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诗的介绍作文(描写唐诗的作文)

对唐诗的介绍作文(描写唐诗的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3-05 05:35:44
对唐诗的介绍作文(描写唐诗的作文)

对唐诗的介绍作文【一】

唐诗,文学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光彩夺目,摇曳多姿,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不衰。不知何时,我也总喜欢捧一本唐诗诗集,走进瑰丽奇美的诗歌意境中,畅游一番,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

走进唐诗,便走进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走进唐诗,走进初唐“四杰”,与王杨卢骆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理解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那份诚挚,“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的羁旅思愁;懂得了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迈高歌;知晓了卢照邻“寂寂寥廖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的那份凛然气节;感受到了才高位卑的骆宾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悲怆,“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的万千感慨。

走进唐诗,走进一种洞天别样的`人生。倾听宋之问于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燕,传闻至此回。我辈数未已,何日复归来”的衷肠,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苍凉心声;随王湾于次北固山下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奇观,随知章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柳,随张若虚享受“春江花月夜”的美妙绝伦;从张九龄.的“兰叶”、“丹橘”里感受生活的哲理, 与孟郊走进 “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的母子深情里。

走进唐诗,走进唐诗里的“战场”。感受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悲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抑郁悲愤;体味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信报平安”的浓浓乡思,“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荡气回肠;悲叹高适“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李颀“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的无限凄凉;叹息在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的壮烈与无奈里。

走进唐诗,走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摩诘。领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清幽,静享“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万事不关心的闲适;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奇景,发出“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悲叹;更钦羡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愿君多采撷,此物

最相思”的诚挚多情。

走进唐诗,最爱诗仙的飘逸洒脱、侠风道骨。欣赏他“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放浪不羁,“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率真自然,“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冲天豪迈,“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傲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真挚情怀。“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太白更为我情由独钟。朝别黄鹤楼,午至庐山望飞瀑;朝发白帝城,夜至“碧山”会故友;“将进酒”后“把酒问月”,诗情大发,作《蜀道难》,慨叹仕途维艰;便独望敬亭山,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一生借酒高歌的李白,让唐诗的苗圃里酒香四溢,醉到

了一代又一代人。

走进唐诗,最敬忧国忧民,怀揣天下的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寄寓着他无尽的悲愤,“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着他深深的忧虑,“三吏”“三别”充满着他的泪般的控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飞扬着他的美好夙愿。曾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雄心,品尝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激动惊喜,“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的悲凉与无奈;也曾享受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欧日日来”的闲适与清心;沉浸在“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念中,忧伤在“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的叹息里。起起伏伏的人生,曲折出一个千古流芳的“诗圣”。

走进唐诗,走进一颗颗洋溢着人性魅力的魂灵。走进催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然若失,走进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旷达胸襟,走进李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奇崛诡魅,走进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隐隐沉痛,走进柳宗元“孤舟蓑莅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与寂寞、“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望眼欲穿的愁苦,走进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千古情义、“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相思之苦,走进元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苍凉与厚重,走进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刚正与忠心,走进李商隐“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那份坚贞与痴情。

走进唐诗,一颗心似于平平仄仄的浪朵上行舟,领略天高云淡,倾听天籁之音,感受历史沧桑。

走进唐诗,一颗心便如轻轻迎风而翔的风筝,穿越历史长空,亲近着一颗颗厚重深远的心灵。

走进唐诗,感到充盈与满足,生命在体验中升华;

走进唐诗,走进一种别有洞天的境界,人生在经历中丰实;

走进唐诗,我今生永远的追求!

对唐诗的介绍作文【二】

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

唐诗是一部史学巨著,诗人们将这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用无比美丽的字眼抒写出来,或激昂,或低沉,既可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笔墨呈现,要想真正地理解一首诗,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人生处境。因着对古诗词的无限热爱,对古人的无限敬佩之情,将诗人写诗时的处境及心路历程一一道来,让每首诗都呈现出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读者都能身临其境地去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得到美的体验。

世人只知宋词唯美,却不知词牌本身也是有着或悲凄、或壮烈的故事。《遇见最美的宋词》以词牌为题,收录其下留传千古的佳作,并将背后的故事一一道来,为爱词人提供一个更加立体、动感的阅读视角。宋词是一朵情花。这本《遇见最美的宋词》里,不仅有男女之间的爱情,更是大情大爱的世界,亲情、友情,男子心中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在这里展露无遗。一个词牌,不仅可以展现哀婉缠绵,同样可以表达万丈豪情。

对唐诗的介绍作文【三】

一首好诗,牵动着我们的灵魂,带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作者张曼娟从四岁半开始背起了《唐诗三百首》,背出一首诗,可以换一个小兔包或小鱼包,热腾腾的大包捧在手中,看着它们特别可爱的样子,恨不得多背几首。

“四时可爱维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细细品味,一读再读,无论是哪一个诗人写的哪一句诗,都是充满着情意的;一句诗会引起你无数的遐想,带动着你,走回了诗人的朝代,走进了那一座小村庄、那一片葵花田……。诗歌的魅力是无限的,它如同蒲公英小伞般的种子散发出无穷的喜悦。细细地解读一首诗,可以让你从悲观变到开心,让落落寡合的你也感觉到自己活着是幸福的!

那些诗人从不吝啬,总是以他们的生命故事,给我们人生启示。这些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绪,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让我们一边念诗,一边吧烦恼和挫折踢开,还给自己一个鸟语花香的好时节。来吧,让我们一起领略诗歌的魅力!

对唐诗的介绍作文【四】

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熊猫的家主要在四川、甘肃、陕西省的各个山岭里,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之一,被人们称为“国宝”。

熊猫一竹子为主食。它们最喜欢吃箭竹了,他们吃竹子是先剥皮,看看有没有纤虫,经过一番检查之后,才可以吃的`。

熊猫刚出生只有150克左右重。相当于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但是,过了一个月以后,熊猫的体重可达2公斤,过三个月后,体重可达5、6公斤重了。

妈妈经常把熊猫宝宝搂在怀里,轻轻地抚摩,外出时也会把小熊猫叼在嘴里,或使用背驼着。迈着瞒姗的步子走来走去,熊猫母子也经常嬉戏玩耍,高兴的时候,也会在平坦的地上翻筋斗。非常亲热的。

熊猫的毛又黑又亮,毛茸茸的面孔上嵌着一对黑乎乎的眼睛,好似戴着一副墨镜,可爱极了!再加上一身黑白相间的毛,更显的美丽了!

熊猫睡觉时,腹部朝天,有时,它还用前爪轻轻地拍着肚子,也有时它会翻一个身,用前爪揉揉惺忪的眼睛,然后伸个懒腰。好像人的样子似的。

等小熊猫四、五个月大时,熊猫妈妈就会教小熊猫爬树、洗澡、游泳剥食等本领。

长大以后每天要吃20公斤的箭竹,有时我也会捕捉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哦!

熊猫完全长大后身体软胖,四肢粗壮,身体长约15米,肩高约70——80厘米,体重约70——125公斤。

小朋友们,听了我的介绍,你应该更加了解熊猫了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