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博会的认识和看法怎么写作文(进博会感悟100字)

对进博会的认识和看法怎么写作文(进博会感悟1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14 04:09:52
对进博会的认识和看法怎么写作文(进博会感悟100字)

对进博会的认识和看法怎么写作文【一】

刚和小伙伴一起走进曲阳公园时,我心里还是非常紧张的。没过一会,我的两个队友就已经采访了两个人了,此时我更加心急,生怕不能完成任务,还得连累到我的两个队友,她们都继续在寻找路人采访。

此时,我决定暂时和她分开行动,去找其他爷爷、奶奶和游客……没走一会,就看到一位老爷爷。我鼓起勇气刚说:“您好爷爷!我是虹口区小主人报小记者王熙瑗,请问我可以采访……”,话音还未落,老爷爷便说:“可以的`,您问吧,只是我年纪大了,耳朵不太灵的,你得大声一点,我才能听到的。”我便大声地把采访问题一项项告诉他。爷爷也都认真地做了回答。采访完后,爷爷还给我签了名,而爸爸则在一旁给我拍了美美的照片。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紧张的心情瞬间全消失了,沿着公园小道陆续的采访了几位爷爷、阿姨、环卫叔叔,他们都很配合我的采访。只是大多数都不知道进口博览会召开的时间,以及参展国家的数量。我都一一向他们进行了介绍,他们都特别客气地谢谢了我。

在采访上海人日常交通文明问题时,对于闯红灯基本上都没有,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只有个别说有闯过红灯的行为,但也表示说下次不会再闯了。

最后,我们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同学们也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们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今天我们不仅是小记者,更是进博会的小小志愿宣传者。

对进博会的认识和看法怎么写作文【二】

作文—让许多孩子烦恼的一个词,对我来说吧!我刚开始对作文也挺反感的,每次听到作文两字就紧张的不行。

本想过一次无忧无虑的寒假生活,但是爸爸可能是看出了我的这一状况,给我报了作文补习班,我心想:“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随后,我便急忙翻开了以前买的作文书,看后,我傻眼了,里面的内容是那么的陌生,尽管我以前是看过一些,但是现在看起来还是很陌生。

今天中午两点左右,爸爸带着我去了作文补习的地方,刚进去就有一位叔叔,那位叔叔带着我们爷俩进了一间屋子里,我坐在他的对面,开始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他便开始问我问题,我也很认真的回答着,渐渐的他给我讲了什么叫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写记叙文要掌握什么、要注意什么等……。仿佛就像听了一门非常轻松的作文课,这门课让我回味无穷,耐人寻味。特别是他那句“写作文就像做人”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在这些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我曾经很认真的.听过许多老师讲的作文课,但是却未曾听过这么轻松有趣的作文课。

随后,他给了我一本书,书名叫《我教女儿写作文》,书面上,有一位大叔在给一名女孩教书。“书面上的大叔是如此的熟眼”,我想了想,一看。呀!这不是坐在我对面的大叔吗?我挠了挠头正要向他提问时,他满脸慈祥的笑着说:“这是我自己着的,书上的照片正是我和我的女儿,书里的内容呢!是我女儿自小学二年级到高二写的作文,九年笔耕不辍的感人故事啊”说着他的眼神里显露出激动的神情,便出神的往墙角望去,我想“他是在回忆那几年里的事情吧!”接着他又回过神来讲到:“我叫贾文德,你就叫我贾老师吧!以后我就是你的作文老师了!”我惬意的点了点头。接着贾老师和我老爸开始聊了一起来。这时,我随意的翻开了刚才贾老师送我的书,才发现他的女儿和贾老师一个性,叫贾雁,我认真的默读着她的作文,让人惊讶的是,她在二年级时就把自己的作文写的特别好,在我们藏族自治区域里大概六年级才可以写成这样的作文。而且她还把自己的作文发表在1999年2月号的《孩子天地》上,难能可贵的是,这篇作文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

在这些作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生命因顽强而美丽》这篇作文介绍了她有一位小姨,因小姨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使得双腿瘫痪,但她却从未失落过,她以自己的顽强不屈的精神赢得了别人的尊敬。这个精神感动了我,更触动了我的心,使我看了好几遍还是不满足。

紧接着,贾老师和我们一起从屋子里出来后,笑着对我爸说:“过几天后,这里要下班,所以要到你家去给您的孩子补习”说完,我爸:“嗯”了一声后带着贾老师来到了我们住的那个园子里,把我家的门铃和楼层说明后,我两就回家了。

吃过晚饭后,我躺在床上心想着今天是多么有意义的一天啊!在一念之间我又想起了哪篇作文,作文里的字眼一个个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急忙的爬起来拿起作文书便看了起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感觉我对作文有了深一步的熟悉,不再那么反感,而且,我想“我们只是不想写作文,对作文有着另一种的看法,现在想来写作文其实挺简单的”所以,请同学们对作文保持清晰的态度,让我们一起来写好作文吧!

对进博会的认识和看法怎么写作文【三】

对于我们的历史教育,其实从我们进入小学那天,就已经开始。我记得上小学时,每一个新学期都会有一本叫做《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小书,虽然不开课程,只是当作课外读物,但我对中国历史的懵懂认知,却是从这里萌芽。我记得,从一年级起我从上面知道了孔子,岳飞,洪秀全,孙中山等历史名人,了解到了孟母三迁,精忠报国的名人轶事,知道了世上曾经有个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个辛亥革命,还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等历史事件。之后上初中,高中,不仅学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我们也是编入了中学课本的。然后上了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马克思主义,毛概,一同成为公共必修课,跟学分挂钩,不管你是什么专业的,都得学。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历史教育虽然说做得不是面面俱到,但可以说是已经覆盖了整个教学过程。唯一遗憾的是,我们的历史教育只是单纯的让我们根据官方的计划去了解史实,中学生学历史只是为了,大学生只是为了捞学分(科班出身的例外),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所必须具有的历史思维,我们灌输得很少甚至缺失。

那么,我们要具有怎样的历史思维呢?这个命题很大,我姑且以我的切身感受来谈谈。

首先,我认为,我们必须培养对历史客观公正的看法和态度。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历史教育,都是很官方的,因此,我们了解的历史史实,也是打上了阶级属性的烙印,有些地方明显有失客观公正。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他在假期去读了《曾国藩传记》,感概颇多。他对我说,怎么历史书上把曾国藩说得那么卑鄙龌龊,一看像个乱臣贼子,可是读了他的传记,我发现,他可是一个爱国爱民,崇尚孝义,有着中国古君子遗风,兼具雄才大略的旷世奇才啊。历史书上的东西跟他在传记中看出来的,实在是相却甚远。像这样对历史有着诸多迷惑的,我相信不只是我同学一人。

再次,我们要有清醒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历史是的,思维是活的。我们得到的关于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只有史实真实可信,我们的思维才会有条不紊,我们的思想才会沿着正确的渠道发展。我们要读正史,但野史也得有所涉猎,有些时候,正史反而没有野史那么来的真实,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疑团不能破解,很多历史现象扑朔迷离,不要急于去寻找答案,等待吧,总会水落石出的,我们需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人云亦云,不以偏概全,不随便去盖棺定论,用事实去说话,这是我们对待历史所必须有的最基本的态度。

最后一点,我们要及时纠正和更新我们的历史认知。时代是向前发展的,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也得与时俱进。很多事情,在过去,或者今天看来,也许是错的,丑的,不对的,但到了明天,或许又成为了人们奉为圭皋的行为准则,谁也说不清。过去我们把封建地主阶级,资本主义,大官僚大资产阶级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今天我们对他们的评价,不是渐渐趋于客观公正了吗?市面上,《曾国藩家书》,《卡耐基营销策划》等过去年代会被称为“毒草”的东西,不也是让今天的人们趋之若鹜吗?

总之,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家谱,需要我们时时修补,小心维护。它是庄严而神圣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得有严肃的态度。我们既要学会铭记,也要学会扬弃。与教训,我们把它铭记,化为向上的动力。耻辱与错误,我们把它深埋在心,轻装上阵强大自己。我们要在一份真实的厚重的历史家谱上,稳稳当当的走出前进的每一步,清清醒醒的闯荡我们的事业。倘若国民真能如此,则中国的历史教育,可谓为成功也。

对进博会的认识和看法怎么写作文【四】

我国核心期刊研究工作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时至目前,已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从统计意义上讲,无论是哪一种核心期刊,无疑都是相应的机构根据多项评价期刊的指标(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综合评价总分等)经过一定的审核程序,至少是时下认为最合理的筛选办 法评定出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高水准的刊物。这种评价结果,不仅仅是为图书情报部门精选订购期刊、为学者导读提供有效的文献检索工具,而且还为评价期刊甚至 该期刊中的论文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近些年来,在学术界,核心期刊已被“神话”,职称评定、基金项目的申报与完成、津贴分配、科技人员年度考核、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点申报等, 都离不开核心期刊的参与,都以在科技期刊中特别是在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而考核评定自然关系着广大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因 此,正确认识核心期刊,合理利用核心期刊,有效遏制核心期刊功能异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可以避免产生矛盾和后患,提高社会和谐指数。

“核心期刊”的起源与概念

1、起源

“核心期刊”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20世纪30年代,英国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 (Samuel·Clement·Bradford,1878—1948年)发现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专业论文刊登在3、2﹪的 专业期刊上,他指出:“对于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登载相关论文数量减少的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含有论文数量与之相 等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域和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呈1:a:a2……(质优反平方律)的关系”,便提出了核心区期刊的概念,并以“润滑”为主体,提出了计算 核心区和其他区域的方法。在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在70年 代,SCI的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通过作者的'引用行为发现,期刊的分布也有一个比较集中的核心区域,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文献出现在1、5﹪ 的期刊中,证明了文献集中的规律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后来,人们将核心区期刊称之为核心期刊。

2、概念

核心期刊的定义: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数量较多,文摘率、引文率、影响因子、他引量等相对较高,水平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能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能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最富有价值的那些期刊。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好的、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虽然核心期刊起源于文献集中规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心期刊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学术质量的概念,而不仅仅是相对统计数量的概念,其原因是评 选核心期刊时,考虑到所评期刊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被引量、被索量、影响因子等这些能够反映期刊质量的指标。由于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 透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一个学科的论文可以发表在非本学科的期刊上,或一个学科的期刊可以刊发非本学科的论文。因此,核心期 刊是关于某一学科文献的核心期刊,而绝不是关于某一学科期刊的核心期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核心期刊的定义及内涵也会随之而再有所变化。

“核心期刊”的分类与比较

1、分类

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化事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迅猛发展,期刊品种大量增加,期刊价格不断增长。相对,图书经费就显得严重不足,各大图书 馆、科研院校几乎都面临着怎样精选期刊,用手中可支配的较少的购刊经费购得较多的、服务群体最满意的刊物的问题,都为订购哪些期刊杂志而困惑,这自然地形 成对期刊评定的热潮,大势所趋,应建立期刊评价体系。198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 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的统计结果编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科学技术 部编制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该数据库的统计结果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应用。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问世。随 后,陆续诞生了其他的期刊评价体系。目前,我国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分别是:

⑴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问世);

⑵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4年问世);

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7年问世);

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04年问世);

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问世);

⑺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这些期刊评价结果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研制者以文献人员为主,还聘请了相关专家作为顾问;②根据一个或几个期刊数据库,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期刊的多项指标进行了综合统计分 析;③计量指标主要是:期刊的论文总量、被摘量、被引量、基金论文比及与这些量相关的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④表明评价结果只供 大家在相关工作中“参考”,不可作为“标准”使用。

对现有期刊进行评选分类,是提高期刊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虽然在评选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各编辑部对基金资助论文的优惠导致“基金资 助”在论文投稿时的乱搭车,无论基金项目与该论文有没有关系,只要在论文首页下方写上“基金项目:……”这句话,便可享受到优惠,而这直接影响所属 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影响期刊评比结果;再如:有些核心期刊在稿约中明确规定参考文献必须列举n条以上,这也有些勉强,因为作者在其论文后面附注 参考文献应实事求是,引用别人的观点、结论等来支撑自己的论文,既省时又省力,还可以节约篇幅,就应表明,这也算是对原作者的一种尊重和感谢,再说还可以 避免“抄袭”的嫌疑。引用的参考文献越多,越能显示作者博览内容和知识积累的程度之广,能显示作者在拟稿时的认真劲儿,这些自然对提高论文质量有好处。可 作为编辑部,如果在稿约中硬性规定参考文献的篇数,就难免“凑数”、文风浮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也会直接影响期刊评比结果。但是瑕不掩瑜,核心期刊的评价 研究工作还得继续坚持下去,逐步克服遴选工作中的不足,使得遴选工作越来越趋于公平公正,规范合理。

有学者认为:核心期刊中的论文并不是篇篇精彩。我们不能说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只能说凡事要看主流,核心期刊中的论文质量普遍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2、比较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在中国理论上排行第一。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科范畴主要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它是中国最早使用“核心期刊”这个术语来划分期刊的参考工具书,在中国学术界影响力最大。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查询系统,用于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多年的期刊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它采用我国目前年度收文量最大的引 文数据库和其他大型文献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源,主要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历史等学科领域,评选出的期刊涵盖了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使用 率和学术水平均居前列的权威期刊和优秀期刊[8]。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 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 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供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根据国际通行的文献计量学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并结合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的实际,组织有关专家成立有权威的评委会,对刊物的方向、学术水平、编校质量、出版印刷质量等重要指标作出全面评价和鉴定的成果。

“核心期刊”的时效与认定

虽然无论哪个核心期刊评选机构,都是根据筛选核心期刊时前几年的资料统计出各参评期刊达标(评价指标)情况来评选核心期刊的,但是,有效时间 却是从评选机构公布评选结果的日期为“核心期刊有效期”起始日,以下次评选结果公布之前一日为终止日,或者从评选机构公布评选结果的文件中所明确指出的有 效期为依据。这其中虽然有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成分,不是很科学,但也能被人们所接受。北京大学图书馆率先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 称《总览》),没有明确指出“有效期”,但是《总览》每四年更新一次,至今已有六个版本,评价指标也陆续增加,最初只有3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 量;2012年第六版是根据9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共9个评 价指标评选出来的。因此,《总览》核心期刊有效期为四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开始时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 一次评定三年有效,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后来实行两年动态管理:每两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两年有效;从2011年起,每年都评,但有效期仍是 两年。比如,2008年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至:2010年12月”;2010年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上明 确显示:“有效期至:2012年12月”。

根据中信所说明:“2011年最新一期《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效期两年。所以,2010年评上的核心期刊仍在有效期内,不会出现在2011年 评选出的这一期。2010年加上2011年的才是目前最全面的核心期刊”。因此,某些管理人员单纯以2011版为准认定某期刊是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错 误的。比如,《价值工程》2008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0年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落选,那么《价值工程》作为“中国科技核心期 刊”的有效期应截止到2012年12月,任何与此相违背的都认为是错误的。再说了,2012年度《价值工程》杂志各期封面上都保留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字样,封底印有《价值工程》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收录证书,其左下角显示有效期至:2012年12月。如果在2012年,《价值工程》不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那么中信所就会及时给予修正,可《价值工程》杂志社从未收到过撤销“核心”的文书,事实上,中信所根本就没有发过有关撤销《价值工 程》杂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文书。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说,在2012年度内,《价值工程》就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认定也适合于那些在2010 —2012年和《价值工程》有着同样命运的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显示有效期也是两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来源期刊有效期也是两年。

浙江大学的做法更为人性化。学校在“关于启用2009—2010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目录’的通知”中明确表示:核心 期刊目录(CSCD、CSSCI)定期调整导致新老版本期刊目录的部分期刊增减,研究生在新版本中被删减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认定问题按如下办法处 理:⑴研究生能提供投稿时间证明的,在新版本发布以前投稿并发表的学术论文均予认可;⑵不能提供投稿时间证明的,在新版本发布一年以内发表的学术论文,申 请学位论文答辩时仍然有效,逾期不予认可。笔者认为,浙江大学的这两条规定既合情又合理。

“核心期刊”的功能与运用

“核心期刊”的原始功能或者说基本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图书馆的期刊采购提供参考,馆员可根据核心期刊表来有选择地订购期刊,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最有价值、最大信息量的期刊;二是为读者便捷检索信息提供依据。因为期刊数量众多,读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去阅读,核心期刊可供读者 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当今,核心期刊因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声望,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公认的在本学科具有权威性的刊物,核心期刊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近10多年来,在学术界,核心期刊可谓“神通广大”,被应用到职称评定、学术水平评价、学术管理和科研管理、人才评价、学位授予、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等 方面,这并不是核心期刊本身有如此大的神力,而是外在因素,行政管理部门包装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一套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切实可行的、 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核心期刊不得不在诸多评价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然而,许多单位规定,科研人员、教师以及在读的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必须发表在本单位规定的“核心期刊”上才算数,才给补贴或者报销版面费,还 规定了年终业绩考核所要求完成的篇数;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达不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毕业,不给发学位证等等,把核心期刊看得如此之重,应用到如 此大的范围,是当初核心期刊的研究者、评价机构所始料不及的。这种核心期刊的功能异化也引发出诸多的负面效应。

核心期刊的功能被放大、被扭曲,产生不良社会效应,这种现状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希望政府部门能挺身而出,带领学术界、期刊界、科研管理界齐心协力,扭转局面,为广大的知识分子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术氛围,进一步促使期刊业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对进博会的认识和看法怎么写作文【五】

青奥会是专门为青年人进行的比赛运动竞技,由它更能突显我们的活力,证明我们是一群生机勃勃的人们。表现出我们不服输,永不言败的精神与积极向上的状态。青年人正逐渐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中的顶梁柱。我们的国家需要他们,我们的社会离不开他们。有了他们给我们的社会注入的新的生机,从而让我们这个民族不断自我更新。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至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能随之变化,进而衰落下去。一个民族的强胜与兴衰关键就在于青年人。中国的孩子如今已经今非昔比了,他们的种种能力让上一辈们望而兴叹。他们的创新能力,为这个时代融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中国重视教育,也正因此,广大的学生们被注入了新的内容。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们,我们这一届是幸运的,XX年的北京奥运会那年,我们小学毕业,步入了初中。对于南京的学生们,20xx年的青奥会也许是对我们的一种期盼,我们那年正好高中毕业。时隔六年,基于又一次与我们相遇。也许九年前你刚小学毕业,还不懂那么多。20xx年,我们高中毕业了,我们又该为青奥做些什么呢?高中毕业的我们有了很多空余时间,合理的安排也是我们应该会的。有人想做一名志愿者,这个理想很难得,也很普遍。因为也有很多人都能想到去做一名志愿者,但是这样做的条件十分高,要求的.高低会决定有些人的做事的态度。作为一名志愿者,说英语是最基本的要求,它是国际语言,说好流利的英语是重要条件,于是有人退缩了,英语对于他们来说好比登天。在用英语的书铺成的阶梯前。退缩,止步不前成了主题。唯有那些吃得了苦中苦,最终用知识的钥匙打开了天堂之门的人。他们学好了英语,战胜了它。把它踩在了脚下。英语并不难学,中华民族多么伟大的汉语能学好,英语一定难不倒我们国人,更难不倒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要发展要进步也就要学习先进的文化,英语成为他们之间的一个媒介,学好英语就向成功又进了一步。

我们要学好英语才能为青奥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更不曾多想在南京这么环境优美,富贵多饶的江南城市中又多了很多为增添绿色而努力的青奥会志愿者。也许可以换一种途径,南京是我家,怎么能够让家园中充满垃圾,浑浊的河水,污浊的空气呢?不能那样去迎接国内外运动会,游客。所以我们也能成为一名绿色天使,为了城市的一伤清洁,一丝清新的空气献出一份力量。让城市中再次充满花香鸟语。

我们是中国的青年,南京的高中生。既然是这样,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吧。让青奥与我们同行。

对进博会的认识和看法怎么写作文【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的一句话。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书一直是我崇拜的一件东西,书就像我的另一双眼睛,带我去参观了“运河之国 ”——荷兰,带我去了唐人街金三角,带我去领悟人世间的真情……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如果没有书,人类的文明会渐渐低下,爱迪生说过成功的公式是A+B=C,A是付出,B是辛勤,C是成功。而我觉得成功的公式是A+B+C=D,A是付出,B是辛勤,C是书籍,D是成功,一定要多读书,这样你的知识才会不断增长。

我自己发明了很多读书方式,一:鲸吞,大家都知道鲸鱼吧,它们是哺乳动物,它进食时先张开大嘴,在海中游,然后把海水从须板中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我们可以大量阅读。把那些精美的词句记在脑子里。二:牛嚼。大家肯定知道牛,牛白天在不停地吃草,到午夜嘴还在慢慢磨,我们可以先大量阅读再细细品味。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也是使人类文明不衰的一个原因,让我们多多看书,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奉献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