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未必动听作文(关于知足未必常乐的作文)

良言未必动听作文(关于知足未必常乐的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20 07:55:17
良言未必动听作文(关于知足未必常乐的作文)

良言未必动听作文【一】

乡野间的六月天,棕黄的田埂上,随处都是夏天火辣辣的热。这个时节恰是苦瓜、西瓜成熟的时候。

苦瓜味苦,西瓜味甜。吃点凉拌苦瓜,比西瓜更解暑。从小到大,外婆总会在她那方寸大的厨房里,边凉拌苦瓜,边切下几片西瓜,然后像是劝诫我一般说出这句她自认为的良言,六七岁的我,怎么可能听得进去?苦的和甜的,不用说都会选择后者。

有时甜的有些作呕时,外婆便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看吧,还是苦瓜好。”

我也不甘示弱,说道:“这苦瓜马上苦到你心眼里去,让你吃啥都是苦的!”

“涩尽回甘。”外婆淡淡地说,但我不懂。

时间是一把一把的细沙,被阳光晒得炽热滚烫,在自己的手心里缓缓流淌。十五岁的我,还是没能听进外婆的话。在为人处世中,我曾经选择了当一个“西瓜”——处事圆滑,永远奉承着他人的.看法。因为西瓜这种水果,很甜,尽管有时甜蜜素打多了会令人作呕,但人们似乎总不会拒绝它。我知道这样的自己很虚伪,也活得很累。但我也因此,收获了许多自认为坚不可摧的友谊。偶然,我听见了朋友口中的自己,原来他们,都与我只是表面朋友,并不真切。我开始有些迷惘,有些失去了自我。

一个夜晚,与外婆通电话,她问完一些细碎琐事后,我才发觉,又到了夏天。她照例劝道:“苦瓜比西瓜更解暑,多吃点苦瓜,对身体好。”一时间,我怔住了。这话,听了十几年,在今天,才觉着是良言。许久,我答道:“嗯,我听你的。”

外婆似乎一下子便猜到了些什么,说:“还是做苦瓜吧,做西瓜换来的友谊甜到最后,只是令人作呕。而苦瓜呢,表面平淡,甚至还有些苦涩,但到最后,便是芳香四溢。”

也许她早就料到这一天了吧,十几年的劝告都是伏笔。

在这个充满了浮躁的盛夏夜晚,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春的温暖,想必,是外婆的那句话带来的吧。“苦瓜比西瓜更解暑。”

良言未必动听作文【二】

记忆中的良言,似盛夏晚风中送来的清凉,似小巷尽头飘来的幽香,似冬日寒冷里火炉的暖光。

还记得刚上小学,寄宿制,第一次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睡觉,小小的身躯蜷成球,窝在床上悄悄啜泣。蹬蹬蹬……你来到我床前,抬起胖乎乎的手臂,笨拙地摸摸我的肩膀,轻声说道:“妈妈说,来上学要坚强,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坚强,但是坚强应该就是不要哭。我们一起坚强吧!”

“坚强”两个字,一个词语,应该意思就是不要哭吧。你不知年幼的童真话语,成了我孤单失落时的慰藉,成了我失败气馁时的信仰。

小时候,写总是写不好,老师经常批评。一次,有调皮的男生抢去我的作文,在全班面前朗读,大家的哄笑声就像一道魔咒,箍起了我对写作最后一点信心。上了初中,依旧如此。作文本发下来,我甚至不想翻开,抬头却正好碰上你的眼眸,我赶忙低下头翻开本子,只见红色的标记密密麻麻,每一处细小的错误都被画出来修改。再翻一页,是醒目的红色评语:“写得不错,可以看出你的认真。天道酬勤!”我用手指轻轻触摸着刚劲有力的字迹,好像有一束阳光直射进原本黑暗冷湿的心灵,刹时间,天地光亮,春风和煦。

“天道酬勤”四个字,一个成语,成了我鼓起全部勇气的力量,成了我勇于尝试与克服困难的信心。

上了中学,学习的压力,繁重的作业,使我有些力不从心。白炽灯照耀下,我还在奋笔疾书。嘀嗒嘀嗒,时间不停流淌,我早已疲惫不堪,想要放弃。你轻轻推开房门,走到我面前。我拉起你温暖宽大的手,阖上疲劳的眼睛,“爸,我好累,我不想学了。”你微微说道:“孩子,你记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你能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四个字,一句诗,是父亲对我的期望与鼓励,是我刻苦学习的支持力,是我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不断践行的精神品质。

记忆中的良言,是慰藉我心房的阳光,鼓舞我向上的能量。真是这些良言,如春风沐浴我心房,我才不断成长,不断追寻那个更加出色的自己。

良言未必动听作文【三】

书读得多,可以高谈阔论,写作时也颇有灵感。我觉得,其实不然。任何事都讲究一个“度”。成天的之乎者也,满脑子都是书,滋味肯定不好受;被人叫做书呆子,肯定就更无语了。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们可曾想过一个真理:物极必反?

就拿每个人都需要的钱来说。钱,赚得多固然是好。但是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钱?如果是这样那也就太令人心寒了。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事物值得去追求,但绝不是钱那样庸俗的东西。如果把人生的目标定格在赚钱,那我也只能苦笑不语。钱这东西,生不带来,不带走,一生为其奔波劳累,赚得再多最终也不比一堆黄土。当你活到了尽头,看看走过的路,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因为你只有钱——也即将不属于你,这是多么可悲!钱,够用就好,知足常乐。太多了反而让你迷失了本性,原本好好的一个人,却成了钱的奴隶。

拥有得多,不见得就好处多,树大都招风呢!

我很庆幸我出生在中国,而不是西亚。我国人口众多,是一个压力;资源丰富,是一个优势。有人说,人多无碍,有这么多的资源,可以够支撑这个庞大的集体。此言差矣。人多是一种负担,而为了这众多人口去拼命开采矿产那更是失策。众所周知的,资源再多也是有限的,我国之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而不是过分的去开采矿产,就是不想以资源这此“多多”去填补人口那彼“多多”,这是一个填不满的大坑,终究有山穷水尽的一天。因为,多多未必益善。相比西亚,靠着波斯湾的石油榨取着世界的财富,拥有再多的钱,等到资源枯竭的一天,后悔都来不及的。

万事都要有“度”。

国家需要讲“度”,社会需要讲“度”,我们的校园生活也需要有个“度”的标准。比如,考试可以检测学生们学习的情况,对学生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太过于频繁的考试,却会大大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习与休息要合理分配,越是紧张的学习越是要好好的.休息。如果考试占用了太多学生们的休息时间,那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对学习没有兴趣。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学。在这种情况下要取得好成绩,难!太多了反而不是好事,物极必反。凡事都讲究一个“度”。考试要起到考试的作用,而不是成为学生的包袱,那样才有好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也将从我们的记忆里消失。

多多未必益善。

然而“度”也是外在的要求,任何是都强调内外结合,外因也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换一个角度来说,正所谓“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为什么是韩信呢,而不是刘邦?这也要论能力。“多多益善”是因为在“善用者”手里;如果不是“善用者”,多了反成为累赘。多多未必益善。故有能力就可以争取,就可以拥有。特别是在如今的社会,竞争何等激烈,不拿点真本事出来,谁会看得起你?没有能力,有的再多,也是为别人准备的!人是要有点自知之明,自己有多少斤两自己清楚,不要麻痹了自己。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进步,未来的大门为能者敞开。在能者面前,有个适当的“度”,才能把握这“多多”的机遇,才能领悟多多益善,两者缺一不可。

良言未必动听作文【四】

在班上,读书的行为随处可见:早读时,有的同学在津津有味地看漫画书;上课时,还有的同学在抽屉里小心翼翼地看手机电子书;甚至在午睡时,几乎有一半的同学都在被窝里看闲书。难道这样子看书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吗?不!这样,反而会害了自己!不但老师所讲的知识没学到,而且午休的时间也被“充分利用,”导致下午上课也提不起劲,严重影响了上课的质量。

倘若,他们所看的书对学习毫无帮助,把时间花在这些闲书上,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青春。记得在前几天的课堂上,老师收了一本叫《斗罗大陆》的漫画。据说,这段时间,班里还掀起了一股“漫画风”,很多同学都争着看。在本周五,林老师为此作了严厉的批评,说这些书是“垃圾文学,”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开卷未必有益》。我也了解过这本书的相关内容,简直就是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完全脱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若是长久沉迷阅读此类书籍,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看来,开卷真是未必有益呀!

临近毕业考了,我建议同学们还是抓紧时间复习,多读些名着,多看些名家名篇吧!不要再把学习的心思花在看闲书上了,应该要努力奋斗,认真学习,争取考上理想初中。

开卷未必有益。从现在起,让我们有选择性地去看有益的书籍吧!不要沉迷所谓的“垃圾文学”了;让我们向“垃圾文学”说不!让读好书成为我们的好习惯!

良言未必动听作文【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个古城一到盛夏,就少雨多阳光,天天烈日炎炎。可那年盛夏,却日日落雨。雨时大时小,好似黄梅天拉回头重新来过了。处处都是湿,都是烦闷。她的心头也如这落雨天,没有一点晴,没有一丝阳光,乌黑黑得看不见透不进一寸光亮。

高校录取通知书迟迟不来。等待中的人备受煎熬。她隐隐地察觉到父母眼里藏着的失望,只能故意扭过头装作看不见。失眠的夜晚,她有时也会胡乱地劝慰自己,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去学徒,学裁缝学做鞋或者学其它手艺,反正又不是人人都能上大学。可不上大学,她这十二年来的奋斗又算什么?鼻头酸疼酸疼,眼睛里再也容不下一滴眼泪。

那段时日,家里所有人都活得小心翼翼。除了日常打招呼,谁也不肯多说一句话。偶尔响起的炒菜声响亮得竟然有点令人心惊胆战。饭桌上也没有一点声响,夹菜声,唠嗑声,嘴动的吧唧声统统消失得干干净净。这个家太安静了,每个人都绷着一根脆弱的神经。

雨还是天天下着,好似永远都到不了头。她坐在廊下的木椅子上,痴痴地凝望着灰蒙蒙的天,忽大忽小的雨丝,一坐就是一整日。不知明天雨会不会停,那录取通知书会不会来?明天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她内心潮湿得如同廊前台阶,生出了厚厚的青苔。

录取通知书终于来了。这个古城的一所师范大专学院录取了她。不知是不是等待得过于久远,她没有一丝喜悦。这只是一所大专院校,且是师范院校,这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雨终于停了,但天似乎一下子就冷了起来。这个古城那年是没有盛夏的。秋意寒寒,她收拾行囊去那所大专师范院校报名。她没有让家里任何人陪同。她不开心,心里的梅雨天刚过去,却又走进了冷秋。

不喜欢师范专业,又听说等工作时要面临几十个人争几个编制名额的窘境,她彻底开始放纵自己。赖床迟到早退,睡觉走神吃零食,甚而逃课,有时一周只去上几节课。

大一上半学期很快结束,虽然没有挂科,但每门成绩都不理想,除了写作课成绩位居班级前茅。

下半学期开学,她一点改进都没有。那天写作课下课铃声一响,她像往常一样拽起书包就往门外跑。突然那个不怒而威却又眉目慈祥的老人叫住了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活是自己的。你是个聪明孩子,会懂我的话的。”近六十的老人,腰板挺得直直的,背影刚毅而从容,完全看不出身患重病的迹象。

生活常常令人不如意,甚而艰难万分,但是人必须自强不息。高考失利难道没有自己的过错?如今自己的放纵难道不是自己的过错?错误怎能继续到下一个远方?

她开始振作。她开始参加成人大自考考试。每学期她都要报五到六门科目。毕业前,她完成了所有大自考科目,并顺利完成论文答辩。工作考编也顺利通过。生活处处落满了阳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往后的日子,每当遇见困难挫折,她都会想起那个老人,想起那个令她终身难忘的老师。只要想到老师的话,她便有了前行的动力,便勇气满满,干劲足足。

她真幸运,她真幸福。她遇见了一个送给她“春天”的人。

良言未必动听作文【六】

父亲一别,已经15个年头了,不思量,自难忘。

由于身体缘故,步入中年,父亲便开始与母亲置换角色,远离田间劳作,专职家庭琐事,洗衣,做饭,洗碗刷盘,典型的“家庭妇男”。记忆中,母亲没有给我穿过衣洗过澡,而父亲如影随形;母亲没有送过我上学接过我回来,而父亲常常相依相伴;母亲没有查问过我学习,教育过我做人,而父亲则嘘寒问暖,苦口婆心。

父亲陪伴我读书的那段岁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小学整整五年,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有一年更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或许因为此,或许因为上面还有两个姐姐,或许因为父亲不惑之年将我带到人间,总之,姐姐让着我,母亲护着我,父亲溺爱着我,在家里我总是最后一个起床,冬天更是如此,不到东山的阳光透过窗户射到床沿,我是绝不会离开温暖舒适的被窝。

母亲下田了,父亲在家里忙碌。差不多时父亲才走到床边,掀起被子,一把抱起我,搂在怀里,直奔灶膛。我还没来得及哭闹,灶膛里的熊熊大火,烘烤着我,舒服极了。虽然身子不觉得冷,但心里还是不甚畅快,总觉得父亲搅碎了我的美梦。

我不肯穿衣,瞎闹腾,父亲刚套好我的左袖打算穿右袖时,我就从左袖里缩回来。父亲套好右袖赶紧套左袖时,我又从右袖里抽出来。反反复复,父亲从不气恼,只是用刮去不久刚长出的胡茬不停地戳我,从脸蛋到胳膊,到胸门,我无处躲闪,咯咯笑个不停。这个时候,父亲就会边穿衣边絮絮叨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起初,我不是很理解,有一段时间还觉得特别厌烦,甚至反驳道:早起的鸟儿有危险,会被人用弹弓打伤。父亲也不加辩解,依旧喃喃地说。而后端上一碗蛋炒饭,催促我快点吃完,赶紧上学。

跨入中学,一下子感到时间不够用,不仅仅是增加几门学科的问题,而是要求记忆性内容越来越多。晚上,我专注于各科练习;早晨,我全部用来读书,读英语,读语文,读政治,读历史。慢慢地,我识记内容的掌握越来越牢固,考起试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有一次期末,我总成绩位居年级前列,尤其是《法律常识》竟然考了年级第一。《法律常识》是校长大人兼任的,他竟然在学生大会上特意表扬我。那一次发了多少奖金,我已记不太清楚,领到什么奖品,更是无从想起。但我终于理解父亲的话,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从那以后,我养成早起习惯,哪怕再冷的天,规定时间到了,我也是一跃而起,站在地上穿衣服,套袜子。我知道,和他人相比,我没有半点优势,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比别人多努力,多付出,多拼搏,多坚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超越自我,超越他人。

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贵人,会听到无数良言。有些话语,尽管道理很简单,甚至有常识性错误,但只要细细咂摸玩味,义无反顾地践行,还是温暖如春,清新怡人。

良言未必动听作文【七】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再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大家要记住。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

同学们,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文明之花!祝愿我们自己一步步地迈向文明!

做文明之人,永远的呼唤!一生的追求!

良言未必动听作文【八】

有一句良言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它像和煦的阳光一样照耀着我,这句良言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也是外公老教育我的。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听见一阵敲门声,我打开门,原来是弟弟来了,我便把作业抛到脑后,和弟弟玩去了。外公看见了,走了过来,生气地说:“快点回房写作业去。”“今天作业少,我和弟弟玩一会再去写。”我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句。“就是,就是,让姐姐和我玩一下吧!”弟弟也央求着说。外公语重心长地说:“没多少也要写,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又来了,我知道如果我再不进房间,耳朵免不了又要受折磨了。没等外公把话说完,我就跑进房间,关起门写起了作业,直到作业写完了才出来和弟弟玩。

就这样,每次我没完成作业想玩时,外公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唠叨就会在耳边响起,而我每次为了耳根清净,被逼着去做。久而久之,这居然成了我的习惯,也成就了我的成绩。

我得感谢外公,感谢他的良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