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主题作文(走正确的路不怕路远作文)

少有人走的路主题作文(走正确的路不怕路远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11 20:31:15
少有人走的路主题作文(走正确的路不怕路远作文)

少有人走的路主题作文【一】

昨天下午,在房间看书。天气热,我就开着空调,盘腿坐在地上,背靠着床沿……看着看着,脑子里突然就觉得,现在看书的这个场景,在很久以前我的潜意识里似乎有呈现过这幅画面,真的觉得很神奇。我不知道大家在生活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我经常碰到这样神奇的事。

再比如,有一天我在超市碰到多年未见的一位同事(曾经关系很好,渴望再见),好像是冥冥中注定我们会在这里相遇,因为这个重逢的画面早就已经存在于我的潜意识中。这样的恩典我很难表达出来,简单的说就是我内心的期许会在某个偶然的时间里实现。

也许,这可以归结为一种信念;奇异恩典,今得看见;心之所向,无所不达。

少有人走的路主题作文【二】

这不能算做一本的书,只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和行为,原来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从本书中第一次了解了规矩、爱、信仰和恩典,也算是一种重生了。

201x年3月读完第一遍,201x年10月断断续续地读完了第二遍,透过全书重新理解了四条规矩、爱的定义、相信科学也是一种信仰、人生中充满恩典,这本书应该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第二本书了,第一本书就是《搞定1》,通过实践GTD让我遇到了第二本好书。

第一部分:规矩

人生苦海无边。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

四条规矩(discipline):先苦后甜、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1、先苦后甜: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先苦后甜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培养孩子遵守规矩,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树立起“我是个有价值的人”这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也是培养规矩的根基。许多人并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知识、社交、心理方面的问题。在对待问题方面,一种是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神经官能症),另一种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人格失调症),后者更低级,更有破坏性。问题必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是程度较轻的痛苦,及时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

2、承担责任:两类心理疾病都与承担责任有关,神经官能症是把责任强加给自己(感觉有点像自卑症),而人格失调症则是逃避责任,把问题推给配偶、孩子、朋友、父母、上司、学校、政府、社会制度等等,不去解决问题,所以问题依然存在。几乎所有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官能症或人格失调症,因为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选择和决定的机会,选择也不意味着没有痛苦,既然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3、忠于事实: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修订人生地图。通往事实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拥有一幅精确的地图,有的人到了人生的某个时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忠于事实尽管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我们必须忍受暂时的不适,追求事实而不是假象,承受这一过程的痛苦,才能心灵获得成长,心智走向成熟。我们需要不停地反省。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谎言有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之分,隐瞒大部分真相也是谎言称为白色谎言,比黑色谎言危害还大。一个人应该有选择的表达意见和主张,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好难做到啊!):(1)永远不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2)要牢记,除非有情非得已的考虑,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3)不可因个人私欲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4)只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5)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以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6)评估的要领在于,对方能够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使心智获得成熟。

4、保持平衡:就必须要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人生面临无数的选择过程,也就是放弃过程。放弃某种心爱的事物----至少是自己熟悉的事物,必然会带来痛苦,但这也是心智成熟所必需的。只有放弃旧的、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度过危机,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要学会“兼容并包”的心理技巧,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如果能够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复存在。在知道一切的情况做决定,远比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要经历更多痛苦。

要放弃某种事物,首先必须拥有它。

第二部分 爱

读到这一部分,发现原来还有人对博大精深的爱进行了定义,心智不成熟就是没有对一些事情进行思考,对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能够深刻思考可能就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表现。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种意愿。爱是长期的,意识与潜意识是否一致,既爱自己又爱他人,还要拓展自我界限,并且是一种意愿,而不是强迫。

现在回想起来,当前只有对孩子的爱还满足上面的几条,对孩子的爱是从出生到将来的,在关注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许多,并且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大量的时间,从来不去多想是否值得。对父母的爱,体现在电话中的沟通,听见苍老而熟悉的声音就能唤起童年美好的回忆。

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的性需求与外在刺激发生作用时,所产生出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的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2012年10月读第二遍时,开始仔细看这一章)

坠入情网和浪漫爱情神话与现实的夫妻生活确实相差甚远,真正的爱确实是在长久的生活中不断的包容和拓展中发展起来的,自己的心界在拓展,也会慢慢地带动另外的一半,遇见任何事情的时候(通常都是家庭的琐事,现在回想起来让双方冷战的导火索时,都想不起来了),反思一下自身可能就是最高的境界,可能人生中你的另一半需要长期不断的爱去感化她。爱也不是依赖感和宠物感,需要各自的生活和一定的距离,男性通常会把距离拉得较远,而女性恨不得把你攥住。

长期不断地付出爱,使我们生活在了精神贯注的境界里,于是,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淡化,而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了成熟。

我们必须先拥有或完成某些目标之后,才有资格谈“放弃”。

培养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爱好本身并不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终极目标,否则就偏离了人生的本质。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爱绝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

爱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关怀,表达关怀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不愿把别的事放到一边,就意味着你不愿真正倾听。用心倾听是一种耗费精力的过程,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只有基于共同成长、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

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自己也会跟着一并走向成熟,这对于双方都是大有益处。不少父母在子女处于青春期以前,尚算得上尽职尽责,渐渐地,其思维却变得落后和迟钝起来,无法适应子女的成长与改变。他们不思进取,放弃了自我完善的进程。

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曾经认为只有宗教算是一种信仰,以前没有宗教信仰的我在静心思考时会感觉有点空虚,看了此书后发现原来科学也是一种信仰,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我们会对一切有一种批判的眼光。正如书上所说,心智成熟的旅程就是不断前进的求知之路,只有学习和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我们必须消化和吸收新的信息,扩充眼界,敢于涉足最新领域。读懂这段话,看来真是需要时间,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才能其中的滋味,原来科学的信仰也是一样的伟大,不一定非要相信某个神灵。

本部分剩下的段落分析了几个案例,更像是为心理医生而写的,心理医生在为患者医治心理问题时,如何处理自己信仰与病人信仰的冲突问题?感觉没有固定的答案。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第四部分 恩典

我们意识与潜意识中的自己,有时相差甚远。可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接近真实的自己。

同步原理----统计学意义上的小概率事件在现实中反复发生----带给我们好处的几率,远比造成破坏的几率大。这里的好处不仅是救人一命,也包括促进心智的成熟,改善生活的质量。

“意外发现的有价值或令人喜爱的事物”是上天恩典的表现之一,这样的恩典是我们所有人都能触及的,只不过有些人会去利用它,另一些人则会错过它。之所以我们无法利用全部的恩典,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它的存在。

原来生活中确实充满了许多奇迹的恩典,以前没有注意到,实际上回想起来还是遇到了几件恩典之事,其实人生充满机会,也会给你机会而你不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恩典可能算是高中了,中考并无感觉的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当时只是数理化还行,文科都较差,但考完后只怨自己一道12分还是16分的数学难题没有做出来,从而没有达到重点高中分数线),但幸运之神却神奇的降临了,我们这年出生的孩子出奇的多,在河口这样小小的地方,初一入学报名时竟然达到了18个班之多,没想到正是因为学生之多,能够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了60、70多人,而破天荒的可以在河口办一个重点班(不用跑到50公里外的油田一中上学),而又正好一个班放不下、二个班有点少,我这种少了10多分的人竟然不需交赞助费就能顺理成章的加入到了这个班级中,才拥有了这种教学环境,拥有了这种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也教得非常卖力,我也没有压力,只需认真学习即可,没想到成绩越来越好,竟然考上了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

懒惰是人生中的一种可怕的消极力量。懒惰与你花多少时间工作,如何对别人尽职尽责没有多少关系。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与懒惰对抗是永恒的战斗,永远不能放弃,要与懒惰斗争到底。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病态的自己(懒惰的病态的力量)和一个健康的自己(健康的力量)。健康的力量必须时刻提防懒惰的病态的力量,后者始终潜伏在我们的身体中。

真正的自知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该谦虚,脚踏实地。心智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我们的心智成熟到一定阶段,就会更加谦逊而快乐。我们知道自己的智慧源自潜意识,我们清楚“根”在何处,而我们的一切认知,莫不像流水一样,从潜意识的“根”源源而出。

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人或事,可能就是某一个奇迹的恩典,只是自己没有注意到,可能真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就像你经常遇到一个年轻的学生在浪费大把的时间的时候,想说些什么,但没有时间的积累,你就是把整个事情的经过都讲出来他也不会明白,很多时候他根本没有时间听你说完。

少有人走的路主题作文【三】

通过阅读这篇《少有人走的路》的\'拆书稿,让我深刻体会到,一篇文章想要吸引读者的重要性。

首先,这篇拆书稿的作者开头就运用了提问这个“抓手”——“你是否曾经感觉自己的运气很差?好像做什么事情,总会碰到些出乎意料的问题,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等几个“抓手”成功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紧接着作者又提了几个大众最关心的一些苦难问题,继续吊足读者的好奇心。

其次,拆书稿作者开始介绍《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派克,通过他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斯科特·派克的创作背景以及其描写文中主角通过众多方法治愈患者们的雄心壮志。

通过这篇拆书稿的内容让我们了解到人生其实就是由各种苦难构成的,和运气无关!

随着拆书稿内容阅读的深入,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什么样的人能勇敢积极地面对并战胜这些苦难呢?文中内容,给了我们答案——成熟的人!

那如何才能变得更成熟呢?书稿又给出了两个关键字“自律”。

再次,拆书稿作者又运用了观点+故事的叙述法,对实现自律的四个原则进行了深入阐述: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

最后,拆书稿作者提到自律和“放纵”应保持平衡,以及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作者通过很多案例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爱需要关注和倾听,以及,爱又是如何促使我们更自律?我们应当如何去爱?

成功引出阻挡我们爱和自律的原罪——懒惰!

心智成熟的道路,既艰难,又痛苦,才会被称为“少有人走的路”。

这篇拆书稿成功运用“抓手+故事”结构体的写作模式,通篇内容逻辑清晰,主线明确,即使没有看过《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人也能快速了解此书的精髓,提升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少有人走的路主题作文【四】

我想,我周边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不多,我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书评,对它萌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后才看的,《华盛顿.邮报》对此书的评价是:“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的时间近二十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慷慨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心里医师M〃斯科特〃派克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他带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正如作品总序中所写的那样“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本书教会我们变得成熟,用于承担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成熟是每个人必然的选择,拒绝成熟,就是选择痛苦。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宗教和奇迹。其中我感触比较深的是自律和爱这两部分。

自律,是理性地节制你的感情和行为。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

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既然人生注定苦难重重,那么我们只有坦然面对了。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寻到适合办法去克服它。而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当问题出现了,我们会选择逃避,一厢情愿的等待问题能够自行消失,因为我们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事实上呢?问题不会消失,它们仍然继续存在,而且它们的存在还会成为妨碍我们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得不开始承担这样或那样的责任,于是我们又开始手足无措,习惯性的想要逃避。我们开始希望“这不是我的问题”,并且在心里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些问题,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拖累了我,所以我才无法……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所以该有别人和社会来为此负责。”

趋利避害,逃避责任,好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开始逃避,不愿意承担责任,社会必然会堆积起越来越多的问题,从而滋生和蔓延出更多的罪恶和安全隐患。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能”或者“我做不到”,因为要改变旧有的习惯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宁愿为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也不愿尝试去改变……

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逃避责任所带来的痛苦,心甘情愿的放弃选择的权利,让别人来操纵自己的人生。因为害怕孤独,所以喜欢喧闹,以这样那样的名义狂欢,而这一切恰恰反应出我们内心的强烈不安。而只有在寂静的夜晚一个人独处时,我们才会听到那来自内心的独白。真正的安全,来自于人的内心。只有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足够充实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安全,才不至于在这个纷繁的城市中渐渐迷失,也才能够不被周围的环境所扰,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言的“外不著相为禅 内心不乱为定”吧?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和不断获得的过程。现实的残酷,我们常常感觉自己不断努力,人生的意义依然还是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必须在不断地肯定自我的同时,为了保持平衡,又不得不放弃自我。即: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否则,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的一再重复。完全的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说的通俗点就是打破常规,这是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

而在书中,多次被提及的“爱”,则被定义为:“人类心灵进化的原动力”,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换而言之,爱——可以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派克的说法,多少有点西方宗教的色彩,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情欲,不过这恰好符合了我一直崇尚的精神恋爱的基本诉求。

但在日常生活中,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常常被我们解读为“爱”,这是完全错误的。例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并非完全出自于爱,而是以爱之名的控制欲。而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一段感情结束以后,被抛弃的一方,痛苦万分,甚至打算轻生,他们会说:“我是那么的爱TA,没有了TA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其实二者的关系已经背离爱的本身——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而他们口中的“爱”不过是过分的依赖感,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完善的意愿。

少有人走的路主题作文【五】

今年暑期,我看完了一本美国作家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我印象特别深刻。

这是一本心理书,讲述了如何自律、爱的定义等种种方面的知识。如何去调解自己的心情,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他自己的从业经历写下了这本书,才会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冲击。这本书很深奥,甚至是很枯燥,但是如果你认认真真地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你也会永生难忘的。

以前我的自律很差,但是自从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自控力正在往好的方向改变。文章中说到一种方法叫“推迟满足感”。我以前不知道什么叫先苦后甜。暑期过半了,我的暑假作业还是一拖在拖,原因就是我通常喜欢玩在前面回避作业,到开学前几天才急急匆匆地赶那些不得不交的作业。但是自从了解到了“推迟满足感”,我明白了做事不能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先要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才能享受更大的快乐。于是,我强迫自己先去解决对我来说很头疼的作业,而且我先做我认为最难的科目,容易做的放在后面完成。全部完成了再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这样,剩下的暑期生活我过得比以往更自在,更快乐。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并不仅仅教会了我自律。而且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又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籍,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这本书一样给我带来了这么多的观点和思想,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到我。因此我迷上了这本书《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主题作文【六】

这是一本滋养心灵的书。

读完此书后,我并不试图转述此书的资料,只是提议每个人都去认认真真读它一遍,相信你必须会有所收获。

人生苦难重重。

在必须意义上,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程度的心理问题,出现问题,我们就要去勇敢的应对和解决,而不能逃避,因为越逃避,随着时间的积累,问题就会越大。

心理疾病实际上比身体的疾患更严重,它不但影响自我的生活质量,还严重的侵扰自我周围世界,让自我的亲人也因你生活在痛苦之中。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我的命运,但每个人都要有改变自我命运的念力。念力越大,你能实现的可能越大。

我最喜爱本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是获得自身解放和成长的方法论。爱则让我重新认识真我,找到完善人生的原动力。

人生就是不断地寻找平衡的过程,我们永远不能放弃寻找认识真我的可能,我们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也在发展自我。不要轻易地向命运妥协,应当是在不断地抗争中去寻求心灵的解放。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作者给出爱一个与众不一样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爱是自我完善的需要。这让爱不再是狭隘的和自私的,这让爱不再以占有为目的,这让爱能够全然的去理解。

爱不是纵容,但也不是出于善意的约束和纠正。它一方面是自我完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经过改变自我去改善别人,是渴望滋润对方的心灵,让对方获得成长、因自我而逐渐完善。

少有人走的路主题作文【七】

有一种人不管什么事情的\'责任都使劲往自己身上揽,还有一种人不管什么事情的责任都使劲往别人身上推。前者患有神经官能症,总会觉得自己能力弱;而后者则是人格失调症,他会觉得自己十分厉害,失败都是别人的错。这两者都是病,不要放弃治疗。

选择性的放弃一些东西的前提是你有过这些东西,那些一贫如洗却整天叫嚣着自己视金钱如粪土,别逗了,请你先家缠万贯之后再来讨论。

爱是建立在双方都有独立意识的基础之上,能够互相妥协的才叫爱,如同养宠物一般的那就做依赖,因为你只是希望有一个听话的陪你罢了。

父母对孩子初期世界观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夫妻之间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孩子,从而导致孩子患上重度不一的心理疾病。子不教,真的是父之过。

每个人都拥有庞大的潜意识,其实潜意识就是你们的上帝,总是希望帮助你透露你的心声,让你变得坦诚。

人们之所以信仰某些东西,其实大部分是为了在做某事的时候希望得到帮助,通俗点讲就是好运降临,让你心想事成。

其实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内容还是很通俗易懂,启迪心智的,但是一到了后面,对不起小Y真的读书少,不能理解。不过,要是换一个心理学的XX来读的话,我觉得ta的收获会比小Y的大得多的多的多。

综上所述,小Y觉得《少有人走的路》更加倾向于心理学有一定基础的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