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川菜博物馆作文

郫县川菜博物馆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04 02:22:17
郫县川菜博物馆作文

郫县川菜博物馆作文【一】

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这是什么?这是川菜的特点。吃在中国,味在四川。但这决不是说,其他地方菜系没味或者味少,不是的,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吃精遍地,随便哪个地方都有自己丰富的味,独特的味,值得自豪的味。而川菜的味是祖国菜系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川菜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菜之一,在我国烹饪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与文明史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川菜与鲁菜、淮扬菜、粤菜并称中国的四大菜系。有“吃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饪原料多而且广。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区的辣椒等等,都为各式川菜的烹饪及其变化无穷的调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四川所产的与烹饪、筵宴有关的许多酒和茶,其品种质量之优异,也是闻名中外的,如宜宾的五粮液、泸州的老窖特曲、绵竹的剑南春、成都的全兴大曲、古蔺的郎酒等,它们对川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贵族豪门嫁娶良辰、待客会友,无不大摆“厨膳”、“野宴”、“猎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肴馔绮错的筵宴。到了清代,民间婚丧寿庆,也普遍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下马宴”等等。讲究饮食的传统和川菜烹饪的发展与普及,造就了一大批精于烹饪的\'专门人才,使川菜烹饪技艺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郫县川菜博物馆作文【二】

今天下午,我按计划完成了所有学习、训练任务。

三点钟我和爷爷一同去参观兴化市博物馆,再次接受爱祖国、爱家乡的社会主义教育。或说是一次作文采风吧。

穿过八字桥广场,途经四牌楼,右拐就看到了兴化市博物馆。博物馆大门上方,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的“兴化市博物馆”几个鎏金大字闪闪发光。

博物馆,三层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古色古香。馆内有雕塑壁画,小桥流水,复道行空,回廊相接,竹木扶疏,花香四溢。

一楼是对兴化悠久文明、灿烂历史的介绍,从这里我知道,兴化的人民勤劳而朴实,兴化的水是人与自然的结合,是水与文化的结晶。在一楼的小院中还矗立着一尊板桥先生塑像,在塑像边我们还留了影。

二楼是郑板桥和施耐庵纪念馆,主要是二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化贡献。在这里我见识了板桥先生的诗、书、画,三绝奇才和为官清廉的高尚品格。目睹了施耐庵先生的文采和他塑造的水浒一百零八将。

三楼是兴化市名人及作品展,在这里我欣赏了水乡兴化“垛田杯首届农民画大赛作品展”。一幅幅作品让人“啧啧”叫好。

回到一楼东拐,便是“李园船厅”。这里雕刻精致,构造奇特。爷爷说它建于清咸丰年间,是扬州富商李小波私家花园的一部分。整个建筑仿佛一艘大船,船头向西,船尾向东,船厅南侧有一长形踏边,形似跳板,两边是走廊,厅顶为卷棚瓦顶,玲珑精致,船头外面有花台,缠绕的紫藤树干好似缆绳系在岸边,整个船厅就像一艘装饰典雅的大船,荡漾在花草树木之中,令人陶醉。我让爷爷在船头的花草树木丛中为我拍照留影。

离开李园船厅,穿过梅影竹林,我们又来到了“兴化县署”,即“亲民堂”,大堂上“明镜高悬”庄严肃穆,据说,范仲淹在这里审过堂呢。

游意未尽。接着,我们还参观了“郑板桥故居”。这是一座古老的青砖门楼,前后二进,南屋是郑板桥先生的书画陈列室,北屋是他生前居住的地方,东房间存放着他生前用过的旧桌椅和木床,西房间还摆放一架古筝,轻轻抚摸,叮叮咚咚的还真是悦耳呢!其他房间则到处挂满了后代名人为郑板桥而作的字画作品。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出郑板桥生前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

天气虽热,收获满满。水乡兴化,人文兴化,我们的骄傲!

郫县川菜博物馆作文【三】

今天是我期盼已久的时刻,因为我马上要去自然博物馆了!

自然博物馆设有许多场馆:贝林馆、恐龙馆、进化馆……首先我来到了贝林馆。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贝林馆吗?因为自然博物馆里面展览的三百件稀有动物标本,全部由贝林捐赠,所以把它名为贝林馆。这里的动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驯鹿,它的角非常奇怪,远看有四个,近看才发现只有两个。但我最喜欢的是扭角林羚,它的角像螺旋一样长在头上,十分独特。

走出贝林馆,我来到了恐龙馆。一进来,我就看到了一只长达二十二米的溪龙化石。如果要挖掘它的化石,需要耗时两个月,需要两艘船才能运走。接着,我还看到了许多庞大的恐龙化石,有剑龙、甲龙和翼龙……

自然博物馆里展出的东西可真多,我已经看得眼花缭乱了。今天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要离开了。我期待下一次再来了解更多知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