的责任,刘翔,其实很累。就连他自己,也想过要当一个普通人,摆脱出名的累赘。

对待人才,我们应保持尊重与理解,如果仅仅因为一次的失利而将一整个人才泯灭的话,这无疑是极为不人道的。对于作为体育上的人才的刘翔应当如此,对于其他各式各样的人才,也亦是如此!

埋没人才现象的作文【六】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除了传统的教学、科研之外,又派生出了创业的功能,欧美国家把具有创业职能的大学称为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最重要的特点是把学术性的知识转变为商业性的知识,即知识的资本化或知识创业是创业型大学的新职能。创业型大学更适合将知识实现产业化,因此创业型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应该是更有效的一种组织模式。创业型大学是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诞生的,因此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基本条件,但是并不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具备形成创业型大学的条件。创业型大学更加重视与社会和外界环境的沟通与合作,其知识创业行为强化了大学与社会的联系,一方面不仅大学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促使大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直接为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服务。创业型大学不仅仅注重研究能力和知识生产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注重知识创业能力的提高,把知识创业作为大学建设的重要职能,不仅是为了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具体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这些都是大学知识创业职能的具体表现。因此,促进产学合作教育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构建大学的知识创业机制。主要分为知识服务现有企业机制和知识衍生新企业机制。前者主要包括技术转移机制、商业咨询机制、专利许可机制,后者主要包括孵化机制、衍生企业机制等。

埋没人才现象的作文【七】

英国作家笛福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漂泊到了一个荒无人烟、有野兽、有野人、到处都是乱石野草的孤岛上,但他面对逆境、磨难,依旧保持着冷静态度,克服了种种困难。

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鲁滨逊的一生充满着磨难,几乎处处有逆境,时时有坎坷,但他却敢于直面人生,最终获得成功。由此可见,逆境与磨难对怯懦者是毁灭的深渊,对于生活的强者却是他们成功的阶梯,是他们一生中的财富。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任何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培根说过:“奇迹多是从逆境中出现的。”贝多芬有耳疾,他却在听力尽失的情况下,创作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三交响曲》(即《英雄交响曲》以及那抑扬顿挫的《第六交响曲》和气势磅礴的《第九交响曲》;爱迪生耳聋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张海迪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可以说是不幸的,可她又是一般人无法与其相比的,她以百倍的自信、顽强的毅力,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勇敢的“站”了起来!

在生活的寒冬酷夏、凄风寂雨里,有的人退缩了,屈服了,而有的人依然昂着头,无畏的迎接着命运的挑战。读过宋代大文豪苏轼词的人,无不为其豪放热情的咏唱所感动,但并不是每个读者都了解他的不幸遭遇。他一生颠沛流离,多次被贬、下狱;晚年被流放到荒芜的海南岛,过着苦行僧的生活。或许,正是生活的磨难将他的诗句锤炼得炉火纯青,如若终日置身于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中,又怎能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这样激昂豪迈、响彻山河的千古名句?如若终日置身于达观显贵、府第官场之中,又怎能超然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呢?感谢风霜造就出这样一位才华盖世、后人敬仰的伟大诗人!

的确,逆境与磨难是人们所不愿接受的,但又是人生所无法逃避的。它是残酷的——令有些人一蹶不振,消沉堕落;它是公平的——使有些人建功立业,流芳百世。可见,磨难与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精神的贫困,意志的崩溃。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曾在名作《黑郁金香》中写道:“最值得骄傲的树苗是从平常的树枝上嫁接出来的,巨大芬芳的玫瑰是从素淡的四瓣蔷薇上开始的。”是的,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里,只要有一棵顽强而坚韧的种子,它就必将发芽、开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